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 值
(南京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南京 210046)
百年大党,风华正茂。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并阐述了伟大建党精神,深刻揭示出“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的鲜明特质。中国共产党从小到大、由弱到强成为世界第一大执政党,伟大建党精神所蕴含的理想信念、宗旨意识、优良作风等丰富内涵始终充盈在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之中,成为支撑全体党员政治灵魂的精神支柱。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立足百年新起点,尤其需要提炼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的核心内涵,明确伟大建党精神的理论渊源、科学内涵、层次特征和重要意义,这对把握百年党史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和传承赓续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马克思主义是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真经”和“灵魂”,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首次阐释了三者间的关系。自1848 年《共产党宣言》发表至今,马克思主义已经走过将近两个世纪的历程。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著书立说中充分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主要内容和理论体系,密切结合历史、现实和理论三个维度科学总结了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性规律,凸显出经典马克思主义理论所蕴含的科学原理、理论体系和精神实质的内在统一性,展现出马克思主义所独有的关于思想和精神的伟大感召力。伟大建党精神的丰富内涵凝结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严密的逻辑思维,从四个层面展现出坚持马克思主义真理和坚守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坚定信念,凸显马克思主义人民立场勇于担当的责任使命,不怕牺牲敢于斗争的鲜明政治品格和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使命归宿。从本质上来看,伟大建党精神体现出鲜明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特征,即与时俱进的重要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根据时代进步和实践发展不断完善自我,进行科学总结。马克思曾说:“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历史反复证明,中国共产党只有实事求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结合时代要求进行理论创新,才能及时用创新理论武装头脑,站稳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就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根本指导思想,一百年来能够从黑夜走向黎明,直至今日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始终重视思想建党,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头脑,始终站在人民立场阐述哲学理论和政治主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导思想是一个政党的精神旗帜。”马克思主义作为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伟大建党精神勾勒出精神旗帜中最鲜明的理论内核。从政治上讲,党的精神和指导思想紧密结合,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关系到中国共产党先进性和前途命运。因为政党组织进入现代社会更加重视其阶级基础和思想基础,思想基础就以贯穿全部政治活动的指导理论为核心,体现浓厚的意识形态色彩。政党的指导思想直接反映政党自身的性质、宗旨和目标等,中国共产党始终以马克思主义为根本指导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人民立场,践行初心使命,伟大建党精神更加体现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科学性。
任何一种理论都产生于实践,实践又推动和指导着理论向前发展。马克思主义是人们观察世界的有力思想武器,被喻为“伟大的认识工具”,同时马克思主义彰显出鲜明的实践性,它不止于认识世界更致力于改变世界。历史反复印证,必须在尊重中国具体实际基础上坚持普遍真理,才能够独立、科学地制定出符合中国国情的方针政策,才能真正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只有坚持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道路才能救中国发展中国,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实际上就开始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伟大建党精神充分体现出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国强民安,始终激励着全党上下为之奋斗。1840 年鸦片战争爆发后,中国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面临着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两大历史任务。不同阶级阶层的仁人志士为实现救国救民理想,进行了各自不同的尝试。洋务派、维新派和革命党人接连而起,制定出符合自己阶层的先进方略,虽然都没有彻底改变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但分别从器物、制度和思想等角度为中国社会进行深层次的社会变革打下了重要基础。马克思列宁主义传入中国后,中国先进的知识群体透过科学的实践和真理,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曙光——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自此中国人民从精神上真正从被动转为主动。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伟大建党精神充分展示出了百年党史的主流和本质,中国共产党能够通过历史方位更加准确地判断现实定位,在应对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快速变化所产生的问题时,能够及时对不同阶段的具体境况做出准确的预估和判断。