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地质大学教授曹秀玲主持的“既有建筑效能提升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获得2021年河北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城市更新、效能提升、老旧小区改造是我国急需解决的重大民生问题。为此,我校曹秀玲教授团队以既有建筑效能提升为目的,经十几年潜心研究,系统研发了既有建筑效能提升关键技术,提升了既有建筑的安全性及品质,推动了抗震加固、节能减排、智能建筑等相关产业融合,申请专利20件,软件著作权6件,发表论文71篇;出版专著9部,建筑图集2部,为既有建筑效能提升提供技术支撑。
1 既有建筑增层扩容及安全效能提升技术
针对既有建筑增层扩容新旧基础梁连接不牢、新旧建筑沉降不同、抗震安全性能无法保障等问题,研发了新旧混凝土结构拼接装置及施工方法,发明了高性能抗震节能墙体,解决了既有建筑平改坡、加装电梯等功能改造难题。在传统蒸压加气混凝砌块墙体上设置混凝土芯柱,形成新型高性能抗震节能墙体,为既有建筑增层扩容提供了安全保障。
2 基于能源供热能力数值模拟软件节点耦合计算方法,提出了三维拉格朗日插值公式
通过模仿人类皮肤和呼吸系统,运用热交换机理,建立了嵌入式多孔蓄热材料“动态绝缘”体系。基于能源供热能力数值模拟软件节点耦合计算方法,创立三维拉格朗日插值公式,实现了TOUGHREACT和FLAC3D软件网格转换,改进了该体系自然和混合通风下的设计模型。证明了“动态绝缘”体系可有效降低能耗和提升室内空气品质,建筑空调和照明用能减少了80%~95%。
3 建立了防火隔热涂层“微结构-隔热性能”关联式和性能数据库
针对既有建筑改造过程中防火墙热性能提升问题,开发了墙体新型隔热防火涂层材料,提高了热障涂层5%的热应力性能以及7%的抗高温腐蚀能力,解决了建筑围护结构防火隔热降低能耗和减少碳排放问题。通过对隔热涂层材料大量的数值模拟和实验分析,拓展了隔热涂层的数据库,为后续老旧小区改造提供了的数据支撑。
4 智能型自发电集热储能系统
针对老旧小区既有建筑未采用储能系统,能源利用率低,传统储能系统存在热损大、恒温性差等问题,研制了自发电太阳能屋面板和高效新型储能装置,形成了自发电集热储能一体化系统,开发了实时状态智能监控系统,实现了太阳能和地热能综合利用和灵活调控,既有建筑改造后能效提高15%。
5 既有建筑健康评估、室内环境品质监控系统
针对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新旧结构沉降不一致、建筑承重结构内应力集中、损伤位置定位及预测困难等问题,研发了基于建筑状态感知模型的健康度和应力发展趋势监测方法,解决了利用有限传感器探测建筑内部状态存在多解或不定解的难题。发明了室内空间环境监测装置和网络监控设备,实现了室内环境多个特征参数实时监测和数据的快速采集、储存、传送。
研究成果在城市更新改造多项工程中得到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环境、经济效益。
团队成员:王玉璋、吴会阁、许海岩、李建明、岳沐慈、寇小勇、王俊峰、徐洪瑞、杨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