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数字货币研究热点及趋势
——基于Citespace知识图谱分析

2022-10-25 13:39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10期
关键词:发文比特学者

丁 留 奇

(澳门城市大学 金融学院,澳门999078)

一、引言

随着科技的不断创新,以比特币为代表的数字货币应运而生。区块链技术作为其底层技术支撑,以交易信息可追溯性、难篡改和去中心化等特征,大大提高了交易效率,有效降低了交易成本,这些优势使得数字货币实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截至2022年4月20日,据Coin Market Cap的数据统计显示,全球私人数字货币市值排名前十的总市值累计已经突破1.4万亿美元(1)数据来源:https://coinmarketcap.com/ 数据根据全球私人数字货币市值排名汇总而得。。然而,私人数字货币高度去中心化的性质使得其缺乏一个有效的监测和监督数字交易相关操作的监管机构;私人数字货币不稳定的性质则预示着它可能会给整个经济体系带来较大的负面冲击效应。出于维护国家金融主权安全和抢占未来金融制高点的考虑,近段时间,各国纷纷加快了数字货币的研发工作。在理论上,目前国内外关于数字货币的研究重点有何差异、今后的发展趋势是什么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拟采用Citespace软件,通过国内外数字货币研究的文献进行梳理和分析,以期能够准确把握数字货币领域国内外的研究热点和趋势变化,能够对未来我国数字货币的理论研究有所裨益。

二、研究方法及样本来源

(一) 研究方法

知识图谱分析是计量学的一种分析方法,它利用可视化技术描述知识资源及其载体,通过挖掘、分析、构建、绘制、显示知识及其之间的相互联系,将相关研究的发展进程与结构关系显示为直观图形,以用来了解和预测学科前沿及动态[1]。目前已有文献可视化分析软件中,由陈美超教授于2014年基于Java编程语言开发的Citespace软件以其出众的可视化知识图形和序列化的知识图谱在学术界应用较为广泛。本文拟采用Citespace 5.8.R3软件,对国内外数字货币研究成果的时间分布、合作网络、研究热点及趋势等进行整体可视化分析。图谱中国家、机构的发文量越大或者关键词出现次数越多,节点越大。

(二)样本来源

本文样本来源于2008年至2022年中国知网中SCI、EI、北大核心、CSSCI和CSCD数据库的中文文献与WOS(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中的英文文献。本文选择2008年作为分析起点的理由为:尽管Chaum(1982)很早就提出了数字货币的概念,但2008年中本聪提出比特币概念被学术界普遍认为是数字货币发展的元年[2]。中文期刊以“数字货币”为主题进行检索并选择“同义扩展”确保主题筛选后的样本无遗漏,将初步得到的数据进行手动筛选,剔除与数字货币无关或非学术研究类等文章并进行去重后,共得到835篇文献。英文WOS数据以“digital currency”为主题,文献语言设置为英文,文献类别分别设置为“Article、Proceeding Paper、Review”并进行检索,经过手动筛选后共得到文献542篇。

三、数字货币发文情况及研究热点分析

(一)国内外发文总体概况

自中本聪详细阐述比特币的运行机制以来,各国对数字货币相关研究的重视程度日益加深。总体来看,国内外发文量整体呈现越来越快的增长趋势。其中,国外的发文量自2009年实现零的突破后,于2015年便迎来了比较大的发展,并且在此后一直维持稳定大幅的增加;我国该主题的发文量虽然萌芽较晚,但在2016年已经增至50篇并在当年实现了对国外发文量的反超。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我国该主题的发文量出现了一定比例的下滑(图1)。

图1 国内外数字货币研究年发文量

(二)发文国家分析

针对发文国家的分析,使用的是WOS核心合集数据库。经分析发现,目前有来自90个国家或地区的学者对数字货币进行了相关研究。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发文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代表其在某个研究领域的活跃程度。本文筛选出发文量排名前十位的国家,结果见图2。知识图谱中网络节点的大小反映国家的发文数量,圆点表示网络节点。结果发现,在2008—2022年间,发文量排在前三的国家分别是:美国115篇、英格兰62篇、中国33篇。图谱中颜色的深浅代表年份的远近,颜色越深表示年份越近,相较于排名第一的美国,英格兰和中国在近几年国际期刊的发文量显著增加。连接线的粗细表示国家间的合作强度,中国与13个国家存在着科研合作,其中排在前两位的是丹麦和澳大利亚。但是,主要发文国家之间并未呈现出频繁的合作关系,这表明更多的研究趋向于本国学者对所处国家情况的研究。