伟大建党精神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三次历史飞跃中展现出中国共产党所独有的精神特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立毛泽东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理论飞跃。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我们党带领中国人民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彻底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华民族从此站起来了。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实现了有史以来最广泛、最深入的社会变革并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为改革开放提供了必要的制度基础和理论准备。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共产党开启了富起来的新征程,逐步形成并确立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建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肩负起巨大的责任担当和政治勇气,提出了一系列治国理政新思想、新方略,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从富起来迎来强起来的伟大转变。伟大建党精神在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出启航领程、坚定理想的重要作用,是实现思想定魂、理论定性、组织塑形的精神之源。
中国是有着数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也是唯一一个未曾有过文明间断的国家。伟大建党精神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融通。中国传统文化发源于上古时期,历经各朝代的开新沉暮,充分交汇多民族文化,传递出独有的智慧之光。在中国传统文化长期发展过程中,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活动充分推动了广大思想家提炼概括的一系列优秀传统文化思想,这些优秀传统文化彰显出中国文化中天人合一、以人为本、贵和尚中、刚健有为、大同思想等精神内涵,生生不息,代代相传。中国共产党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土壤中诞生,以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传统文化精髓成为伟大建党精神的有机组成部分。
中华文化经过长达几千年的发展和沉淀,已经形成相当成熟稳定的形态。进入近现代后,以儒学为核心的传统文化体系受到冲击,在中西方文化激烈碰撞之下,为顺应时势,中国文化在保留传统文化优秀内在活力基础上及时转型,围绕着挽救民族危机这个主题,苦苦探索,发挥出重要的思想引领作用。从一定意义上讲,解决危机的过程就是实现国家独立、人民解放的过程,中国社会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向前发展。中国近代文化发展方向紧密结合时势,围绕解决民族危机充盈精神内涵展开。中国本土红色文化的创造与发展就是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伟大建党精神成为其精神内核。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直接决定了中国人民对中西方文化的选择和传统文化的改造,历代仁人志士紧紧围绕如何挽救民族危机这个主题,提出了不同的方案,从“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器物至上精神到维新变法的思想启蒙运动,从辛亥革命之初掀起“排满”思潮到对马克思主义真理的追求,不同道路的探索都密切围绕思想精神展开,种种选择都是为了挽救民族危机。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提出要创造“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这里强调的民族包含着面对危机要反对压迫、实现民族解放的内涵。伟大建党精神所体现的追求真理、不怕牺牲和独立自主精神客观上既适应了社会发展需求,也体现出顺应时代的精神路向。新文化运动前后个人主义思潮空前泛滥,但历时不久就被体现集体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所取代,道理很简单,民主自由是建立在民族解放的基础之上,否则不可能有个人的意志自由,与之相反更加需要强调集体作用、个人牺牲和个人服从。中国近代民族危机和社会发展的客观需求促使这一时期文化思想从相对稳定走向动荡变化,近代中国思想精神的变迁和路向也都随着社会需求与客观局势的变化转入正轨。
近代以来,面对严峻的民族危机,中国无数先进分子为了挽救国家危亡,都曾走出国门寻找救国兴国之法。党的先驱在充分汲取人类优秀文明成果精髓的基础上,有益借鉴并适当改造,在外学习的新思想、新理念成为启迪民智、确立信仰、选择道路的指路明灯。伟大建党精神充分吸收并合理借鉴了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塑造了焕然一新的精神气象。近代以来,中国人在学习东西方优秀文明成果的过程中屡次碰壁,知识分子抱有极大希望的辛亥革命以失败告终,随后北洋军阀的统治更加使全体国民陷入彷徨、失望之中。在中国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前,救国运动只是统治阶级的“自我救亡”,对立阶层往往隔岸观火、熟视无睹。欲图根本之救亡,就必须从思想层面进行革新。
近代中国的社会精英纷纷跨海向西或北上苏联,学习先进理念和技术以求在政治、思想和制度上革故鼎新。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蔡和森、周恩来、恽代英、张太雷、罗亦农等人前往法国、苏联等地,学习民主思想和近代科学,向苏联学习组织共产主义运动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理论,经过长期的探索和总结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道路。先进知识分子在外学习过程中将大量先进思想引入国内,早期中国共产党人秉承取精去糟原则,既吸收了国外传入的先进理念,又同反对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流派进行了斗争。建党前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西方势力无暇东顾,国内迎来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春天,与此同时实业救国论再次甚嚣尘上,以张东荪、梁启超为代表的改良主义强调“真的老农革命绝不会发生”,他们认为中国的根本问题在于贫穷,解决当下危机的唯一办法就是发展实业、振兴资本主义产业,信奉西方早已过时并具有调和色彩的基尔特社会主义。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同样赞成发展实业,但认为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奢望独立发展实业救国是不切实际的。尽管早期共产党人还未确定中国革命分几步走的问题,但从一开始他们就明确表示,中国的出路是组建工人阶级政党带领民众进行民主革命。中国共产党人在吸取世界革命成功经验的过程中也逐步确立了马克思主义信仰,把马克思主义理论运用到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以宽阔的国际视野和伟大的胸襟把握时势,激发斗志,并创造了一系列彰显中国特色的理论成果和精神财富。
