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芯玲,谭雪丽,秦位强,陈功锡,向晓媚
(吉首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湖南 张家界 427000)
有毒植物一般指含有毒化学成分,如非蛋白氨基酸、生物碱和酚类及其衍生物等,能引起人类或其他生物中毒的植物[1]。有毒植物资源是人类在生产、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自然资源,特别是在新型生物农药和传统医学开发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与农业、畜牧业、医学等关系十分密切[2]。近年来,由于各地区因误食有毒植物事件频繁发生[3-4],相关研究人员越来越重视有毒植物资源研究,并开展了一系列工作,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全国不同地区有毒植物资源的本底调查及中毒事件预防,如对我国西北部草地有毒植物资源调查[5-9]以及中、东部各山区有毒植物资源调查研究[10-14]等。加强对特定区域有毒植物资源的调查研究,不仅能积累有毒植物基础资料,从而降低中毒事件发生的概率,而且可为有毒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和理论依据。
张家界天门山国家森林公园为我国著名的国家5A级旅游区,境内山体四周绝壁,山体陡峭,形成独立的孤岛状山峰。在其山顶分布有大面积平坦方山地形,形成特殊的台地生境,特殊的植物资源。目前关于天门山植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野生观赏植物资源调查研究[15-16]、自然景观资源调查[17]以及植被类型分析与调查[18-19]等方面,尚未有关于有毒野生资源植物的调查研究。加之,天门山景区为著名旅游景点,人流量大,防止游客中毒、保障游客安全是旅游景区日常管理工作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工作。基于此,本研究通过野外调查和查阅相关文献等方法,对天门山核心景区山顶台地有毒植物的物种多样性构成以及毒性特点等进行了分析,旨在为该地区植物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有效防止中毒事件发生提供基础资料和科学依据。
天门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湖南省西北部,地理坐标介于116°26′15″—110°30′00″E、29°01′30″—29°06′15″N之间,属于湘鄂丛山高原的一部分,武陵山脉南部的一支脉。由于受石灰岩溶蚀风化作用,土壤为富铁、铝的粘土。天门山形成四周绝壁的台形孤山,山顶台地为旅游核心区,地形相对平旷,面积达到2 km2,其海拔大约为1500m,属中亚热带山原型季风气候,具有温凉、湿润多雾和无明显夏季等气候特征。其阳光充足,日照时间为12~14h,雨量丰沛,年降水量为1400mm;夏季最高月平均气温20 ℃左右,冬季最低月平均气温-3.3 ℃左右。山顶台地分布有稠密矮林,以抵抗冰冻、强风等不利因素,特殊的生境孕育了丰富、特殊的植物资源,如天门山淫羊藿(Epimediumtianmenshanense)、天门山紫菀(Astertianmenshanensis)和天门山杜鹃(Rhododendrontianmenshanense)等。此外,该区还分布有较多珍稀濒危物种,如珙桐(Davidiainvolucrata)、红豆杉(Taxuswallichiana)和南方红豆杉(TaxusChinensisvar.mairei),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本研究团队通过多次不同季节前往天门山国家森林公园山顶台地进行野外植物调查,整理出《张家界天门山国家森林公园山顶台地野生种子植物名录》,在此基础上,参考《中国有毒植物》[1]、《毒药本草》[20]等相关书籍和资料文献,确定《天门山山顶有毒植物名录》,其中植物名称以《中国植物志》[21]为准,科属系统参照《Flora of China》[22]。
