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民丰收节是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复,第一个在国家层面为农民设立的节日,节日时间为每年农历秋分日。2021年6月实施的《乡村振兴促进法》,明确了中国农民丰收节的法律地位。自2018年以来,中国农民丰收节已成功举办四届。2022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全国主场活动于2022年9月23日(秋分)在四川省成都市成功举办。
此次丰收节成都主会场位于新津·天府农业博览园,以“庆、升、典、藏、传”五个主题开展,由群众庆祝丰收联欢活动、主题展览等系列活动组成,主要在星河农业公园、中华农耕文明馆、大国粮仓科技馆、脱贫攻坚成果综合展示馆、成都现代都市农业馆、大田展区进行,同时,开展了农产品产销对接、农民艺术周、农民体育健身大赛等极具乡风乡趣乡味的特色活动。通过此次活动极大地宣传了现代农业发展新技术、新模式、新成果,展现了中华优秀农耕文化,展示了新时代农民风采。
中华农耕文明馆位于天府农博主展馆的四号馆,展览分为历史篇章和时代新章两大板块,以时间线为脉络,叙述了从新石器时代到现在,跨越5 000年的四川农业演进历程。
四川具有良好的自然本底,土质肥沃且种类丰富。四川盆地是全国紫色土分布最集中的地区,有“紫色盆地”的美称。四川水资源丰富,号称“千河之省”。
新石器时代,川西北地区吸收到了来自北方旱作栽培的粟和黍,在宝墩遗址惊人地发现了4 500年前的碳化水稻和稻田,巴蜀大地开启了天府农耕文明的序幕。
公元前316年,秦并巴蜀,派蜀郡太守李冰修建了千年奇迹都江堰,至此,巴蜀大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谓之天府也!”经过秦国对四川的治理,到了两汉时期,铁农具的广泛使用,使得精耕细作成为了可能。《管子·牧民》中曾记载:“务在四时,守在仓廪”意思是巩固国家的关键是粮食储备。据史料记载,汉代蜀地的粮食产量占全国五分之一,“天府粮仓”的概念也是由此而来。
蜀汉时期,诸葛亮治蜀,实行了三大政策,第一重视农业减轻赋税;第二在都江堰设立“堰官”,维护管理水利;第三在少数民族地区推广耕种。到了唐代,成都平原的水稻田已经普及水旱轮作的两熟制,而我们现在已经发展到两熟半甚至三熟,分别种植油菜、水稻和蔬菜。
都江堰水利工程图
到了两宋时期,梯田的开垦让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大大增加,当时四川的土地面积只占全国总面积的12%,却可以养活全国17%的人口。此外,宋代茶马古道上用于交易马匹的茶叶主要来自于四川。
元代,受战乱影响,四川农业进入了低谷时期。明代,历史上第一次“湖广填四川”,此时,大力发展棉花种植;明末清初时期,由于战乱和自然灾害等影响,蜀地迅速凋零,清廷为了让蜀地恢复生机,出台了多项优惠政策,从顺治到同治的200年间,吸引来了8省近300万移民。这些移民带来了土豆、玉米、番薯等作物,这些外来物种是明末从南美洲传入我国的,又由移民带到了四川,它们抗旱性好、产量大,尤其适用于山区种植。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四川农业百年征程。
红军长征时期,藏羌同胞为红军筹集了大量的粮食、牲畜等物资,其中牦牛就有20万头,被毛主席称为“牦牛革命”。
新中国成立以后,四川贯彻党中央政策,开展了一系列变革,确立了社会主义农村集体所有制。1958年3月,毛主席在成都会议期间来到当时的郫县红光,察看田间生产,了解社员生活。当时有一首脍炙人口的歌曲《毛主席来到咱农庄》就是根据这一事件创作的。
进入改革开放时期,四川农村的十大改革,最大的历史性贡献有三个方面。一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广汉县金鱼公社在全省率先进行改革,建立“五定”生产责任制。二是改革人民公社管理体制。三是开发农村劳务经济。改革开放以来,四川在粮食产量、产业化成果、农业科技、农村面貌等方面取得了辉煌成就。1986年,中国第一家农家乐“徐家大院”在现在的成都市郫都区农科村诞生,成为全国乡村旅游的典范。
中国第一家农家乐——徐家大院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三次来到四川。2017年,习总书记强调:四川农业大省这块金字招牌不能丢,要带头做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篇大文章。为推动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四川实行了十大行动:产业基地建设行动、川字号知名品牌创建行动等。2018年,总书记再次来到四川视察三农工作,要求练好六字经,擦亮农业大省金字招牌。省委随即出台了文件,以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为载体,推进川字号优势特色产业发展,持续擦亮农业大省的金字招牌。目前,四川省共有县级以上现代农业园区1 178个。其中,十大优势产业品牌中,前六个是当时由习近平总书记钦点的。2022年6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时强调,要把粮食生产抓紧抓牢,在新时代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四川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只有守住天府良田,才有天府粮仓。
在时代新章展区,充分展示了新农村建设成果、推动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推进农业农村改革开放相关内容。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稳定供给,多次强调解决好吃饭问题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粮食产量连续7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果菜茶肉蛋鱼产量稳居世界第一,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突破61%,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了自己手中。
粮食产量10年再上一个千亿斤新台阶
科技馆俯视图
科技馆展览分为端牢中国饭碗、拎稳菜篮子、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插上信息化的翅膀、守好质量安全底线、卖好卖优农产品6个部分,参展的重要产品300余件。展区通过文字、图片、影音和实物等形式,全面展现十年来农业全产业链科技成果。