一个政党在明确政治纲领,赢得执政权力后,如何巩固长期执政地位将是所有政党长期关注的核心问题。支撑政党生存和发展通常需要充分发挥外在政治领导力和内在意识形态凝聚力。内在凝聚力是为国家立心、民族立魂,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要精神力。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焕发强大力量的精神之源,准确定位和理解伟大建党精神的内涵层次、特征结构对把握百年党史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和传承赓续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具有重要意义。
伟大建党精神就其形态来说,不是一个理论体系,它特指中国共产党在建党时期形成的伟大精神。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下,充分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阐述党的精神源头,体现党的性质、宗旨、传统和作风的智慧结晶,丰富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和理论内涵,是关于党的历史和建党学说的重大理论创新。伟大建党精神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不断深化升华,是推动党和人民事业蓬勃发展的精神之源。“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也应当从哪里开始。”伟大建党精神的提出紧紧围绕以人民为中心的精神内核和百年征程的主题主线,既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又有深刻的历史内涵,从理论、历史和实践三个角度深刻总结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问题,这是中国共产党基于大历史观对“历史周期律”这一重大命题的自我警醒,也是对“进京赶考”的温故审思,是回顾百年征程基本经验和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充分展望。
习近平总书记对伟大建党精神的内涵界定基于中国共产党人百年奋斗历程的发展实践,从四个层次分别阐述,具有极强的逻辑性:第一是认知层次,认知是人认识事物,获得知识,实现主观客观化的过程。认知层次从思想层面出发,是理解伟大建党精神的逻辑起点,以“坚持真理、坚守理想”为基础,回答了“从哪儿来、往哪儿去”的问题,这是历代中国共产党人探索思考的精神命题,更是实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永恒动力。一百年前,从嘉兴南湖启航的小小红船,中国共产党扬起了坚定马克思主义真理,坚守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信仰之帆,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并迎来强起来的伟大转变,成为引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巍巍巨轮,马克思曾说“精神的实质始终就是真理本身”,真理的味道正是源于信仰的力量。第二是情感层次,情感是人们对外在事物进行价值判断的内向感受和外向转化过程。情感层次从实践层面揭示党的责任担当,是认知层次的目的归宿。情感层次在明确真理、坚持理想的基础上产生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在实践中“践行初心、担当使命”并落实到砥砺践行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具体实践中。是否能够践行初心、担当使命决定了中国共产党人能否坚持真理、坚守理想,情感层次转化为实践的力量反作用于党的政治品格和精神意志。第三是意志层次,意志是人主动确立目标并为之付诸行动、克服困难和实现目标的过程。意志层次从精神层面揭示了中国共产党不畏强敌、百折不挠、敢为人先的革命精神,把践行初心使命的责任担当升华转化为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坚强意志,是中国共产党人重要的制胜法宝和政治风骨,伟大建党精神将其表述为“不怕牺牲、英勇斗争”。意志层面的实现完成了由“为了谁”“依靠谁”到“我是谁”的认识升华,百年来我们之所以饱经磨难却风华正茂,是因为中国共产党始终有一种视死如归的政治气节和顽强奋斗的斗争精神。第四是行为层次,行为是人有意识的行动。行为层次从价值层面诠释了为党分忧、为民造福的政治忠诚,伟大建党精神表述为“对党忠诚、不负人民”,这表明中国共产党人在任何关头、任何情况都始终代表人民,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一切服务人民。认知层次、情感层次、意志层次和行为层次是一个逐步上升、由内而外的升华过程,从确立共产主义信仰、坚信马克思主义真理,到产生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践行初心使命,再升华转化为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坚强意志和任何关头、任何情况都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政治自觉,伟大建党精神内涵的四个层次紧密相连、相互融合却各有侧重、相对独立,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和相互融合的有机整体,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征程的主流本质和主题主线,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自身认识达到了一个全新的境界和高度。
伟大建党精神在不同历史时期结合奋斗目标和时代任务形成了一脉相承、融会贯通的精神谱系,坚持科学性与革命性相统一、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党性与人民性相统一,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要求。
第一,科学性与革命性相统一。科学性是指伟大建党精神从客观实际出发,对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规律的正确反映。革命性集中表现为彻底的批判精神和坚持自我革命的人民立场。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是伟大建党精神的突出特征和理论优势,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它的表述形式是主观的,但内容本质是客观的,以百年党史发展历程为现实依据,以革命建设改革规律为研究对象,是中国共产党不断探索规律、掌握规律的过程。革命性建立在科学性基础之上,与科学性保持高度统一,是科学性的必要条件。列宁曾说马克思主义的吸引力就在于“它把严格的和高度的科学性同革命性结合起来”,伟大建党精神对共产主义理想的展望和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坚守,都是指引无产阶级政党不断发展的行动指南。
