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离咲
从2020年8月1日开始,为了实现更环保的目标,可口可乐公司把雪碧的包装从绿色包装改为透明塑料。从此,绿色瓶子的雪碧将成为我们的“童年回忆”。然而,环保组织认为雪碧的问题不在于颜色,而在于采用了需要数百年才能分解的PET材质。即使可口可乐公司做出了各种可持续发展承诺,但我们还是可以看到塑料瓶的回收利用率非常低,塑料瓶被扔得到处都是。
绿瓶雪碧目前的塑料包装无法回收,导致不必要的塑料浪费增加。“去除绿色材质可以提高材料的回收率。”帮助可口可乐公司改善并提高塑料回收率的公司R3CYCLE的首席执行官朱利安·奥乔亚说,去除绿色材质的瓶子可以重新回收,并制成新的塑料瓶,有助于推动塑料可循环利用经济。
近年来,我国关于塑料循环利用的政策频出。其中,《塑料可持续发展“十四五”行动方案》将源头减量、推行塑料绿色设计、科学稳妥推行塑料替代产品作为解决白色污染的重要途径;《塑料污染控制技术规范》《循环经济促进法》等法律和规范也正在征求意见,有望年内出台。
解决塑料污染已经成为一项全球性的共同挑战,各主要国家都在采取相应措施,研究和制定相应解决方案。从未来发展的角度来看,包括塑料在内的化工新材料产业,是我国产业结构优化的重点,也是补短板的重点。构建塑料循环经济体系,推动塑料产业的绿色低碳发展,需要科学的政策引导、创新的技术突破、理性的市场需求和新兴的消费推动,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全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的协同和合作。
中国作为塑料生产和使用的大国,在应对和解决污染问题上正在积极开展相应的行动,并在政策上有所体现。《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对塑料循环、垃圾分类与回收提出两个明确的时间节点:2025年前,城市生活垃圾分类体系基本健全,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比例提升至60%左右;到2030年,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实现全覆盖,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比例提升至65%。
近年来,我国一直在密集发布塑料污染相关的法律法规。2020年以来,国家有关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关于扎实推进塑料污染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相关文件,围绕禁限部分塑料制品的生产销售和使用、推广应用替代产品、规范塑料废弃物回收利用和处置、完善支撑保障体系等方面,提出一系列任务和要求。近期及未来的一系列政策,将推动塑料行业源头减量、推行塑料绿色设计、科学稳妥推行塑料替代产品、发展可降解塑料、加强回收利用、强化相关塑料垃圾治理等,推动塑料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专家指出,上述政策总结起来主要是9个字:控源头、重回收、抓末端。那么,塑料循环经济产业要达到这样的目标,将会面临哪些挑战呢?
就塑料回收,对于石化行业,从理念到实践的挑战主要有如下几点:一是缺少系统性的标准辨析与梳理。石化原材料端需要与政府以及下游企业积极配合,结合材料学知识,帮助下游完成回收方式和回收标准的辨析,这一点目前还有不足。二是缺乏清晰明确的相关标准。目前我国关于再生塑料的标准并没有提到应用场景,仍不利于行业规范。三是再生塑料存在“食品接触级材料问题”政策壁垒。四是目前发展趋势近封闭式回收循环模式。各品牌都希望形成自己的完整闭环,但这样做不仅成本很高,而且效果差。五是塑料生命周期的核算尚未可知。由于塑料在再生过程中性能衰减,塑料的“生命”仍是有限的。然而,目前还没有确定的生命周期计算方法,究竟能循环多少次,循环之后以什么样的方式处理是最妥当的,这值得日后深挖。
另外,对于石化企业的节能降碳问题,碳足迹的追溯也尤其重要。塑料的回收与循环利用过程也多有涉及碳排放,所以塑料的循环发展也需列入碳核算体系中,但这仍然难以落实。
近年来,我国在化学回收领域给予了大力的政策支持,为回收工作的开展带来了很大的发展空间和机遇。就化学回收方法方面来说,化工企业可以深度参与,化工行业也日益受到重视。针对化学回收的发展,相关人士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化学回收是对所有目前已知回收方法的补充,而不是替代。化学循环是以解决问题为导向,而不是在跟其他的回收方法竞争,最终的目的是能够回收到无法高值利用的塑料废弃物。塑料废弃物可以变成化学工业品的原材料,可以将“放错位置的资源”最大化利用,混合塑料废弃物将在经济循环中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与许多物理回收方法不同,化学回收过程对于分拣有更高要求。这是因为塑料的回收发生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中,分拣的结果直接影响回收到的产品能否得到最大程度地利用,而目前的分类方法仍很粗糙。宁波搭把手数字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执行副总经理张晓峰提出“前端智慧分类”,即将老百姓主动分类的积极性与前端的智能回收设备结合,把居民端四分类的垃圾进一步细分,把低值塑料纳入到回收利用名单并进行集中处置,最后形成优势互补,为化学回收打好基础。
化学回收同样不是一家企业的事情,需要政府和全行业广泛参与。首先,技术革新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需要很长时间的技术储备;其次,所有技术从技术概念到商业化会经过很长一段时间,需要政府和行业共同规范标准,共同决定工艺路线,最终决定产品最后的落地。全行业的参与至关重 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