图2 数字货币发文国家知识图谱

(三)研究热点分析

1.关键词共现网络分析

关键词作为一篇论文的高度凝练和核心概括,对其分析可以有效地帮助读者了解和掌握相关领域的主题研究。如果一个关键词出现的频率越高,则意味着相关领域受到的关注就越多,那么通过对大量文献进行关键词分析,便能更好地把握研究热点。

本节对中英文数据做出相同设置,具体参数如下:时间跨度为2008年1月至2022年3月,时间切片均选择1年。节点阈值选择在每个切片中使用修改过的g-index,公式为:

g2≤k∑i≤gci,k∈z+,

其中比例系数k设置为25。节点类型选择“关键词”,其他部分设置选择默认状态。

根据英文文献的输出结果显示(图3),网络节点数量N=371,连线数量E=1200,网络的密度Density=0.0175。这表明,国际期刊关于数字货币的文献一共有371个关键词,关键词之间有1200条共现关系,联系较为紧密。由生成的知识图谱分析可以看出,除研究主题数字货币(出现频次为95)外,出现频次排名靠前的依次为“bitcoin(比特币)”“currency(货币)”“technology(技术)”“impact(影响)”“economics(经济)”“volatility(波动)”“model(模型)”“digital currency(中央银行数字货币)”等。我们发现,对于数字货币这一主题,比特币的研究引起了学者的广泛关注,并延伸出对区块链相关底层技术的探讨。数字货币的出现进一步对经济产生了影响,以比特币为例,其波动性也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由于近些年虚拟货币的火爆引起各国央行的普遍担忧,因此中央银行数字货币被更多的学者提及。

图3 数字货币英文文献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

根据知网文献的输出结果显示(图4),N=358,E=1040,Density=0.0175,表示中国期刊关于数字货币的文献一共有358个关键词,关键词之间有1040条共现关系,联系较为紧密。其中,“数字货币”“区块链”“比特币”分别以320、297、118的出现频次位列前三。其次,“智能合约”“货币政策”“金融科技”“数字经济”出现的频次紧随其后,展示出我国学者对于数字货币偏宏观影响的逐步重视。此外,“反洗钱”“金融监管”“货币犯罪”“金融稳定”等被我国学者更多地提及,表明以比特币为代表的虚拟数字货币存在的技术、操作等潜在风险可能对我国的金融稳定带来新的挑战。

图4 数字货币中文文献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

2.关键词聚类分析

关键词聚类分析是在关键词共现的基础上更进一步的深度研究,它是把关联紧密的关键词聚成一类,用来观察目前某个学科或者技术领域形成了哪几个研究类团。衡量关键词聚类分析的两个关键指标是聚类模块值(Modularity)和聚类加权平均轮廓值(Weighted Mean Silhouette)。前者用Q值表示,其取值范围为[0, 1],一般认为,Q>0.3意味着聚类结构显著,结果越大越好;后者用S值表示,一般认为,S>0.5聚类是合理的,S>0.7聚类是令人信服的。

通过对英文文献关键词聚类分析发现(图5),Q值为0.7451,聚类结果显著;S值为0.9013,说明本次聚类结果是令人信服的。限于本文数据量较大,生成聚类较多,这里仅呈现排名前十的聚类,结果依次为:“currency(货币)”“market efficiency(市场效率)”“virtual currency(虚拟货币)”“blockchain technology(区块链技术)”“credibility(可信性)”“central bank digital currency(中央银行数字货币)”“user studies(用户研究)”“digital currency(数字货币)”“digital currencies(数字货币)”“commercial paper(商业票据)”。我们注意到,聚类7和8仅是英文单复数的差别,在后面的分析中做合并处理。针对该聚类的结果,我们发现10大聚类中货币是研究的重点,而它又包含了数字货币、虚拟货币以及央行数字货币。另外,市场效率与区块链技术也是研究的重点领域。

图5 英文文献关键词聚类图谱

中文文献关键词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图6),Q值为0.8685,聚类结果非常显著;S值为0.9727,聚类结果是令人信服的。此处与英文文献聚类保持一致,保留排名前十的聚类,它们分别是:“数字货币”“比特币”“商业银行”“监管科技”“智能合约”“主权货币”“数字资产”“虚拟货币”“数字经济”“匿名性”。将这些类别总结后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关于数字货币的概念界定,包含以比特币为代表的私人虚拟数字货币和主权货币;二是涉及数字货币的优势特征,包括智能合约、去中心化以及匿名性,但同时也对区块链技术的完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三是数字货币所带来的影响,包括对商业银行以及实体经济带来一定冲击,利用虚拟货币洗钱的新型犯罪行为,对金融监管带来的新挑战等。

