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 茜
(山东省莱西市人民医院护理部,山东 青岛,266600)
近些年,国内恶性肿瘤发病逐年增加,属于临床常见疾病,恶性肿瘤的发病原因是人体细胞在突变后持续分裂,且不易受机体控制,病变细胞不断侵蚀健康细胞,导致患者免疫功能下降,最终发展成癌症。手术仍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术后通常需要配合化疗进行综合治疗,从而有效遏制病情发展。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重要手段,该疗法可灭杀癌细胞,能进一步控制病灶,缓解病情。但是,化疗药物易造成机体不同程度的损害,患者会发生一系列不良反应,如呕吐、脱发、血糖和血压升高、肝肾衰竭等,导致护理风险事件增加,影响临床效果,易引发护患纠纷。因此,临床需要加强恶性肿瘤化疗患者护理力度,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护理风险事件。常规护理内容比较单一,不能更好满足患者护理需求,临床效果不甚理想。护理风险管理可以有效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给予患者更优质的护理服务,缓解患者化疗后的不良反应,改善其不良心理状态,提高患者临床满意度。本研究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在莱西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8例恶性肿瘤患者为对象,旨在分析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情况,现报告如下。
回顾选取2019年12月~2021年1月在莱西市人民医院接受化疗治疗的108例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护理方案分两组。观察组患者54例,男28例,女26例;年龄26~74岁,平均年龄(45.17±10.23)岁;癌类型:胃癌8例,肺癌10例,肝癌14例,淋巴癌11例,其他癌11例。对照组患者54例,男30例,女24例;年龄23~75岁,平均年龄(45.58±11.05)岁;癌类型:胃癌10例,肺癌9例,肝癌12例,淋巴癌13例,其他癌10例。两组患者性别、癌类型等基线资料差异无无统计意义(P>0.05)。研究取得莱西市人民医院伦理委员准许。患者自愿接受研究并签署相关同意书。
纳入标准:①患者的临床症状、病理等相关资料与《临床肿瘤学诊疗与实践》中相关恶性肿瘤疾病相符合;②符合患者化疗相关适应证。
排除标准:①精神疾病;②免疫性血液疾病;③严重器质性疾病等患者。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入院后对患者进行疾病成因、化疗作用及相关注意事项情况,叮嘱患者多喝水,注意清淡饮食,适当锻炼,并指导患者正确用药,注意患者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护理风险管理干预。①建立风险评估小组。安排1名护士长、2名责任护士、5资深护士组成护理风险小组,学习护理风险知识,并在学习后进行护理风险知识考核,合格者(百分制)才能参与癌症患者护理风险管理工作。护理风险小组成员制订护理风险管理计划,针对化疗可能出现的不良事件进行筛选、评估,小组讨论共同制订风险预防措施,并落到实处。②护理风险预防措施。1)心理护理:结合患者的肿瘤情况、文化及宗教背景等资料进行针对性心理干预,为患者介绍恶性肿瘤疾病、化疗方案等知识,分享临床成功案例,组织恶性肿瘤患者进行联谊活动,增进患者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分享抗癌经验,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发现患者出现抑郁、焦虑、暴躁等不良情绪,或者严重不良反应者,需及时给予心理安慰,护理人员轻言细语,疏导患者不良情绪,告知患者减轻不良反应的方法,并积极与家属沟通,让家属给予患者心理支持,解除患者忧虑等。2)化疗相关护理:胃肠道相关:结合患者饮食的喜好,合理进行饮食搭配,采取多餐少量,多食软、流质食物,少辛辣、生硬的食物,忌口,忌烟酒。注意提供患者清洁的用餐环境,保持良好通风,餐后注意口腔清洁,记录患者每日的饮食情况,对于饮食不佳者,适当调节饮食计划。3)骨髓抑制相关护理:加强消毒隔离与无菌临床操作,定时对患者测量体温,注意保暖工作。4)全身相关护理:注意加强监测心肺及泌尿系统,记录每日的尿量情况,临床顺铂给药注意静脉水化,并留意患者肌肉是否酸痛,手脚是否麻木,住院患者需定时(4 h翻身一次)帮助翻身,避免压疮。5)皮肤及脱发相关护理:定时进行口腔及皮肤清洁,对于脱发者需讲解患者脱发的原因,并指导患者进行帽子、假发佩戴,避免患者因此产生自卑、过激行为。6)静脉炎、化疗药物外渗护理:严格要求小组成员熟知化疗药物毒副反应,掌握使用方法及外渗预防措施,穿刺前评估患者静脉条件及全身状态,严格遵照化疗流程,定期练习穿刺操作,妥善固定针头,密切监测输液过程及穿刺部位。出现化疗药物外渗,需及时处理,避免给患者导致不适感。7)院内感染预防:建立陪护制度,规定探视时间,护理人员需要全程执行严格的无菌操作,定期更换导管敷贴。③患者参与到护理风险管理的措施:风险护理小组成员需要对患者极其家属进行护理风险管理知识讲座,鼓励患者进行自我护理,力所能及的事情自己完成,并积极了解疾病发展情况,积极与医护人员沟通,了解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应对措施,增强患者的生存欲望。④高危患者的风险管理:有肝肾功能障碍和葡萄糖耐量异常等患者,需在化疗时积极观察患者的生命指标、血糖水平,一旦发生异常,需尽早处理,或通知医师处理。化疗方案中有易引起周围神经病变的药物,则需观察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嘱咐患者不可接触高温、冰冷、易刺伤皮肤的物品,适当运动;加强对患者的化疗看护、安全教育,避免患者活动的过程中晕倒、跌倒、磕碰,患者血常规检查需及时跟踪,当患者血红蛋白低于正常值(男性130~175 g/L;女性115~150 g/L)或白细胞低于正常值(4~10×10/L)水平,需及时进行预防感染护理,让患者保持平静心情,稳定情绪,避免颅内压升高,预防脑出血。
