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窑建盏的创新与发展*

2022-10-25 08:24:44邓庭兴
陶瓷 2022年10期
关键词:建窑龙窑建盏

邓庭兴

(南平市建阳区古风居陶瓷有限公司 福建 南平 354200)

中国从古至今有许多优秀的文化瑰宝——瓷器,因为它们具有独特的表现形式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与中国书画一同成为世界文化艺术中的精粹。其中建窑建盏更是成为了中国瓷器的精品,当之无愧的“国之瑰宝”。建盏起源于晚唐,兴于两宋,宋徽宗在《大观茶论》中说到“盏色青黑,玉毫条达”的兔毫建盏,如图1所示。却没有提到过宋代其他窑口,由此可见宋徽宗对建窑建盏的评价之高。每一种艺术品的诞生都由于特定社会时期的历史文化,是那段历史文化的代表,建窑建盏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体现了宋代时期的文化与审美价值。时至今日,建窑工艺被新时代的匠人重新拾起,重新回到了人们的视野中,让建盏文化继续发扬光大,并不断地进行创新和发展,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

图1 兔毫建盏

1 建窑建盏的历史发展

根据《宋代十讲·建窑》的历史记载,基本上可以大致概括出建窑的发展历史,建窑初期是从唐末五代开始,场地分布在安庵尾山,芦花坪和牛皮芲3 个地方,规模相比于其他五大名窑较小,以青釉为主,酱釉为辅。陈星《建盏柴烧龙窑的创新》一文中说道,建盏釉层普遍较厚,釉汁肥润,因为建盏在烧制方法中基本都用正烧,故茶口沿釉层较薄,而器内底部釉层相对于其他瓷器来说较厚,为了避免在窑烧中瓷器底部产生粘窑,往往会在外壁施半釉。由于在高温下釉易于流动,故经常有挂釉现象,俗称釉泪,这是建盏的特点之一。其他的建窑坊建产品往往达不到这种效果。北宋初年这段时期内,由于茶艺文化的盛行,建盏的需求量大,促进建窑进一步的发展,建窑在烧制过程中使用的是一种漏斗型底匣,此间的建盏有薄胎薄釉、浅底、腹部有明显的肿胀特征,虽然与宋代建盏有一定的区别,但也算建盏的先行者。两宋时期,为建窑建盏的鼎盛时期,窑厂规模达到历史最大,也烧制了大量的标准黑釉瓷茶盏和一些少量的杯、碗等器物,并且与建盏烧制过程类似,是建盏文化的重要标志。到了南宋末年至元初,建窑窑口又开始烧制青白瓷器,从风格上来看,工艺模仿了江南景德镇田窑,呈现出南宋末年时期的特征。元初之后建窑被渐渐废止。

现代建盏发展最早是由1978年厦门大学刘长胜研究小组进行建盏工艺的研究,研究小组成功研制出了兔毫盏,研究小组也进一步研究出了宋代许多难以破解的烧制技术,但是由于瓷器是我国国宝,涉及我国重要机密,研究小组不得不解散。1980年中国开始组建建盏研究小组,对建盏文化技艺进行研究,在通过中央的大力支持和工作人员的刻苦工作下终于仿制出优秀建盏作品,仿制品制作成功后,受到有关专家一致好评,不仅外观纹理还是内部形状造型都神似真品,之后建盏工艺逐渐复兴,从业者高达10万人,并且于2012年列入福建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且在近年来举办了3次大型建盏展览来宣扬建盏文化,有效推动了建盏产业链发展。

2 建窑建盏的文化内涵

到唐宋时期之前,瓷器文化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上体现的是一种自然、随和、轻松,中国古代瓷器在制作和设计方面更加注重实用性和自然性,所以导致这种现象的产生,意在展现出一种自然的美好。相比较唐宋时期之后的陶瓷工艺,在装饰等艺术的展现方面更加关注,经历过唐宋时期之后的繁华炫目的瓷器审美,宋代的审美又重新回到了对自然淳朴的展示,制作陶瓷的手工艺人将远超世俗的工艺运用在追求人文之美与自然之美的统一性上,运用形象生动的设计造型和艺术表现,将釉色与人的纯真和自然之美相结合。

