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雪媛 LIU Xueyuan 李卓然 LI Zhuoran 刘 飞 LIU Fei
老旧社区作为城市公共安全最薄弱的区域之一,其建设年代久远,公共空间环境差,社区功能与居民现阶段需求不匹配,在面对公共安全突发事件时,因其自身脆弱性,将很难应对[1]。对此,李克强总理曾明确提出,要加大对大城镇老旧社区的改造力度,加强社区应对突发事件和危机管理的能力。在2016 年印发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2]中,也强调了城市安全的重要性,应加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城市灾害应急指挥体系、加强城市安全监管,保障城市安全。
公共空间作为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了居民日常休闲娱乐、活动交流、交通出行等重要功能,但现有的社区公共空间研究重点主要聚焦在活力提升、空间设计等,缺乏规划视角下对社区韧性提升的研究;且相较于国外,我国在社区韧性研究方面较薄弱。为了增强老旧社区公共空间的系统免疫能力,本文基于韧性理论,探讨老旧社区公共空间的优化策略。
韧性起源于数学和物理,学术界对于“韧性”并没有统一的定义,但大致可理解为:韧性能够通过自身的吸收和转化来应对内外界的干扰和冲击,借此维持自身基本结构和形态不受影响[3]。本文所说的韧性,主要是指城市在面对不确定的突发事件时,能够凭借自身能力抵御灾害以尽可能地减少损失,并充分发挥人的能动性,迅速反应和恢复的一种能力。
所谓韧性社区,就是以社区为单位,能在发生灾害时迅速作出反应以有效抵御灾害与风险,并能从有害影响中尽快恢复以保持可持续发展,具有自身免疫力的能动社区。在2016年的联合国第三次人类居住会议上,“构建有韧性的人类居住区”成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4]。
本文选取济南曲水亭街社区为研究对象。曲水亭街社区位于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的核心地带,北接大名湖、南望千佛山、西靠芙蓉街(图1)。这里“泉水相映,柳树成荫”(图2),有丰富的古建筑遗址,是济南唯一现存且保留较为完整的传统特色区域[5]。然而,随着近年来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区外扩、新城区建设力度加大;而这些传统老旧社区的住房投入减少,住宅年久失修,公共空间被居民私占导致缺失严重。经实地调研,社区公共空间存在空间功能混乱、空间边界不明显、空间联系性差等问题。
图1 济南曲水亭街社区研究范围
图2 “泉水相映,柳树成荫”
曲水亭街社区靠近大明湖风景区和芙蓉街,虽然能吸引大的游客,但社区仍以本地居民居住为主。因此,本研究范围主要以本地居民的使用为主,通过对公共空间的分析梳理,探寻提高社区应对内外灾害的防御能力、提高老旧社区公共系统免疫能力的措施与方法。
20 世纪70 年代,比尔·希利尔(Bill Hillier)教授首先提出空间句法,为我们研究城市形态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多年来,在许多专家的共同研究下,空间句法理论越来越成熟,并有了专门的分析软件Depthmap。空间句法的研究对象是空间,它改变了以往对空间的单一定性分析,通过对空间进行尺度划分和空间分割,分析其复杂的关系,并联系反映到经济、社会、人文活动中[4]。
本文即采用空间句法进行分析。首先,根据实地调研和卫星地图,对曲水亭街社区的道路空间进行梳理,把社区内的道路进行简化,将其看作是空间里的一条轴线,形成轴线模型[5];然后,将该模型导入到Depthmap 软件中,对曲水亭街社区进行整合度(Integration)分析、可理解度(Intelligibility)分析和协同度(Synergy)分析。
考虑到研究范围内的交通方式多为非机动车和步行,无机动车通行,因此,本文在进行空间尺度研究时,将街道抽象表现为轴线,进行轴线分析,暂且不考虑道路的宽度和居民的出行方式。
整合度表示空间系统中某一元素与其他元素之间的集聚或离散程度。整合度越高,表示更容易到达该空间,即便捷程度越高[6]。在实际情况中,整合度越高的地方人流越多,街道的活力也越高。将前期整理好的轴线模型导入到Depthmap 软件中,得到曲水亭街社区的整合度示意图(图3)。图中的线段颜色越暖,整合度越高,可达性也越高;相反,如果线段颜色越冷,那么整合度就越低,可达性相应的也会越低。
图3 曲水亭街社区轴线模型整合度示意图
结果显示,研究范围内的道路可达性分布不均匀:南北向的曲水亭街整合度最高,后宰门街、东西向的曲水亭街等整合度较高,这与现状道路空间的实际情况相符,即道路空间较为开阔,位于社区的中心位置,人流量大,与其他道路的连接度高;整合度较低的道路多为宅前小路和断头路。
南北向的曲水亭街作为区域内主要道路之一,串联起芙蓉街与大明湖景区,是游客的必经之路;且该道路空间有河流环绕,公共空间环境较高,大量居民会在此休憩并伴有商业活动产生,成为了该区域的核心。但社区内道路多为宽1~2 m 的胡同(图4),迂回曲折,可达性较低;加之社区内建筑老旧、建筑间距较小,日照间距明显不足,且内部缺少公共空间和停车空间,仅有的几处晾晒空间也被车辆占用(图5),远远不能满足韧性社区的相关要求。
图4 社区街巷空间
