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善祥 李霜
(湖北体育职业学院 湖北武汉 430070)
拳击是一项对抗性强且激烈的体育运动,参与拳击锻炼不仅可以强身健体,还可以培养参与者的坚韧品质,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这一运动已经被民众熟知和喜爱。在物质环境、训练条件和科学技术的辅助下,当前竞技运动员的水平已不相上下,想要获得成绩提升和实现拳击运动的可持续性发展变得更加有难度。对于拳击运动界而言,如果在训练中仍然坚持传统的训练方式,只关注拳击技术,而不去迎合社会现代化发展,建立系统科学的训练方案,这将大大限制拳击运动员的全面提升。所以,要提高拳击训练效率,应建立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的综合保障,优化训练体系、强化训练教育、改善训练管理,提升拳击运动的整体效果。
科学系统的拳击训练体系,能够保证拳击运动员获得专业训练指导,促进运动员综合素质能力提升,提高运动训练的质量和效率。拳击训练体系的优化程度,是否具有实用性、发展性,会对训练效果产生直接影响。通过文献研究,可以发现目前的拳击界过于重视对拳击技巧的训练和宣传,仍然采用传统的训练方式,而对促进运动员发展的基础体能体系和优化运动员训练的方法并没有给予更多有效建议,这对于我国整体拳击水平提升是一大限制。面对国际竞赛规则的不断修订与变化,要想使拳击运动员的职业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还需要改变观念,进一步优化拳击训练体系。
科学合理的拳击训练方法能够提高拳击训练效率,加速训练目标的实现。在具体的训练过程中,教练要树立科学的目标,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对训练方法进行分析、研究和实践,选择出具有较强适应性的训练内容、针对性的训练手段,然后建立情景训练模式,模拟运动员在具体训练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并给予积极指导,使运动员的问题逐步得到解决,提高自信心。在建立目标的过程中,要注意目标的明确性,不能同时建立多个目标,目标设置也不能太难,要在运动员能够完成的范围之内适当加大难度,这样能够帮助运动员建立肯定自我的形象,提高训练的自信心。除此之外,教练还需要注意最大程度地满足拳击运动员在具体训练中的多元化需求。通过调查研究,发现有效的拳击训练方法具有多元、实用、创新的特征。教练制定的训练措施,如果能够建立在运动员的实际基础上,并结合运动员的自身特征进行实训,则能够促进运动措施的有效落实。所以,教练应采用多元化训练模式,鼓励运动员自主进行探索,使运动员加深对拳击知识与技能的了解与掌握,培养可持续发展能力,从而提高拳击运动员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对于拳击运动员的训练与竞赛,体能是关键因素,是运动技术提高和发挥的必要条件,是运动员竞技能力的主要组成部分。运动员充沛的体能,对于掌控比赛节奏具有重要影响。现代的新拳击规则,竞赛节奏快,出拳次数多,运动员对抗强度大,整个竞赛过程中运动员的体能消耗大,对竞赛运动员的体能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基础体能相差不大的情况下,专项体能越好,越有利于技战术的发挥,增强运动员的对抗能力。有研究指出,专项体能是针对具体项目开展的训练,会对运动员的成绩产生直接影响,而且不同的运动员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接受的体能训练不一样。因此,在日常的拳击训练中,需要加强对运动员的体能训练,特别是专项体能训练。在拳击运动竞赛的后几回合,就算是专业运动员,也易出现脚沉、抬手和呼吸困难、出拳收不回来、咬不住护齿等问题,此时,体能好的一方会占据更大优势。所以,在专项体能训练中,可以针对这些特点,采取“短时间、高强度”的训练,如变速跑、变速跳绳、强度手靶和空击打等,从而刺激运动员的专项能力提升。
