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 娇
(四川国际标榜职业学院 四川 成都 610103)
中国古诗词可谓我国民族文学史上一颗灿烂的明珠,其语言、意境乃至内涵都独具特色,千百年来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因创作类型、产生时代不同,其发展可以分为古曲、近代经典和当代新作三种类型。
古曲,又名“古代乐曲”,它博大精深,具有极强的包容性,其内容包含春秋战国时期的诗经、楚辞等,也包含唐诗、宋词、元曲等,传承千年、经久不衰。由于受限于当时的科技发展,保留至今的乐曲数量不多,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阳关三叠》《白石道人歌曲》。前者为古琴曲,根据唐代诗人王维诗作创作而成;后者为乐谱宋词,包含祀神曲、琴曲、词调令等,出自宋代词人姜夔。这些古曲经过当代众多音乐学家的编订,已然可以适应当代人们的审美需求,许多经典之作甚至是我国当代高校音乐教学中的必备曲目。
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近代经典多集中于20 世纪20~40 年代,多由当时的作曲家依托古诗词谱写,其创作水平和艺术价值都具有时代性,实现了古典诗词与音乐的完美融合。这一领域的佼佼者当属黄自老师,黄自老师的经典曲目为《峨眉山月歌》(李白)、《南乡子•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黄自在创作时充分考虑了诗词原作者的情感,并融入了自己的领悟,通过音乐还原了当时的历史情感,刻画了饱满的人物形象,《南乡子》中激情澎湃的气势、深厚的爱国情感都体现得淋漓尽致。
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当代新作是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艺术家所创作的艺术歌曲作品,此类作品虽依托于传统古典诗词,但在技法上却是对古典诗词的创新发展,因它不再局限于我国一直以来的传统音乐,而是融入了西方音乐的一些技巧。比如《涉江采芙蓉》,作曲家罗忠瞭在此曲中巧妙地将西方的自由十二音序列手法与我国传统的五声材料融为一体,于我国当代音乐发展而言,是探索,更是进步。
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风格独特,既有我国传统古诗词的古典美,又有现当代西方音乐的韵律美,其特点可以从题材、演唱情感、演唱技术三个方面来分析。
其一,题材风格不一。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因依托我国传承千年的古诗词,其题材也同中国古诗词题材一样具有多样化的特征。具体而言,有以爱情为主题的爱情诗歌,有以揭露社会黑暗腐败为主题的讽喻诗歌,有以书写离愁别绪为主题的送别诗歌,还有以吟咏自然来表达感情的咏物诗等,题材多变,抒情、写物不一。许多经典之作已然成为生活在现当代的我们必需的精神食粮。例如,苏轼的《江城子》经敖昌群先生作曲后,其中蕴含的绵延无尽的思念之情被复活了,凄凉哀婉的曲调听起来平淡却十分深刻。
其二,演唱情感不一。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不同于当前我们所接触的白话流行音乐,其复古而独具民族特色的语言及产生的时代背景,对作曲者、演唱者要求都较高。作曲者除了要具备基础作曲理论、扎实的专业知识、较高的音乐素养外,还需要掌握一定的历史文化知识。为一首诗歌谱曲之前,为了使曲调更符合诗词原作所表达的情感,作曲者需充分了解当时的诗歌创作背景,感悟作者的创作情感。演唱者亦是如此,要想使演绎动人,就要具备专业的演唱基础,更需要深刻感悟原作者所表达的情感。例如,在《枫桥夜泊》中,黎英海为其谱曲时,充分了解了原作者张继当时作此诗是基于考试落榜的背景,才创作出满怀愁绪的曲调。
