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秋天的怀念》蕴含的情感元素

2022-10-27 01:16甘肃张学志
语文教学之友 2022年8期
关键词:秋天的怀念史铁生自然段

◎甘肃/张学志

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选入多篇叙事抒情散文,其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品味优美语言,理解散文内涵,领悟作者所寄托的真情实感。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的《秋天的怀念》一文是当代作家史铁生在母亲去世之后,为了纪念母亲而创作的一篇散文,文章语言平实,没有大起大落,只是讲述了作者与母亲朝夕相处的一些细节,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赞美及其“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悔恨之情,文中的细节描写塑造出一个爱子情深而又坚强隐忍的母亲形象。史铁生曾经说过:“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最终,在理解了母亲之后,作者含泪写下了《秋天的怀念》。结合教学实践,拟以执教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一文为例,探讨教学叙事抒情散文的有效方法。

一、巧设问题,引发学生阅读兴致

初中生好奇心强,教师可以通过巧设问题,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致。执教《秋天的怀念》一文时,预习阶段笔者给学生提出两个问题:其一,秋天对作者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其二,文中两次提到母亲的病,代表什么?问题提出之后,引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致。学生为了了解真相进而深入阅读文章。预习时,学生从文中找到了答案。针对秋天对于作者的特殊含义,学生回答:“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但作者却在秋天失去了母亲,形成了反衬,也更体现了作者对母亲的怀念。”另一位学生认为:“在那个秋天,作者失去了母亲,作者将秋天当作母亲的象征,每逢秋天就会想起母亲。”第二个问题:“文中两次提到母亲的病,代表什么?”学生思考后回答:“在母亲生前,作者只看到自己身上发生的悲剧,却没有留意、关心母亲的身体情况,直到母亲溘然长逝他才幡然醒悟。文中两次提到母亲的病,是作者极度懊悔的表现。”

巧设问题,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致,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学生找出问题答案的同时,对文章的大意也有了基本了解。

二、梳理文章,形成系统化的认知

新课标强调在语文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系统认知,提升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秋天的怀念》一文,篇幅不长,结构相对简单,为了帮助学生对文章形成系统化的认知,教师应科学地梳理文章结构,给学生正确的指导,帮助学生提高阅读思维能力。

课堂教学中,教师需引导学生认真阅读、分析文本。文章第一部分(1、2自然段),作者叙述了自己“双腿瘫痪”的窘况,自述脾气也随之变差,即使遇到美好的事物也会毫无预兆的砸东西。面对暴怒的儿子,母亲没有抱怨,却担心儿子的身体,只得“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等没有响声后,才敢进来说话。”文章第二自然段第一次提到母亲的病,即使母亲在病重的情况下,还是宽容地、无私地照顾作者,忘我地把爱全部投入到不幸的儿子身上,这样的叙述衬托出母亲形象的高大。

文章第二部分(第3自然段),母亲为了让作者散心,多次提出要带他出去看花。虽然作者多次拒绝,但母亲还是一次次小心翼翼地询问。终于,这一次史铁生答应了她。

第三部分(第4、5、6自然段),描写了母亲去世时的场景,而母亲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还是挂念自己的孩子,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阅读到此,一位平凡而又伟大的母亲形象矗立在读者面前,引起读者的共鸣。

第四部分(第7自然段),又到了秋天,这次陪作者出来的是他的妹妹,而母亲则一直在他们的怀念中。

教师需引导学生梳理文章,了解了这个催人泪下的故事,进一步感受这首母爱的赞歌。

三、品味细节,发掘文中蕴含的真实情感

《秋天的怀念》全文不足千字,史铁生用朴实的语言讲述了自己的人生经历。但在这短短的文章中蕴含的情感却是真挚的,读后令人动容。

文中有这样的细节描写:在作者摔东西时,母亲会“悄悄地躲出去”,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理解儿子且隐忍的母亲形象。母亲出去之后,也并没有走远,怕儿子出现意外没人发现,只得“偷偷地”听儿子的动静。母亲谨慎的样子让人心疼。为了让作者出去走走,母亲便借口带他出去看花,换来的却是儿子“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为了不让儿子伤害自己,母亲只得“忍住哭声”安慰他。

“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在两次看花之间,作者穿插了母亲的病情。虽然没有明说,但也可以体会出作者内心是十分懊悔的,痛恨自己对母亲的态度不好,后悔自己没有早点发现母亲的病情,后悔自己没有早点答应母亲看花的“央求”。

史铁生终于答应了母亲的“央求”,母亲整个人都开心起来,就连史铁生抱怨她她也笑着回忆起史铁生小时候的经历。或许是太开心了,或许是母亲对史铁生小时候的记忆太过深刻。总之,母亲说着说着提到了“跑”和“踩”,惊觉不对的她,赶忙“悄悄地出去了”。史铁生说:“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在这一细节中充分体现出来,在史铁生还没有任何表现时,母亲就暗自神伤了。

从文中我们了解到,母亲出去之后再没回来,史铁生从邻居们口中得知,母亲“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不知道史铁生听到时是什么感受,但这句话却让不少读者倒吸一口凉气,而史铁生的感受只会比这更深,受到的打击也更大。母亲的最后一句话还是担心自己的儿女。史铁生描述病床上的母亲“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想必,在史铁生看来,就是因为自己不能早日振作而使得母亲的生活更加艰难。

时间转瞬即逝,又是一年的秋天,史铁生终于来看花了,他看到了各色的花“正开得烂漫”。史铁生明白母亲最后的担心,所以他才带着妹妹“要好好儿活”。

阅读文中的生活细节,仔细品味人物的对话、动作、神态这些细节的描写,进一步体会文中表达的母子之间的似海深情。

四、分享交流,升华学生情感体验

有些情感,直白表达显得苍白,史铁生在《秋天的怀念》一文中未提“怀念”,但字里行间却充满了对母亲的怀念之情。这种含蓄的表达方式,让情感仿佛有了生命一般,流淌在字里行间,只有细细体会,才能体验到隐含在其中深情厚谊。

初中生心思敏感,情感细腻,对文章中的情感大都有深刻的体验。但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这使得他们对文章的解读、对内涵的思考是有差异的。传统授课时,有的教师没有给学生交流的时间,这使得学生只能将感受憋在心里,不利于其情感的释放。

在开放性的语文课堂中,笔者给学生创设分享交流的平台,利用班会时间开展《秋天的怀念》阅读感受交流会。学生可以自由讨论,表达自己在阅读中产生的体会。学生在陈述自己的见解时,也可以听到其他人的看法,互相启发,更能体会史铁生对母亲的感情,从而升华自己的情感体验。在分享交流中,学生在加深对《秋天的怀念》一文理解的同时,还能够掌握更多阅读和分析文章的技巧,这对后续的阅读学习有促进作用。

总之,为了加深学生的理解,教师要巧设问题,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致;要梳理文章的结构,让学生对文章产生系统的认知;要品味文章的细节,从对话、神态描写等方面剖析其中蕴含的情感;要给学生分享交流的机会,使学生的情感体验在交流中得到升华。新课标强调语文教学要贴近时代,鼓励学生关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体会所学内容的应用价值。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以致用,鼓励其体贴父母,感受父母的挚爱,唤起学生的感恩之心。

猜你喜欢
秋天的怀念史铁生自然段
去找史铁生
关于史铁生
白色的鸟 蓝色的湖——写给史铁生的信
秋天
美丽的秋天
《秋天的怀念》语词运用背后的情感解码
史铁生《秋天的怀念》的意象创新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碎思
史铁生:心魂之思
《秋天的怀念》意蕴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