①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后的不良事件:恶心呕吐、腹泻、蛋白尿、口腔炎、骨髓抑制、肝肾功能损害、静脉炎及药物外渗等情况。
②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估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心理状态指标情况,SAS评分≥50分,即焦虑越加严重;SDS评分≥53分,即抑郁越加严重。
③根据山东省莱西市人民医院护理问卷调表评价满意度,包括护理态度、质量、护理安全等,分值0~100分,其中不满意(≤59分),满意(≥90分),较满意(60~89分)。临床总满意 =(较满意+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经护理后,观察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如下:腹泻11.11%、口腔炎12.96%、蛋白尿16.67%及骨髓抑制9.26%、恶心呕吐9.26%、静脉炎3.70%、药物外渗1.85%,不良事件发生率均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不良事件情况比较[n(%)]
与护理前比,两组患者护理后SAS及SDS评分均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SAS及SDS得分均比对照组患者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心理状态指标比较 (, 分)
观察组患者满意36例,对照组患者满意28例;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比较 [n(%)]
护理风险是指在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过程时,由潜在的危险因素直接或间接引起的危险事件,易增加患者致残、死亡的风险;诸如静脉炎、静脉血栓、化疗药物外渗、自伤或自杀倾向、导管相关性感染等,均属于恶性肿瘤护理危险因素。护理风险是医患纠纷发生的根本原因,不但会损害患者的身体健康,也可能降低医院的经济效益,因此,避免护理风险是提高化疗恶性肿瘤患者生存率的方式之一。
本研究中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发生恶心呕吐、腹泻、蛋白尿、口腔炎、静脉炎、药物外渗等不良事件均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护理风险管理可降低患者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医院针对恶性肿瘤患者成立护理风险小组,对患者可能存在的各类危险因素进行评估、识别;同时,综合考量化疗方案、药物刺激、血管状态等条件,为患者选取合适的穿刺途径、工具,若患者外周静脉穿刺较困难,可行浅静脉置管,留置针选择小型号,能提高穿刺成功几率,且能减少血管刺激,预防静脉炎。考虑到患者个体差异性,护士积极做好化疗毒副反应的预防工作,化疗期易呕吐,不利于患者机体摄取、吸收能量,导致机体耐受性减弱,为此,护士根据患者个人饮食嗜好,每日搭配不同健康饮食,必要时为患者建立静脉营养支持,以调节患者营养状态,增强患者化疗耐受程度,缓解胃肠道不适。
同时,本研究结果还发现,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SAS及SDS评分均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化疗恶性肿瘤患者采取护理风险管理,能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可能原因是:由于患者受疾病困扰,及长期化疗的痛苦,心理极易产生不良情绪,严重可做出自伤或自杀等危险行为,因此,观察组护理人员结合患者病情、文化背景等资料进行针对性心理干预,并通过临床成功案例分享及联谊活动等方式,促使患者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工作,从而改善患者心理状态。
另外,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满意度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与蒋妮等研究结果(观察组满意度98.46%高于对照组6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相符合,提示护理风险管理确保患者化疗期间的安全性,能降低患者不良事件,并改善患者心理,故而达到患者的满意需求,提高临床护理满意度。化疗恶性肿瘤患者更需要心理支持,护理风险管理则能给予其心理支持,鼓励患者积极面对疾病,战胜恐惧,获取更多的治疗信心,降低化疗带来的不适感。但是在护理风险管理的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征求患者的心理需求,从患者的角度出发,为患者制订合适的风险护理管理计划,有利于患者病情好转,为患者创造舒适的休养环境。
综上所述,化疗恶性肿瘤患者采取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显著,能预防不良事件,促进心理状态改善,还能提升临床满意度,有一定临床应用和研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