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尚红,刘玉芹
(阜宁县人民医院老年医学科,江苏 盐城 224400)
现阶段,于常见的呼吸系统病变中,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慢阻肺)所占比重较大,于60岁以上的中老年群体中比较多见。分析慢阻肺疾病特征主要为持续气流受限,诱发因素繁杂,包含吸烟、年龄、感染等,患病后出现呼吸急促、咳嗽、胸闷以及憋喘等相关症状,对于患者身体健康产生影响,甚至会造成呼吸道以及肺部血管组织进一步损伤,导致患者病情加重[1]。目前,临床上针对老年慢阻肺患者主要采取住院治疗措施,因治愈难度比较大,病程较长,于治疗期间很容易因多种因素影响治疗效果,导致患者生活质量降低,为此于患者治疗期间还需辅助应用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以期有效改善患者预后效果[2]。为此,本文展开对照研究,于老年慢阻肺患者护理期间应用针对性护理,分析其应用价值,具体研究内容汇总分析如下:
选取2021年1月至2021年6月阜宁县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慢阻肺7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纳选对象临床症状以及体征符合《慢性阻塞性肺部病基层诊疗指南》[3]中关于老年慢阻肺的相关描述;②患者年龄均于60岁以上,患者病情处于稳定状态;③所选患者均可自主完成量表填写,具有一定的自我评估能力;④临床资料齐全,研究遵循知情原则;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批号:20210458)。排除标准:①患有严重系统性疾病、免疫系统疾病者;②合并发生严重脏器功能障碍者;③表现为严重认知障碍、精神异常以及视听障碍者;④于研究中途退出者,临床资料以及检查结果缺失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男性21例,女性14例,年龄选取范围于60-82岁,平均(71.49±4.17)岁;病程为1-10年,平均病程为(5.67±2.44)年。观察组:男性22例,女性13例,年龄选取范围于62-80岁,平均(71.54±4.24)岁;病程为2-10年,平均病程为(5.52±2.71)年。两组基线资料对比差异 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由责任护理人员密切观察患者临床症状以及体征变化强开,采取呼吸功能检查以及血气分析,遵照医嘱指导患者采取对应治疗措施。向医生反映患者于治疗期间的病情变化以及用药期间所存在的不良反应,在必要情况下采取雾化吸入疗法,落实氧疗护理,以患者实际情况为依据制定呼吸训练方案,采取适当的心理护理措施。
观察组则基于常规护理应用针对性护理服务:(1)健康指导:老年慢阻肺患者年龄于60岁以上,对于自身携带疾病无清晰认知,再加上部分患者文化程度比较低,因心理认知水平影响到行为方式。为此,于护理期间,由责任护理人员展开针对性健康宣传教育,整理健康知识,制定为宣传手册,对患者展开系统性的健康知识培训。因患者存在文化程度以及认知功能差异,为此于健康指导期间还需确保教育内容被患者理解、接受,提高患者疾病认知状态。(2)心理干预:大部分老年患者因过于担忧自身疾病产生焦虑、紧张以及恐惧等相关负性情绪,影响患者自身性格特点以及生活质量,为此护理人员于工作期间还需根据上述影响因素,制定对应心理护理方案。(3)饮食指导:指导患者遵循少食多餐的饮食原则,告知患者不可过饱,以高维生素、高蛋白以及高热量食物为主,有效控制饮食中糖分以及钠盐摄入量。叮嘱患者养成早睡早起的生活习惯,戒烟戒酒,进行日常生活行为规范。(4)功能锻炼:于患者病情稳定以后指导患者展开功能锻炼,采取腹式呼吸、体位调整、缩唇呼吸等方式进行肺功能锻炼,鼓励患者积极参与到有氧活动中,提升患者整体生活质量。此外,为改善患者肺功能状态,结合患者实际情况为其提供合理的运动方式,以慢跑、太极等运动形式为主,在运动锻炼期间注意把控运动时间以及运动量,遵循循序渐进原则展开康复锻炼。(5)环境干预:于患者住院治疗期间护理人员时刻保证病室干净以及整洁,调节室内温度以及湿度,避免环境中因存有灰尘刺激患者呼吸道。(6)用药护理:老年慢阻肺患者于治疗期间需要长期服用药物,患者会因长期用药增加肾脏负担,为此护理人员于患者用药期间还需依照实际情况增减药物剂量,保证药物搭配的合理性,避免不同药物相互作用形成副作用。
肺功能:监测两组患者采取护理措施前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和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的比值(FEV1/FVC)的变化情况。
生活质量:所用评估工具为QOL生活质量测定量表,以患者生理机能、躯体状态、精神健康以及社会功能为出发点,单项指标评分范围于0-100分,所得分值和生活质量正相关[4]。
护理满意度:患者出院前由责任护理人员指导患者填写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评估内容包含沟通技巧、人文关怀、操作技能以及基础理论储备,各指标评分为100分,和护理满意度正相关。
负性情绪:评估工具为SAS(自评焦虑量表)SDS(自评抑郁量表),前者分界值为50分,后者为53分,所得分值越高表示负性情绪越严重[5]。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护理前,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对照组、观察组肺功能等指标数值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肺功能比较( ±s)
表1 两组肺功能比较( ±s)
组别 例数 FEV1(L) FEV1/FVC(%)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观察组 35 1.52±0.14 1.97±0.22 53.16±4.71 66.56±4.85对照组 35 1.54±0.16 1.72±0.17 53.28±4.45 62.47±4.27 t 0.227 5.319 0.109 3.745 P 0.579 0.000 0.913 0.000
参照对照组评估结果,观察组各生活质量指标评分均较高,对比结果为P<0.05,见表2。
表2 生活质量对比分析( ±s、分)
表2 生活质量对比分析( ±s、分)