第二,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建党思想属于形态观念,具有鲜明的理论特质,蕴含了深刻的辩证思想。作为党的学说的重大理论创新,它不仅是单纯的抽象理论,更是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致力于改造世界的科学理论。马克思曾说:“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理论与实践相统一,不仅致力于解释世界更注重积极地改变世界,这一特征体现在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所有精神谱系之中。伟大建党精神力求理论解答实践,用实践为理论开辟道路、探索前面的路、走稳脚下的路,即坚持实事求是,坚持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建党之初,共产国际的经验是以工人阶级为核心在大城市组织武装暴动的革命理论,中国共产党未经实践检验盲动执行,付出惨重代价后结合中国实际,开辟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历史证明,只有遵循理论联系实际,依靠实践积累经验才能真正解决一系列根本问题。
第三,党性与人民性相统一。党性是政党固有的本性,集中体现了党的宗旨理念、政治本色和作风建设。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体现出鲜明的阶级性和先进性。党性与人民性在马克思主义政党诞生前互不相连、各有场域,直至19世纪40年代共产主义者同盟的成立才第一次实现二者的统一。伟大建党精神内含的党的理想信念、政治品格、宗旨意识等集中展现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基本特性,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伟大建党精神凝聚了人民群众的精神风貌和无穷智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人民性镌刻在自己的旗帜上,从第一代领导集体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到三个有利于中的“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到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强调要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毋庸置疑,中国共产党始终与人民站在一起,创造了伟大历史,铸就了伟大精神。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伟大建党精神是一种精神力,是体现个体主观能动性的重要表现,同时也是支撑一个民族和国家的重要文化软实力,对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凝聚人心汇聚民力具有重要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之所以历经百年而风华正茂、饱经磨难而生生不息,就是凭着那么一股革命加拼命的强大精神。”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华民族的先锋队确立了正确的革命道路,带领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彻底结束了近代以来列强入侵、内患严重的悲惨境况,蕴含其中的内在动力就是伟大建党精神所焕发的伟大力量。作为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源头,伟大建党精神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结合具体客观条件和主题,形成了一系列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中国精神,贯穿于党的全部历史过程中,振奋人心,指引方向。
在信仰力量的推动下,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克服重重难关,改变了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伟大建党精神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之源,并以此为基础繁衍拓展了一系列体现中国共产党人精神信仰、作风行为、道德品质的时代精神。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了以革命为特征的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团结一心、不怕牺牲的民族精神。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进入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社会,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环境和执政地位发生巨大改变,“我们党已经从一个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转变成为在全国执政并长期执政的党”。在这一历史转变下,党的时代精神以奋斗为特征,探索形成了雷锋精神、铁人精神等,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巨大精神动力。改革开放后,中国开启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铸就了一系列以改革开放为特征的伟大精神,极大程度延伸了伟大建党精神的内涵层次,形成了抗洪精神、特区精神、女排精神、抗疫精神等,显现出以追求国家发展和人民幸福,抵御重大风险挑战为特征的自我革命精神。伟大建党精神来自民族精神,根植于时代精神,彰显出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新伟力。
党的建设理论历来都是同党的历史任务和党的指导思想、精神建设紧密联系的。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坚持问题导向,以党的建设面临的迫切问题为切入点,统筹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伟大工程,不断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形成了内涵丰富、结构严密、体系完整的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伟大建党精神所蕴含的党建思想科学地回答了党员如何继续坚守理想信念,党如何继续保持先进性、纯洁性,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具有深邃的历史视野和时代特征,伟大建党精神融合党建理论与党建实践完善了习近平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论述。