专家张震涛在《建盏的创新发展研究》一文中详细地描述过,在中国文化审美方面,唐宋瓷器的设计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雅的审美与文化追求和民族文化融入到瓷器艺术设计中,将茶艺文化和养生之道相融合。闲情雅致之人注重的是个人精神气质和自我精神意境,美学范围中也有关于意境的描述,宋代将传统瓷器与个人意境相联系,提高了艺术内涵,使建盏成为人们精神寄托的一种方式。受宋代理学文化影响,茶道文化更加繁荣昌盛,在茶具上也具有很强烈的艺术精神,如图2所示。

图2 建窑黑釉茶盏

建窑出产的黑釉茶盏展现出了中国陶瓷原始的纯真之美与自然之美,与宋代士大夫追求平淡而不平庸的心境不谋而合,由于传承多年的中国文化和宋代独特的陶瓷审美。传统建窑建盏的造型、釉色、审美也在展现着中国传统陶瓷艺术雅的审美诉求,设计造型方面,不仅保证陶瓷实用性的同时,还融入了意境雅美的特征。这就是中国的传统工艺在不断地演化中,体现出来的意境之美,也是艺术品内在意境的体现。精神品质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极高的地位,将精神内涵与外在的物质联系和融合,构成了我国传统工艺美术的审美体系。这一点在所有瓷器中都有体现,无论是五大名窑还是建窑建盏所烧制出来的瓷器都是一样的。瓷器的内在因素是和谐统一的,他们承载着中国优秀的传统品质和精神内涵。

因此我们可以预知到建窑建盏所烧制出来的瓷器无论是其外观、釉色、造型等都与文化相互协调统一。当代的建窑建盏创新之路更应该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也要在此基础上融入当代时代精神,创作出体现出具有时代精神的作品。

3 建盏传统工艺研究

在宋徽宗时期,建窑开始逐渐改变烧制瓷器方向,主要转向黑瓷烧制,并且从青釉酱色到建盏釉色渐进,从《宋代瓷器》历史记载来看,只有在宋代出现过单烧的烧制工艺,简单来说就是一个窑口只烧一个瓷器,这样可以有针对性地把握火候,达到瓷器精品效果,变化千般光彩,所以宋朝的黑瓷是建窑建盏的代表性作品,经过收藏和考古学家发现的宋代窑址中,黑瓷在宋代占到瓷器总生产量的1/3,其中大多数都是建窑生产出的,但是由于黑瓷在宋代地位和影响力较大,也有许多地方进行仿烧,不过烧制的作品也有许多不同之处。许多在中国被制造出来的精美瓷器,它们的釉色都是能工巧匠后期精致雕塑而成的。但是建盏并不是这样形成釉色的,由于建盏使用的原材料和胎土与其他瓷器不同,导致有非常丰富的颜色和不同的纹理,并且在制作过程中又含有水,隐藏在水中的金属元素粒子具有氧化的作用,导致烧制出来的瓷器具有天然的金属原色并且颜色会随机组合,产生多样变化,由于建盏具有的自然美迎合了中国人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受到宋代士子的喜爱。

而建窑建盏最常用的就是柴烧方式。柴烧是一种原始的陶瓷烧制工艺,它的独特性就在于它的不可控特点,每一个建盏都融入了匠人浓厚的创作情绪,并且由于不可控性,哪怕是同一个匠人,按照原来的方式做出的原瓷,放入窑内后发生的事情也不得而知,同样开窑时产生的何种物品也难以预料。建盏相对于其他瓷器为什么能在历史上受到文人雅士格外的宠爱。除了柴烧方式,最重要的是龙窑烧制工艺,龙窑成为建窑建盏核心烧制工艺主要原因之一就是龙窑的结构,如图3所示。

图3 宋代龙窑模型

龙窑依山而建,通过山体的斜坡而形成窑身斜坡,让匠人们可以通过自然抽力来控制空气与火焰进窑口,可以有效调节烧制时的烟火流速与轨迹,能运用气体来预热窑口,又可以逐步调节火焰温度,保持火候,龙窑建造结构可以有效改变建窑烧制时在不同时期所需要的不同火候,在烧制前可以利用匣钵进行预热达到更好的烧制效果,并且可以通过外部影响不断调节火焰大小,让建盏一直处于良好烧制状态,有效地提高了建盏的质量水平,匣钵的摆放位置和疏密程度也会影响窑内火焰稳定性,并且每一个匣钵因为原材料含量不同,导致火焰大小都会发生相应的独立变化,这也赋予了建窑建盏独特的艺术属性,造成了入窑一色,出窑万色的独特魅力。

