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祎周,李庆琳,史梦楠,唐一鹤,张翀,杨善军*
(1.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2.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3.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
目前,全球传染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1],并且随着人类社会全球化的快速发展, 每次传染病的急性爆发对人类健康、经济稳定及社会安定的危害逐渐严重。据研究人员统计传染病数据,2015年在我国发病数最多的甲、乙类传染病前三位分别为病毒性肝炎、肺结核、梅毒,发病人数均有抬头之势。而传统甲类传染病鼠疫在15 年以来也有近20 起病例,均给正常生活秩序造成一定程度扰乱和危害[2]。同时,境外输入对我国人民健康造成巨大风险,中东呼吸综合征、寨卡病毒等境外输入病例均在我国境内先后出现。2019年底爆发的新冠病毒肺炎时至今日依然处于全球大流行之中,为我国疫情防控再一次敲响了警钟。
笔者所在的黑龙江省,是东北三省中最北部的省份,地理位置特殊,属于中国的极寒地区。根据统计[3]2017 年度黑龙江省共有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共146 个,在黑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中,基本结构不合理表现为工作人员年龄普遍偏高,流动性差;并且本科学历及以上者不及职工总数半数;在执业范围中,以传染病防控人员为多,具有中医类别专业学历职工数量少,这无疑对于中医药防治传染病工作的开展和相关政策的实施不利。特别是在偏远县区级CDC,部分职工不能承担相应的工作内容,给急性传染病暴发时控制疫情及相关具体工作带来严峻挑战[4]。
本次课题采用文献研究法、调查问卷以及访谈的方式收集信息和数据,再使用SWOT 分析并提出相关对策。笔者查阅了中医药防治传染病的相关文献,包括现有应用治疗模式、近年来发展创新以及不足,为本次调查提供了文献依据;问卷调查法,笔者参考文献查询中出现的中医药优劣势设计调査问卷,对医护人员及门诊和住院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从而得出医患双方对于中医药治疗传染病临床应用程度及满意度,为制定策略提供意见参考。除了问卷调查,本次还采取现场访谈的方式获取信息,以中医医师、西医临床医师为访谈对象,探讨中医药参与传染病治疗工作的实际开展情况、现有的问题以及建议。统计分析方法使用SPSS 20.0统计分析软件,对问卷结果进行分析、归纳,作为制定战略管理方案的数据支持。
本次问卷调查调研时间为2020 年10 月,对象为哈尔滨市传染病医院、哈尔滨市胸科医院、黑龙江省传染病防治院、黑龙江省新冠肺炎救治中心这4 个医疗机构中发热科、感染科、呼吸科。共发放问卷150 份,回收问卷共132 份,其中信息填写有效的问卷共126 份,有效率占84%。具体问卷回收情况为哈尔滨市传染病医院35 份、哈尔滨市胸科医院24 份、黑龙江省传染病防治院40 份、黑龙江省新冠肺炎救治中心27 份。
通过问卷形式可以发现,在接受问卷调查的医师中,中医医师(包括中西医结合医师)使用中医药治疗传染病的占比明显高于西医医师,其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5<0.05),χ2=5.04,详见表1。
表1 使用中医药治疗传染病情况(n,%)
在未曾使用过中医药防治传染病的问卷调查中,医护人员认为未使用中医药的主要原因是在疾病治疗指南中没有明确提出使用何种中医药治疗,占46.81%;而认为不了解中医药的医师占21.3%,均为西医医师;还有17.07% 的西医医师认为科室中没有可以指导其使用中医药的中医医师。而未使用过中医药治疗传染病的中医医师认为最重要的原因是科室或机构条件有限,没有机会使用中医药治疗传染病,占66.67%,其显著高于西医医师的比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3<0.05)。
针对患者对于中医药防治传染病满意度以及建议意见的调査问卷共发放100 份,有效问卷共92 份。问卷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调查主体部分, 包含对中医药评价的三个部分,包括中医药对症状改善、药物安全性以及价格方面的满意程度。问卷采用国内广泛使用的Likert5 级标度法,即患者根据其满意程度进行打分,从不满意到非常满意分别为1-5 分。将满意程度进行量化进行科学数字统计以提供数据支撑。第二部分为开放性问题,包含对中医药治疗传染病的意见和建议等。
表2 未使用中医药治疗传染病最主要原因(n,%)
