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科技组织引育的国内外经验与启示

2022-10-31 02:34龙开元薛美慧李东宇
科技中国 2022年10期
关键词:国际化科技

龙开元,薛美慧,李东宇

(1.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2.南开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学院)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支持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形成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从“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到“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目标升级,对北京、上海和粤港澳大湾区三地的科技创新国际化提出了新要求。纽约、巴黎、布鲁塞尔、日内瓦、波恩、东京等城市集聚了大量国际科技组织,学习其培育引进国际科技组织的典型经验与举措,有利于我国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城市以更加开放的视野、更加精准的方式引进与培育国际科技组织,更好发挥在全球创新网络中的枢纽功能,为当前严峻形势下拓展国际科技合作网络、开展国际科技交流与人才引进、推动国外创新成果本地转化提供新的机遇。

一、培育引进国际科技组织的历史机遇

冷战结束之后,世界各国相互联系日趋紧密,在为世界带来发展与繁荣的同时,也带来了全球性挑战,迫切需要各国借助科技手段共同面对。世界主要国家纷纷寻找或搭建国际合作平台,以共同解决全球科技领域的难题,推动全球治理与多边合作。20世纪中期国际科技组织应运而生,成为科技规范和政策的倡导者、科学价值的维护者、多方利益和理念的协调者,并逐渐发展为政府间或非政府间自然科学与高技术领域的重要国际平台(龚海华、王振宇,2009)。当前,国际科技组织引导着世界学科发展方向,网罗着全球人才、主导着标准、掌握着技术资源,是各国开展科技交流、促进科技发展的重要组织形式,也是各国展示其在国际科技界影响力和重要地位的国际舞台(夏婷 等,2018)。

出于历史原因,国际科技组织主要由欧美等发达国家倡议发起(赵刚,2007),其总部主要分布在欧美地区。根据国际组织数据库(UIA)2020年的数据,全世界有明确总部或秘书处(以下简称总部)的国际科技组织共1453个,美、英、法、德、瑞士五国的国际科技组织共541个,占总量的37.2%,中国大陆仅有39个,约占总量的2.6%。而且长期以来,西方国家在国际科技组织中形成了“话语权垄断”,后发国家主要以跟随者角色参与活动。

近年,我国科学家和科技社团在国际上已经赢得了一定的话语权,通过积极参与国际科技议题的设置与研究,我国已有大量科学家任职重要国际组织(人民日报海外版,2010),任执委以上重要职务的已达183人次(齐婧,2017)。北京、上海、粤港澳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城市,具备创新资源集聚、科技基础雄厚、全球化程度好、创新成熟度高、创新主体活跃等优势条件,为吸引国际科技组织落户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城市引进国际科技组织的经验与举措

(一)制定引进国际科技组织的长期战略规划

东京、曼谷等城市制定了长期战略规划,将吸引国际科技组织作为长期的系统工程来抓。日本东京都政府20世纪90年代提出“21世纪千禧十年计划”并颁布《东京都国际化政策推进大纲》,制定“吸引并引进各类国际科技组织”的相关规划,展示了积极吸引国际科技力量的强烈意愿,目前东京拥有14个国际科技组织总部,名列亚洲前列。泰国曼谷抓住国际组织总部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历史机遇,制定国际组织引进的长期战略规划,并通过法律形式加以机制化,作为国策60年如一日,保证了吸引国际组织政策目标的持续和稳定(海南省委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调研组,2019)。

(二)为国际科技组织的培育和引进提供国际化环境

新加坡、香港、布鲁塞尔等城市出台配套措施支撑自身国际化发展,持续稳定地扩大示范和磁吸效应,提升城市的国际品牌和国际形象。

一是打造国际化宜居、宜业环境。新加坡为引进国际科技组织,推出简化国际组织相关人员出入境手续、建造工作生活娱乐一体化国际社区、协助国际科技组织职员子女及家属工作入学等众多便利措施;曼谷则采取兴建国际学校、为国际人员在定点医院提供英文医疗服务等公共服务措施;香港拥有一流的国际学校,且具备国际医疗机构和国际医疗保险机构“双认证”的国际医院和医疗机构,为香港引进培育国际科技组织提供了有利的国际化环境。