4 让建窑建盏焕发新生机

在20世纪80年代专家学者对于建盏研究和生产得到较大的成果后,越来越多的匠人开始学习古老的建盏制作,但是由于对技术的不熟练,大多数人都处于模仿古代建盏技术,并没有找到创新方法,但是如果需要将传统文化发扬光大,那么不应该仅停留在学会传统文化技艺手法这一层面上,而是应该在不同传统基础上进行不断创新,只有创新才有生命力,如果不改革创新,坚持固有的建盏工艺水平,那么在经济和科技快速发展的新时代建盏工艺将难以生存,许多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传统手艺文化遭到市场淘汰而面临消亡,在中国近一百年来,许多非物质文化和传统手艺都逐渐失传,许多从事手工业者开始转行。那么优秀的传统文化应该如何继承是目前中国有关部门应该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如果优秀的传统文化都没人继承,那么还谈什么发扬光大呢。

专家叶东东在《建盏的创新与发展》中对建盏发展提出了一些指导,传统工艺艺术品需要焕发生机,那么就应该结合新时代人们的审美情趣,融入现代生活气息,在一定基础上保留传统文化和技艺,加强时代气息。如果想要在现代社会中宣扬传统工艺艺术,那么一定要融合当代人的价值观和生活观,体现中国现代精神,才能更好地发扬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所以如果想要在建盏创作中有创新,那么就要有创新建盏技艺的观念,在传统工艺艺术的基础上,用新时代思想去设计建盏,还要在部分工艺方面进行创新,努力创作出更具时代风格和民族特色的现代审美新作品,以满足社会和人民的需要,匠人们在制作建盏的过程中,要注意将建盏的工艺性和物品的实用性融合,并且对工艺流程进行创新设计,对建盏图案设计方面要加上现代的审美理念元素。在全球化盛行的当代,增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问题的研究可以加快建窑建盏工艺技术的发展。建窑建盏的艺术作评是在宋代时期文化融合中展现了魅力,又在当代茶文化的影响下备受瞩目。建盏弥留着沉重且深厚的文化内涵以及经久不衰的历史气息。随着时代的不断前进,建窑建盏也应该被赋予当前时代的内涵。传统技艺的传承可不仅仅是生搬硬套,也不是对传统工艺的一再模仿,而是我们不断地去学习,不断地去研究和分析。研究出当下的时代精神,研究出当代时期下的建盏发展传承。

个人认为,在建盏传承和发扬中应该融入自身艺术的诉求,匠人应该深入了解历史中传统的建窑建盏的手工艺和技巧,将其百般摸索并合理利用。作为黑瓷的优秀代表,建窑建盏的文化传播需要从业者和推广者对其历史文化有着深入的理解,这是从业者的必备素养之一。

如果连从业者都不懂得他的传统文化审美,那么建窑建盏的创新和传播就会无从谈起。北京大学教授杨兴生在《浅析建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中说过,现代社会先进的烧窑技术,让现代匠人变得更加大胆,也有了更多尝试和创新的机会。匠人应该吸取经验和教训,对传统工艺的不足之处进行优化和改进,提高建窑建盏的实用性,更要在创作过程中选材和制作方面用料严谨,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制作出符合现代的审美情趣兼容当代艺术性,让建盏艺术面向世界,这才是延续建盏文化最好的方式。

5 结语

在中国进入新时代的今天,匠人们如何抓住历史机遇让建窑建展再度焕发生机,创造出适应当代文化需求的精品建盏,是一个重大的难题。

匠人们在创新的过程中还要注重发挥建盏的收藏效益,由于建盏本身具有高档次特性,如果在后期加以个性化设计后,建盏将会具有更高的艺术价值,建盏在发展的同时也要将时代的创新精神和传统民族精神有机地联合在一起,从而实现当代建窑建盏的文化发扬和光大。

猜你喜欢
建窑龙窑建盏
浅议龙窑的结构特点及其烧制优势
浅谈非物质文化遗产建窑建盏的传承与发展
浅议龙窑烧制与龙泉窑之烧制技术改进
罗诗彬龙窑作品欣赏
建盏的新发现
陶瓷(2021年5期)2021-12-09 23:00:19
宋代建盏的科学研究
陶瓷(2021年5期)2021-06-29 08:07:18
建盏之初探
陶瓷(2021年4期)2021-01-05 11:39:28
浅析地域文化对建盏的影响
艺术科技(2020年13期)2020-07-03 02:48:56
从文化内涵解读建盏之美
海峡姐妹(2020年4期)2020-05-30 13:00:16
龙窑柴烧:一盏一匠心
海峡姐妹(2017年12期)2018-01-31 02:1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