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田勇
王航
孙光宇
经济形势的变化给中小银行发展带来了一定压力,部分中小银行陷入利润下滑和不良率攀升的困境中,在此背景下中小银行深化改革势在必行。本文对中小银行在当前经济环境下经营发展面临的挑战进行了分析,并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双碳”目标和数字经济发展中蕴含的重要发展机遇,对中小银行深化改革的方向提出了建议。
中小银行作为服务地方经济、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主力军,在促进经济增长上发挥着重要作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国实体经济遭到较大冲击,企业经营陷入困难,中小银行面临资产质量恶化、营业收入下滑的压力,个别村镇银行发生的风险事件以及近期全国多地出现的房贷断供事件为中小银行的公司治理和风险防控敲响了警钟,面对复杂的经济形势和严峻的经营压力,中小银行要不断深化改革,通过改革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中小银行的改革发展应紧密围绕国家重要发展战略,在普惠金融、消费金融和绿色金融等方向布局业务发展,坚持深耕本地市场,走差异化发展道路,要高度重视公司治理和风险防控,扎实推进数字化转型,提高金融科技应用水平,促进金融产品创新,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和经济发展面临三重压力的背景下,企业经营状况不佳会直接影响贷款的偿还,使中小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上升,居民需求的收缩会使零售业务的发展受到影响,净息差收窄导致中小银行利润下滑。此外,中小银行在公司治理和数字化转型上也都面临较大挑战,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疫情冲击下贷款总体需求下降,净息差收窄。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下,企业生产经营和居民生活均受到较大的负面影响,人民银行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二季度我国贷款总体需求指数出现显著下降。一方面,企业由于供应链不通畅、市场需求收缩等影响在经营上面临较大困难,在市场形势没有出现明显改善的情况下,企业投资意愿降低导致贷款需求降低;另一方面,居民收入下降导致其消费需求减少,因此也降低了贷款需求。这两方面因素共同导致贷款总体需求下降,进而对中小银行的营收产生了负面影响。此外,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化和金融向实体经济让利各项政策的实施,贷款利率进一步下行,使得中小银行净息差不断收窄,给中小银行的盈利能力带来了挑战。
图1 贷款总体需求与银行盈利
二是不良贷款风险上升,面临资本补充压力。2022年二季度以来,全国多地受到疫情反弹的影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部分企业的生产经营陷入严重困难,中小银行的不良贷款风险随之上升。为了支持企业恢复正常经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其中包括贷款延期还本付息等金融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企业的短期流动性压力。但由于企业经营状况的改善需要多方面因素的共同助力,如果企业未能及时扭转不利的经营情况,就可能无法按时偿还贷款,因此中小银行面临的不良贷款风险依旧较大。在政策宽松的背景下,信贷投放扩大和不良贷款积累都会对银行资本充足率产生影响。根据人民银行数据,2022年一季度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均出现下降。核心资本是银行经营安全的关键所在,也是中小银行进行业务扩张的基础。当前中小银行普遍面临着资本补充的压力,而在经济下行和净息差收窄的冲击下,中小银行的留存收益不足以对资本进行有效补充,并且由于中小银行中大部分是非上市银行,因此外部融资渠道也比较受限。
三是公司治理机制不完善,导致风险事件频发。近期河南多家村镇银行发生存款无法取出的风险事件,涉及金额高达400亿元,反映出中小银行公司治理严重缺位的问题。中小银行公司治理机制不完善主要体现在:股东股权管理混乱,导致中小银行间接被大股东完全控制,从而开展违规的关联交易获取非法利益;决策机制不规范,“三会一层”并未在重大事项的决策中发挥实际作用,权力之间缺乏相互制衡,相关规章制度只停留在纸面而没有在实际经营中得到落实;风险管理体系形同虚设,风险管理本应是中小银行经营发展的重中之重,而部分中小银行将发展重心放在业务扩张和追求规模上,忽视了“安全性”原则,使风险管理变成了经营中最薄弱的环节,这些都为风险事件的发生埋下了隐患。风险事件频频发生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公众对中小银行的信心和信任,进而对中小银行的未来经营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四是数字化基础相对薄弱,欠缺专业人才。中小银行由于在资金实力、盈利能力和人力资源上与大型商业银行存在较大差距,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面临更大的困难。一方面,中小银行受制于其资本实力,投入数字化转型的资金比较有限,因此在硬件设施和软件开发及运营方面的数字化基础相对薄弱;另一方面,中小银行缺乏专业型人才,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内部驱动力不足,缺乏系统性的战略规划。数字化转型不仅是先进金融科技技术的应用,更是经营理念和经营方式的革新,专业人才的欠缺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中小银行进行数字化转型的进度和效果。
国家重要的发展战略会深刻影响经济发展的模式和产业发展的方向,近年来国家先后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和“双碳”目标,并提出了“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中小银行应基于国家的重要发展战略及时调整业务经营策略,牢牢把握创新发展的关键机遇。
一是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金融将进一步发展。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将“强化乡村振兴金融服务”作为一项工作单独列出,人民银行和银保监会也分别发文部署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工作,充分显示了国家对乡村振兴金融工作的高度重视。农村产业发展和乡村建设需要中长期的资金支持,中小银行特别是农村金融机构根植于农村,拥有地缘优势和信息优势,应当密切关注农村金融需求,以提供相应的金融服务。在产业发展方面,中小银行可以根据当地资源优势和产业特点,围绕上下游产业链为乡村企业提供金融服务;在乡村建设方面,中小银行可以挖掘基础设施建设、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等方面的机会;此外,在以往的农村金融服务中,农户信用贷款的发展较为缓慢,主要原因在于农户缺乏抵押品,而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有助于农村信用体系的完善,能够为中小银行提供信用评定所须的信息,这将提高农户信用贷款的可获得性。
