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利锋
河南省伊川县第二人民医院中医骨伤科 471000
骨折是指骨结构的完整性及连续性在外力作用下遭受破坏,从而导致骨结构完全或部分断裂的现象,以四肢骨折最为常见[1]。四肢骨折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疼痛、局部肿胀、皮下淤血等,严重时可导致关节部位出现畸形或伴随运动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由于骨折患者伴有软组织损伤,致使体内炎症水平上升,影响骨折愈合,因此对于骨折患者的抗炎治疗也尤为重要。中医认为骨折多因人体经脉受损,导致气血凝滞、经脉阻塞,从而引发疼痛、肿胀、瘀血等症状,因此中医在治疗骨折患者时多采用疏通经络、活血化瘀、缓解疼痛等治疗方式[2]。针刺内麻点具有良好的镇痛作用;化瘀消痛汤具有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的作用。本文主要探讨针刺内麻点联合化瘀消痛汤对四肢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8月—2020年8月本院收治的60例四肢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每组30例。对照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23~70岁,平均年龄(52.13±6.81)岁;骨折部位:上肢骨折18例,下肢骨折12例。联合组男15例,女15例;年龄23~70岁,平均年龄(52.16±6.70)岁;骨折部位:上肢骨折22例,下肢骨折8例。两组以上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选择标准 (1)纳入标准:①经临床诊断为四肢骨折[3];②年龄23~70岁;③属于单发性、闭合性新鲜骨折;④均已接受手术治疗;⑤签署知情同意书。(2)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疾病者;②病情较为严重,如粉碎性或开放性骨折者;③病理性骨折者;④患有精神疾病者。本研究已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3 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手术复位内固定治疗,且在术后均给予抗感染等常规治疗。对照组接受化瘀消痛汤治疗,方剂如下:川楝子15g、青皮15g、杜仲10g、制草乌10g、陈皮10g、当归10g、黄芪10g、白芥子10g、桑寄生10g、丹参10g、地龙6g、红花6g。加水煎煮,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用。联合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针刺内麻点治疗,方法如下:取患者单侧内麻点,垂直进针1.5~2.0寸,针感放射至足,根据疼痛程度选择刺激量,捻转90°~360°,提插幅度5~10mm,时间3~5min,效果不佳可持续刺激5~10min。两组患者均进行为期3个月的治疗。
1.4 观察指标 (1)临床症状积分:分别在治疗前后对患者进行临床症状的评分,临床症状包含有疼痛、肿胀、血瘀,按照无(0分)、轻(1分)、中(2分)、重(3分)进行评定[4]。(2)血清炎症指标:分别在治疗前后测量患者血清白细胞(WBC)、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的水平变化。(3)骨代谢指标:治疗前后采取患者空腹静脉血,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Ⅰ型前胶原基端前肽(PINP)、骨碱性磷酸酶(ALP)、骨形态发生蛋白(BMP)。
2.1 两组临床症状积分对比 治疗前两组临床症状积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临床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临床症状积分对比分)
2.2 两组血清炎症指标对比 治疗前两组WBC、CRP、IL-6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WBC、CRP、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两组血清炎症指标对比
2.3 两组骨代谢指标对比 治疗前两组PINP、ALP及BMP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PINP、ALP及BM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四肢骨折是骨折现象中最为常见的类型,常见的四肢骨折有肱骨干骨折、肱骨踝上骨折、尺桡骨干双骨折等。中医将四肢骨折归为“伤骨”范畴,主要采用活血化瘀、强劲筋骨等治疗方式。骨折患者一般会出现疼痛、关节肿胀等一系列临床症状,并且可能会导致体内炎症水平上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中医理论认为骨折的病机在于伤后气机失调、气血不畅、气滞血瘀及水瘀互结、血不循经、溢于脉外,从而导致肿胀。故治疗应以活血化瘀、理气止痛、行气通脉为主。针刺内麻点具有良好的镇痛作用,同时化瘀消痛汤具有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的功效。
本文结果显示,治疗后联合组临床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说明采用针刺内麻点结合化瘀消痛汤治疗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与既往研究相似[5]。分析原因:内麻点在中医经络中属于止痛穴,针刺单侧内麻点,可有效调整患者气血,疏通堵塞经络,促进机体血液循环,有助于患者骨折部位的愈合。且化瘀消痛汤中川楝子可行气止痛,青皮可消积化瘀,当归、黄芪等药物可活血化瘀,辅助针刺内麻点进行活血化瘀治疗,可起到止痛、活血和调经的功效,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本文结果显示,治疗后联合组炎症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说明针刺内麻点结合化瘀消痛汤治疗可降低患者体内炎症水平,与既往研究一致[6]。分析原因:针刺内麻点可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局部代谢状态,促使炎性渗出吸收,从而缓解患者炎症状态。化瘀消痛汤中黄芪多糖炎、地龙粉等多种提取物在动物实验中具有较好的抗炎效果。
表3两组骨代谢指标对比
本文结果还显示,治疗后联合组PINP、ALP及BM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说明针刺内麻点结合化瘀消痛汤治疗可改善患者骨代谢,与既往研究相似[7]。中医认为,四肢骨折后患者经脉受损、气血不畅,导致水湿津液停滞不行、外渗,从而集聚于肌肤腠理,引起肿胀、疼痛。而针刺内麻点可通过针刺促进机体血液循环,达到活血、调经及止痛的作用,使患者骨折部位得以快速愈合。同时化瘀消痛汤中制草乌主治关节疼痛,白芥子可通络止痛,丹参、红花等具有滋补功效,在针刺内麻穴基础上加以中药辅助治疗,患者恢复较快,还可有效改善患者骨代谢情况。
综上所述,采用针刺内麻点结合化瘀消痛汤治疗四肢骨折,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患者体内炎症指标水平,改善骨代谢,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