依据文献[1,23-27]结合天门山国家森林公园山顶台地(以下简称天门山山顶)有毒植物的有毒部位分布特点及毒性特点进行划分归类。可将天门山山顶有毒植物按照全株、根、叶、茎、花、果和种子等有毒部位划分为7类;同时,根据植物毒性大小划分为剧毒、大毒、中毒、小毒4级,即食用少量致死或食用一定剂量后能迅速致死的为剧毒植物,食用大量致死或食用后短时间内不会致死的为大毒植物,食用后引发神经系统及呼吸系统产生一定中毒症状的为中毒植物,食用后只引起呕吐及腹泻等轻度中毒症状的为小毒植物。
根据文献[1,8]将天门山山顶有毒植物的有毒化学成分划分为8类:非蛋白氨基酸、生物碱、萜类、甙类、酚类衍生物、无机化合物与简单有机化合物、有毒成分不详以及其他。根据文献[1,25]将有毒植物的毒理类型主要划归为6类:精神性毒、神经系统毒、呼吸系统毒、器官损伤毒、皮肤毒以及黏膜刺激性毒。
3.1.1 有毒野生植物物种组成 通过野外实地调查以及查阅相关资料文献,研究结果表明,天门山山顶有毒植物中含裸子植物仅2种,即红豆杉和南方红豆杉。该区有毒植物共计124种,隶属53科102属,占天门山山顶种子植物科、种总数的44.17%、17.39%,占全国有毒植物科、种总数的37.86%、9.54%(见表1)。其中,被子植物共计52科122种,占天门山山顶有毒植物科和种总数的98.11%、98.39%,占天门山山顶种子植物科、种总数的43.33%、17.11%,占全国有毒植物科、种总数的37.14%、9.38%。可见被子植物占有绝对的优势。
表1 天门山山顶有毒野生植物数量及占比Tab.1 QuantityandproportionofpoisonousplantsinthehilltopofTianmenMountain类别科种天门山山顶有毒野生植物53124天门山山顶野生种子植物120713占天门山山顶野生种子植物比例/%44.1717.39全国有毒野生植物1401300占全国有毒野生植物的比例/%37.869.54
从科层面分析,根据天门山山顶有毒植物科内所含种数多少,将其分为科内含1种、2~5种、6~10种3个等级。其中科内仅含1种的科共有24科24种,占该区有毒植物科、种总数的45.28%、19.35%,如三白草科(Saururaceae)、马兜铃科(Aristolochiaceae)、交让木科(Daphniphyllaceae)等;科内含2~5种的科共25科71种,占科和种总数的47.17%、57.26%,如芸香科(Rutaceae)、五加科(Araliaceae)、伞形科(Apiaceae)等;科内含6~10种的优势科有4科29种,占科、种总数的7.55%、23.39%,分别为毛莨科(Ranunculaceae)6种、大戟科(Euphorbiaceae)7种、罂粟科(Papaveraceae)8种和豆科(Fabaceae)8种。综上可知,该区有毒植物中含2~5种的科占有优势(见表2)。
表2 天门山山顶有毒野生植物的各科含种数统计Tab.2 Statisticanalysisofspeciesineachfamilyofpoi-sonousplantsinthehilltopofTianmenMountain科内含种数科数占比/%种数占比/%12445.282419.352~52547.177157.266~1047.552923.39合计53100.00124100.00
从属层面分析,天门山山顶有毒植物属内仅含1种物种的属共87属87种,占该区有毒植物总属、种数的85.29%、70.16%,如八角枫属(Alangium)、苍耳属(Xanthium)、常春藤属(Hedera)等;属内含2~4种的属共15属37种,占总属、种数的14.71%、29.84%,如紫堇属(Corydalis)、大戟属(Euphorbia)、天南星属(Arisaema)等,其中仅天南星属含种数在4种以上,为该区的有毒植物数量优势属。综上可知,该区有毒植物单种属占绝对优势(见表3)。