二是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产业发展和内需增长带来新机遇。首先,新发展格局下我国产业链和供应链将得到进一步完善和发展,畅通内循环就是要打通产业链和供应链中存在的壁垒和障碍,提高生产效率。围绕产业发展和供应链完善,国家将引导和支持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在这一过程中金融支持必不可少,这为中小银行对公业务的高质量增长带来了机会。其次,新发展格局下我国内需将得到进一步拉动和扩张,伴随着产业升级和供应链完善,我国产品市场将进一步丰富,与此同时,随着居民收入的增长,消费需求也将逐步提高。此外,城镇化的推进也使得新市民群体不断扩大,这些都为中小银行零售业务的发展创造了机会,中小银行应基于居民的消费需求不断创新金融产品,为客户提供多元化的金融服务。
三是“双碳”目标下,绿色金融将成为新的业务增长点。“双碳”目标将会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绿色产业发展将产生大量的融资需求,为中小银行带来新发展机会。2022年6月,银保监会印发了《银行业保险业绿色金融指引》,明确指出从战略高度推进绿色金融,指出银行保险机构应当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制定绿色发展战略并成立专门委员会负责绿色金融工作。目前,银行业主要通过绿色信贷和绿色金融债券两个方面支持绿色发展。从绿色信贷增量数据上看,大型商业银行绿色信贷增速较高,国有六大行2021年绿色信贷增速均超过30%;从贷款不良率上看,绿色信贷不良率显著低于其他信贷不良率。在绿色债券方面,受益于监管部门和地方政府对绿色金融发展的大力支持,越来越多的中小银行开始发行绿色金融债券,预期绿色金融将会成为中小银行新的业务增长点。
四是数字经济浪潮下,金融科技发展促进数字化转型进程加快。2022年1月,国务院印发《“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其中指出“大力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金融领域产业数字化表现为数字金融发展以及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数字金融是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科技是数字金融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是数字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具体运用。对于中小银行来说,金融科技能够在精准营销、智能审批、风险管理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例如人工智能技术与大数据分析相结合将有效提高中小银行信贷审批效率。在中小银行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金融科技是重要的技术支撑,金融科技的迅速发展将加快推动中小银行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小银行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金融服务。而数字产业化将产生一大批以数字技术和数据要素为核心的企业,中小银行可围绕这一过程中产生的金融需求提供相应的服务。
一是紧跟国家发展战略,优化业务布局。围绕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一方面,中小银行要抓住产业革新和发展的关键机会,基于当地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为企业提供全方面的金融服务,努力发展供应链金融;另一方面,随着我国内需的不断增长,中小银行也要积极拓展零售业务,大力发展消费金融。围绕“双碳”目标,中小银行应高度重视绿色金融发展,在战略层面,中小银行应明确绿色金融的发展方向并制定绿色金融发展战略;在业务经营层面,中小银行立足当地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对区域内绿色产业相关的企业进行走访调研,积极拓展绿色项目储备,通过绿色信贷和发行绿色金融债券为绿色产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围绕乡村振兴战略,中小银行应基于农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产生和农户创业产生的融资需求发展数字普惠金融,利用数字化技术助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要结合农村产业发展特点,积极创新金融产品,提高信贷审批效率,提升农村金融的服务水平。
二是走差异化发展道路,提高盈利能力。面对经济不确定性增加和净息差收窄等挑战,中小银行应扬长避短,在市场定位和产品服务等方面走差异化发展道路,避免同质化竞争。首先是市场定位差异化,中小银行立足于地方经济发展,主要的服务对象是本地企业和居民,中小银行应根据地方资源禀赋、特色产业发展情况和居民生活及消费习惯确定经营发展的市场定位,聚焦于细分市场,着力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业务。其次是产品和服务差异化,在对公业务方面,应根据不同客户所属产业的特征和企业特征,围绕产业链和供应链提供差异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在零售业务方面,应针对不同年龄层、不同职业和不同风险偏好客户的实际需求,提供对应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三是完善公司治理机制,加强风险防控。建立健全公司治理机制是保证中小银行经营安全的重要举措,风险事件的根源往往是公司治理缺位,中小银行应从股权结构、大股东监管、三会一层建设和风险管理机制入手,完善公司治理机制,提高风险防控能力。首先,要对股东资质进行严格审核,明确股东权利和义务,在股权结构方面,要对股东持股情况进行穿透式调查,避免大股东通过隐秘持股控制中小银行从而进行违规交易甚至金融犯罪。其次,要加强三会一层建设,完善对管理人员的考核和激励机制,保证董事会的独立性,切实发挥监事会的监督作用,将相关规章制度真正落实在日常经营中。最后,要健全风险管理机制,运用大数据技术提高对各项风险指标的监测和预警能力。
四是深入推进数字化转型,提升金融科技应用水平。中小银行应从战略部署、组织架构、人才建设和金融科技应用等方面深入推进数字化转型。首先,确立适合自身发展的数字化转型战略是中小银行未来发展的重要基础,中小银行应根据自身经营发展特点从战略层面确定数字化转型的方向和路径。其次,要搭建能够高效运转的组织架构,强化各部门之间的联系和沟通,避免数据孤岛的产生,保证数字化转型战略执行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精准高效。再次,要强化人才队伍建设,设立绿色通道引进人才,并为专业人才和科技人才提供有吸引力的薪酬,同时积极与高校合作培养金融和科技复合型人才。最后,金融科技的应用是中小银行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所在,受制于资金和人才不足,中小银行可先采取与金融科技公司和互联网平台合作的形式,努力提高金融科技的应用水平。中小银行要特别加强数据分析能力,利用好日常经营产生的大量数据,并根据分析结果及时调整经营策略,做好风险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