四川“稻香杯”优质稻米品种——端牢中国饭碗部分展示的获奖米样及奖杯特写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饭碗主要装中国粮。保障粮食安全,关键在于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四川“稻香杯”优质稻米品种,这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恢复四川“稻香杯”评比指示,2022年首次评选出了25个获奖优质稻米品种。种子墙集中展示了我国100个突破性优秀农作物品种。农机具中展示了国产沃得联合收割机,可多功能组装,发挥机收减损作用;我省研制的大豆玉米播种施肥机,为“玉米不减产,多收一季豆”提供装备支撑;以及实现高效施肥、播种、植保于一体的无人机。
种子墙,集中展示了我国100个突破性优秀农作物品种
国产沃得联合收割机
无人机
插上信息化的翅膀
近年来,我国统筹推进智慧农业和数字乡村建设,以信息化引领驱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助力乡村全面振兴。此次展区亮相了适用于生产环节多场景、多功能、多用途的国产设施园艺机器人作业系统。
果园巡检机器人
近年来,四川省将发展绿色、有机、地理标志等优质农产品作为推动农业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围绕现代农业“10+3”产业体系建设,培育发展了“天府龙芽”“郫县豆瓣”“东坡泡菜”“都江堰猕猴桃”等“三品一标”农产品品牌6 200余个,有效推动了农产品保数量、保多样、保质量。
四川“三品一标”农产品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展望未来,我们要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真正落实到位,稳住农业基本盘,夯实“三农”压舱石。
新起点上的接续奋斗——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成果展
新起点上的接续奋斗——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此展示馆分为中央展区(四个部分)和地方展区。既展示了脱贫攻坚任务的艰巨,也展示了在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砥砺奋进的决心。在该展区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前四届中国农民丰收节的精彩回顾,其中,以视频方式播放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历年丰收节向全国广大农民致以的节日祝贺和诚挚慰问。
前四届中国农民丰收节的精彩回顾
第一部分——全面胜利再出发。主要展示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各族人民如期打赢了脱贫攻坚战,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历史性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据统计,我国农村贫困人口逐年减少、脱贫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断增加、赢得国际社会广泛赞誉,其中,2021年3月,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致函习近平主席,祝贺中国脱贫攻坚取得重大历史性成就。2021年2月以来,习总书记深入13个省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19个村考察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足迹遍布祖国万水千山,饱含了人民领袖对人民的真挚情怀。
第二部分——脱贫攻坚成果得到巩固拓展。主要从7个方面展示了狠抓责任、政策、工作落实,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脱贫攻坚成果得到巩固拓展的情况。
第三部分——政策衔接全面落实、帮扶衔接深入推进、考核衔接统筹开展、队伍衔接基本完成4个方面展示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实现有效衔接的成果。
第四部分——乡村发展扎实推进、乡村建设有序开展、乡村治理得到加强3个方面展示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良好开局的成效。
主要展示了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建设兵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成绩。其中,四川展区——巴蜀乡村气象新。2021年以来,四川坚持盯村抓户守底线、坚持产业就业稳增收、坚持补短强弱抓发展、坚持牵手帮扶谱新篇。2021年,全省脱贫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6%,全省脱贫户家庭年人均纯收入增长16.8%,增速均高于全省农村平均水平,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良好开局。
为了共享丰收的喜悦,展区内同时开展了金秋消费季和农民艺术周活动。金秋消费季共设立了80个展位,设有脱贫地区产销对接、四川-台湾农业合作、成都特色农产品等3个展区,共计130余个品种。农民艺术周活动设立了100个展位,其中,四川展位90个、省外展位10个,包括传统美食、传统调味品、传统服饰、手工制茶、传统酿酒、民间手工艺品6大类,现场展示了蜀绣、北川羌绣、绵竹年画等特色鲜明的传统技艺。四、大田展区
金秋消费季和农民艺术周活动
沿着农博大道进入成新蒲快速路,3 000亩大田展区,映入眼帘的是“庆丰收 迎盛会”“中国农民丰收节”等不同图案稻田画,让人目不暇接。256个水稻良种、9个旱稻良种等国家级优良品种,及各种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在田间展示展现。同时,“稻香杯”55种参评水稻在试验田展示评选。展区内的旱稻,经过我省三年的努力,亩产已达千斤。四川可种植旱稻的旱地有数百万亩,由此测算,我省粮食产量还可以增加20%以上。通过充分利用机耕道边、沟边和田埂土地,能粮则粮,能菜则菜,有效增加了种植面积。据测算,全部栽满种满相当于增加了60多亩的种植面积,把地种得更满一点,也就把饭碗端得更牢一些。
此次农民丰收节主场馆前还开展了由中国农民体育协会主办的丰富多彩的全国性农民体育赛事活动。
成都新津·天府农业博览园除了有代表夏天的天府农博·主展馆建筑外,还有代表春天的创新林盘“春苗”,成都现代都市农业馆、艺术馆;代表冬季的数字林盘“瑞雪”场馆;以谷仓形式设计,代表着秋天的融媒体中心建筑,展现了一年四季的美景。
天府农博园内,2022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全国主场活动举办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