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022-10-31 09:21
教育教学论坛 2022年30期
关键词:建党理论课党史

杨 萍

(黑龙江科技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2)

一、伟大建党精神的提出

2021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首次提出了伟大建党精神,即“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32个字精准地表述出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

中国共产党自建立起,经过百年奋斗实践,在伟大建党精神的感召下,形成了以地域命名的如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等,以事件命名的如长征精神、抗战精神、抗美援朝精神等,还有以人名命名的如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等,构成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伟大建党精神生成最早,伟大建党精神是源,其他精神是流。2005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光明日报发表文章《弘扬“红船精神”走在时代前列》,首次提出“红船精神”,并将其概括为首创精神、奋斗精神和奉献精神。随后,理论界展开了对红船精神、伟大建党精神的深入研究和探讨,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2007年,郭淑敏、严爱云、高福进、忻平、杨阳、赵凤欣等学者分别在研究中探讨了建党精神的内涵,大致包括担当精神、求是精神、忠诚精神、创新精神、斗争精神。

二、伟大建党精神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

伟大建党精神兼具理论引领和实践指导价值,对新时代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一)有助于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

思想政治理论课担负着铸魂育人的重要使命,铸的是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之魂。大学生是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力军,对其进行理想信念教育至关重要。学习党史,领会“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伟大建党精神有助于筑牢大学生的信仰。一百年前,建党先驱们在社会至暗时刻、民族迷茫之时,苦苦探寻国家的出路,在甄别和比较后认定了马克思主义真理,并视之为灵魂。中国共产党从成立那天起,就始终坚守马克思主义,把实现共产主义确立为远大理想。伟大建党精神包含的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精神足以成为提振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原动力,让真理和理想的光芒照耀大学生内心,增强大学生的志气、骨气和底气。

(二)有助于培养大学生责任感、使命感

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这是“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体现。百年虽已过去,中国共产党的初衷不仅没有动摇反而更加坚定。始终坚守为民的初心,担当民族复兴的使命,实现对国家、民族、人民的庄严承诺,这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学习伟大建党精神,青年大学生能从先辈们身上体会到沉重的历史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从而产生继续奋发向上的前进动力,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征程上勇挑重担、敢于担当,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三)有助于培养大学生奋斗精神

伟大建党精神中“不怕牺牲,英勇斗争”,是对中国共产党人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概括;“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是中国共产党人能够挺身而出、舍生忘死的精神动力。无数革命先烈在血雨腥风中从未放弃,矢志不渝地坚守共产主义理想,以“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执着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骨气,以大无畏精神昭示了共产党人对党、对国家、对人民的赤胆忠心。和平时代的大学生,要向先辈们学习,锤炼自己不怕困难,勇敢向前的意志品质,发扬新时代斗争精神,面对新征程上的困难、艰险和考验,时刻以共产党人大无畏的精神激励自己,以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实际行动展现爱党、爱国、爱人民的道德情怀,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努力奋进。

三、以伟大建党精神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立德树人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高校要时刻不忘为党培养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初心,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教育主体方面

1.深入学习伟大建党精神,提升教学能力。马克思说:“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做人的工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要想说服大学生、掌握大学生,必须使理论彻底,而使理论彻底的关键主体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认真研读党史经典,深入学习伟大建党精神,整合教学内容,将其有效融入各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理论体系,在课程背景下阐释伟大建党精神的产生、形成、发展,以及深刻内涵,丰富学生的党史知识体系,使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以新时代的方式弘扬伟大建党精神。

2.努力提高科研水平,强化理论根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主体,其理论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教师要在加强对伟大建党精神理论学习的基础上,重视科研工作,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深入研究伟大建党精神,从学理上搞清楚、弄明白伟大建党精神形成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及现实逻辑,以科研促教学,以科研夯实思政课教师的理论根基,把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讲明白,让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魅力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散发出应有的光芒,让思想政治教育发挥出应有的育人功能。

3.自觉践行伟大建党精神,发挥示范作用。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向来是学生的榜样,除了要具备扎实的学识、深厚的学理外,还要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养与道德品质。在党史学习教育活动中,高校教师要在理论层面自觉学习伟大建党精神,提升理论水平的前提下,努力践行伟大建党精神,教学过程中努力完成教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担当,对党忠诚;工作中精益求精、追求真知,在实践中做到对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共产主义理想的真学、真信、真做,即达到知、信、行的高度统一。以教师高尚的人格魅力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带动学生,补足学生的精神之钙。

(二)教育客体方面

1.提高自主学习意识,增强对伟大建党精神的认知。高校大学生应该利用思政课堂完成伟大建党精神认知层面的学习。深入思考,主动提问,与教师、同学分享学习体会,澄清理论与思想上的模糊认识,提升自身理论高度。课后要主动搜集网络资源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拓展。电视剧《觉醒年代》和电影《1921》,生动展现了无数建党先驱们追寻真理,探索救国之路,坚持真理、不怕牺牲、对党忠诚的伟大建党精神。大学生通过观看这些正能量的影视作品,能够明白建党的必要性、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必要性、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必要性,能够感受先烈们为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伟大精神,从而加深对伟大建党精神的理解。

