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灵凡
(武汉设计工程学院 湖北 武汉 430205)
十九世纪中叶至二十世纪初期为音乐剧的探索期,在这一过程中音乐剧除歌、舞、乐三位一体之外,还与戏剧融合,直到二十世纪中期音乐剧已经形成拥有自己特殊魅力的一种表演形式。其故事题材涉猎广泛,上到神话下至科幻无所不及,不仅如此,表演形式包含当时大部分的舞台艺术形式,如喜剧、轻歌剧、舞剧等。音乐剧常常为其表现的故事创作专门的音乐,其音乐形式包罗万象,有爵士、摇滚、古典、乡村音乐、迪斯科等。演唱方式根据故事剧情的需求而变化,主要的演唱方式有流行、美声、通俗等。在演唱时为加强故事感染力还会加入舞蹈,其舞蹈种类多样,如现代舞、踢踏舞、爵士舞、芭蕾舞等。现代音乐剧经常会使用高科技的舞美技术,通过灯光、布景、声像等加强观众的代入感。这些元素的融合,使得音乐剧迅速成为世界艺术舞台炙手可热的表演形式。随着市场需求不断增加,我国高校音乐剧学科建设也逐步完善,部分高校增设音乐剧专业,这为我国音乐剧事业的发展储备了人才。除此之外,如《我们现在的年轻人》《花木兰》等具有强烈本土风格音乐剧作品的问世,对音乐剧作品本土化的创作和演出进行有效探索。但是与此同时,音乐剧的不足之处开始暴露,主要问题是高校音乐剧表演教学不够完善,本文旨在探索高校音乐剧表演课程优化方法,希望能够为高校音乐剧表演教学助力。
现代音乐剧是在歌、舞、乐三者基础上增加剧本、舞台美术等元素,形成的“综合性”戏剧表演。
剧本作为整部音乐剧发展的“绳索”,是音乐剧发展的核心。其主要作用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剧本中人物之间矛盾冲突的发展是音乐剧吸引观众的核心;其次,剧本是连接剧情的“绳索”,音乐、舞蹈、演唱等都是以剧本为中心,为剧情服务;最后,剧本是音乐剧中唱词的载体,重在刻画剧情发展及人物关系,还要将音乐剧的每一部分串联在一起,为观众展示完整、清晰的故事线。
所谓音乐剧的“灵”和“魂”分别是指音乐剧中的舞蹈和音乐,其中音乐是推动音乐剧发展的首要因素,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音乐的作用有三个方面:其一,音乐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其二,音乐介绍故事角色及背景;其三,音乐向观众展现完整故事线。舞蹈作为仅次于音乐的表现手段,在音乐剧中的作用与音乐基本相似,舞蹈更侧重于情景及人物的烘托,渲染剧场的氛围。
音乐剧之“美”是指舞台美术。舞台美术是舞台演出的重要元素,它包括化妆、服饰、道具、布景、灯光等。舞台美术运用艺术化的手法,创造与剧情相适应的环境场景以及人物形象,加强观众代入感。
综上所述,音乐剧需要具备良好戏剧文学素养,音乐、舞蹈功底扎实,能够充分运用肢体语言以及演唱技巧来表现音乐剧所要呈现的内容和情感的综合性戏剧表演人才。
音乐作为音乐剧演出的“魂”,需要通过表演者这个载体来传达,表演者具备强大的唱功以及领悟能力,能够正确传达音乐剧所要呈现的内容和精神尤为重要。在音乐剧的表演中,演唱方法以在美声基础上结合流行音乐元素为主,声乐功底作为演唱者的“基石”,需要高校针对学生情况进行声乐课程的特别训练。首先,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的嗓音条件和声乐功底制定课程因材施教。第一步,教师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声音条件;第二步,教师根据学生的声乐功底以及嗓音条件分配作品;第三步,教师要重视当地特色,在课程中练习、演唱本土音乐作品。如广西本土音乐剧《桂林故事》中的歌曲《一句情话老了还在等候》《妹等哥掀红盖头》等,这些作品不仅能让学生练习演唱技巧,还能促进学生对于广西本土音乐风格的理解。为了培养学生掌握多样风格音乐作品的能力,还需要增添各类型音乐作品,如布鲁斯、拉丁、爵士、摇滚等。通过不断积累和训练,学生能够快速把握音乐作品风格,当找到适合自己的角色后能更加自如地融入其中。
音乐剧表演中合唱和重唱都是推动剧情发展的重要手段。在音乐剧教学中添加合唱和重唱的技能训练,不仅可以训练学生的演唱能力,还能促进学生在团队中的和声配合能力。在音乐剧中多声部的群体性演唱多用于表现集体意志和情感,呈现具有鲜明色彩的场面。重唱的教学方法包括“对唱”“讨论唱”(三人或三人以上)两个类型,“重唱几乎都发生在主要人物的情感交融或是纠葛的时刻,就音乐成分而论,参与声部的地位在织体中理应是平等的”,因此在高校音乐剧重唱课程上,教师应该注意两位表演者演唱和声、复调时音乐的和谐程度以及舞台的统筹、调度。“合唱的音响组合、和声织体自有其相对独立的形式美感”,在合唱训练中多个声部同时进行时,教师要教导学生准确把握自己的声音,合唱更加讲究统一性。
音乐剧常通过舞蹈的肢体语言来推动剧情发展,舞蹈能够更加生动地展现戏剧冲突。欧美音乐剧中的舞蹈主要包括芭蕾舞、踢踏舞、非洲和拉丁美洲的民间舞、欧美代表性民间舞以及流行舞等。在表演西方音乐剧作品时,需要表演者充分熟悉其舞种。因此,高校舞蹈训练课程应该添加多样的舞种,比如拉丁舞、爵士舞、现代舞、踢踏舞等。只有不断学习不同舞种的表演风格,让学生熟练地掌握不同舞种的表现方式,才能完美传递音乐剧所要表达的内容。
