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中国小康网 高睿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解决好就业问题,才能实现社会的长治久安,才能实现劳动者安居乐业。9月29日,广东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在粤港澳大湾区(广东)人才港召开了以“三项工程这些年”为主题的新闻发布会。
发布会上,广东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副厅长、一级巡视员杨红山指出,三项工程是广东省委、省政府着眼于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部署实施的重大民生工程、民心工程。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统筹领导下,在全省各地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粤菜师傅’品牌影响力越来越大,‘广东技工’产业支撑力越来越强,‘南粤家政’服务群众能力越来越足,在稳定就业大局、服务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促进文化传承、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独特和重要的作用。”杨红山说。
“可以说,现在是历史上技能人才最受重视的时期,我们技能人才真是赶上了好时代!”从生产一线中成长起来的中广核核电运营有限公司发电机专工、特级技师王建涛说。记者了解到,王建涛成立了技能大师工作室,并带领团队研发了不抽转子检修机器人,今年5月在国内首次实现了核电发电机不抽转子完成检修和试验,大大缩短了检修工期,减少了高风险作业和人工投入。其本人也被评为广东第一批特级技师,与工程师系列的正高级相对应。
“新时代不仅需要爱迪生,同样也需要鲁班。”王建涛认为“广东技工”工程让产业工人的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更加宽阔,为大湾区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今年6月,由广东省第九批援藏工作队、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林芝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联合举办的“粤林幸福菜谱”之粤林幸福美点培训班在林芝市高级技工学校举行。本次培训为期15天,由广东省粤厨人才职业技能鉴定中心联合粤港澳大湾区粤菜师傅文化促进会,以及餐饮行业大咖、知名总厨等专业人士,以林芝食材、物料、香料等,结合粤式烹饪方法,烹饪林芝及广东口味的点心,吸引了来自林芝的40名餐饮从业人员以及有意愿从事粤菜烹饪的城乡劳动者参加。
9月29日,广东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在粤港澳大湾区(广东)人才港召开了以“三项工程这些年”为主题的新闻发布会。
“此次推出的‘粤林美点’系列新品,是结合现代年轻人追求‘新、奇、特、快’的特点,结合西藏特别是林芝食材打造的美味甜品系列,不仅填补了‘粤林幸福菜谱’的甜品领域空白,也有助于进一步促进粤藏两地间的交往交流交融,带动林芝食材、菜品和产品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培训和‘舌尖上的旅游业’远销各地。”林芝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副书记、局长李培灵说。
三项工程有效服务“双区”建设、乡村振兴、东西部协作等国家战略。今年3月底粤港澳大湾区(广东)人才港正式开港,为包括粤港澳高技能人才在内的各类人才提供14项一揽子综合服务。实施“一试三证”培养评价模式,粤港澳三地联合组织了160批次、4289人次参加“一试多证”考试,3281人获得相关技能证书,推动港澳技能人才在湾区自由有序流动。广东将三项工程引入省际帮扶协作和对口支援,累计培训7万人次。在广西、贵州设立“南粤家政”综合服务网点和培训基地,指导西藏林芝开发“粤林幸福菜谱”,帮扶西藏林芝建设技工学校,实现林芝地区技工教育“零的突破”,帮扶新疆喀什技师学院实现从技工学校到技师学院的跨越式发展。
三项工程实施以来,全省累计培训855万人次,直接带动就业创业282万人次。梅州玉水村让村民“一人学厨,全家脱贫”,全村1000多人在外从事厨艺工作,每年带回家乡的收入超5000万元。技工院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98%,很多热门专业的毕业生一人有4-6个岗位可以选择。全省家政企业2.68万家,从业人员超127万人。
以梅州玉水村为例,玉水村是革命老区,曾经也是远近闻名的“煤矿村”。但在煤矿产业衰落后,玉水村一度被评为广东省定贫困村。在扶贫政策帮助下,村里进行了乡村道路硬底化建设,全村亮化绿化也得到改善。但这些变化,都不足以帮助玉水村彻底摆脱贫困。玉水村的“土特产”是厨师。全村2000多人,最多时有360多人在全国各地从事餐饮行业,部分还是国家级金牌厨师,年薪超过100万元的有20多位。
近年来,广东省提出实施“粤菜师傅”工程,与精准扶贫政策相结合,通过培养厨师带动就业促增收。丰富的厨师资源让玉水村搭上了这班政策快车,玉水村被广东烹饪协会认定为全省第一个“广东厨师之乡”。借着政策东风,村镇两级干部决定以此为突破口,促进玉水村的发展。召集外地名厨们成立“城东镇玉水村厨师协会”;建立“客家菜传承创新工作室”;联合梅州市农校打造“客家菜师傅”乡土人才培养基地,选拔、培育、输出厨乡人才;研发推广创新菜品,扩大客家菜影响力。与此同时,玉水村积极搭建乡村振兴人才驿站和商会等渠道交流平台,不断引进、服务厨乡人才,以乡情乡愁为纽带,鼓励大厨回乡创业,带动家乡发展。2021年,广东省开展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工作,乡村发展迎来更大机遇,“煤矿村”蝶变成为“厨师村”。
