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 兰
(赤峰市医院核医学科,内蒙古 赤峰,024000)
核医学采用核技术来诊断、治疗疾病,是研究疾病的新兴学科。核医学结合了核技术、电子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化学等现代科学技术。就核医学进行分类,主要划分为两类,即临床核医学、基础核医学。核医学具有灵敏、简便、安全以及无损伤等特点,可以广泛用于多个组织器官功能检查。结合核医学科工作经验,核医学诊治中使用的放射性药物、废弃医疗材料、患者排泄物等属于非密封源,处理不当易扩散,危害医护人员。基于核医学科的特殊性,对科室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确保医院工作的顺利开展,保障工作人员的安全,最大程度上降低核医学护理中的职业风险,保证患者与护理人员的安全性。结合医院科室工作经验,常规管理存在诸多的不足,需进一步优化,以保障科室工作的有效开展以及工作人员、患者的安全性。考虑到科室工作的特殊性,需要加强风险防范。加强风险防范管理实现了风险的提前预防、干预,对于提升科室工作质量与工作人员自身的安全等方面均有明显的积极意义。基于此,本研究就赤峰市医院核医学科护理人员为例进行研究,时间为2020年1月~2020年3月、2020年4月~2020年6月,通过分组对照进行管理的形式验证加强风险防范管理的价值。
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选择赤峰市医院就诊的2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时间不同分为两组,将2020年1月~2020年3月就诊的10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将2020年4月~2020年6月就诊的100例患者纳入观察组(采用加强风险防范管理),另选取10名核医学科室护理人员。护理人员男7名,女3名;年龄25~50岁,平均年龄(33.50±4.50)岁;学历情况:大专5名,本科5名。观察组患者中,男60例、女40例;年龄20~65岁,平均年龄(50.50±5.50)岁。对照组患者中,男58例、女42例;年龄22~63岁,平均年龄(51.80±6.20)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和核医学科室护理人员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赤峰市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纳入标准:①参与人员具备配合能力;②护理人员为同一批,期间工作并未发生变化;③基线资料完整。
排除标准:①更换工作岗位者;②个人原因退出者。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管理,即按照核医学科制度进行科室日常工作管理,做好防护措施,接诊时为患者进行健康宣教与心理疏导,叮嘱患者核医学检查期间相关的注意事项。
观察组采取加强风险防范管理。①制订并积极落实防护管理制度。结合医院以及科室的实际情况完善相应的放射防护制度,严格执行相应规定,复杂突发事件要求科室协同处理,对重大事件需及时上报并妥善处理,定期考察制度实施情况。②提高职业防护意识。定期开展职业防护教育,以提升工作人员的自我安全防护意识,安排专人进行管理监督,确保核医学科医护人员的人身安全。另外,操作时做好放射防护,佩戴剂量仪,定期体检,以了解工作人员的健康状况。③加强防护培训。工作人员进行岗前职业风险防护培训,包括国家放射卫生法律、放射防护知识以及相应的法规与标准,严格按照辐射安全规程操作,如用药时于有屏蔽的铅玻璃进行、吸药时戴防护用品、注射时使用防护套等,各个工作流程严格落实,落实工作责任制,不仅要提高医护人员自身的防护意识,还要加强社会公众防护宣传力度,提升个人与环境防护责任感。④合理布局。执行清洁区、低度活性区、高度活性区三区制布置原则,清洁区分配位置于上风向,低度活性区涉及到走廊以及治疗室等,高活性区涉及到分碘房以及操作室等,设于病房末端位置,以合理的布局保护工作人员与受检者的安全性。为核医学门诊部配备可视对讲机,护理人员与患者可通过可视对讲机进行沟通,在护理工作时无需直接接触患者也能给到患者优质的护理服务。⑤加强给药后管理。检查中注射了放射性元素,患者自身成为了移动的放射源,在未完全排除放射性元素情况下与其他人合理隔离,避免对他人身体造成的潜在危害性。
①比较两组防护问题发生率,防护问题包括防护物品不足、医护人员意识不高、制度执行不佳、废弃物处理不当、药品存放与使用不正确,防护问题发生率=(防护物品不足+医护人员意识不高+制度执行不佳+废弃物处理不当+药品存放与使用不正确)例数/总例数×100%。
