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如何提升舞台剧演员的形体可塑性

2022-10-31 23:25
戏剧之家 2022年22期
关键词:可塑性舞台剧形体

徐 沛

(北京城市学院 北京 100083)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也日益增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舞台剧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发展形势。近年来,舞台剧表演艺术类科目及院校的招生规模也在逐年增加。对于舞台艺术来说,演员的形体可塑性是必不可少的。舞台剧演员的形体可塑性开发,是演员自身的职业要求,也顺应了当前舞台剧的发展趋势。

一、形体可塑性在舞台剧表演中的优势

舞台剧演员的形体表现力,是戏剧节奏以及剧情发展的无形推手,经典的舞台剧表演能够以情动人,而“情”聚焦在演员的形体塑造上,通过角色心理行动培养,再依靠肢体行动进行外部传达。简单来说,舞台剧表演过程中演员的形体可塑性或者肢体动作语言具有一定的优势。

首先,形体可塑性是直观可视的。

不同于媒介展现的直观感觉,舞台之上,演员的任何细节都是会被放大的,因为整个舞台对演员的呈现是立体化的,观众知道这是表演,却不免被舞台上演员细微的表情和夸张的肢体动作所干扰,而对此进行过度解读。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演员就需要格外注意形体可塑性的展现,这种形体表现是舞台语汇的专业化呈现,对于观众具有精神上的引导作用,促使观众与表演达成心灵上的共鸣。所以说,演员形体可塑性的直观性,其实是相对演员的语言传达而言的,肢体动作的表现力更能够触动观众心弦,使之产生情感共鸣。

其次,形体可塑性具有交流和传递的作用。

在大众化的思维认知中,人与人最直接的交际就是语言了。在舞台剧中,如果舞台上演员交际中充斥着的全是对话,形体动作却如木偶般僵硬,观众是无法接受的,他们会认为这是一场不成功的演出,演员表演功底不扎实。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呢?这就源于演员表现缺少形体可塑性,缺少与观众的直观交流,语言所能实现的是演员与观众听觉和思维认知上的互动,并不能激发观众心理的触动或情感的冲动。能够让观众产生共鸣,实现交际性,这是舞台剧表演过程中,演员形体可塑性的显著特点和优势。

再次,形体可塑性能够使表演具有律动感。

舞台表演是生活的缩影,是生活的凝练。人们在观赏一台戏剧时,大多数人其实并不能从艺术的角度去解读表演本身,而是想要在观看中让自己短暂逃离现实的疲惫,进入另一种生活,另一种情感状态。所以,舞台之上和舞台之下其实都是人生的风景。无论是演员还是观众,都是为了创造风景以及正在观看风景的人而存在的,这是一种关于生命的律动,而不仅仅是剧本和舞台本身的呈现,表演或生活,只是一种释放的途径。一台有着律动感的舞台剧,演员形体可塑性一定是将细节以及动能性发挥到极致的。因为,往往就是一个不经意的未经设计的肢体动作,唤起了存放在观众心底角落的珍贵而隐秘的情感之潮。比如,在一场戏中,主人公喜欢在开心时吹起调皮的口哨,在舞台上肆意地踱步甚至轻快地跳动,这样生活化及细微的肢体动作很容易成为观众情感的契合点,真实的表演及舞台节奏的拿捏,使角色的性格呈现出一种带有律动的美。

二、舞台剧演员形体可塑性可能存在的问题

不可否认的是,舞台剧演员的形体塑造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日积月累、不断优化、不断适应角色的探索过程。演员自身对于角色形体可塑性的把握也关系到一个角色呈现的完整性和自然性。面对市场需求和社会的进步,观众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也在快速提升,演员若想在舞台上成功地塑造一个完整的人物形象,则必须注意一些问题。

首先,演员形体动作的基本功扎实与否。

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提升专业水准是演员需要深思的。日复一日的训练是必不可少的,这就要求演员具备刻苦耐劳的精神。舞台表演就像放大镜,演员肢体的表现会被观众解读,每一段激情的释放都需要足够强大的肢体能力去进行表现,从而震撼观众。从这点来看,舞台剧演员的形体表现基本功练习显得格外重要。基本功不扎实,形体动作就会显得刻意和僵硬,更不用谈美感、激情以及让观众产生心灵共鸣了。