图5 社区晾晒空间被车辆占用
可理解度反映空间的整体特征,体现人对空间的理解程度。当一个人在某个空间中行走时,会对该空间产生一定的理解,那么在行走过程中所看到和感受到的事物对感受整个系统的图景是否起到帮助,能否较易感知空间整体与局部的区别[7],这就是可理解度所要反映的内容。
在空间句法中,一般采用散点图来分析全局整合度和局部整合度的相关性。Y=aX+b是根据散点图走势绘制出的回归线;R2为拟合度,也代表回归线的斜率,通过斜率,可判断散点图的实际情况是否准确。本文在 0~1 区间内进行分析:若0 <R2<0.5,表示拟合度不够好,可理解度较差;若0.5 ≤R2<0.7,表示拟合度较好,可理解度良好;若0.7 ≤R2<1,则认为拟合度好,可理解度高[8]。
如图6 所示,R2<0.5,空间的可理解度较低,说明该社区的单个空间与周边的空间联系不够密切。这是因为曲水亭街社区内部的道路主要为不规整的街巷胡同,虽然曲水亭街的人流量大,但社区内部断头路过多,影响了人们对曲水亭街社区的整体理解度。在韧性视角下,道路空间不连续会导致疏散空间受阻,内部交通的通畅性不够。
图6 可理解度分析
协同度分析是对全局整合度和局部整合度进行相关性分析。首先,以3 个拓扑步数为限来确定局部整合度,即选取中心空间附近的较小范围,计算这个新拓扑结构的整合度;然后,与全局整合度进行相关性分析[9]。
如图7 所示,R2>0.5,说明拟合度较好,即协同度高;且各元素集中分布在拟合线两侧,表明曲水亭街社区有一个较强的区域核心。这与实地调研的情况相符——南北向的曲水亭街作为该区域核心,不仅游客众多,且很多附近的居民在此集聚,形成了一个区域的集聚疏散空间。
图7 协同度分析
通过上述空间句法分析,基于韧性理论,可以从以下4 个方面对济南曲水亭街社区公共空间进行优化。
规划设计韧性是指通过对公共空间的设计改造来提高空间的开放性,进而提升社区的韧性。就目前曲水亭街社区的现状而言,其公共开敞空间明显不足,可通过建立“点—线—面”网状开敞空间系统来提高社区韧性。其中,点状空间主要有宅前空间和道路节点空间;线状空间有沿河流绿地空间和道路空间;面状空间则是指大明湖风景区。
由于老旧社区公共空间有限,应充分利用现有的空间,如停车空间、晾晒空间和街角空地等,做到“平疫结合 ”——不但在日常情况下能够保证居民的正常使用和休闲活动,而且在特殊情况下起到集聚和疏散作用,成为临时中转点,如临时隔离点等应急避难场所。线状开敞空间应该起到连接作用,将上述点状和面状空间相串联,形成连续的系统,以保证空间的畅通。除此之外,公共空间的布局也要保证有合理的服务半径,保证社区公共空间的全覆盖。
曲水亭街社区的断头路比较多、道路不连续,可理解度低,因而组团间的联系差,缺乏韧性。优化过程中,拆除违章建筑并疏通道路,尽可能地保证街道的连续性,以建立完整统一的空间轴线,打通防灾救灾通道;靠近曲水亭街上的院落可以适当增加街巷入口,以扩大街道的开放性,在保证空间组织流线通畅的同时,也要保证院落的私密性;对部分占据公共空间的堆积杂物进行清理,适当拓宽较窄的胡同,避免阻挡安全疏散通道;道路两侧规划种植耐火树种以增强安全隔离作用,并结合道路现状,设计安全避难通道;此外,在梳理社区内部交通的同时,也要保证与城市道路的有效连接,以增强社区内部与外部的互动,保证突发灾害时,能够实施紧急疏散并方便应急救援。
由于曲水亭街社区建设年代早,社区设施的建设标准已无法满足现阶段居民的需求,特别是缺乏相应的建筑防灾设施及安全设施;且社区内建筑建设密度较高,缺少生态空间。这些情况导致社区的建成环境很难有效应对突发灾害的发生,进而诱发次生灾害,对居民的身心健康形成威胁。因此,社区空间关键设施的更新建设刻不容缓。
关键设施的建设主要以增强空间应灾能力,提高空间承载力为主:应补充建设防灾安全设施和建筑防灾设施,保证曲水亭街社区的关键设施不再有缺失;对社区的生态空间进行修补,要从居民的角度出发,在不破坏保护建筑的前提下,修缮社区内的老旧建筑,使其能够有效应对灾害,提高老旧建筑的安全性;在防灾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后,更要重视后期对这些基础设施的维护保养,加强日常的管理维护。
韧性社区的建立并不是靠单方面努力就能实现的。它需要联合社区、居民、规划师、政府、专家和媒体等其他相关人员的共同参与,以保证社区韧性的建设能够更加专业地落地实践;引入大数据平台,在建造韧性社区时,可借助公众号和APP 等收集居民的改造意愿,保证改造情况能够反映居民的实际需求;努力打造信息化社区,以提高社区运行效率,进而指导社区韧性建设;加强党建工作,应下沉到社区,加大对减灾防灾活动的宣传,以提高居民的防灾意识。
现代城市在不断发展的同时,也会面对很多不确定性的灾害风险,严重威胁到居民的健康安全,不利于健康城市的建设。虽然我国在应对突发灾害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但缺少高效的应对手段,尤其是老旧社区公共安全问题突出、脆弱性强,在应对安全事件时有一定的局限性。本文以济南曲水亭街社区为研究对象,从提高社区韧性的角度入手,借助空间句法理论,更加科学、理性地分析老旧社区复杂的公共空间,在不影响社区原有空间肌理、建筑特色和传统文化的同时,引入韧性理论,提出系统整合公共空间、梳理社区内部交通、加强关键设施建设、建立共享共建机制等一系列策略。其主要目的是改善老旧社区内部环境,提高老旧社区空间韧性,以期为其他老旧小区的更新改造提供借鉴,让城市变得更加美好,居住环境更加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