表3 天门山有毒野生植物的各属含种数统计Tab.3 Statisticalanalysisofspeciesineachgenusofpoi-sonousplantsinthehilltopofTianmenMountain属内含种数属数占比/%种数占比/%18785.298770.162~41514.713729.84合计102100.00124100.00
3.1.2 有毒野生植物生活型组成 该区有毒植物生活型包含乔木16种,占总种数的12.90%,如樟(Cinnamomumcamphora)、化香树(Platycaryastrobilacea)、枫杨(Pterocaryastenoptera)等;灌木29种,占该区有毒植物总种数的23.39%,如白檀(Symplocospaniculata)、醉鱼草(Buddlejalindleyana)、红茴香(Illiciumhenryi)等;藤本共15种,占总种数的12.09%,其中木质藤本10种,占总种数的8.06%,如三叶木通(Akebia
trifoliata)、木防己(Cocculusorbiculatus)、钩藤(Uncariarhynchophylla)等;草质藤本5种,仅占总种数的4.03%,如管花马兜铃(Aristolochiatubiflora)、鸡矢藤(Paederiafoetida)、野海茄(Solanumjaponense)等。其中以草本为主,共64种,占该区有毒植物总种数的51.61%,如透骨草(Phrymaleptostachya)、一把伞南星(Arisaemaerubescens)、藜芦(Veratrumnigrum)等。总体来看,天门山山顶有毒植物中草本植物占多数,共69种,占总种数的55.64%;木本植物共55种,占总种数的44.35%。综上可知,天门山有毒植物以草本占优势(见表4)。
表4 天门山山顶有毒野生植物生活型分布Tab.4 DistributionoflifehabitsofpoisonousplantsinthehilltopofTianmenMountain植物生活型种数占比/%乔木1612.90木本植物灌木2923.39木质藤本108.06草本植物草本6451.61草质藤本54.03合计124 100
3.1.3 有毒野生植物区系地理成分组成 根据吴征镒等[28-29]、李锡文[30]对中国种子植物科、属区系地理成分的划分方法,可将天门山山顶有毒植物53科划分为9个分布区类型,102属划分为14个分布区类型。同时,参考吴征镒等[29]对属的分布区类型的界定标准以及《中国植物志》[21]、《Flora of China》[22]中各个种的产地具体信息将天门山山顶有毒植物124种划分为12个分布区类型(见表5)。由表5可知:在科的层面上,天门山山顶有毒植物以泛热带分布所含科数最多,有19科,占总科数的35.85%,如胡椒科(Piperaceae)、夹竹桃科(Apocynaceae)、天南星科(Araceae)等;在属的层面,以北温带分布所含属数最多,共计29属,占总属数28.43%,如马桑属(Coriaria)、盐肤木属(Rhus)、柴胡属(Bupleurum)等;在种的层面,东亚分布和中国特有分布所含种数最多,其中东亚分布种共计52种,占总种数的41.94%,如山槐(Albiziakalkora)、虎耳草(Saxifragastolonifera)、多须公(Eupatoriumchinense)等,其次为中国特有分布共35种,占总种数的28.23%,如红茴香、川芎(Ligusticumsinense)、阔叶十大功劳(Mahoniabealei)等,两种分布区类型共计87种,占总种数的比例达到70.17%。