图6 中文文献关键词聚类图谱

四、数字货币研究趋势分析

(一)国外数字货币研究发展趋势

为了更进一步理清数字货币研究的趋势和热点的变化,我们将采用时间线图的形式进行呈现,因为其能更好地勾画出各聚类之间在某一研究方向上的技术发展脉络。国外数字货币发展趋势,结合时间线图(图7),具体从时间轴展开来看,是由金融科技迅速转向加密货币然后是央行数字货币。限于本文研究的主题是数字货币,所以我们把国外的文献大体分为两个部分:一是以比特币为代表的加密数字货币的研究;二是对央行数字货币的研究。

加密货币属于数字货币的一种,其中的交易由被称为区块链的去中心化系统进行验证和记录。区块链使用密码学或者一个没有第三方的对等电子系统,而不是由银行主导的中心化交易[3]。加密货币交易中的自由裁量权使得现代支付模式更加安全可靠[4][5][6]。加密货币的发布始于2009年的比特币。围绕比特币,国外的学者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其中,涉及比特币的设计原理以及主要特征[7][8],比特币的价格形成的驱动因素[9],比特币火热的市场行情所引起的投资泡沫[10]、高波动性[11]、市场低效率[6]等。然而,比特币的假名性一直是有关各国关注的焦点,因为它为非法活动提供了便利,如资助恐怖主义、毒品交易或洗钱等[12][13][14]。事实上,这也确是比特币自身携带的一个巨大问题,例如,Foley指出,他们估计大约四分之一的比特币用户和二分之一的比特币交易都与非法活动有关,每年涉及约720亿美元[15]。

虽然加密货币市场具有不错的潜力,但其高度去中心化的特征带来了新的威胁。由于对相关的数字交易缺乏监管机构的有效监督和制约,使其同时也成为一种高风险的投资。许多国家不认同数字货币,并且声称引入数字货币会使金融系统更容易受到潜在的网络安全威胁,如勒索软件等[16][17]。与此同时,很多国家央行开始积极研究发行CBDC(Central Bank Digital Currency)。Boar和Wehrli (2021)[18]对全球的央行做了统计调查,他们发现绝大多数的中央银行(占比86%)正在积极研究发行CBDC的潜力,有60%正在试验该技术,14%的国家央行已经处于CBDC的开发和试点阶段。为实现人民币国际化和减少对美元主导的金融体系的依赖,中国人民银行采用先发制人的战略并已经成为第一批发行CBDC的主要中央银行[19]。其他学者对于CBDC的研究内容涵盖:发行央行数字货币的动机和好处,如对于非常规货币政策的支持[20],需要保持金融稳定、增加支付的可竞争性以及需要抑制犯罪活动[21]。也有学者就央行数字货币与金融包容性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Ozili表示,CBDC可以通过数字化经济价值链,改善数字金融服务的可及性,扩大数字经济,提高数字支付的效率和降低交易成本来促进金融包容性[22]。Mancini-Griffoli等人认为,CBDC只有在作为替代货币形式具有吸引力的情况下才能鼓励金融包容性。他们进一步的分析认为,当使用正规融资的厌恶程度较低时,对CBDC的需求不会很高,特别是在有大量非正规部门的国家[23]。关于CBDC与中央银行的职能和目标,有学者认为,CBDC的引入为中央银行带来三难困境,即效率、金融稳定和价格稳定的目标。他们认为,CBDC只能同时实现两个央行目标[24]。另外,学者们探讨的话题关键词还包括CBDC的设计[25]、CBDC所带来的福利效应[26]、CBDC与宏观经济的研究[27]以及CBDC与银行竞争[28]。

图7 数字货币关键词聚类时间线分析图(英文文献)