记者从广东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获悉,广东推动“粤菜师傅”与粤菜产业协同发展,培养培训40多万名粤菜师傅,支持打造“佛味鲜生”“妈鲜网海鲜电商基地”等供应平台,培育了一批餐饮龙头企业。同时,出台“预制菜十条”,发布7项预制菜团体标准和18项关键科技成果。推出乡村旅游粤菜美食点587个,评选出广东省“粤菜师傅名村”10个。成立战略性产业集群人才培养与评价联盟,推动院校与华为、腾讯、比亚迪、格力等企业紧密合作,成立31家产业就业培训基地,遴选1229家企业建设培育产教融合型企业,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支撑作用凸显。省级重点扶持建设“南粤家政”综合服务示范基地、产业园、家政超市等载体54个,评选省级家政服务龙头、诚信企业101家,四星、五星级家政服务企业33家,各地涌现出“羊城家政”“德庆管家”“丹霞月嫂”等特色品牌。
广东推动“粤菜师傅”与粤菜产业协同发展,培养培训40多万名粤菜师傅。苏韵桦/摄
围绕人民群众对高品质生活的需求,广东推动“粤菜师傅”大菜、小吃产业化、品牌化发展。围绕个人成才与职业发展需求,深入推进国家“双高计划”,实现技师学院、高职院校21个地市全覆盖。实施免学费政策,近3年为技工院校122.9万人次提供免费入学资助。推进“圆梦计划——广东省新生代产业工人骨干培养发展工程”,资助近万名在粤新生代产业工人参加以技能型专业为主的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围绕新形势下“一老一小”对家政服务的迫切需求,实施员工制家政企业引领计划,打造“南粤家政”综合管理服务网络系统,建成“南粤家政”基层服务站645个,15分钟优质家政服务圈覆盖面越来越大。
广东省五星级“南粤家政”服务人员、家政专业高级工程师宋丽荣说:“对于家政从业人员来说,提振信心的不止是行业本身的广阔发展前景,还有‘南粤家政’工程给予的扶持和帮助。”参加“南粤家政”培训项目让她收获了越来越精湛的专业技能。政府对员工制企业发展的各项扶持政策,让她作为家政人员也能享受社保待遇,可以心无旁骛为客户提供最优质服务。各方面表现突出的她今年获评家政专业高级工程师,收入和市场竞争力也不断提升,让她越来越感受到社会大众对家政服务人员的尊重和认同。
越来越多的三项工程从业人员获得各级五一劳动奖章、青年五四奖章、三八红旗手等表彰奖励,截至目前,共8人获得中华技能大奖,19人获得世界技能大赛金牌、50人被评为国家级技能大师、106人享受国务院特贴、389人获得全国技术能手、1人获得南粤创新奖、296人获得南粤技术能手。
广东省第二届“南粤家政”技能大赛总决赛圆满闭幕。
田镇基来自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是2019年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数控铣项目的金牌获得者。他表示,三项工程实施以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走上了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上技校人生一样精彩”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认同。随着技工院校办学实力不断增强,办学不断多元化,与很多企业建立了深入的校企合作模式,技工院校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培育输送了一大批满足企业需求的新工匠。“对于技校生来说,通过学习技术技能不仅实现了理想就业,同时也实现了人生价值,成就了精彩人生。正因为这种良性循环,应用型人才的价值不断凸显。在政府的大力推动下,社会不再单一地以学历作为人才招聘和薪酬待遇的衡量标准,也会有更多的青年学子选择走技能就业、技能致富这条路。”田镇基说道。
“作为一名在粤菜行业耕耘50年的‘老兵’,获评正高职称是我未曾想过的事,也代表着政府对我的认可。这也激励着我不断用自己的知识与技术回馈社会,做好粤菜师傅的人才培养与传承工作。”粤菜大师、广州半岛投资集团董事长利永周谈及获评烹饪(中式面点)专业正高级工程师时难掩激动的心情。
未来,广东坚持三项工程高质量发展方向不动摇,久久为功、持续发力,推动三项工程不断走深走实,让老百姓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
首先,强化立法保障,进一步推动长效化发展。充分发挥三项工程领导小组统筹协调作用,健全工作机制。配合省人大制订出台省粤菜发展促进条例、技能人才发展促进条例、家政服务条例。其次,强化人才培养,进一步推动专业化发展。落实技工教育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促进技工教育和职业教育融合发展,建优建好一批培训基地、大师工作室、教学基地,推进新产业工人技能提升工程,实施产业技能根基工程。
同时,强化标准建设,进一步推动规范化发展。健全“粤菜师傅”工程“人、菜、店”评价标准。组织开发一批地方职业标准,加强省级标准与国家标准衔接。健全“南粤家政”管理标准体系。另外,广东强化产业联动,进一步推动品牌化发展。大力扶持“粤字号”品牌企业发展,打造“粤菜师傅”名村名店名菜名厨,推动大菜、小吃产业化品牌化发展。聚焦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建设技工院校品牌专业。实施员工制家政企业引领计划,形成家政服务区域特色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