表5 天门山山顶有毒野生植物区系地理成分Tab.5 FloristicgeographicalcompositionofpoisonousplantsinthehilltopofTianmenMountain分布区类型科数占比/%属数占比/%种数占比/%1.世界分布1630.191110.7864.842.泛热带分布1935.851615.6921.613.热带亚洲和热带美洲间断分布47.5521.96——4.旧世界热带分布11.8932.94——5.热带亚洲至热带大洋洲分布11.8943.9221.616.热带亚洲至热带非洲分布11.8910.9821.617.热带亚洲分布——65.8886.458.北温带分布713.212928.4364.849.东亚和北美间断分布35.66109.8021.6110.旧世界温带分布——54.9021.6111.温带亚洲分布——21.9664.8412.地中海、西亚至中亚分布——10.98——13.中亚分布————10.8114.东亚分布11.891110.785241.9415.中国特有分布——10.983528.23合计53100.00102100.00124100.00 注:“—”代表未有此分布区类型分布。
3.2.1 有毒部位与毒性 植物的毒性由其有毒化学成分的种类和剂量决定,且含有毒化学成分的部位固定不变。基于此,将天门山山顶有毒植物的有毒部位与毒性进行归类并统计分析(见表6~表7)。
(1) 全株有毒植物。全株(全草)有毒植物指根、茎、叶、花、果、树皮、汁液等部位都具有有毒成分的植物。天门山山顶全株有毒植物共有34科51属62种,分别占天门山山顶有毒植物科、属和种总数的64.15%、50.00%、50.00%。毒性以小毒为主,共33种,占总种数的26.61%,其中草本植物的多数为此类,如金线草(Antenoron
表6 天门山山顶有毒野生植物不同部位的科属分布Tab.6 DistributionofpoisonousplantsindifferentpartsofthehilltopofTianmenMountain有毒部位科数占比/%属数占比/%种数占比/%全株3464.155150.006250.00根1935.862625.492620.97茎2037.742423.533024.19叶1935.852423.532620.97花23.7721.9621.61果815.09109.80108.06种子35.6632.9432.42树汁液11.8910.9810.81 注:由于有毒植物的有毒部位有多个,部分物种重复统计。下同。
表7 天门山山顶有毒野生植物有毒部位及其毒性分布Tab.7 DistributionofvarioustoxicpartsandinternaltoxicityinpoisonousplantsfromthehilltopofTianmenMountain有毒部位小毒中毒大毒剧毒种数占比/%种数占比/%种数占比/%种数占比/%全株3326.612116.9454.0332.42根1310.4843.2354.0343.23茎1512.1054.0397.2610.81叶118.87108.0654.0300花10.8110.8100.0000果64.8421.6121.6100种子21.6110.8100.0000
filiforme)、斑地锦(Euphorbiamaculata)、湖北大戟(Euphorbiahylonoma)等;其次是中等毒,共21种,占总种数的16.94%,如云实(Caesalpiniadecapetala)、竹灵消(Cynanchuminamoenum)、血水草(Eomeconchionantha)等;大毒与剧毒均较少,共8种,共占总种数的6.45%,如乌头(Aconitumcarmichaelii)、博落回(Macleayacordata)、海州常山(Clerodendrumtrichotomum)等。
(2) 根、茎及叶有毒植物。根有毒植物指根、块根、块茎、鳞茎、根皮等部位具有有毒成分的植物。天门山山顶根有毒植物共有19科26属26种,分别占天门山山顶有毒植物科、属、种总数的35.86%、25.49%、20.97%。毒性以小毒为主,共13种,占总种数的10.48%,如轮环藤(Cyclearacemosa)、牛皮消(Cynanchumauriculatum)、蜡莲绣球(Hydrangeastrigosa)等;大毒共5种,中等毒与剧毒都为4种,各占总种数的4.03%、3.23%、3.23%,如落新妇(Astilbechinensis)、开口箭(Rohdeachinensis)、刺楸(Kalopanaxseptemlobus)、豪猪刺(Berberisjulianae)等。茎有毒植物指茎、茎皮等部位具有有毒成分的植物。