构式“不过+数量结构”主观轻量意义的形成机制研究

2022-11-01 02:06刘亚晓
名家名作 2022年11期
关键词:轻量构式叙述者

刘亚晓

一、引言

现代汉语中有一种常见的格式:“不过+数量结构”,它在实际运用中会表示出明显的主观性,请看如下两个例子:

(1)弱小的中国空军没有足够的飞机可以升空同日机作战,而且当时广州的防空预警系统非常落后,只有等日本飞机飞过海岸线以后才能发现,而那时距广州的飞行时间不过几分钟了,人群根本无法疏散。(《宋氏家族全传》)

(2)美国动用了15 000 人,投资超过20 亿美元才完成整个曼哈顿计划。而德国整个只有100 多人在搞这事,总资金不过百万马克左右,这简直是笑话。(《上帝掷骰子吗——量子物理史话》)

我们发现,进入“不过+数量结构”这个表达式后,无论那个数量本身数值大小如何,整个句子都会传达出一种叙述者主观认为数量非常小的意义。例(1)中“不过几分钟”表示说话人认为防空预警时间过于短暂,当时的中国空军不可能有效反击敌军空袭;例(2)中“不过百万马克”表示叙述者认为纳粹德国为原子弹计划投入的资金与实际需要相比杯水车薪。我们要回答的问题就是:为什么某个数值进入“不过+数量结构”这种表达式后会产生上述意义。

二、对“不过+数量结构”是一个构式的认定

根据Goldberg(格登伯格)在2003 年对构式下的定义:“可以被称为构式的任何一种语言模式,都不能从它自身的组成部分或者已有的构式中推测出它某一方面的形式或者功能。除此之外,只要有充足的出现频率,即使形式或者功能被推测出来,也可以被储存为构式来看待。”我们认为,“不过+数量结构”这一表达式的整体意义,特别是其中蕴含的说话人对所述事件的主观轻视、贬斥或随意的态度,是无法从其构成成分中完全推导出来的,符合“构式”的定义。

三、构件“不过”和“数量结构”的性质

在这个构式中,构件“不过”从语气评述表达说话人的主观评价,“数量结构”给出数量参考值。两者联合使用,表达了叙述者的语气态度、对数量值的判断。

(一)“不过”的性质

《现代汉语八百词》对表示轻量意义的“不过”的解释是:<副>仅仅,指明范围,把事情往小里或轻里说,前后常有说明或解释的词语,不用于主语前。句末常用“不过”“而已”“就是了”配合。

《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中“不过”的第二个词条有高度相似的说法:<副>指明范围,含有往小里或轻里说的意味;仅仅。

沈家煊(2004)对表示此意义的副词“不过”进行了考察,指出先秦文献中的“不过”大多表示不超过的意义,主要限定数量名词。表示轻量意义的“不过”在先秦典籍中也存在一些,但数量不多,而且与“而已”同现。而汉代时表示轻量的“不过”就已经大量出现了,例如:

(3)为除守徼亭障塞,见卒不过二十万而已。(《史记》)

以前辈研究为依据,我们相信,表示主观轻量的“不过+数量结构”最晚出现于西汉时期,并就此沿用下来。

(二)“数量结构”的性质

“数量结构”是“不过+数量结构”构式的可变构件,为说话人叙述的内容赋予数量值。经过语料分析,我们发现数量结构中的数词可分为如下两类情况。

1.表示确量

“数量结构”表确量时,有“一”和非“一”两种情况。例如:

(4)不过一分钟,红塔队外援萨乌长驱直入过了3名球员的堵截后,右脚怒射再次反超了比分。(新华社2002 年11 月份新闻报道)

(5)即使抓到案犯,依照现行法律,通常量刑较低,最高刑期不过七年,法律的威慑力不够。(1994 年报刊精选)

2.表示约量

“数量结构”表约量时,有约数词语(几、十几、 几十、万把、左右)和两个数字组合表约量(一两、三五)两种情况。例如:

(6)在广场的一隅,一个小女孩吸引了我们的注意,她坐在一辆轮椅上,着深蓝色学生服,胖胖的脸上架着一副眼镜,看样子不过十岁左右。(《人民日报》1996)

(7)偌大的首都北京,立交桥数名列全国之首,也不过三五座之多。(《人民日报》1994)

(8)这一情节不过几分钟,是全片沉痛的表达,它穿透了电影故事。(百度网2021-08-21)