②分析患者满意度,采用赤峰市医院自制满意度问卷调查,总分百分制,分为非常满意(≥90分)、基本满意(70~89分)、不满意(≤69分)。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③比较核医学科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采用赤峰市医院自拟工作质量评定方法,包括放射源库、分装室、分装室操作位置、治疗室、给药室、ECT室、骨密度室、放免室以及操作者手卫生评分,均为百分制评分,评分越高说明工作质量越好。
每个月各抽查1次,每组工作人员各抽查3次,10名即30次。两组护理人员防护物品不足、医护人员意识不高、制度执行不佳等防护问题抽查发生情况比较,观察组防护物品不足、医护人员意识不高等防护问题的发生率为3.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发生率2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防护问题发生情况比较[n(%)]
观察组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表2 两组满意度比较 [n(%)]
两组护理人员放射源库、分装室、分装室操作位置、治疗室、给药室、ECT室、骨密度室、放免室等环境测量以及操作者手质量评分情况比较,观察组工作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工作质量评分比较(,分)
核医学利用非密封放射性核素,由于使用放射性药物等因素,处理不当易扩散,危害患者、医护人员安全。所以,需加强防护工作。风险防范管理重视对风险事件的提前预防,对于提升安全性有明显的积极意义。
风险防范管理:制订并积极落实防护管理制度,依据医院核医学科工作开展情况制订放射管理、防护制度,严格执行《差错事故登记制度》等对紧急事件处理进行规定,复杂突发事件要求科室协同处理,重大事件及时上报、处理。定期考察制度实施情况,以及时发现问题,促使提升工作质量,形成良好的防护管理氛围;提高职业防护意识,工作执行效率高低与否、医护人员自身安全与否均与医护人员自身的职业能力、危险认识程度有关,所以必须提升医护工作人员的职业防护意识,可以进一步提高工作人员的主动、自觉防护意识。定期开展职业防护教育,安排专人管理监督,以确保教育效果、工作人员的参与情况。另外,要求工作人员操作时做好放射防护,穿戴个人防护用品,包括工作服、帽、铅衣以及手套等,佩戴剂量仪,定期体检建立健康档案;加强防护培训,不断的培训可以细化、规范工作操作流程。工作人员上岗前必须进行岗前职业风险防护培训,确保工作人员能够熟悉放射防护知识、技能,严格按照辐射安全规程操作,操作前充分做好准备工作。用药时于有屏蔽的铅玻璃进行,辐射强射线于玻璃罩上加薄铅防护层,吸药时戴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品,注射时使用防护套,药溅到皮肤立即以清水反复冲洗避免放射性照射损害,工作台、地面有放射性药物外溢情况下,以纱布抹洗干净装入放射性废物容器中,用过的棉签等物品置于专用废物容器中集中处理。另外,尽可能缩短接触放射源的时间、增加距离,禁止活性区吸烟、饮水、进食,最大程度保护工作人员以及患者的安全;基于科室工作的特殊性以及潜在的危害,为了减少核医学病房环境污染,需合理布局。分开放射性活性区、非活性区场所,执行清洁区、低度活性区、高度活性区布置原则,按照放射性高-低排列。其中,清洁区涉及到办公室以及会议室等,分配位置于上风向,避免放射污染。低度活性区涉及到走廊以及治疗室等,虽然不直接接触放射物质,但有放射污染风险。高活性区涉及到分碘房以及操作室等,这一类分区直接操作放射物质,所以设于病房末端。通过各个区域的合理划分,以确保各个区域的相互独立、工作的顺利开展,最大程度上提高安全性。另外,防护设施、物品准备充足,可配备可视对讲机,在减少危险的基础上提高工作质量;加强给药后管理,告知患者用药后相关注意事项,24 h后可恢复基本生活,期间要求患者休息,不要随意离开病房。相关研究指出,分析核医学科护士职业特点的基础上完善规章制度,严格按照要求执行操作,可减少放射性辐射剂量、职业风险。
本研究中,观察组防护问题的发生率为3.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满意度为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9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工作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说明,核医学科护理人员加强职业风险防范,可以积极预防不良事件,提升工作质量。
综上所述,核医学科放射性辐射风险高,需积极进行风险防范,以提高工作人员与患者安全性,促进医院工作的有效、有序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