天门山山顶茎有毒植物共20科24属30种,分别占天门山山顶有毒野生植物科、属、种总数的37.74%、23.53%、24.19%。毒性以小毒为主,共15种,占总种数的12.10%,如小升麻(Actaeajaponica)、臭牡丹(Clerodendrumbungei)、艾麻(Laporteacuspidata)等;大毒与中等毒,分别为9种、5种,各占总种数的7.26%、4.03%,如风龙(Sinomeniumacutum)、土荆芥(Dysphaniaambrosioides)、常春藤(Hederanepalensis)等;剧毒最少,仅1种,占总种数的0.81%,为川芎。叶有毒植物指枝、叶等部位具有有毒成分的植物。天门山山顶叶有毒植物共19科24属26种,分别占天门山山顶有毒野生植物科、属、种总数的35.85%、23.53%、20.97%。毒性以小毒和中毒为主,分别为11种、10种,各占总种数的8.87%、8.06%,如粗糠柴(Mallotusphilippensis)、苦树(Picrasmaquassioides)、野花椒(Zanthoxylumsimulans)、枇杷(Eriobotryajaponica)等;大毒较少,共计5种,占总种数的4.03%,如雀儿舌头(Leptopuschinensis)等;无剧毒成分。
(3) 花、果实及种子有毒植物。花、果实及种子有毒植物分别指花、果、种子部位具有有毒成分的植物。此三个部位有毒植物所含种类均较少。天门山山顶该类植物中花有毒仅油茶(Camelliaoleifera)和醉鱼草2种。果有毒植物共8科10属10种,分别占天门山山顶有毒植物科、属、种总数的15.09%、9.80%、8.06%,毒性以小毒为主,共6种,占总种数的4.84%,如蛇含委陵菜(Potentillakleiniana)、吴茱萸(Tetradiumruticarpum)、飞龙掌血(Toddaliaasiatica)等;中等毒和大毒均只有2种,均占总种数的1.61%,如野海茄、土荆芥、红茴香等;无剧毒种。种子有毒植物共3科3属3种,分别占天门山山顶有毒植物科、属、种总数的5.66%、2.94%、2.42%,且种子有毒植物均属于单种属。小毒共2种,占总种数的1.69%,为前胡(Peucedanumpraeruptorum)、繁缕(Stellariamedia)等;中等毒为1种,占总种数的0.81%,为枇杷;无剧毒种。
3.2.2 有毒化学成分与毒理类型 植物有毒化学成分的剂量和种类会对人或家畜产生不同程度的毒理作用和毒理类型。基于此,将天门山山顶有毒植物所含有毒化学成分及其毒理类型进行归类并统计分析(见表8~表9)。
依据数据分析可得,天门山山顶有毒植物中毒理类型为神经系统毒的植物数量最多,共61种,占天门山山顶有毒植物(下同,省略)总种数的49.19%,如楼梯草(Elatostemainvolucratum)、常春藤、盾叶薯蓣等;其次为黏膜刺激性毒植物,含40种,占总种数的32.26%,如臭牡丹、打破碗花花(Anemonehupehensis)、透骨草等;器官损伤性毒植物、呼吸系统毒植物与精神性毒分别为9种、8种和6种,各占总种数的7.26%、6.45%、4.84%,如滴水珠(Pinelliacordata)、开口箭、乌头等;皮肤刺激性毒仅有5种,占总种数的4.03%,如蝴蝶花(Irisjaponica)、蕺菜(Houttuyniacordata)、东亚唐松草(Thalictrumminus)等。
生物碱:天门山山顶有毒植物中有毒化学成分为生物碱的共26科42属50种,分别占科、属、种总数的49.06%、41.18%、40.32%。毒理类型以神经系统毒为主,共31种,占总种数的25.00%,远高于其它毒理类型,如雀儿舌头、白英(Solanumlyratum)、一枝黄花(Solidagodecurrens)等;其次为呼吸系统毒和黏膜刺激性毒,分别为6种、4种,各占总种数的4.84%、3.23%,如杜鹃兰(Cremastraappendiculata)、黄杨(Buxussinica)、打碗花(Calystegiahederacea)等;皮肤毒、器官损伤性毒与精神性毒较少,均为3种,各占总种数的2.42%,如臭节草(Boenninghauseniaalbiflora)、苍耳(Xanthiumstrumarium)、川鄂乌头(Aconitumhenryi)等。总体来看,神经系统毒占比最高,呼吸系统毒和黏膜刺激性毒占比较低,皮肤毒和器官损伤性毒以及精神性毒占比相同且最低。