(二)国内数字货币研究发展趋势

进一步分析我国学者对于数字货币的研究,结合图8,我们认为可以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首先是数字货币发展的起始阶段(2008—2015),这一阶段的特点是前期对于数字货币的认识与现在存在一定的差异,如柳欣等提及的数字货币实际上指代电子货币支付[29]。另外,有相同看法的学者还有田凤彩[30],孙玲芳、靳伟等[31]。从2013年开始,更多的学者对于比特币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剖析。贾丽平分析了比特币的产生与运行机制,还进一步探讨了比特币能成为真正货币必须克服的一些现实问题,其中涉及经济、互联网金融、法律、网络技术和信息传播等领域[32]。这一阶段由于比特币的潜在风险已经开始引起了学者的担忧,樊云慧、栗耀鑫提醒数字货币存在法律风险,具体体现在法律地位模糊、交易法律制度缺失、对于数字货币持有者的法律救济不力、政策的不稳定性、个人隐私泄露、洗钱隐患等[33]。而谢平、石午光趋于乐观地认为随着商业化创新和监管的完善,数字加密货币作为一种新的现象势必进一步发展,同时也将丰富传统的货币和支付理论[34]。总的来看,这一阶段研究的热点侧重于以比特币为代表的数字加密货币的基本原理及其发展演变,这为后续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同时也提示了相关的法律风险。

其次是数字货币的高速发展阶段(2016—2019),这一时期学者们围绕数字货币这一主题展开了丰富的研究,主要关键词包括“区块链”“中央银行”“金融科技”“智能合约”“商业银行”等。相较于前期,此阶段对于数字货币有了更清晰的界定,数字货币包含私人数字货币和法定数字货币[35]。国内学者对于央行数字货币的研究明显增多,其中涉及理论依据[36][37]、设计构想[38],并逐渐深化到架构的选择[39],发行机制以及对应的技术实现路径[40]。此后,相关研究又不断延伸至对宏观货币政策、对金融业发展的影响以及经济效应分析[41][42]。在此期间,区块链也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王金丽、樊勇等(2020)[43]对于区块链文献进行了研究,发现作为比特币系统核心技术基础的区块链自诞生以来,围绕其逐渐衍生出智能合约、去中心化、银行等热点关键词,后续又衍生出公式算法、以太坊、能源互联网、区块链技术、金融机构、人工智能、数字货币、比特币、分布式账本、金融科技等。进一步分析发现,与数字货币等金融业相关的主题比较多,表明区块链研究重点集中在了金融领域。

最后是全球主权数字货币竞争阶段(2020至今),这一时期的主要特点是各国的央行都加紧了对于主权数字货币的研发进度,以期提前布局未来国际经济竞争新格局。总体来看,欧洲央行、日本银行、英格兰银行、中国人民银行等已经开展了试验或试点工作,而美联储等仍处在论证阶段[44]。此阶段,国内学者研究的热点聚焦在央行数字货币的跨境支付方面,如宛洁茹、吴优认为,CBDC可以提高跨境支付效率、降低交易成本和结算风险,可能面临的风险体现在对本币的替代性以及削弱金融稳定性等方面[45];卜学民、马其家通过分析数字人民币跨境流动的动因、挑战和制度因应,提出我国可以利用“一带一路”政策推广数字人民币,借此机会与沿线国家进行合作,从而推动数字人民币的跨境流通[46];李志鹏等认为,可利用数字人民币在构建跨境支付体系中的技术、信用和先发优势构建新型跨境支付体系,为未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发挥更大作用[47]。

图8 数字货币关键词聚类时间线分析图(中文文献)

五、结论

本文基于Citespace软件对2008—2022年国内外数字货币研究进行了文献计量分析,研究表明:(1)随着各国对数字货币相关研究的重视程度日益加深,国内外发文量整体呈现越来越快的增长趋势,但主要发文国家之间并未呈现出频繁的合作关系。(2)从研究热点和趋势看,国内外研究具有比较大的趋同性,都是从以比特币为代表的加密货币转向央行数字货币。对于比特币等相关的加密数字货币,我国的学者更倾向于其风险研究;限于国内对于非法定数字货币的政策原因,国内学者对于央行数字货币的研究较为广泛并逐步深入,近几年的研究热点聚焦在数字金融、货币政策以及跨境支付等。(3)目前来看,大多数央行数字货币的文献都是探索性研究,缺乏相关的实证分析,可能的原因是现阶段大多数国家尚未采用CBDC,少部分仅处于试验阶段。

猜你喜欢
发文比特学者
学者介绍
学者简介
学者介绍
10条具体举措! 山东发文做好返乡留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
比特币还能投资吗
比特币分裂
比特币一年涨135%重回5530元
学者介绍
神秘的比特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