组别 例数 生理机能 躯体状态 精神健康 社会功能观察组 35 84.68±6.17 86.64±7.04 89.85±6.15 80.07±6.52对照组 35 81.66±5.52 82.02±5.75 86.44±5.89 76.63±5.67 t 2.158 3.007 2.369 2.355 P 0.035 0.008 0.021 0.021
护理前,对比两组患者负性情绪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负性情绪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负性情绪比较( ±s、分)
表3 两组负性情绪比较( ±s、分)
组别 例数 SAS SDS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观察组 35 57.21±5.54 27.47±4.12 58.49±4.04 31.52±4.19对照组 35 57.20±5.66 33.62±4.07 58.40±4.12 35.49±4.16 t 0.007 6.282 0.092 3.978 P 0.994 0.000 0.927 0.000
观察组患者各项护理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s、分)
表4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s、分)
组别 例数 业务素养 服务态度 操作技能 护理针对性观察组 35 89.69±6.12 92.46±5.66 92.64±5.72 91.64±5.69对照组 35 86.47±5.71 87.85±5.74 88.77±6.17 88.71±6.17 t 2.276 3.383 2.721 2.065 P 0.026 0.001 0.008 0.042
慢阻肺属于目前于呼吸科最为常见的疾病类型,因患者气流受限,出现呼吸道炎症病变,此类疾病具有隐匿的特点,于疾病发生初期和其他呼吸疾病表现具有较高的相似性,确诊时一般已经发展至中晚期。目前,临床上针对慢阻肺并无治愈药物,大多采取药物以及机械通气等综合治疗措施,但是部分患者因受到疾病影响,治疗配合度较差。老年慢阻肺患者因受到机体退化、年龄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不仅会导致疾病加重,还会造成生活质量直线下降[6]。还有部分老年慢阻肺患者因机体状态以及心理水平对于临床治疗效果、预后以及转归产生影响,为此于住院治疗期间辅助应用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十分重要。
此次研究结果证实,护理前,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经统计学分析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对照组、观察组肺功能等指标数值对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分析原因如下:和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比较,针对性护理服务实现以患者为中心,以临床护理为主要方法,对患者采取全面性、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对于慢阻肺患者临床症状具有理想的改善作用。在针对性护理期间给予患者正确深呼吸指导,采取缩唇呼吸、腹式呼吸等训练方式,对于锻炼患者肺功能以及呼吸功能具有积极意义,在提高患者身体功能的同时可以改善生活质量[7]。参照对照组评估结果,观察组各生活质量指标评分均较高,对比结果为P<0.05,分析原因如下:于针对性护理期间加强对于患者生活习惯以及饮食习惯的干预指导,依照患者饮食习惯以及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饮食方案,于日常生活期间监督患者遵循少食多餐的饮食原则,摄入丰富的蛋白质以及维生素,可以有效补充患者机体所需营养物质。给予患者清淡以及易消化的食物对于减轻对于呼吸道产生的刺激性作用具有确切效果,强调患者戒烟、戒酒对于治疗效果产生的影响,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减少疾病复发的诱发因素具有关键性作用[8]。护理前,对比两组患者负性情绪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负性情绪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慢阻肺患者于护理期间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进行心理疏导,避免患者因疾病反复性发作以及家庭负担诱发负性情绪,对于具有负性情绪的患者展开主动沟通以及交流,采取针对性的疏导措施,对于提升患者治疗依从性以及护理依从性具有确切效果[9]。此外,观察组患者各项护理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原因如下:针对性护理模式属于目前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的新型护理模式,依照患者病情实际采取饮食干预、心理疏导以及康复干预,帮助患者宣泄负性情绪,减轻心理负担,可以帮助患者形成规律的生活习惯[10]。此外,针对性护理于应用期间强化呼吸功能锻炼,减少二氧化碳潴留,有利于促进肺泡中的气体尽早排出,对于稳定患者病情以及改善肺部通气、换气功能具有积极意义,有利于纠正患者不良生活行为[11]。常规护理模式因护理内容基础,护理模式单一,于应用期间所关注的内容主要在于患者生理机能,忽视了患者心理状态以及护理依从性,所取得的效果不够理想,难以达到预期护理目标,于应用期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针对性护理模式在患者入院以后帮助其适应住院治疗环境,疏解不良情绪,可以帮助患者以积极、乐观的心理状态面对治疗,加强健康教育以后有利于提升患者自我护理意识,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以及转归[12]。
综上所述,老年慢阻肺患者于护理期间采取针对性护理服务对于改善患者心理状态以及提升生活质量具有积极意义,对于患者呼吸功能以及肺功能具有理想的改善作用,取得的护理效果较为理想,得到了医护人员以及患者的认可和肯定,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借鉴以及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