甙类化合物:天门山山顶有毒植物中有毒化学成分为甙类的共18科18属18种,分别占科、属、种总数的33.96%、17.65%、14.52%,且都属于单属种。毒理类型以神经系统毒为主,共11种,占总种数的8.87%,如油茶、楤木(Araliaelata)、常春藤等;其次为黏膜刺激性毒共5种,占总种数的4.03%,如野漆(Toxicodendronsuccedaneum)、无心菜(Arenariaserpyllifolia)、薄叶鼠李(Rhamnusleptophylla)等;器官损伤性毒和皮肤毒均仅1种,各占总种数的0.81%,分别为臭椿(Ailanthusaltissima)、蕺菜。总体来看,神经系统毒占比最高,黏膜刺激性毒占比次之,器官损伤性毒和皮肤毒占比较低。
萜类化合物:天门山山顶有毒植物中有毒化学成分为萜类的共9科9属12种,分别占科、属、种总数的16.98%、8.82%、9.68%。毒理类型以黏膜刺激性毒为主,共8种,占总种数的6.45%,如黄檀(Dalbergiahupeana)、大叶醉鱼草(Buddlejadavidii)、苦树等;神经系统毒共2种,占总种数的1.61%,分别为马桑(Coriarianepalensis)和红茴香;呼吸系统毒和器官损伤性毒的植物均1种,各占总种数的0.81%,分别为海州常山、烟管头草(Carpesiumcernuum)。总体来看,黏膜刺激性毒占比最高,神经系统毒占比次之,呼吸系统毒与器官损伤性毒所占比例最低且占比相同。
表8 天门山山顶不同有毒化学成分的有毒野生植物科属分布Tab.8 DistributionofpoisonousplantsindifferenttoxicchemicalingredientsofthehilltopofTianmenMountain有毒化学成分科数占比/%属数占比/%种数占比/%生物碱2649.064241.185040.32甙类化合物1833.961817.651814.52萜类化合物916.9898.82129.68酚类衍生物59.4354.9054.03非蛋白质氨基酸11.8921.9621.61无机化合物和简单有机化合物1120.751211.76129.68有毒成分不详35.6632.9432.42其他1935.852625.493024.19
表9 天门山山顶有毒野生植物有毒化学成分的毒理类型统计Tab.9 StatisticalanalysisoftoxicologyoftoxicchemicalcomponentsofthehilltopofTianmenMountain有毒化学成分黏膜刺激性毒神经系统毒精神性毒器官损伤性毒皮肤毒呼吸系统毒种数占比/%种数占比/%种数占比/%种数占比/%种数占比/%种数占比/%生物碱43.233125.0032.4232.4232.4264.84甙类化合物54.03118.870010.8110.8100萜类化合物86.4521.610010.810010.81酚类衍生物21.6132.4200000000非蛋白质氨基酸0021.6100000000无机化合物和简单有机化合物75.6521.6121.61000010.81有毒成分不详0021.610010.810000其他1512.1097.2610.8143.2310.8100总计4032.266149.1964.8497.2654.0386.45
酚类衍生物:天门山山顶有毒植物中有毒化学成分为酚类衍生物的共有5科5属5种,分别占科、属、种总数的9.43%、4.90%、4.03%,且都属于单属种。毒理类型共2类,分别为黏膜刺激性毒、神经系统毒。其中神经系统毒占多数,共3种,占总种数的2.42%,分别为土荆芥、枇杷和川芎;黏膜刺激性毒共2种,占总种数的1.61%,为粗糠柴、野漆。总体来看,神经系统毒较黏膜刺激性毒占比高。