中国共产党十分注重理论研究和实践创新,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活的灵魂,是共产党人在斗争中开创新局面的思想路线。建党之初,中国共产党克服了理论修养不足,思想建设不够的问题,在重要关头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定力,不断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武装头脑,加强思想建设,提升自身的理论水平。实践证明,每一次思想建设的提升,都指导和推动了党的各项事业向前发展,伟大建党精神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党的建设理论,同时深化总结了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根与源、魂与本,是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的重大创新。伟大建党精神是党的精神之源,源头问题事关举旗定向的根本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是一个大国,决不能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一旦出现就无法挽回、无法弥补。”伟大建党精神高举旗帜,从认知、情感、意识、行动四个层面继承并创新了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深刻总结并认识到治党治国的规律和特点,了解人民所思所盼,一切从实际出发,从人民的需要出发,让理论更加符合实际。党的执政追求在伟大建党精神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不负人民”的政治宣告是执政党建设最根本的价值观。历史地看,我们党缺少一套完整并相对成熟的执政建设制度体系,我们需要紧紧把握党的思想建设,以纯洁性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坚持解放思想、理论创新,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以进一步形成科学有效的管党治党机制和权力制约体系,确保党始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伟大建党精神的提出不仅结合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背景,而且充分体现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深化改革,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和行动精神指南。
把执政能力建设放在首位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重要历史经验。立足百年征程新起点,为应对各种风险挑战,伟大建党精神的提出正当其时,伟大建党精神成为坚强的思想武器,为中国共产党抵御风险、应对挑战提供了新思想。20 世纪90年代初,建党93年、执政74年、拥有近2000万名党员的苏联共产党正式宣告解散;世纪之交,执政32 年的印尼专业集团党、执政71 年的墨西哥革命制度党丧失执政地位;2011年开始,西亚北非部分国家执政党政权更迭演化,占据统治地位54 年的突尼斯宪政民主联盟和执政30多年的埃及民族民主党等党派最终以解散分崩告终,这些大党老党的垮台原因很复杂,但究其根本不在外部而在内因。理论上,这些党普遍存在缺少科学执政理论、教条主义思想泛滥和脱离群众趋势愈演愈烈的情况,迫切需要在执政过程中不断完善执政思想、站稳人民立场和发挥制度优势,因为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一成不变的而需要终生奋斗。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迫切需要可靠的精神指引和思想指导,把思想建设作为有力的政治保障。伟大建党精神的提出是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建设的现实需要,也是思想建党的方向指引,保持党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赓续传承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核心的精神谱系是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的重要任务。当前,我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风险,既有传统的也有非传统的,涉及的领域更是涵盖多方面,伟大建党精神把“坚持真理、坚守理想”放在首位,既强调了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共产主义理想的精神指引作用,也是引导全党牢记宗旨,挺起精神脊梁的现实要求。伟大建党精神的重要价值不仅在于动员和激励广大党员积极投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伟大事业中,更是提升党员干部担当作为的政治站位的应有之义。马克思认为,“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中国共产党既重视物质生产也聚焦精神生产,始终重视精神力量在实践过程中向物质力量的转化运用,注重思想建党、精神强党,不断创造适应时代需求、满足人民需要的精神动力,营造了干事创业敢担当的社会氛围,用红色精神引领中国人民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为中国共产党人抵御风险应对挑战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证和精神支撑。
历史从哪里开始,精神就从哪里产生。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波澜壮阔的精神史诗,伟大建党精神在早期中国共产党人探求真理、追寻理想的过程中落地生根,吸收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历史土壤上茁壮成长。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源头、思想基点,也是党第一次对伟大建党精神进行总结和阐述,涵盖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最基本的内涵,面临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应对各种各样的挑战尤其需要回顾党的光辉历史,提炼最为纯粹的精神之源,为今后党的事业提供更强的精神指引,这是中国共产党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需要坚强的精神支撑,需要全体党员的自觉努力和主动参与,在继承其精神内核的基础上丰富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进一步形成新的时代精神。伟大建党精神来自民族精神,根植于时代精神,彰显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伟力,也是开拓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新境界的重大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