三、“不过+数量结构”的构式义

(一)表层意义:表示主观轻量

通过语料分析,我们认为“不过+数量结构”的构式义可以概括为:说话者主观认定所述数量值少,具有轻贬的情感态度,表达主观轻量是它最直接的意义。使用时,具体可表达以下三种意义。

1.主观认为数量少

数量少是此构式表达含义最突出、重要的部分,是轻贬含义形成的基础。只有在数量少的前提下,才会激发叙述者主观轻贬的评判态度,为构式义的最终形成提供可能。例如:

(9)这些固定资产也不过三五千万元的企业出现了这样的巨额亏损而又没被察觉,说明造成这个亏损的过程是长期的、隐蔽的。(《人民日报》1996)

2.主观认为时间短

时间短侧重时间跨度上的短,是构式义表达的另一个重要方面,也为构式轻贬含义的形成提供了可能性。例如:

(10)在西部边境军区,陆军中指挥干部的缺额则更多,占17%—25%;空军中飞行技术人员缺323%;在海军中,指挥员缺编224%,而且全军有75%的指挥员任职才不过几个月。(沈永兴、朱贵生 《二战全景纪实》)

3.主观认为事情不复杂,表示随意、不重视的语气

例如:

(11)“神机营的士兵,不过万把人,五六万银子的事,我替大人预备好了。”(高阳《红顶商人胡雪岩》)

(二)深层意义:反预期

Heine(1991)曾指出反预期标记具有两个属性:(1)它们的使用隐含了被断言的情形与特定语境里被预设、预期的情形或者被认为是常规的情形之间的一种对比。(2)前者与后者相背离,反预期标记的主要功能是将这个断言与所预设或预期的世界以及常规联系起来。构式“不过+数量结构”在使用中往往带有反预期的意味,可以表达说话人的惊讶和事情的出乎意料,例如:

(12)你知道最近医疗费用狂涨,却仍然无法想象在孩子的头缝两三针,不过几分钟的处理竟然会这么昂贵。(《哈佛经理谈判能力与技巧》)

(13)在太平洋东岸这块古老而又广袤的土地上留下了人类最早的足迹,几千年的历史,曾创造了最古老的文明,也描绘出一幅幅盛世之景。然而,近代史不过百年光景,四大文明的故乡,就在圆明园的一片火海中沉沦下去。(《人民日报》1993)

例 (12)整体上表达了说话人的惊讶,与前文的反预期标记 “竟然”搭配,说明治疗费用之多超出说话人的预料;例(13) 国家衰落的残酷现实与往日辉煌之间的巨大反差远远超出了说话人的预料,与前文的反预期标记“然而”搭配。所以,“不过+数量结构”整体上可以表达反预期的意义,是通过主观轻量的表层意义传达出来的。

四、构式“不过+数量结构”主观轻量义的形成机制

我们认为,有三种因素参与了构式“不过+数量结构”的主观轻量义的形成。它们是重要构件“不过”的支配作用、语境感染和邻项吸收以及主观凸显和语义侧重。

(一)重要构件的支配作用

前文说过,在这个构式中,构件“不过”从语气评述表达说话人的主观评价,“数量结构”给出了数量参考值,两者联合使用,一起表达了叙述者的语气态度和对数量值的判断。但两个构件的重要性是不同的,如果去掉“不过”,句子的主观性就大打折扣了。试比较以下两个句子:

(14)他粗略地计算了一下,从接到刘汉英的电报起,到现在不过半个钟头,敌军何以如此神速推进?二四六团呢?他依稀还能听见那个方向的枪炮声,可是这里却出现了日军。(《历史的天空》)

(15)他粗略地计算了一下,从接到刘汉英的电报起,到现在半个钟头,敌军何以如此神速推进。二四六团呢?他依稀还能听见那个方向的枪炮声,可是这里却出现了日军。

经过比较,我们发现例(14)句的反预期意义更加强烈,得到战报的时间之短和敌军前进的速度之快之间的矛盾形成了反预期;而去掉“ 不过”之后的例(15)句就变成了事实的描述,无法与后边的分句联合起来表示反预期的意义。