其次,演员形体表现是否机械化。

舞台表演来源于生活,但毕竟与生活不同。在舞台之上,演员要清醒地认知自我,在舞台之下,观众会对表演进行评判。所以,演员的形体表现如果过于机械化,就会让观众产生不适应感,无法让观众感受到鲜活的生命在与之共舞。无论是演员,还是制作方,如果没有认真对待演出的话,观众在观看时便会觉得舞台上的一切都是假的。而机械的动作表演会设置很多令人啼笑皆非的情节,为了迎合观众,反而拉低了观众的智商,这样的表演有何意义呢?一样的道理,舞台剧演员的形体表现如果仅仅是照本宣科,生搬硬套,为了动作而动作,这是难以打动人心的。演员形体表现毫无力量且传达不出情感,更何谈艺术化呈现,这样的演出自然难以避免失败的命运。

再次,演员形体动作的表达张力是否具备。

这一点其实是上面两点的结果,当一个演员机械化地表演时,无法带动观众的情绪。观众一看就知道这个演员是为了表演而表演,毫无感情投入或者对人物情感并没有解读到位,这很容易让观众昏睡过去,不再关注舞台。当舞台剧演员的形体动作缺乏表演张力的时候,也会让表演产生一种习惯性或者规律化的观赏感,也不会达到与观众情感交流的程度。形体可塑性存在的问题之一就是演员在表演时,往往过多地依赖自身的表演技巧,而不能做到理解角色的内心世界,也就建立不起来由内到外的创作逻辑,这样的表演自然会流于形式,止步于观众的面前。

三、提升舞台剧演员形体可塑性的途径

舞台剧演员的形体可塑性是一种动态的过程,作为演员,舞台上的每一个动作,每一次肢体的律动,每一处细微的面部表情变化,都应时刻牵动着观众的内心,使之对剧中人物的命运感同身受。这就要求舞台剧演员具有专业的舞台意识、空间意识、心理意识等。舞台剧演员肢体的表现力和张力,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演员外部动作的释放和表达。对于专业的舞台剧演员来说,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对自身的形体管理保持自律性。

首先,演员要具有自身的形体管理能力。也就是说,演员要时刻让形体表现出美感,坐如松,站如钟。当然,舞台剧对演员有特定的形体要求,但演员要具备基本的身材、礼仪规范,最起码要保证展现在观众眼前的形象是健康的、具有美感的。所以,具有自我形体的管理能力,能够时刻保持形体可塑性的意识,是提升演员身体可塑性的第一步,演员要进行相关的肢体运动形体训练。对于舞台剧演员来说,运动是保持身材的最基本要求,但为了更好地展现人物形象,在形体可塑性上,还需要进行专业训练,如肢体基本功。如果演员没有专业芭蕾舞蹈或者京剧“童子功”的前期积累,那么其可以从当下入手,将普拉提和芭蕾训练相结合,在短期内有效提升形体能动性、稳定性及身体局部塑形状态,同时加强体能素质,建立舞台自信心,提升舞台综合表现力。

其次,如何将形体语言传达得更加准确且具有感染力?在这一点上,演员应发现自身问题,采用针对性的训练法,如专注度不够、体验不够投入,可利用多元素的方式进行练习,可以通过太极或者瑜伽等日常训练,达到身心合一的境界;可以利用元素练习,让身体回归自然,重新塑造出有特点的身体语言,如借助面具道具等,尝试把自己归零,再按照剧本、情节等找到角色本身的个性特点。如果演员的肢体没有张力,可以运用力度训练、下肢训练等,训练肢体的收放控制能力。在训练中,演员身体可分为不同力度、等级。不同的等级、不同的力度,会带来不同的状态,演员要学会随意切换,在瞬间掌握身体力量释放的大小。

