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信息化能力解构与提升策略探讨

2022-10-27 10:19张宸瑞
现代商贸工业 2022年19期
关键词:审计工作实验教学信息化

张宸瑞

(湖南农业大学商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0)

随着大数据、互联网、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的发展,人类步入信息化社会,审计对象不仅仅局限于纸质账簿和凭证,海量外部数据和电子数据使得传统的审计很难保证较高的工作质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审计信息化已成为审计学科发展的关键。国务院早在2014年指出,要将大数据技术应用于审计工作,讨论拓展信息化技术在加速审计信息化进程中的可能性。在“大智移云”高速发展下,审计信息化是审计未来发展的方向之一,为培育更多优秀信息化审计人才,高校开展审计信息化教育成为专业化人才培养和高水平学科建设的必经之路。本文通过分析审计信息化能力的基本理论,并根据审计信息化能力的现实情况,从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目标、理论教学内容设计、实验教学资源及平台建设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建议。

1 审计信息化能力的基本理论分析

1.1 审计信息化的内涵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化已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助力器,信息化一词已逐步被应用于各领域并不断充实其内容。如金融信息化、农业信息化、商业信息化等都有相应的应用场景,并且在各个方面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有关审计信息化,却没有一个相对统一的定义和准确的描述。为了能更直观的了解审计信息化的涵义以及后续审计信息化能力的培养,本文从基础、组成因素和技术应用三个方面对审计信息化的概念进行描述和分析。

从技术方面来看,审计信息化以审计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为核心,综合运用计算机、通讯、信息管理等技术,实现审计工作中的扩散。从组成因素来看,审计信息化涵盖信息化基础设施(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信息化技术与产业(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information industry)、信息化技术应用(Applic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以及高质量信息化人才(Advanced information talents)。如图1所示。

图1 审计信息化组成因素

从技术应用来看,审计信息化能在审计作业、审计管理和审计决策中发挥作用。在审计作业信息化中,审计信息化人员通过操纵智能化、信息化的工具来实现文件记录、重新计算、重新执行以及部分分析性程序等审计程序,简化了人工操作的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在审计管理信息化中,利用信息化技术和管理手段对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进行管理,例如:人力资源设置、项目部门计划、绩效管理等,以期加强审计的质量、合理利用审计资源;在审计决策信息化中,审计人员依托信息化操作和应用平台,加强对审计对象纵向和横向的比较与分析,并对审计事项做出公允和准确的决策。

所以,相对于传统审计,审计信息化利用计算机以及信息化技术对审计过程进行提质升级,伴随者计算机等信息化技术发展而不断创新的一种新型审计方式。

1.2 审计信息化能力的层次结构

随着技术的升级和变化,审计人员的工作工具不仅仅局限于纸质文件和简单的电子工作底稿等简单计算机辅助,在计算机与移动互联网与审计工作的融合中,审计工作突破了空间与地域的局限,因此审计规模因技术环境的更新而扩大,对审计人员的信息化水平和专业胜任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审计信息化能力可分为基本能力和拓展能力,具体结构如图2所示。

图2 审计信息化能力结构

基本能力,是要求掌握现代审计的原则与方法,使用计算机作为辅助工具来完成审计工作,是信息化审计人员都应该具备的能力,包括审计软件与办公软件的使用、数据获取、数据分析等。同时,审计工作的开展也离不开财务会计、财务管理、审计学等基础专业知识的支撑。

拓展能力,是指在常规计算机辅助审计不能满足要求的情况下,利用大数据等技术和智能创新能力对数据进行分析,搜集审计证据,完成审计工作,包括审计软件开发、云审计等。这种能力推动了管理化的发展,但是给审计人员带来风险,是对审计人员高要求的能力体现。