非蛋白质氨基酸:天门山山顶有毒植物中有毒化学成分为非蛋白质氨基酸的共1科2属2种,分别占科、属、种总数的1.89%、1.96%、1.61%,且均属单属种。毒理类型均为神经系统毒,分别为救荒野豌豆(Viciasativa)、紫云英(Astragalussinicus)。
无机化合物和简单有机化合物:天门山山顶有毒植物中有毒化学成分为无机化合物和简单有机化合物的共11科12属12种,分别占科、属、种总数的20.75%、11.76%、9.68%。毒理类型共4类,以黏膜刺激性毒为主,共7种,占总种数的5.65%,如酢浆草(Oxaliscorniculata)、三脉紫菀(Astertrinervius)、管花马兜铃等;神经系统毒与精神性毒均为2种,均占总种数的1.61%,前者为天师栗(Aesculuschinensis)和刺楸,后者为山槐和樟;呼吸系统毒最少仅1种,占总种数的0.81%,为三叶木通。总体来看,黏膜刺激性毒占比最高,神经系统毒与精神性毒占比次之且相同,呼吸系统毒占比最低。
有毒成分不详:植物化学成分复杂多样,以目前的技术水平无法确定部分植物的有毒化学成分,故将此有毒化学成分划分成不详。天门山山顶有毒化学成分不详的植物有3科3属3种,分别占科、属、种总数的5.66%、2.94%、2.42%。毒理类型仅含2类,其中神经系统毒种数较多,共有2种,占总种数的1.61%,分别为石南藤(Piperwallichii)、白檀;器官损伤性毒仅1种,占总种数的0.81%,为蛇含委陵菜。
其他:除以上所列类别外,还存在有毒成分清晰,但植物数目过少,无法单独作为一个类别的情况,故将这些植物全部划分为其他。该类含19科26属30种植物,分别占科、属、种总数的35.85%、25.49%、24.19%。毒理类型以黏膜刺激性毒为主,共15种,占总种数的12.10%,如算盘子(Glochidionpuberum)、灯台莲(Arisaemabockii)、苦皮藤(Celastrusangulatus)等;神经系统毒与器官损伤性毒分别为9种、4种,各占总种数的7.26%、3.23%,如独活(Heracleumhemsleyanum) 、王瓜(Trichosanthescucumeroides)、元宝草(Hypericumsampsonii);皮肤毒与精神性毒均为1种,均占总种数的0.81%,前者为艾麻,后者为云实。
4.1.1 有毒野生植物多样性特征 天门山山顶有毒植物资源类群较为丰富,该区共有有毒植物53科102属124种,其中有毒植物以含2~5种的科和含1种的属占优势,罂粟科和豆科为该区有毒植物数量优势科,天南星属为该区有毒植物数量优势属。生活型以草本最多,灌木和藤本其次,木本最少,总体来看,草本植物较木本植物占有优势,且各个生活型均占有一定比例。区系地理成分多样,科以泛热带分布科为主,属以北温带分布为主,而种以中国特有分布和东亚分布最多。
4.1.2 有毒野生植物毒性特征 研究结果可知,天门山山顶有毒植物有毒部位以全株为主,毒性以小毒为主。有毒化学成分组成较为复杂,以含生物碱的物种最多,其他有毒化学成分和甙类化合物其次。少部分种类含有毒化学成分较为复杂多样,以目前的技术水平无法确定此类植物的有毒化学成分,因此,该类有毒植物有毒成分不详,如石南藤、白檀和蛇含委陵菜,需要进一步加强相关研究。依据天门山山顶有毒植物毒理作用分析的结果,其毒理类型以神经系统毒为主,其次为黏膜刺激性毒。这和德夯[14]以及武功山[11]等有毒植物资源的研究结果一致,可初步推测有毒野生植物绝大多数以神经系统毒和黏膜刺激性毒致毒。
天门山森林公园为著名旅游景区,游客来往频繁,易接触到有毒植物。因此,为了保障游客的安全以及对有毒植物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利用,建议景区相关部门采取以下措施:定期排查,对有毒植物挂牌科普警示,特别是对毒性大或易中毒的植物需进行重点标注;通过抖音、微信公众号和微博等社交平台进行有毒植物知识科普,以向游客普及有毒植物的相关知识,从而减少中毒事件的发生;设置医疗站,配备常驻医护人员,以免在中毒之后耽误最佳救助时机;重点加强对利用价值较高和珍稀濒危有毒植物的保护与管理,如南方红豆杉、杜鹃兰等,使该区内的有毒植物资源实现可持续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