2.学习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对伟大建党精神的内化。伟大建党精神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升华。中华传统文化中,“朝闻道,夕死可矣”是坚持真理的表达;“天下大同”是追求远大理想的表达;“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精神的表达;“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历史责任感和爱国情怀的表达;“民无不为本”是民本思想的表达;等等。大学生要汲取这些优秀传统文化,立足中国现实,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文明的底色结合起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守正创新,为伟大建党精神提供文化滋养,坚定践行伟大建党精神,筑牢新一代中国人的文化自信。

3.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实现对伟大建党精神的践行。一种思想、一种精神能否被真正认同需要到实践中检验。高校大学生要积极参与校内的各种实践活动,如读原著经典、学讲话精神、讲党史故事,参加读书会分享、红歌赞党、诗歌颂党等活动。同时,还要积极参与各种校外实践活动,如参观具有丰富党史教育意义的重要革命遗址、党史人物故居、烈士陵园、纪念馆、陈列馆等,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对伟大建党精神的认知和理解,深化对伟大建党精神的内在情感认同,促进实现知行合一,主动践行伟大建党精神,使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三)教育内容和方法方面

1.教学内容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具有普及党史知识的天然优势,任课教师要注意讲清楚党史的发展脉络、历史逻辑及党史背后的理论逻辑。可以组织学生参观近现代历史事件陈列馆、历史人物纪念馆、历史博物馆等,开展实践教学,让大学生穿越到历史现场,感受建党先驱们追求真理、坚守共产主义理想,体会中国共产党员“践行初心、担当使命”探寻中国革命和建设道路的历史责任感,体会无数时代英模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奉献精神,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课堂理论,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2.教学方法上,多样性与灵活性相结合。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讲、学生听的课堂模式比较单一,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结合大学生心理特点,贴近大学生现实生活需要,以教学内容为基础,联系学生关注度高的社会热点,精心设计教学方案,综合运用启发式、问题式、案例式、体验式等教学方法吸引学生,让学生愿意放下手机,参与课堂互动。例如,可以邀请学生进行党史主题的课前演讲,课上进行小组讨论,以百年党史重大事件的纪念日为契机,师生同上一堂思政课,既能促进学生独立思考、精准表达的能力,又能提升大学生的获得感,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亲和力。

3.教学手段上,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在多媒体网络时代,大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十分丰富,传统的教学手段显然不够,教师要引入现代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参与课堂,提高课堂教学的抬头率。首先,教师要在备课上下功夫,注意课件尽量插入一些既能说明问题,又受学生喜爱的图片、短视频、动画、纪录片等,以多种手段感染大学生,点燃大学生的学习热情,达到预期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其次,教师还要用好新媒体,如QQ群、微信群、电子邮箱等载体,方便师生讨论党史问题,交流党史学习心得,提升党史学习教育水平。

(四)教育环境方面

1.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校园文化建设。高校校园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生的行为习惯、价值取向,要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校园文化建设。首先,在校园内全方位宣传建党精神。如在体育场、食堂、广场等公共场所以海报、宣传栏、条幅、滚动字幕等形式,介绍党史知识、建党人物、党的丰功伟绩;其次,创办伟大建党精神为专题的老照片展,图文并茂地宣传伟大建党精神;最后,在学校剧场集中免费播放党史经典影片、纪录片,让学生在回顾历史的过程中思考伟大建党精神,在可知可感中体悟信仰,产生情感共鸣,使大学生在校园文化中得到浸润滋养,积聚内心力量。

2.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实践教育。伟大建党精神要融入实践教育,以强化大学生对伟大建党精神的认知。各高校要围绕党史开展经典读书会、故事会、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绘画比赛、音乐党课、诵读经典比赛、党史论坛、先进人物报告会、微电影大赛等校内实践活动。教师要精心设计活动的形式和方案,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扩大教育受众面,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厚植爱党爱国情怀。各高校还要挖掘和利用好本地丰富的红色资源,带领学生走进各党史纪念馆、博物馆、陈列馆等,让学生穿越历史,产生思想共鸣。通过把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校内和校外实践,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效果。

3.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网络阵地建设。首先,在网络平台积极宣传伟大建党精神。在学校公众号上分享党史学习教育权威网站的网络资源,为学生自主查阅和浏览提供便利。其次,发挥互联网交互功能,开设网络讨论专区,安排专业教师解答学生关于党史的疑问,掌握学生党史学习状况。最后,建设专门的党史教育宣传网站,借鉴学生喜欢的网站设计风格,兼顾信息化与趣味化,创作或分享适合网络推广且富有吸引力的党史教育网络作品,建构一个学生喜爱且能够弘扬正能量的网络空间,使网络成为弘扬正能量的思想高地,推动新时代网络思政工作进入新阶段。

伟大建党精神永不过时,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起着极强的推动作用。高校各部门要高度重视伟大建党精神,在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将新时代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推向新高度。

猜你喜欢
建党理论课党史
第一次学党史
建党百年颂
建党百年
庆祝建党百年(五阙)
党史告诉我们什么?
百年党史的重要启示
党史上的今天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