戏剧表演和话剧表演在音乐剧中一脉同源,主要是通过表演者的台词、表情以及形体语言的结合来展现角色,推动故事情节。对于音乐剧的初学者而言,台词和形体语言方面都是薄弱环节,因此台词课和表演课在高校音乐剧课程中尤为重要。原本的戏剧表演基础课程包括:正音与台词、外国语音(意大利语)、戏剧·小品·话剧排演,随着音乐剧表演需求的增加,外国经典作品中台词多以英语为主,在课程中需要添加英语口语正音的训练。台词是音乐剧中连接故事情节的重要纽带,“富有诗意和文学性的台词擅长于性格描写和心理刻画”,这时就要求表演者自身拥有深厚的戏剧语言表达功底。表演课程通过各种表演的练习,让学生克服面对观众时的紧张情绪,提高表演者心理素质的同时解放表演者的创作天性,使其能够更好地展现角色魅力。关于音乐剧的片段教学则是在表演基础课程上进行拓展,在原本的角色形象上加入演员自己的理解进行二度演绎,更加生动地展现角色独特的个性,为音乐剧的排演奠定基础。
高校音乐剧课程改革团队经过反复斟酌,重新对音乐剧表演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方法和修订标准进行定位。
不再只是注重让学生在课程训练中获得技能,而是开始注意课程包含的价值目标。通过学习修订后的课程,学生对于音乐剧的策划、制作、排练、展演、宣传等环节形成更为理性的认知。在策划、排练和表演音乐剧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获得实践上的知识和技能,还能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观念以及与人合作的能力,为学生在音乐剧上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修订后的音乐剧表演课程教学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增强团队意识,在分享个人想法的同时要求学生学会在团队中交流、聆听、学习;第二,学生需要熟知音乐剧从策划到演出的所有流程;第三,在学生亲自创作和表演音乐剧的过程中,加强其欣赏、创作和表演的能力;第四,学生通过参与音乐剧项目在团队合作中不断发展自身能力。
音乐剧表演是在歌、舞、乐的基础加入舞美和剧情的综合艺术形式。当下我们急需消除一个老师撑起整个学科的现象,高校的教学团队需要吸纳各种类型的资深教师,如表演、声乐、舞蹈方面的艺术家、资深舞美教师、国家一级演员等,运用其宝贵的舞台演出经验给学生提供指导和意见,进而完善学生的表演能力。
高校音乐剧课程的教学方法应当作出改变,从原先“理论指导+表演指导”的形式变成以项目教学为主,让学生自己搭建音乐剧项目,给学生更多发挥表演和创作才能的空间。通过与团队合作完成项目,学生达到全面发展的目的。
第一,将音乐剧项目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教学需要转变为以学生为主,将个体所拥有的知识重新组合形成新的经验,促进学生的能力提升。
第二,学生通过自主推进音乐剧项目,能够强化其表演技能和创作能力。在音乐剧项目推进过程中,学生可以实际运用课程中所学到的知识,这样不仅能够促进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还能够促进学生掌握更多的学习方法。
第三,通过“理论+欣赏”的教学方式,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音乐剧课程的教学可以采用理论和欣赏相结合的手段,让学生将理论知识,如音乐剧发展的历史、音乐剧有哪几大元素,运用在赏析音乐剧的过程中,能够加强学生对音乐剧的认识和理解并提升学生在音乐剧上的整体素养,为其将来创作和表演音乐剧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四,通过“模仿+创造”的训练增强学生音乐剧表演的功底。学生以团队为单位进行音乐剧片段的练习或策划原创音乐剧,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充分运用理论知识以及训练经验,从而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创作能力和整合能力。
音乐剧作品资源库不仅应该收录国内外的音乐剧作品,还可以加入学生原创的优秀音乐剧作品。学生和教师一起搜集、整理、建立、完善音乐剧作品资源库,能够为师生们提供更加便利地获得学习资源的平台,同时还能强化师生们自己对于音乐剧的赏析能力并丰富自身的知识结构。这一体验在优化音乐剧课程的过程中尤为宝贵。
综上所述,高校音乐剧表演课程优化改革,需要教师和学生从头到尾参与,整合团队以及个人的思想、经验。下一步会将重心放在学生完成课程后的成果上,例如学生团队原创的优秀音乐剧视频、学生表演的经典音乐剧视频、学生在音乐剧制作过程中拍摄的纪录片等资源。运用这些资源更好地完善音乐剧作品资源库,为将来更好、更便捷地教学搭建良好的平台,致力于让每一位学生都获得全面发展,为其在音乐剧上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