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反社会人格高危群体注意网络功能研究

2022-10-27 12:06:36雷莉刘旭峰王化宁张小娇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22年5期
关键词:靶子箭头反应时间

雷莉,刘旭峰,王化宁,张小娇

反社会人格障碍(antisocial personality disorder,APD)患者的认知功能受损,注意作为所有认知活动的调节机制[1],其注意功能引起了广泛关注[2]。近些年Posner等[3]综合功能解剖、认知心理、神经生化及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的证据提出了注意网络理论。根据其神经通路可被进一步划分为3个子网络,分别承担警示、定向和执行控制功能[3]。与上述网络相关的神经通路在完成需要注意参与的脑功能影响任务时被激活,其损伤可造成注意的损害[4]。注意网络测验(attention network test,ANT)可以在一个简单的提示和目标的反应时任务中同时测量定向、警示和执行控制3个注意网络的效率[5]。近年来,注意网络已经应用在精神神经领域,如品行障碍(conduct disorder,CD)等[6]。

研究较为一致认为青少年CD是APD高危群体。目前青少年CD的发病率逐年增高[7]。纵向研究发现,30%的CD成年后发展为APD。Moffitt等[8]认为APD的发展具有时间稳定性。基于此,项目组前期研究提出了APD发展具有“时间性”和“方向性”双特征[9],即具有APD特点的CD是真正的APD高危群体[10]。本研究将采用ANT探讨青少年APD高危群体的注意警示、注意定向和注意执行功能,为其注意功能提供电生理基础,探寻其生物标记物,并为APD的预防、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12月某少管所1 135名少年犯,均为男性。入选人格诊断问卷(personality diagnostic questionnaire 4th edition-plus,PDQ-4+)>3分且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IV)CD诊断的少年犯50例。根据是否具有APD特征将其分为CD组与CD+AP组。CD组:为CD少年犯,24例,年龄15~17岁,平均(15.75±0.85)岁;刑期2~5年,平均(3.75±1.11)年;初中文化水平。CD+AP组:为具备APD特征的CD少年犯,即本研究中的APD高危组,26例;年龄15~17岁,平均(16.01±0.79)岁;刑期2~5年,平均(4.12±0.99)年;初中文化水平。

健康对照组:为应征入伍的青少年30名,年龄15~17岁,平均(15.90±0.84)岁;初中文化水平。PDQ-4+得分<3分。无犯罪行为史。3组被试均无酗酒或吸毒史,无脑外伤史,无自杀史,个人及亲属均未曾被诊断精神疾病,也无精神疾病类药物用药史。3组年龄、文化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D组和CD+AP组刑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有被试在试验前均阅读并理解试验程序及注意事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2.1 问卷调查 PDQ-4+是依据DSM-IV是所做的自陈式问卷,主要用于人格障碍筛查。黄悦勤等[11]在中国正常人群样本中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PDQ-4+(中文版)有较好的效度和信度。其中,反社会人格分量表包括8个条目,每个阳性条目记1分,其中第8个条目包括15个子条目,阳性子条目数超过3个,该条目记1分。

1.2.2 试验程序 采用Fan等[5]设计的ANT。屏幕中心处有一个“+”为注视点,刺激信号可出现在屏幕中心处的上方或下方,可以是线索类型“星号”如“*”,也可是靶刺激“箭头”如“ →”或“ ← ”。线索类型出现的状态分为4种:没有出现(无线索提示)、在中心点出现(中央提示)、在中心点上下同时出现(双重提示)、在中心点上、下分别出现(空间提示);靶子箭头出现的状态有3种:单个箭头出现、一行方向一致的5个箭头(中间一个为靶子)同时出现,两侧的刺激可能是线段(中立目标),可能和中间箭头方向一致的箭头(一致),也可能和中间箭头方向不一致(不一致)。ANT任务对3个注意网络的操作性定义:警示网络是由无线索提示的反应时间减去双重提示的反应时间;定向网络是中央提示的反应时间减去空间提示的反应时间;执行控制网络是方向不一致目标(中间箭头方向与其两侧箭头方向不一致)的反应时间减去方向一致目标(中间箭头方向与其两侧箭头方向一致)的反应时间。

在本试验进行过程中,要求被试一直关注屏幕中间的“+”,双手抱鼠标,要求被试者在正确的基础上迅速判断靶子的朝向,即中间箭头的方向是朝左或朝右,并按相应键反应。如果箭头方向朝左,左手大拇指按鼠标左键;箭头方向朝右,右手大拇指按鼠标右键。试验流程:首先屏幕中心出现一个注视点,呈现400~1 600 ms,接着提示信号呈现100 ms,随后中心注视点“+”呈现400 ms,最后靶刺激也呈现在屏幕上,当被试者按键反应后靶刺激立即消失,但这段时间不超过1 700 ms,然后进入下一轮刺激过程。

每一个试验程序总时间为4 000 ms,整个试验过程中注视点一直呈现于屏幕中心。被试的反应正误和时间被记录,因为反应时可被提示干扰和靶子的状态所影响。通过测定不同状态下的反应时来评估注意网络。正式试验包括312次试验,每种干扰状态出现78次。每种靶子出现的状态104次,其中整个试验中靶子出现在中心点上方和下方的次数及靶子方向朝左和朝右的次数均等。不同的试验条件混合在一起随机呈现。在正式试验进行前有24次练习,每次练习反馈正确或错误结果,让被试熟悉该试验的靶子和干扰项。整个试验共336次试验,约30 min,分为3个阶段,各阶段可休息。见图1。

