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画遇见AE:优秀传统文化和专业课程融合之路径*

2022-10-31 05:01:58江丽丽
安徽教育科研 2022年27期
关键词:古画专业技能专业课程

江丽丽

(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江苏无锡 214206)

2014年,教育部出台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有序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2015年,教育部印发的《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中要求:加强思想道德、人文素养教育和技术技能培养,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在相关课程中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比重。文化素养的积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把优秀传统文化“种”进学生的心里,学校是主渠道,课堂是主阵地。

一、探优秀传统文化和专业课程融合之路径

职业教育承担着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任,除注重学生的专业技能提高外,还要重视其人文素养和文化底蕴的提升。如何在职业院校中弘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何将优秀传统文化恰到好处地融入专业课程?如何让学生主动参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并提高技术技能和文化素养?

本文以“影视后期特效制作”课程为例,选取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的《千里江山图》作为课程的创作素材,进行优秀传统文化和专业课程融合之路径探索。

在教学中以任务驱动为主线,从“古画遇见AE——三维动画制作”任务出发,分解出三大任务情境。课前准备:寻古画前世;课中实训:探古画今生;课后拓展:感古画内蕴。

(一)课前准备:寻古画前世

教师将《国家宝藏》中《〈千里江山图〉卷·前世传奇》视频片段上传至超星平台,进行课前小测试“古画知多少”,发布课前任务单;学生领取任务单,在完成观看视频和利用百度搜索引擎查阅《千里江山图》相关资料的两个自学任务后,进行课前测试,同时收集符合《千里江山图》意境的背景音乐。让学生在课前去寻古画前世,进行艺术熏陶,了解古画创作背景,并通过课前测试检验学生学习效果。

(二)课中实训:探古画今生

1.创设情境,明确任务

教师播放音乐《丹青千里》,发起抢答游戏——《丹青千里》的创作背景,活跃课堂气氛。“18岁的易烊千玺和18岁的王希孟隔空对话”引发学生情感共鸣,无形中给“18岁左右的我们”起了榜样的作用,德育潜移默化,激励18岁的我们用自己的专业技能演绎属于我们的《千里江山图》。

2.思维导图,分解任务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放射性思考具体化的方法,可以用作图的方式直观形象地记录观点,使抽象的思维具体化、模糊的逻辑清晰化,对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以及学生发散性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都有益处。AE能进行哪些创新创作?我们将主动权交于学生,从古画、软件和生活经验出发,进行头脑风暴,并协同绘制思维导图,确定搭建立体空间、制作动态效果、添加背景音乐三大探究任务。

3.实践操作,完成任务

“学生主体、教师主导、训练主线”,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协作、实践操作,利用新旧知识完成《千里江山图》局部的抠图和三维空间的搭建,实现人物走动、大雁飞翔、树叶飘落等动画制作,添加符合古风动画节奏的背景音乐,让古画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活起来”。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教师将课前制作的微课、参数使用手册上传至学习平台,让学生按需使用。学生在完成基础任务后,可以根据自身能力进行思维拓展,进一步发挥创意。在整个任务实施过程中,教师适度提醒学生,作品创作需要熟练的技能和耐心细致的态度,需要“工匠精神”。这正和王希孟高超的绘画技术和工整严谨的作画风格不谋而合。

4.师生参与,评价任务

在评价环节,师生共同从“作品完成度”“构图合理性”“镜头运动流畅度”“运动节奏感”“参数设置正确率”和“创意性”几个方面进行点评,在考核技术的同时,也渗透美感教育。

5.情感共鸣,总结任务

教师引导学生从“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在操作过程中遇到哪些问题?又是如何解决的?”和“除了专业知识,还有哪些收获?”几个方面进行思考,让其从自身的角度出发总结收获。

(三)课后拓展:感古画内蕴

教师布置课后拓展作业,让学生完成课后检测“特效参数记多少”,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查漏补缺。同时要求学生用文字记录古画带给自己的人生启迪,并将其上传至超星平台,这也体现了专业课和文化课的一种有效融合。

二、思传统文化和专业课程融合之路径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职业学校专业课程不能采用取代课程模式,而应采用渗透课程模式,从专业课程的设计架构、教学实施、评价反馈入手,进行起点渗透、过程渗透和结果引导。创设情景,学生在做、学、思、悟中习得专业技能,提升文化素养。

(一)精选能与专业课程“融合”的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职业学校专业课程融合,关键在于能“合”才能“融”,并不是所有专业课程能都进行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也并非所有的优秀传统文化都能巧妙地融于专业课程技能教学中。这需要教师在对传统文化和专业课程有深入了解的基础上,紧扣时代脉搏,对传统文化进行梳理,加以发掘和提炼,精选出能作为专业课创新创作素材的部分。

职业院校的一些专业课程教学不仅需要学生娴熟的技能,还需要他们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欣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诗词书画,对于学生来说,既是美的享受,也是文化熏陶,能够培育其人文精神、陶冶其人文情怀、提高其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部分诗词书画也能够与专业课程教学找到结合点。

