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绣大师刘爱云
刘爱云,1938年出生于湖南长沙,1990年荣获﹃湖南省工艺美术大师﹄称号,1997年荣获﹃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2007年获评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湘绣代表性传承人。现担任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工艺总监、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刺绣艺术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
湘绣的传统产区,主要分布在长沙市及其所辖的长沙县、望城区、开福区的数十个乡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原有绣庄的基础上,组建了国营红星湘绣厂、湖南省湘绣厂、长沙市湘绣总厂(已改制)、长沙县湘绣厂(已破产)、望城县湘绣厂(已破产),鼎盛时期从业人员近10万人。1979年,省厂改为湖南省湘绣研究所,1998年湖南省人民政府拨款780万元建立了湖南省湘绣博物馆。1986年成立长沙市沙坪湘绣厂(民营),2003年中外合资修建了湖南星沙湘绣城。
湘绣近百年来被世人普遍认为是中国四大名绣之一,1972年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深褐色菱纹信期绣”“黄绢地长寿纹绣”等大量刺绣残片证明,湖南刺绣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湘绣在清代后期形成了具有独特风格的刺绣体系。清末,湘绣艺人李仪徽(1854—1928)首创掺针绣法;胡莲仙于1898年在长沙市司门口开设了第一家湘绣庄——吴彩霞绣庄,掺针绣法通过胡莲仙传教徒弟而得以推广。掺针绣法能表现物象的浓淡阴阳、色阶渐变、色调混合,再与极为精细的劈丝技术相结合,使文人绘画的精神得以充分展现。清末民初,湘绣艺人廖家惠绣制《吴佩孚母亲像》(现藏上海博物馆);“奉安大典”中,孙中山先生灵柩覆盖的是湘绣棺罩(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1933年长沙锦华丽绣庄刺绣的《罗斯福总统绣像》(现藏美国亚特兰大市小白宫博物馆),在美国芝加哥百年进步博览会上展出,引起轰动,使湘绣扬名国外。这一时期,湘绣技艺均已达到相当高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湘绣名老艺人余振辉(1913—1984)发明和完善了毛针法,使湘绣表现的狮、虎栩栩如生,成为中国四大名绣中独有的著名针法。通过数代艺人的传承、发展,湘绣技艺现已形成五大类72种完整的针法体系,为完美地表现文人绘画和现代摄影作品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双面全异绣使湘绣的表现形式和技艺水平达到了惊人的高度,国人誉为“超级绣品”,外国友人称为“魔术般的艺术”。
改革开放以来,国务院先后授予的湘绣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有李凯云、杨应修、黄粹峰、刘爱云、周金秀五位。湘绣狮、虎等题材的作品现藏中国工艺美术馆,成为国家级珍品。湘绣艺人曾多次受国家委派到国外表演,大量湘绣作品作为国家礼品馈赠国际机场和友人,传播了中华文化,增进了国际友谊;2005年,我国“神六”太空之旅,搭载了湘绣作品(长沙沙坪湘绣厂绣制);2005年10月,在江苏省木椟举办的“中国四大名绣展评”中,唯有湘绣《长寿鸟》(湖南星沙湘绣城绣制)获一等奖;2005年11月,由中国工艺美术协会在杭州举办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精品展”中,湘绣《安南绣像》(长沙绣花园绣制)获得刺绣类唯一金奖。
近年来,由于外来文化的冲击、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农村大量劳动力的转移,源于民间手工技艺的传统湘绣存在传承人匮乏问题,部分优秀的手工技藝趋于失传。为了保护、发展湘绣传统技艺,长沙市人民政府正积极采取有效务实的措施,逐步加大保护力度,使湖湘人民千百年来创立的湘绣品牌得以传承和发展。
刘爱云擅长刺绣花鸟、动物、人物,尤擅湘绣狮虎刺绣,她完善并发展了湘绣鬅毛针技法,并在刺绣创作、技艺传承等方面取得了超前成就。她的刺绣作品多次荣获国家级、省级奖项,并作为国礼赠送国外领导人。1983年负责指导并参与绣制的双面绣《洞庭清趣》于1984年作为国礼赠送罗马尼亚;1986—1988年,被选派至津巴布韦经援刺绣项目,受到总统穆加贝接见,并绣制了津国名胜风景《维多利亚大瀑布》绣屏赠送给总统;2003年,指导刺绣大幅湘绣作品《张家界》《岳阳楼》《毛主席和五十六个民族》被陈列于人民大会堂湖南厅。她的刺绣作品还多次荣获国家级、省级奖项。
刘爱云从事湘绣刺绣60年,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理论知识,她情系湘绣,毫无保留地将自己几十年心血和智慧的结晶传授给后学。2007年,刘爱云大师被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聘为工艺总监;2009年,学院成立了刘爱云大师湘绣工作室,培养刺绣专业学生。2007年至今,刘爱云大师培训培养了大批湘绣人才,其中100多人获国家级、省级专业赛事大奖239项,2人获“全国技术能手”,4人获“全国轻工技术能手”,16名湘绣专业学生获“金牌绣女”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