二是积极发起或举办国际活动。巴黎和布鲁塞尔年均发起300场以上大型国际会议、论坛,以高频次国际交流活动带动国际资源集聚,目前巴黎落户国际科技组织37家,布鲁塞尔35家,均成为重要的国际科技组织聚集地。东京重视发起、举办国际会议,为国际科技组织的引进和培养积蓄力量,据国际大会及会议协会公布数据,2019年东京举办131场国际协会会议,是全球举办国际协会会议数量最多的城市之一。

(三)为国际科技组织入驻提供资金支持

纽约、首尔、曼谷等城市通过提供国际科技组织入驻所需的公共服务,为其度身定制各类优惠政策,吸引国际科技组织入驻或设立秘书处等分支机构。

一是将国际科技组织相关活动纳入政府公共服务范围。纽约市政府将国际科技组织开展的公益服务项目纳入政府购买的社会建设公共服务清单,弥补国际科技组织因承担国际或国内公益性服务而造成的支出缺口。首尔市政府资助设立宜可城东亚秘书处,以提供培训、组织活动、撰写案例与研究报告等方式,为其提供项目经费和技术服务费。

二是为国际科技组织提供场地租金优惠与运营补贴。纽约在吸引联合国入驻时为其免费提供一块土地,以租期99年、年租金1美元给予海岸权和通行权,并承担总投资3000万美元的场地建设拆迁改建费用;东京为吸引联合国大学入驻,无偿提供用地及设施,并承担70%的运营费用;曼谷以1泰铢的租金向联合国机构提供优质办公地段;首尔在国立首尔大学校园内建成投资过亿的总部大楼,向国际疫苗研究所提供运营费用,吸引国际疫苗研究所落户。

(四)锁定特定主题吸引相关国际组织集聚

波恩、日内瓦等城市实行精确目标定位、锁定特定城市主题,发挥城市的集聚效应和延伸影响,吸引相关国际科技组织集聚。

波恩以联合国气候变化公约秘书处为突破口,聚焦环境、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等议题,成功吸引了联合国环境署项目办公室、联合国防治沙漠化大会秘书处、欧洲可持续性能源利用论坛、城市环境联盟等国际科技组织入驻。

日内瓦聚焦“非传统安全”议题,吸引了人权、人道国际组织集聚。作为国际红十字会的发祥地,日内瓦以联合国人权委员会、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办事处和国际劳工组织等为基础,形成国际科技组织网络,相关组织之间信息互通,充分利用当地人脉关系网和社交网开展互补合作,形成对人权、人道主义非政府国际科技组织的强大吸引力,逐步呈现出鲜明的“非传统安全”议题特色。

三、对我国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引进培育国际科技组织的建议

当前,我国主要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城市在培育、引进国际科技组织过程中,尚存在对科技组织了解程度不足、相应复合型人才缺乏、城市国际化水平有待提高、国际科技合作项目不多、资金支持与运作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等短板。结合纽约、巴黎、布鲁塞尔、日内瓦、东京、香港等案例研究,我们认为,我国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城市要在培育、引进国际科技组织方面积极地“走出去”,参与发起国际大科学计划、举办国际科技大会,同时要更好地“引进来”,为国际科技组织提供优质国际化环境和稳定的政策支持,吸引国际科技组织聚集。具体启示及建议如下。

(一)制定培育国际科技组织的长期战略

我国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城市需将国际科技组织引进视为提升战略前沿领域创新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重要举措,就吸引国际科技组织入驻问题制定长远规划。目前,在国家层面明确提及要“在我国境内设立国际科技组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科协系统深化改革实施方案》)、“吸引国际科技组织落户”(《国务院关于印发北京加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总体方案的通知》)的政策文件极少,且我国三大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对国际科技组织的关注不足。一是根据新一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等战略部署,结合本地科技、产业特色,研究制订国际科技组织培育引进方案,明确引进、培育的优先方向、战略目标、建设重点、建设方式、资金来源等,增强方案系统性。二是建立专门机构,开展国际科技组织的信息收集、政策宣传、研究规划、对接洽谈、咨询建议等工作,科学有序推进国际科技组织培育引进工作。