2 审计信息化能力的主要问题

审计部门人力资源资产增值的重要途径和提高部门效益效率的重要手段就是加强审计信息化专业人员的培训。加强审计信息化专业人员的培训要以适应审计行业与人才市场的需求为抓手,及时把握行业和市场对人才专业技能需求的动态,融合信息化的手段更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缩小审计信息化专业人才与实务要求的差别。下文将对当前审计信息化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难点进行分析。

2.1 审计人员的信息化意识淡薄

一直以来,由于审计信息化缺乏相对统一和准确的描述,传统审计人员对于审计信息化的概念缺少系统性的认识,通过多方面的学习和了解需要一个过程。一方面,部分审计工作人员由会计岗位转化而来,没有接受专业审计教育,计算机审计课程普及度低,知识结构较为单一,因此审计人员的信息化水平偏低。另一方面,部分审计人员对审计信息化存在主观上认识的偏差,认为“计算机+互联网+软件”的简单组合能够实现审计信息化,而忽略了审计信息化给审计工作带来全方位的价值创造。

2.2 高校对审计人才培养的不足

(1)审计信息化教学建设起步较晚,发展较慢。自200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逐步恢复设立财经院校审计专业,经过20年的发展审计学科体系日益明朗并获得较快的发展。但是,近年来“大智移云”快速发展,各行业信息化发展较为成熟,相比之下审计信息化的发展较为落后。大数据审计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还远远不能满足对日趋复杂的经济活动的审计需要。

(2)师资力量不足,对审计信息化实验教学仍不够重视。良好的师资力量时促进审计信息化教学的有利条件,审计信息化具有多学科交叉、应用性高的特点,对师资队伍的综合教学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但目前师资来源渠道短缺、师资队伍缺乏成为影响审计信息化教学开展的重要障碍,部分高校在制定学科发展规划以及人才培养方案时,没有充分认识到审计信息化专业理论课程与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3)对审计信息化实验室建设不够重视,教学资源不充分。部分高校以及培训机构在硬件设施方面投资不够,多使用落后的教学机器设备以至于无法正常运行审计信息化程序;在应用软件方面,高校和培训机构多采用第三方软件供应商提供的案例信息,这些案例信息较为陈旧,只采用一家虚拟经营的公司多年的业务模型作为案例背景信息,无法反映当下审计实操中的真实情况,与现实脱轨。由于高校和培训机构对审计信息化实验室建设的不重视,制约了教学的开展,不利于审计人员专业水平的培养和提高。

(4)侧重审计软件功能的应用,综合性审计业务模拟实验较少。审计信息化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专业性,部分院校仅以业务教学为导向,过分强调审计人才的供需状况,未从整体上了解审计信息化在规范审计活动、提高审计活动质量上的重要性。但目前的实验教学仅停留在基础性和操作性强的浅层次的实验当中,而审计业务的综合模拟实验比重较低,学生无法从底层逻辑中掌握审计业务的实质,不利于学生分析能力的提高,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未来审计工作的开展。

3 审计信息化能力的提升策略

审计信息化教学质量直接决定审计信息化专业人才综合素质的养成, 影响审计专业人才职业素养发展。基于上述的调查结论和分析, 我们对审计信息化课程的建设提出几点思路。

3.1 通过培训建立高素质复合型指导教师队伍

由于信息技术更新迭代快的特点、审计信息化课程也具有较强的综合性,高校或培训机构开设审计信息化课程,除了应加强指导教师审计业务水平的提高和教学能力的提升外,在指导教师的招聘和选择中还应该注重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的筛选。因此,在师资队伍建设过程中,应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安排教师参加多种形式的进修培训及实践锻炼,努力建成一支专职与兼职结合、教学科研能力强、教学效果好、工作责任心强的高素质审计信息化师资队伍与教学团队。

3.2 明确教学目标和主要内容

明确教学目标首先要结合需求和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整体目标。高校对审计信息化课程教学目标的定位主要包括三个层次:应用型(Application Level)、实施性(Implementation Level)、开发型(Innovation level)。由于目前审计软件为工具式的居多,审计人员通过自行设计小程序来提高工作效率,本课程的培养计划应注重审计软件高级应用的实践。