运动员要在赛事中脱颖而出,就必须与时俱进,改变传统的训练方式,特别是在现代物质大环境和技战术相差不大的背景下,运动员良好的心理素质会是拉开拳击运动员竞赛差距的关键,而且在顶尖运动比赛中更能直观体现出来。对拳击运动员进行心理强化训练教育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心理认知教育是让人从知道到做到的渐进式、知行合一的教育管理过程,在拳击训练中,对运动员进行合理的心理认知教育,可以帮助运动员认识心理训练与拳击训练的作用、内容与方法,让其心理训练与技战术、体能训练达到和谐统一,培养正确的训练态度、制定符合自身实际的预期训练目标。而正确态度的养成和预期目标的实现,则会大大激发运动员的训练动机,避免运动员的训练盲从,提高训练效率。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必要的技战术理论学习,增强运动员的竞赛心理意识,在竞赛过程中,运动员竞技水平的发挥是受技战术意识影响的,日常训练中,拳击运动员对技战术的理解运用会在竞赛过程中明显表现出来,所以,要提高拳击运动员的心理适应能力,还需要加强对运动员技战术理论知识的培养,形成必要的竞赛心理意识,并逐渐形成体系,这样才能提升训练效果与成绩。
科学合理的心理监控体系,可以帮助教练员及时发现运动员心理及情绪问题,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干预,将各种心理问题消除在萌芽阶段,最大限度地保证运动员的心理健康和情绪稳定,促进运动员的全面发展。在具体的实施中,可以采用建立档案法、仪器监控调节法。档案法是指为每位拳击运动员建立心理档案,对该运动员的心理变化过程和所采用的心理调控措施等进行详细记录,通过档案查阅,教练员可以及时了解运动员的心理情况,在出现问题时也容易找出原因和快速提出对策,更有利于为运动员制订个性心理训练方案。仪器法是指借助各种先进的仪器设备进行监控体系的构建。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已经使基本的心理、生理仪器监测设备的功能相对完善,能够给予运动员完善的监测护理,只要教练员和团队及时引进、学习和使用,就可以很好地帮助运动员调节训练方式,寻找到相对合适的训练方法。
运动员训练与竞赛受心理因素影响,是一个常态现象,在受到不良心理状态的影响时,如何去调节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在拳击运动员的训练竞赛中,不光要注重赛前的心理认知教育,预防心理问题,整个训练与赛程过程中以及赛后的心理调节也不能忽视。通过文献研究,发现目标“正念调节”所带来的良好效果深受认可。在正念调节理论中,可以看出影响人们生活的不是事物或事件本身,而是人们对待事物或事件的态度。在拳击运动训练和竞赛中,如果采用积极、开放、包容的态度正视其所带来的焦虑、恐慌、压力等负面情绪,及时进行积极的自我调节,反而有利于竞赛发挥。
在具体的做法上,运动员可以采用以下方式。第一,强化运动员自我角色定位。运动员参与赛事多,赛程紧,在下一场赛事中易受上一场赛事影响,这就需要运动员及时调整心态,摆正训练与竞赛在心目中的位置,抛开已经取得的成绩和错误,时刻将新的比赛作为冲击的目标。第二,强化运动员的参赛动机。教练员要注重了解运动员的参赛动机,帮助其做出调整。针对重大比赛,运动员往往动机明确,主动性更强,而针对一般比赛,运动员的动机则薄弱一些。教练员要帮助运动员纠正这种心态,使运动员对每一场比赛都尽可能保持最佳唤醒水平。第三,强化运动员的“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会直接影响运动员的竞赛表现,教练团队应针对运动员的个性特点,结合项目比赛特点、要求和形式,制订具有个性特色的训练方案和心理调节方案,以此来鼓励运动员探索和发现自我潜能,增强运动员的自我效能感,培养较强的心理能力。第四,强化运动员“适应能力”。每一个赛场不可能一模一样,会受环境、灯光、器材、观众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对于赛场心态的临时应变与调整是每位运动员都必须着重加强的。在日常训练中,运动员可以通过知识竞赛,增强对地域、环境、器材等软硬件知识的了解,还可以通过对不同强度和级别赛事的模拟,锻炼运动员的各项能力,形成完整、丰富和系统的训练体系,完成竞赛任务。