根据图1 可以看出,问卷满意度调查共分为三个部分,其中,患者对于改善症状满意度最高,住院和门诊患者满意度评分分别为(3.95±0.87)分、(4.11±0.97)分,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4,P=0.40>0.05)。门诊患者达到比较满意状态,住院患者也接近比较满意状态。在对中药安全性方面,两组患者均接近比较满意,住院和门诊患者满意度评分分别为(3.67±0.77)分、(3.89±0.99)分,门诊患者优于住院患者但无统计学意义(t=-1.19,P=0.24>0.05)。有关中药价格患者满意度在三者中最低,但也达到基本满意程度,住院患者满意度高于门诊患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4,P=0.40>0.05)。
图1 患者对中医药治疗传染病满意度评分表
在调查问卷中,患者提出中药也有需要改进的部分,其中,有超过一半的患者认为中药最需要改进的是其口感,尤其是中药汤剂,部分人觉得口感难以接受;认为中药携带不便的患者占33%,特别是外出或出差时,这也是服用一段时间后无法长期坚持或改变服用剂型的原因。部分患者认为中药汤剂对于改善疾病症状作用明显,但自行煎煮时间长,便更改成冲剂或丸剂。
SWOT 分析法又称为态势分析法,是一种通过提出问题、确定目标进而收集相关信息从而客观而准确地分析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把各种因素进行有效地组合,建立对应的战略的方法。根据四种因素的不同组合制定出不同类型和方向的战略计划,在西方企业中应用广泛。把此方法引入到中医药治疗传染病工作的分析来客观评价中医药治疗传染病的优劣以取得最佳效果。
4.1.1 优势
首先,中医药抗疫在千年历史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并在实践中不断改进与创新,这是中医药抗疫的最大优势。我国自古以来传染病多发。自西汉以来,我国先后发生三百余次较大规模的疫病[6],包括麻风、鼠疫、霍乱等疫病在局部地区流行。在历史记载中,我国没有出现过类似西班牙大流感、欧洲黑死病等死伤超千万人情况。在没有现代医学的年代,是中医以其独有的理论和抗疫经验在时代中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到了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医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以2003 年非典型肺炎为代表,前期中国内陆死亡率为15%,中医药介入后使用国医大师邓铁涛研讨中医药治疗方案,内陆死亡率降至6.53%[7]并且在广州和北京收治的百名患者中,部分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这些患者没有出现股骨头坏死、肺纤维化等严重副作用,为社会保障部分财政支出减轻了负担[8]。
中医药另一优势来源于辨证论治的特点,《素问》中对疫病治疗方法描述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避其毒气”,及治疗原则是在增强人体正气基础上通过采取四诊合参、辨证论治进行治疗,在临床中做到千人千方,因此可以发挥减轻临床抗生素耐药的独有优势。
同样地,根据患者的问卷调查反馈,接受中医药治疗的患者对于中药治疗表示满意,尤其在中药缓解临床症状方面疗效显著。医师访谈中同样可知,大多数医师对于中医药缓解临床主要症状及次要症状、缩短发热时间以及对于相应检测指标的好转均给予了好评。说明中医药治疗传染性疾病的疗效医患双方均给予认可。
4.1.2 劣势
首先,中医药实际参与急性传染病治疗的机会有限,在近些年的传染病暴发如手足口病、甲型流感以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初期,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新发传染病的防治工作,并组织专家小组负责各地传染病防治工作。据调查与讨论,中医类专家以及行政人员所占比例小且传染病医院中医(中西医)医师人数有限,不能及时并实际参与传染病的救治工作中。且在一项福州市传染病调查中,受访者认为中医人才不足是制约中医药治疗传染病的首要因素,第二位便是中医药参与度不足[9]。
从患者角度考虑,中药汤剂口感差并且煎煮时间长,不易携带均制约着患者长期服用中药汤剂的可行性,故大部分患者在服用汤剂一段时间后均转为服用其他剂型,这要求中药企业加快剂型创新和口感改良。近年来由于中药需求增大且产量有限,部分中药有价格上涨趋势,对于需长期服用中药的慢性传染病患者是不小的负担。在患者问卷中,门诊患者对于中药价格满意度处于三项中最低也可反映长期服用中药患者的经济负担。
4.1.3 机遇与挑战