象征主义的表现形式要求当代舞台剧演员的表演更加富有能量,全新的视觉刺激需要演员具备更加扎实的专业基础和良好的舞台实践能力。如田沁鑫编创的话剧《断腕》中,女主人公由我国著名舞蹈家金星担任,里面使用了诸多技术技巧类的肢体语言,来刻画该角色对于耶律阿保机一见倾心之情,尤其是在耶律阿保机去世之后,其与另一时空中的耶律阿保机共同表演了一段双人舞,其跳跃、流动、挥刀、翻滚等动作一气呵成,轻盈灵巧,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两人的缠绵之情。话剧演员必须具备扎实的形体表演基本功,才能在作品中游刃有余地展现故事情节和人物诗意般的身体。中外舞台剧经典作品很多都是无对白的默剧,如大家熟知的《雨中曲》,演员凭借舞蹈动作完成了对主人公心理情感的释放和表达,演员在雨中跳踢踏舞的那场戏,已成为默剧时代的经典之作。

形体可塑性与情感共鸣性是相通的,有着怎样的情感基调,就需要相应的形体表达,舞台剧演员的形体可塑性表现力要求演员走进角色内心,感知角色的喜怒哀乐。同时,这又需要演员结合自身的生活经历和经验,并加以艺术化的合理联想,才能够最终呈现。对此,笔者建议舞台剧演员多体验生活,感知生活,关注他人的人生故事。演员的世界是外放性的,其心灵世界就像广袤的大地一样,能够将温柔的清风细雨接纳入怀,也能够把粗暴的惊涛骇浪揽在胸膛。演员要体会他人喜悦,品味苦难,用心感知自己所经历的事,用情解读他人的生活。当演员拓宽了自己的生活维度,那么在舞台上,在解读故事主人公时,才更具有情感上的话语权,情感逻辑的主动性。如果演员能做到每个故事都“亲身”经历过,那么在舞台上又怎会产生毫无激情的表现呢?

四、结论

任何事情,唯有真正发自内心的热爱,才能体会到事情本身的乐趣。舞台表演是一门值得演员钻研一生的艺术。如果仅仅把演员作为一种职业,那么无形中会将这种认知带到表演中,而不能实现“表演”。舞台剧演员进行形体可塑性训练时,首先要从精神上具有“紧迫感”,将热爱发挥到极致时,心中自然生出对于肢体表现力的热衷与钻研精神。在某种程度上说,舞台表演其实就是一门语言动作与肢体动作的联合表演艺术。形体表现力是舞台剧表演重要的组成部分,形体可塑性包括人物形象的塑造,肢体动作的表达,准确的面部表情。最细微的形体表现是眼神的变化。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眉眼传神,在文学语言中,有“一眼万年”的说法。舞台剧形体可塑性最有灵性的表现力便是演员通过内心活动,借助外部形体动作的表现与观众进行情感交流,同时彰显演员的表演功底。

总而言之,演员需要掌握“读心术”,读懂故事角色的心理,当达到以“我心”进入“他心”的境界时,才能使表演的形体动作实现情感上的自然流露。每一个角色都代表着一种人生,每一种人生中的故事主角都有属于自己情感世界的肢体动作,而这便是演员形体表现上的差异化体现。所以,演员在表演时,应该是忘我的,将自我与角色形成统一的状态,但对于角色的解读又应该是存在于“我”的情感世界里的,如此,才能自然地衍生出符合角色的特有的形体表现力。舞台剧演员的形体可塑性便是对角色的解读所形成的真情实感的外化。

猜你喜欢
可塑性舞台剧形体
甲基苯丙胺改变成瘾小鼠突触可塑性基因的甲基化修饰
大型黄梅杂技舞台剧《七夕情缘》
内源性NO介导的Stargazin亚硝基化修饰在脑缺血再灌注后突触可塑性中的作用及机制
超声刺激小鼠伏隔核后c-Fos蛋白及结构可塑性改变的实验
舞台剧
舞台剧
西夏文形体研究述略
鸡霉形体
舞台剧改编电影
转GDNF基因的BMSCs移植对大鼠脑出血突触可塑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