其次,明确审计信息化教学内容应树立先进教学理念与优化教学模式,并强化案例教学的内容设计。开展审计信息化教学,不仅要充分考虑企业信息化发展以及审计行业对审计信息化人员知识体系、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要求,而且要注重审计信息化人员的综合素养的培养。坚持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在理论学习中熟悉深层次的知识结构、在实验学习中巩固和拓展专业认知。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探索精神、科学思维、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审计信息化理论教学还应该学习系统安全审计分析,强化主机安全、网络安全、数据库安全、环境安全等审计点的关键技术设置,明确电子数据管理和运用等相关人员的责任,制定系统操作和权限管理规范,提高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和风险应对能力。

在案例教学准备中,指导教师作为设计者,应该从多方面合理利用资源,结合行业资料和虚拟公司资料,归纳总结形成教学案例,使其更贴合实操场景和理论原则。在案例教学进行中,指导教师作为引导者,应该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应该注重班级内部的小组划分和组内分工,使学生了解不同岗位需求,从而培养学生出色的专业胜任能力为今后审计工作做准备。在案例教学结束后,还应该强调对学习成果的考核和评估,合理分配成绩占比,开展小组内部成员按组内贡献打分,丰富考评的形式,使结果更加接近实验真实情况。

3.3 强化教学平台建设,丰富实验教学资源

为了加强审计信息化教学建设,提供硬件和软件资源的支撑,建立一个功能齐全、实用性强的审计信息化实验教学资源平台是必要的。充分发掘和合理配置包括审计软件、教学课件、实验数据、审计信息化案例库与知识库等各项教学资源。此外,除了保证学生在课堂上的基础实验时间外,将开放审计信息化教学资源平台,以便于学生自主学习。

加强校企合作是培养审计信息化实操能力的另一个重要途径。让学生从教室和实验室走出来,鼓励学生进入审计工作的最前线,从企事业单位、会计师事务所等相关单位的基层工作岗位做起,通过专业审计人员手把手的教学,让学生体验审计工作的真实环境和工作流程。学校应该和企事业单位、会计师事务所等达成合作的方式,签订合作协议,为学生建立一个审计信息化实习基地。在实习结束后,高校、企业、学生之间可以开展不同形式的座谈会,详细了解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体会、出现的难点和问题,并及时反馈给课程指导教师,由此对前期的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提出修改意见。

3.4 加强跨学科交流,加强高校间交流

审计信息化是一门复杂的专业性强的学科,涵盖财务会计、审计、工程管理、计算机、大数据等专业和学科。开展跨学科交流,对于审计人员而言,能及时了解各专业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并由此确定今后学习和提高的目标;对于高校指导教师而言,开展跨学科交流,有利于提高更新知识储备,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各高校之间应加强经验交流与沟通,互相借鉴内部审计信息化系统的建设经验。邀请审计信息化试点实验基地分享实践经验,突出问题导向,减少审计信息化教学于实验中不确定性因子。建立高校审计信息化教学评价机制,根据师资水平、硬件设施、学生能力等综合打分,结合学校发展的实际情况,有目的的、有针对性的设计教学提高方案,提高学校的审计信息化专业人才的成才率。

4 结论

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步入信息化时代,审计的方式与条件也发生了变化,审计信息化对于能力有着非常高的要求,但在审计信息化发展的同时,审计人员信息化意识淡薄、高校对审计信息化人才培养不足等问题依然存在。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建立高素质复合型指导教师队伍、明确教学目标和主要内容、强化教学平台建设,丰富实验教学资源、加强跨学科交流,加强高校间交流等建议和方案。

猜你喜欢
审计工作实验教学信息化
电容器的实验教学
会计集中核算制下的内部审计工作
几何体在高中数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