其三,和声技法不一。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中的和声技法主要有两种,一是直接加入西方音乐元素,诸如创作时直接加入大小调功能和声体系,最典型的当属《大江东去》;二是对西方音乐元素进行创新、改造,以使其更加民族化。例如,黄自在为《卜算子》(苏轼词)谱曲时,虽然旋律是五正声,但是其在整部作品中运用了多次省略音和替代音,最终使和声与五正声旋律更为和谐统一。
中国古诗词歌曲的演唱风格主要有吟诵、民族风格、美声风格、流行风格几种类型。
所谓“吟诵”,即吟唱与诵读,是我国古诗词独有的一种演唱风格。某种程度上讲,“吟诵”与我国古诗词是相生相伴的。无论是《诗经》,还是《楚辞》、唐诗、宋词等,原本都是自带曲调的,古人在作诗时,用自己的嗓音将诗词演唱出来。这种演唱往往是即兴的,可以不用乐器。除此种方式外,还可以请人伴舞或者用乐器伴奏,结合一定节奏,诗人将作品吟诵出来。这种风格的优点在于一词一声,直截了当地表达情感,既朴素又不失优雅,既含蓄又意境深远,在古代非常盛行。但由于作品的传播只能通过人们口口相传,加之古时尚无影音技术,使得大多曲调无法保留至今。但这并不意味着“吟诵”要被现代社会淘汰,吟诵作品对于领悟作者情感、提高审美水平,乃至演唱古诗词歌曲都意义重大。例如,黎英海先生创作的《枫桥夜泊》即运用了“吟诵”技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前两句描写了六大景象——“落月、乌啼、满天霜、江枫、渔火、不眠人”,所选景物一静一动、一明一暗,意境浓郁。后两句“城、寺、船、钟声”与前两句相呼应,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给人以空灵、孤寂之感。黎英海先生将每句诗最后一字改为吟诵,充分表现了诗词的意境之美。
民族风格的中国古诗词歌曲更强调中国古诗词歌曲的原汁原味,重在对中国古诗词整体“韵味”的把控。首先,演唱者要了解古诗词的创作背景,感悟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其次,要认真揣摩诗词中的不同词义,另外,要根据自身对诗词情感及不同词语的理解,结合曲子对音律的高低、急缓、断连、强弱进行把控。王立平先生所作的《红楼梦》中的《紫菱洲歌》《红豆曲》等都堪称经典中的经典。将戏曲唱腔与民族音乐唱法巧妙融合,将贾宝玉心中的感喟之情与贾府此时的萧瑟之境演绎得淋漓尽致。《红豆曲》委婉动人,表达了无奈、忧愁之感,愁苦之情跃然纸上,体现了南方民歌的演唱特点。而《大江东去》波澜壮阔、浑厚苍劲,作者的豪情壮志及对祖国壮丽山河的赞美之情溢于言表,体现了北方民歌的演唱特点。
美声化的演唱风格是我国古诗词歌曲创作者的一种探索和创新,它依托于我国传统古诗词,将西方音乐与我国传统音乐相结合来诠释古诗词,表达情感。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的精神文化水平也在不断提高,西方音乐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并越来越受民众欢迎。我国的一些创作者,尤其是试图在艺术上有一些进步的人们,逐步将西方音乐引进我国,并对其进行本土改良与创新,旨在实现中西方文化的深度融合与交流。一是引进西方音乐的唱法。美声唱法起源于16 世纪末17 世纪初,距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经过不断地发展和变化,已然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美声唱法将音高分为高音、中音、低音三大不同音域,并对每个音域进行不同的有针对性的训练。我国高校音乐教学借鉴了美声唱法体系中对声音的训练方法,将相关的方法和手段应用到日常高校音乐课程中,同时将其应用在我们的本土音乐的演唱中,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古诗词美声化歌曲。例如,戴滨教授亲自参与编著了《中国经典古诗词歌曲集》,并创作了《梅》《兰》《竹》《菊》等系列教学光盘。在演唱这些曲目时,演唱者将本土化的美声唱法应用到相关作品中,“中西合璧”,堪称经典。二是引进西方音乐所使用的乐器。西方音乐常使用的乐器多为钢琴等键盘乐器和大提琴、小提琴等管弦乐器。我国创作者们将上述乐器引入我国古诗词歌曲背景音乐演奏中,使美声化的古诗词歌曲别具一番风味。例如,我国家喻户晓的《胡笳十八拍》《阳关三叠》等古曲,经音乐家编排后,配以钢琴伴奏,余音绕梁、常听常新。