(二)鼓励国际科技组织参与科技计划项目

与国际科技组织共同开展中长期议题的联合攻关,对东道城市吸引国际科技组织具有四两拨千斤的作用。目前,我国已经主导、参与一些国际科技组织,但在国际舞台上的话语权和影响力较弱。未来,我国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城市需要借助大科学计划等积极发声,共同应对全球挑战以吸引国际科技组织落户。一是积极推进国际科技组织参与本地科技计划项目,注重基础研究项目对外开放,提高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城市在国际科技合作与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工程)中的显示度和参与水平,有目的、有计划地推动国际科技组织参与产业技术项目的共同实施,获取更多国际标准制定权和话语权。二是在传染性疾病和人工智能、大数据、深海、极地、网络、外空等新领域和新疆域,积极推动和深入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法律框架的完善,把新领域和新疆域打造成多方参与的合作平台,营造更好的国际舆论氛围与环境。

(三)实施更加积极开放的高层次复合型国际人才引进政策

培养既具有优秀业务能力和国际文化素养的专业性人才,又具有新发展理念、深谙国际组织和全球治理本质的人才至关重要。目前我国大多城市运作管理国际科技组织的经验较为有限,三大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城市的国际科技治理人才梯队建设不够完善,需创新措施并加强对国际科技组织人才的引进与培养。一是支持国内科技人员参与国际科技事务管理、参与国际科技活动,积极派遣国际公务员。二是加强国际科技组织多层次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引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深谙国际规则、具有多元文化理解包容能力的高层次人才,并建立健全与科技活动属性相适应的任职人员评价体系。三是探索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全球人才招聘制度与引才政策,公开招聘世界一流的国际科技组织管理人才,在出入境管理、国籍审查、国际互联网访问等方面推进相关试点,探索相关支持激励机制。

(四)塑造国际科技组织入驻的国际化环境

提升国际化水平是吸引国际科技组织入驻的重要抓手。我国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城市需进一步加强国际化环境建设,彰显国际影响力和本地魅力。一是注重城市国际化生产生活功能的完善与升级改造,改善吸引国际科技组织入驻的综合环境,在硬件建设、软件服务、公共管理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营造对国际科技组织有吸引力的国际化氛围。二是提升国际科技人员工作、生活的便捷性和舒适性,开展医疗、保险国内国际双认证试点,规划建设服务于国际科技组织雇员子女入学、家属工作、医疗等的国际化社区。三是加快建设开放多元包容的城市品牌,聚焦可持续发展、非遗传承与创新发展、国际和平城市建设等主题,以“国际化+”的理念扎实推进相关工作

(五)支持国际科技组织建立可持续盈利模式

研究制定务实的支持措施,是增强城市对国际科技组织吸引力的关键。很多城市实施积极的财政扶持政策和开发公共服务等方式,支持国际科技组织的入驻与后续长期稳定发展。我国三大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城市均未出台具体吸引国际科技组织落户的系统性支持措施,建议结合实际情况出台相关方案。一是对国际科技组织入驻或开展活动等提供免税、减税、用地用房补贴等优惠政策,缓解组织运营压力。二是支持国际科技组织构建以服务为导向、灵活多样的筹资模式,开发公益性服务功能(如政府购买国际科技组织服务等方式),推动国际科技组织建立可持续盈利模式。三是推动国际科技组织与产业界合作,完善配套创新链产业链布局,探索种子资金等项目运作模式,实现科研成果就地转化就地产生效益,促进国际科技组织良性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国际化科技
聚焦港口国际化
笔中“黑科技”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中国个体防护产业国际化展望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人民币国际化回顾与新常态初期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