在以往的拳击训练管理中,存在不作为、形式化等情况,不仅阻碍了运动员的训练,还是对训练软硬资源的浪费。因此,必须改变这一现状,实行优化管理,在思想上,加强对运动员的关注关怀,实现以人为本的管理。在制度上进行查缺补漏,使之更加符合实际。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整个训练团队思想的转变会使训练与竞赛工作更加顺利。在具体的管理中,应当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确保拳击运动员的主体地位。首先,教练团队与机构要积极创设拳击运动员专业发展的机会和平台,让运动员的训练与竞赛更加契合,使运动员真正的价值释放出来,而这也是实现以人为本思想的核心,实现运动员的价值增值。其次,教练团队要注意转变思想,明确追求拳击运动的价值观,对拳击运动员的自我行为和自我思维要给予足够重视。因为管理的对象是人,只有首先关注到运动员的自我行为和需求,才能更好地推动训练和竞赛。例如,在具体的训练过程中,教练员要实时观察,根据运动员的身体水平、运动能力制订训练计划,多对运动员进行人文关怀,并定期检查运动训练计划的合理性,对不合理的方做出更改,以此激发运动员的主观能动性,从而保障运动员同步提高综合素质、训练效率、竞赛成绩和身体健康,实现多环节共赢。
管理的有效实施离不开对管理对象的关注,拳击运动训练管理想要取得良好效果,就需要在两类人群(教练员和运动员)上下足功夫。首先,要加强对教练员的管理。教练员是运动员竞赛和训练的指导者,主要负责运动员的训练计划,教练员个人素质的强弱对于运动员发展会产生直接影响,甚至对竞赛成绩起决定作用。作为教练员,要定时参加培训讨论,多与优秀团队和教练进行沟通,实时反思,发挥自身的优势与能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而相应的机构也应为拳击教练提供一些深造空间,确保教练员在知识构建、训练创新等方面进行不断提升与强化,进而提高执教与训练能力。还可针对拳击教练的实际情况制定对应规章制度,对教练员施加一定的压力,加强教练员团队的职业责任意识,以此发挥教练员的示范作用,从而规范拳击运动员相关行为。对于在训练队伍中出现不当行为的教练,应当采取严厉的惩罚措施,塑造拳击运动教练员良好的社会形象。其次,要加强对运动员的管理。在运动训练与竞赛中,要注重运动员价值观的培养,在训练中加入拳击理论知识教学,让运动员真正了解所参与竞赛的价值和意义,明白这项运动不是简单地为了参与竞赛,还与社会荣誉、职业素养相关,只有运动内外部同时协调起来,才能够真正提升运动员的自我内驱力。例如,对拳击运动员的敬业思想、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进行培养,确保拳击运动员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同步提高。心理学研究表明,自我内驱力的提升更能促进人去追求幸福和梦想,提高工作的信心和动力。
管理的实施离不开思想的引导和对管理对象的关注,也依赖管理规章制度的落实,一份具有较高执行性的管理制度,更容易使训练效果显现。对于拳击运动员的管理制度优化,首先应严格管控意识。在具体的训练当中,教练员要设置高标准、能落地的训练计划,并切实推动运动员去严格执行。不仅要对拳击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的每一个细微动作给予重点关注,而且还要对这些动作的标准性进行严格管控,使训练质量和效率得到有效提升。其次,改进评价方式,重视平等。管理制度的落实应确保所有人员在制度面前的平等性,不能以运动员比赛成绩的好坏作为评判条件,对于能够遵守并执行的拳击运动员要及时奖励,而对于违反的运动员则也应根据制度进行处罚并要求改正。要实时依据现实情况,完善管理评价方案,确保管制制度的公平运行。再者,要重视集体观念。只有具有统一的观念,才能有统一的目标和方向。因此,拳击运动队的管理者要加大力度倡导、培植、宣传,形成运动队的群体精神和群体意识,树立良好的训练风格。
拳击是一项对抗性较强的运动项目,在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中得到了极大发展,深受民众关注和喜爱。但科技和社会的进步也使得这一运动的提升空间更小,社会对运动员的要求更高,运动员想要取得成绩进步变得更加艰难。为了更好地提高拳击训练效率,提升拳击运动员的综合素质和竞技水平,应建立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的综合保障,有效结合训练和运动员基础,从训练方法和专项体能上优化训练体系。从心理认知教育、心理监控体系、心理调节上强化心理训练教育。从管理思想、管理队员和管理制度上改善训练管理,促进拳击运动训练整体效果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