流行音乐又叫“俗乐”“通俗音乐”,往往结构短小精悍,内容通俗易懂,情感真挚感人,大众接受度、传唱度高。流行风格的中国古诗词歌曲是对传统古诗词艺术歌曲的一种创新。当前,经济的快速发展,科技的日新月异,随之而来的社会变革的加剧,使流行音乐因其通俗性越来越能满足当前社会人们的审美需求。流行风格的中国古诗词歌曲同美声风格的中国古诗词歌曲一样,依托于我国传统古诗词,不同的是,前者将流行音乐的唱法融入其中,相较于后者更接地气,更容易被大众认可。推广流行风格的中国传统诗词歌曲意义重大,它既能满足人们对我国古典文化的艺术追求,传播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又能满足人们的感官体验,缓解精神压力,表达情感需求。例如,2018 年中央电视台推出的节目——《经典咏流传》,邀请当代人气歌手将中国古典诗词用流行音乐的形式演唱出来,并邀请相关人员对作品进行欣赏、品鉴。节目一经播出便深受广大观众喜爱,收视率颇高,这是因为相关的经典作品蕴含深刻的历史文化知识,具有博大精深的历史人文价值。
中国古诗词歌曲演唱风格多种多样,历史悠久,影响演唱风格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影响最大的因素有民族、所处时期、地区及作者个人四大方面。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不同地域的民族因所处地理位置、民风习俗不同,其语言语调也大不相同,某种意义上讲,中国古诗词歌曲是我国各大民族文化的集大成的反映。许多中国古诗词歌曲体现的民族特色异常鲜明,以古琴名曲《胡笳十八拍》为例,此首汉乐府辞由蔡文姬借用匈奴地区胡笳音调创作,借表现生于乱世之中的自己的悲惨生活,表达战乱带给广大人民的无尽痛苦,以及对故土、亲人的无尽思念,全曲旋律起伏跌宕,时而慷慨激昂,时而忧伤哀婉,既有蒙古音乐奔放豪迈的特质,又有汉族琴歌绵长沧桑的韵味。从创作之初至今几千年来大放光芒,深受大众喜爱。
正所谓“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无论是文学作品还是音乐作品,都会因所处时期的不同而被时代打上深刻的烙印。如同我国的古诗词歌曲《诗经》源自春秋,《乐府》多见于魏晋南北朝,现代诗歌多创作于五四运动后等。春秋时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宽松的文化氛围才会产生《诗经》这样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反映了当时不同地域人民的生活情境;而在唐代,特别是开元年间,国家统一、经济繁荣,人民生活安逸,造就了一大批文人墨客,成为我国诗歌发展史上最繁荣的时期,也正因为如此,才使李白等诗人的诗歌飘逸豪放、音律和谐,充满想象力。
所处地区不同,当地的古诗歌曲发展也不相同,有时甚至是大相径庭。最典型的当属陕北民歌与苏州一带“吴侬软语”的对比,从其字面意思也不难看出其地区差异,“陕北”多指我国北方陕西等地区,“吴侬”指吴人,指苏州、上海等地。前者干脆、豪迈,后者阴柔、婉转。《诗经》更是直接按照地区将相关音乐作了分类,其中的《国风》即按照周南、齐、魏、唐等十几个不同地区进行分类整理。
“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可见,每个人因自身生活环境、受教育程度及自身经历不同,其思想品质、审美能力、性格特点都千差万别而又独一无二。对于作曲者来说更是如此,中国古代诗词歌曲的发展与每位创作者的个性特征密不可分,性格刚强的人难以体会纤纤柔弱之人的细微情感,反之,后者极少可以达到前者的奔放激情。例如,杨荫浏所谱的《满江红》,慷慨激昂、苍劲悲壮,这与作曲者自身的经历息息相关。作者身处动荡不安的时代,满怀对国家兴衰成败、前途命运的忧思,作品恰如其分地将自身情感与原作融合在一起,具有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