干预传染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我国医疗卫生部门所研究的重点之一。2004 年8 月修订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将中医药等传统医学治疗传染病的地位摆在与现代医学同等重要的位置[10]。在“十二五”“十三五”期间国家也对中医药治疗传染病给予支持并设置了“中医药应对突发传染病能力建设”专项;并在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新发突发传染病中西医结合临床救治研究平台”中,数十家重点传染病研究所通力合作,加强中西医结合救治平台建设,目的是在全国传染病防治单位之间建立了有效的联动网络平台以及应急机制[11,12]。因此中医药学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得到充分的发展,并在防治流行性乙型脑炎、甲型H1N1 流感、非典型肺炎、新冠肺炎的临床应用中,对于缓解炎性症状、减轻发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其次,在我国民众接受中医药治疗程度普遍提高,北京一项调查显示九成以上的被调查者有过中医药治疗经历,并普遍认为“副作用小”“疗效好”是中医药的优势所在[13],与本次患者调查问卷意向相同。并且公众对于中医药未来发展期待较高,因此在我国群众基础广泛。
要在现代医学的背景下实现中医药更多的实际参与传染病的治疗中,在分析中医药的优势、劣势、机遇基础上要从注重中医药专业人才缺乏、临床参与度有限、网络共享平台基础薄弱等方面进行突破。这些因素限制了中医药更加有效的参与疫情防治与发挥优势。因此将在前述的调查及SWOT 分析的基础上,继而提出加快中医药参与治疗传染病的多方面对策。
4.2.1 加强中医梯队人才培养和引进
加强中医药防治传染病人才培养是中医药参与防治传染病的基础,也是中医药持久发展和延续的保证。传染病治疗体系人才队伍中多以西医医护人员为主,多数中医医师没有进入传染病临床一线,因此在传染病突发并蔓延时中医药无法在疾病初期介入病情并发挥作用,中医药治疗急性传染病的经验就不能继续传承与发展。一方面,各省市应注重培养和选拔中医药优秀人才加入传染病防治队伍,突出中医特色优势;另一方面,各级传染病治疗专科医疗机构应配备一定比例的中医执业医师来开展治疗传染病工作,为广泛、持久地发挥中医药应对新发、突发传染病提供保障。在针对医务人员的调查问卷中,在未使用过中医药的医师中近两成是由于科室内没有可以指导用药的中医医师,从侧面可以反映出中医药传染病人才的不足,这也严重制约了中医药在传染病领域的发展和创新。
4.2.2 提高中医药普及与宣传程度
医疗机构中的医护人员处于临床一线,承担着医治患者的重大任务。中医医师应扎实掌握并熟练应用中医药知识,西医医师也应对传染病领域中医药有基本的了解,才能与患者更好地沟通,制定出更有效的治疗方案。从问卷调查结果来看,24.39%的西医人员因不了解中医而未使用过中医药,认为中药只适宜缓解慢性传染病的症状,甚至不信任中医药。对于此种情况,医疗机构应当加强中医药治疗传染病的知识普及工作,并对于中医药治疗传染病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加以讲解,重点培训传染病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在培训与普及中,强调中医药治疗传染病的最新研究进展和法规政策,加强医患信心,共同抗击急慢性传染病,培养高素质的中医药治疗传染病的专业技术队伍和专业机构。
4.2.3 发挥中医治未病优势
“治未病”思想是中医学具有代表性的学术思想,其内涵不仅仅包括未病先防,而是贯穿疾病始终。体现了在疾病不同阶段给予不同治疗方法的辩证思想以及防治结合的整体观念。治疗方法也包括调神调护、运动保健、药膳调摄等渗透进日常起居生活,不仅被历代医家所重视,成为防治内外妇儿各科疾病及传染病的指导原则,同时与现代医学三级预防的思想相似,对于以“预防疾病、提高健康水平”为主的医学模式依然有重大指导意义。目前,已在甲型H1N1 流行性感冒、SARS 等多种传染病的防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4,15]。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这一重大烈性传染病的防治过程中,防病重于治病、防治结合的重要性又得到空前的重视。在河南地区医者使用玉屏风散加减内服进行预防,且自制外用方药随身佩戴,除瘴截疟,起到预防作用[16]。
情志的预防调摄以及特殊生理时期对于病情发展突变有重要影响,在临床中要采取相应措施,对于月经期间免疫力下降的女性,可适当运用养血调经药物防止病情加重或传变;而恐慌焦虑情绪也影响人体正气,因此及时的心理疏导对于缓解压力,促进气血畅通有重要临床意义[17]。
4.2.4 现代科技助力中医药发展
许多中医专家认为建立中医药治疗传染病信息平台,可以加强经验交流、共享名老中医的治疗经验和案例。而建立与完善中医药治疗传染病统一调度平台则有利于中医药在公共卫生时间暴发时及时参与防治。如此次新冠病毒肺炎爆发时,传染病创新防控模式即“武昌模式”运用互联网平台与社区防控相结合,实时收集并反馈一线疫情防治资料,不仅在降低高危人群发病率、阻断轻症患者病情加重方面有卓越贡献,还为政府决策提供了实时的数据支撑。可参考此模式运用现代网络科技应用于传染病常态化管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