所以,“不过”在这个构式中是一个居于强势地位的重要构件,它是整个构式轻量意义和主观性的来源,它的支配作用不可忽略。

(二)语境感染和邻项吸收

Langackar(1987)指出,所有语言单位都依赖语境,并从这些环境中派生出本身大量的含义。其中,语境的一些方面在这些单位的内部结构里也有反映,并且构成了描述凸显过程所需要的认知域。可见,构式的前后句可以对构式表义造成重要影响。张婷婷、陈昌来(2019)将这种由构式前后句对构式义造成的影响称为“语境感染”,归属于“句外”范畴的影响;而在句内出现的,特别是句中的邻近成分对构式义产生的影响称之为“邻项吸收”,归属于“句内”范畴的影响。基于以上理论,我们发现在“不过+数量结构”构式所处句和其前后句存在“语境感染”和“邻项吸收”的关系。例如:

(16)他越狱的老本领好像一道亮光在脑中一闪。搬开铺路石,掀起铁栅栏,背起一动不动像尸体般的马吕斯,降下去;驮着这重负,用手肘和膝头使劲,下到这种幸而不深的井里,再让头上的重铁门再落下来;铺路石受震后又倒下来,有些落在门上,这时冉阿让脚踏在铺了石块的低于地面三米的地上;他像一个极度兴奋的人那样,用巨人的力气、雄鹰的敏捷完成了这些动作,为时不过几分钟。(《悲惨世界》)

(17)一斤仅卖六分钱,一板车葱也就抵个两三元钱;大白菜价钱稍微好一点,也只卖到一斤一角钱。然而,就是这么便宜的蔬菜,种菜的人还舍不得吃。2001 年的白庙尚且如此贫穷,六年之前就更是可想而知了。听他们介绍,当时白庙镇的人均年收入只有二百七十四元,就是说,每人每天的收入不过八毛钱。(《中国农民调查》)

例(16)“不过几分钟”前有大量描写越狱行为、表示情况紧急和时间紧迫的句子,营造出不容犹豫、千钧一发的情景氛围,是句外范畴的语境感染,使得“不过几分钟”的时间短的意义更加突出。例(17)的“不过八毛钱”吸收了前句“一斤仅卖六分钱”“也只卖到一斤一角钱”“便宜”等词句自带的“价钱低”“收入少”的意义,更加突出了农村困顿窘迫的意义,是“邻项吸收”的体现。

(三)主观凸显和语义侧重

Langacker(1987)指出,从认识上讲,凸显的事物是容易引起人注意的事物,也是容易记忆、容易提取、容易做心理处理的事物。沈家煊(2001)认为,主观性是语言表达过程中含有“自我”的表现成分,会有意无意地表明自己的立场、态度和观点,从而使得听话者感受到说话人的主观态度。“不过+数量”构式中,说话人根据自己的意愿将动作的“量” 设定为“小”,以达到凸显“量少”的语义效果,从而引起听者的注意,感受到说话者的主观态度。例如:

(18)这次造山运动在地质史上称为“喜马拉雅运动”,它是最新的造山运动,距今不过一两千万年的历史,因此青藏高原也是世界上最年轻的高原之一。(《中国儿童百科全书》)

(19)再畅销的小说,印数不过数十万册,而一部引起轰动性社会效应的电视剧,一播出即可拥有数以亿计的观众。(《人民日报》1998)

例(18)叙述者在“造山运动”的语境下主观认定一两千万年时间距离现在是比较近的,侧重表达“年轻”的青藏高原形成较晚,凸显了作者大自然的伟大力量的敬意;例(19)叙述者将书籍刊印数量与电视剧观众数量进行对比,侧重表达纸质书籍受众少,电视剧受众多,凸显了叙述者对大众传媒发展的关注。

我们通过探讨“不过+数量结构”构式的构件特点,分析了构式意义的多样性,讨论了构式的适切语境,最后对构式“主观轻量”意义的产生进行了认知解释。我们认为,“不过+数量结构”构式具有强烈的主观轻量表达色彩,可表达数量少、时间短、语气随意和反预期,可以表示积极评价和消极评价等。最后,构式的“主观轻量”意义的产生是由重要构件“不过”的强势支配作用、语境感染和邻项吸收、叙述者的主观凸显和语义侧重三种因素造成的。

猜你喜欢
轻量构式叙述者
明辨概念,确立学科研究范式
VICTOR轻量设计: 一支超轻球拍可以有多轻?
“我”是“不可信的叙述者”么?——鲁迅作品《祝福》中的叙事者之探讨
“我”是“不可信的叙述者”么?——鲁迅作品《祝福》中的叙事者之探讨
我对轻量型并继竿的看法
文学作品中叙述视角的“上帝”与“凡人”
构式语法对二语教学的启示
简论Goldberg的认知构式语法
以比尔为叙述者讲述《早秋》
语言的单位究竟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