图1 ANT试验流程图

1.2.3 检测指标 行为学数据分析正确率和反应时,其中每个正式测验的前两个试验不统计分析,错误的反应不统计分析,每组高于或低于平均反应时3个标准差的反应时也不计入统计分析。根据ANT范式,注意警示=RT无提示-RT双重提示;注意定向=RT中央提示-RT空间提示;注意冲突=RT不一致-RT一致。

1.2.4 统计学方法 采用4×3×3的三因素方差分析,其中线索和靶刺激为组内变量,组别为组间变量。采用3×3的二因素方差分析,注意网络3个功能为组内变量,组别为组间变量。所有测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注意网络正确率结果分析

4×3×3方差分析显示,各组正确率在不同的线索类型和靶刺激类型下主效应和交互效应不显著。

2.2 注意网络不同刺激类型反应时结果分析

采用4×3×3方差分析健康对照组、CD+AP组和CD组反应时。线索类型的主效应显著,F(3,924)=27.146,P<0.001,ηp2=0.139;靶刺激类型的主效应显著,F(2,924)=99.130,P<0.001,ηp2=0.293;组别的主效应显著,F(2,924)=133.094,P<0.001,ηp2=0.358。其中线索类型×组别有交互效应,F(6,924)=15.714,P<0.001,ηp2=0.109,CD+AP组和健康对照组无提示类型反应时显著低于CD组(P<0.001);CD+AP组和健康对照组双重提示类型反应时显著低于CD组(P<0.001)。CD+AP组和健康对照组中央提示类型反应时显著低于CD组(P<0.001);CD+AP组空间提示类型反应时显著大于健康对照组(P=0.043)。见表1。

表1 各组不同线索类型刺激的反应时比较

靶刺激类型×组别有交互效应,F(4,924)=22.417,P<0.001,ηp2=0.133;CD+AP组一致刺激类型反应时显著低于CD组(P<0.001);CD+AP组不一致刺激类型反应时显著低于CD组(P<0.001)。见表2。

表2 各组不同靶类型刺激的反应时比较

2.3 各组注意网络功能结果分析

根据ANT范式,采用3×3的方差分析各组的注意网络功能,即注意警示、注意定向和注意执行。其中,注意网络功能×组别有交互效应,F(2,77)=15.714,P<0.001,ηp2=0.109,健康对照组和CD+AP组注意警示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CD组注意警示效能显著低于CD+AP组(P<0.05);CD组注意定向效能显著强于CD+AP组(P<0.01),而CD+AP组注意定向显著强于健康对照组(P<0.05);CD组注意执行功能显著低于CD+AP组(P<0.001),而CD+AP组注意执行显著强于健康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各组ANT功能结果比较

3 讨论

Samyn等[12]为了测验注意网络的效率,设计了ANT,本研究探讨了APD高危群体的注意警示、注意定向和执行控制功能,比较了健康对照组、CD+AP组和CD组的3个注意网络的反应时和正确率的差异。

注意警示是要求个体维持一种觉醒状态,为反应做准备。注意警示是比较无提示与双重提示的差异,本研究结果显示,健康对照组和CD+AP组的无提示反应时和双重提示反应时都显著小于CD组,而CD组双重提示反应时比无提示的反应时增加更多[13]。因此,CD组注意警示显著小于健康对照组和CD+AP组。CD组注意警示能力缺陷说明CD组个体探测新的或不可预知的刺激的注意灵敏度减低[14]。

注意定向是在有效空间提示会提供目标位置的信息,缩短反应时间,将注意分配到指定的位置上,在定向网络任务中是比较中央提示与空间提示的差异[15]。本研究结果显示,CD+AP组和CD组中央提示和空间提示反应时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但是仍然提示CD组和CD+AP组都很难利用有效的信息来改变注意指向,以往研究也发现CD青少年的定向功能是异常的[16]。

注意执行网络是个体需要注意网络解决这种冲突才能做出最终反应,需要的反应时间较方向一致的时间长,涉及目标探查,错误探查,冲突解决[17],执行网络的任务是不一致类型与一致类型的比较,CD组不一致与一致类型的反应时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和CD+AP组,并且不一致任务的反应时的增加大于一致任务的反应时,所以注意执行数值越大,执行能力越差[18]。CD组的执行功能数值最大,表明CD组需要更长的时间来探测冲突,并做出行动;而CD+AP组执行的功能异常增强,表明其很快就采取行动,行为具有冲动性[19]。Racer等[20]研究表明反社会行为,尤其冲动特质突出的,ANT中执行功能显著受损,本研究与以往研究一致。

综上所述,本研究采用ANT探讨APD高危群体注意警示、定向和执行功能,发现青少年APD高危群体的注意定向功能和注意执行功能异常增强,即其行为更容易冲动,并且很难利用周围线索改变冲动行为。本研究为具有反社会特质的青少年的临床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并为预防具有反社会特质的青少年发展为APD提供神经心理依据[21]。

猜你喜欢
靶子箭头反应时间
靶子
硫脲浓度及反应时间对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法测砷影响
用反应时间研究氛围灯颜色亮度对安全驾驶的影响
汽车零部件(2018年5期)2018-06-13 08:42:18
独特的靶子
箭头指向何方
我但愿健康的活着
天津诗人(2014年3期)2014-11-14 21:35:48
视觉反应时间和听觉反应时间的比较分析
真实场景搜索中的眼动返回抑制
厌氧反应时间对反硝化聚磷工艺的影响
厌氧反应时间对反硝化聚磷工艺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