我们选择《千里江山图》是从三点考虑:一是画卷作者,北宋天才少年王希孟,在他18岁的时候,用了半年时间完成这幅旷世之作。18岁的王希孟,对于我们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年龄相仿,无形中起了榜样的作用;二是作品本身,独特的美学思想和高超的艺术价值,给予学生美的感受和艺术熏陶。画面里对于水文的细致描绘,不仅需要高超的绘画技术,还需要极大的耐心,这正是我们现在大力提倡的“工匠精神”;三是用AE软件对其进行创新创作的可行性,我们可以选择该图的局部结合自身专业知识和技术去重新演绎。

(二)让优秀传统文化成为专业课程创作的素材

对高职“影视后期特效”课程进行总体规划,对课程内容的整体架构进行分析,根据人培方案、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需求,罗列课程相关知识点和技能点。紧扣时代脉搏,顺应时代需求,对中华经典诗词书画进行梳理和解读,加以发掘和提炼,深度挖掘其精神内涵,精选出富有“家国情怀”“工匠精神”“自强不息”等深意以及适合于专业课程技术软件活化的素材。让学生利用专业技能去演绎、去创新,使“过去完成时”变成“现代进行时”。

(三)实施以传统文化为主线的专业课程教学

根据课程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对课程进行总体规划,合理适度地调整传统教材的教学内容,采用项目教学法,将相关技能点整合于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创作为目标的任务中。

借助信息化手段,打破时空界限,有效延伸课堂。以任务驱动为主线,从具体任务出发,分解出三大任务情境:课前知识探寻、课中技能训练、课后能力拓展。将传统文化作为主线贯穿整个教学环节:课前准备阶段,教师将传统文化的相关视频等资料上传超星平台,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和利用百度搜索引擎查阅资料,了解感知文化;课中实训阶段,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训练主线”,以传统文化中的部分诗词书画为素材,让学生运用专业技能进行创新创作,在完成专业课程技能点学习的同时,创新传承优秀文化;课后拓展阶段,教师布置拓展作业,检测学生对专业学知识中难点的掌握情况,进行查漏补缺,同时让学生用文字记录诗词书画带来的人生启迪,吸收内化文化。通过课前检测和课后感悟,将文化素养适度地融入专业课堂考核。技、艺、道融合教学,让学生在情境中做、学、思、悟,在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提高自身文化素养,让传统文化融入课程、进入课堂、升华于心。

三、感传统文化和专业课程融合之路径

(一)学生的改变:“被动”到“主动”

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需要一定的时间的积累。有的学生通过“带着课前任务”去了解传统文化,从“不知”到“知道”,是一种收获;有的学生通过“深挖文化内蕴”,从“知道”到“深挖”,更是一种升华。教师在“课前测试”中设置了难易程度不同的题目,需要学生认真学习教师提供的课前资料以及查阅网络资源才能解答。在先前的几次课中,学生得分并不高,但是经过一段时间后,学生慢慢适应了这种测试方式,主动认真地去学习并查阅资料,测试得分不断提高,学生的传统文化的知识不断积累,学生的兴趣也在不断提高。正如有的学生说:“开始我是因为老师的作业,才去了解这些诗词书画的,但是慢慢地我觉得还挺有意思的。”有的学生觉得:“我慢慢喜欢谈论这些诗词书画了,因为我可以告诉别人背后的故事,这让我很有面子。”还有的学生说:“以前我只是知道这些诗词书画,但是却不知道里面还有那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和道理。”可以说,学生从“被动”转变到“主动”,学习知晓了部分诗词书画,也了解了诗词书画背后的故事和深厚的内涵,增强了他们的民族文化认同感和自信心。诗词书画也让学生在较为枯燥的专业课学习中得到美的享受。让学生利用专业技能去创新,进行现代化包装,极大提高了学生专业技能学习的兴趣。

(二)教师的要求:“文化”和“专业”

以传统文化为主线将传统文化和专业课堂融合的教学模式,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很强的专业技能,还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前期需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对传统优秀文化和专业课程要有深入的研究,寻找优秀传统文化和专业技能的契合点,在教学过程中也需要教师的正确把握和引导。与专业技能(显性)的评价相比,对文化素养(隐性)的评价难度较大,评价指标较难衡量。前文提到过用“课前测试”和“课后感悟”对文化素养进行量化评价,可能不够科学,笔者是想以这样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起到督促作用。在精选能与专业课程“合”的传统优秀文化、“融”优秀传统文化于专业课程教材体系,构建以传统文化为主线的专业课堂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教师自身的文化素养和资源开发及项目整合能力都有极大提升。

猜你喜欢
古画专业技能专业课程
古画中的梅(视频)
寻访古画里的秋天
古画中的梅花
收藏与投资(2021年1期)2021-04-18 21:43:13
浅谈学前教育专业技能大赛与课堂教学的有机衔接
活力(2019年19期)2020-01-06 07:36:22
古画中的那些猴
电大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讨——以福建电大为例
不断提高摄影记者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新闻传播(2018年10期)2018-08-16 02:10:04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以专业技能为核心的高师音乐教育课程改革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