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二号头目
在今年看的众多电影里,印象深刻的之一就是《奇迹·笨小孩》,甚至可以说是我这两年看过的最好的电影,看完之后感触非常深。
电影的剧情并不复杂,一个以修手机为生的二十岁男孩景浩(易烊千玺饰演),为了救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妹妹,豁出去干了一把大的。历尽艰险,承受了难以想象的艰辛,最后奇迹般地解决了大麻烦。
这个电影不少人看的时候都说“感动”,但是我自己在观影过程中体会最深的,却是“力量”。
就是那种感觉:小草尽管弱小,但蕴藏了巨大的力量。它要长大,并且要排除万难突破一切去长大,尽管微弱,但势不可当。
从景浩身上,让人想到了《一代宗师》里的一句至今流传甚广的台词:人生的三重境界,“见人、见山、见众生”。同样地,在这部电影里也能看到三层。
第一层是人。
看完电影的时候,我听见其他观众说,现实中景浩这种人多吗?
我当时就想跟他说,不但多,而且非常多。某种意义上讲,我们现在的一切都是这些奋不顾身的人创造出来的。
电影里景浩身无分文接下了一个大单,顶上全部身家,去对赌一个不确定的未来,这种事在改革开放初期,实在是太常见了。
毕竟那时候不是某几个人穷,而是全国人都贫穷。每个人都算得上一无所有,只能下定决心去创造美好未来。无数小人物从零做起,一点点做大,包括花了上亿资金出去旅行的《侣行》节目两口子,他们也是早期卖豆腐发家。
我以前看过一个访谈,一个潮汕地区的大佬讲他的起家史,让我一直记忆犹新。当时全村人凑了两万块(当时是一大笔钱)让他去香港联络同乡,指望他能像隔壁村那样带回来项目,让全村人走上康庄大道。他临走的时候,他爹说如果把钱弄没了啥事都没做成,就别回来了。
但他一到香港就被人把钱全骗走了,后来找到的同乡也混得并不怎样好,在酒吧打扫卫生。他也跟着从打扫卫生做起,慢慢攒钱,后来回到中山做一家香港企业的代理,越做越大,不断冒险,终于把厂开回了老家。
在老家开厂后,情形并没有彻底好转,他还需要订单。最大的一笔订单,来自于他去香港,费尽周折才从一个香港老板那里得到的机会。而人家给他订单,也不是因为欣赏他或其他原因,只是对他烦不胜烦,想让他离远点。
他豁出去带领全村人日夜倒班,顺利完成订单并交付,成本是香港工厂的五分之一,如此才得到了香港客户的认可。最后,那家香港企业也搬到了深圳,而生产中心就落在了他们村。
这也是20世纪90年代整体东南亚制造业向中国转移的一个缩影。工业不是平白无故转移的,而是无数一无所有的小人物,用自己的努力把一个个订单拿到手,通过工作成果得到了别人的信任,进而使当时比中国内地发达很多的香港、日本、韩国以及泰国和马来西亚等地的产业才一点点迁入中国沿海,再从沿海扩散到全国。
某种意义上讲,整个中国的改革开放历史,就是小人物们豁出去,用双手打造美好未来的一段历史。
第二层是城市。
众所周知,美国纽约自由女神像的花岗岩基座上镌刻着美国女诗人埃玛·娜莎罗其(Emma Lazarus)的一首脍炙人口的十四行诗:
“让那些因为渴望呼吸到自由空气,
而历经长途跋涉业已疲惫不堪,
身无分文的人们,
相互依偎着投入我的怀抱!
我站在金色的大门口,高举自由的火炬。”
如果说在中国有哪里配得上这段话,那无疑就是深圳。从当初那个小渔村,变成如今可以匹敌世界上任何一个伟大城市的超级经济圈,深圳靠的就是包容和向上。无论什么样的人,都可以在这个城市里找到自己的位置,谁都有机会去实现自己的梦想。这里英雄不问出处,每年都有黑马冲出,每年也有巨星陨落。
当然了,最近几年的深圳早已不是当年的样子,可是它毕竟是一个选项,一个选择。多一个选择永远是好的,大不了你可以不选。
如果你是个一无所有的人,你可以选择在你老家一辈子不出门:如果你不甘心做咸鱼,你还可以去深圳这样的城市博一把,失败了大不了回家去。
还有太多的国家,他们没有深圳这样伟大的城市;太多有才华的年轻人想去冒险也没有目的地,只能一辈子待在自己的老家放羊。
电影里景浩的妹妹有先天性心脏病,治病需要30万元。如果他不在深圳,他很难在那么短的时间联系到上游供货商和下游承接方;如果他不在深圳,他也不大可能在那么短的时间招到他能支付得起工资的工人;如果不在深圳,他也不一定能那么快买到那么多趁手的设备。
深圳不近人情,让他痛苦,也让他的努力得到了丰厚的回报。
电影里出现了多次对比,深圳的高楼大厦和罗网密布的城中村,高大建筑上悬挂着的擦玻璃的“蜘蛛人”。那种冲击感,我当初刚到北京的时候也体会过多次,导演应该也体会过,所以才能拍得那么真切。
深圳这座城市承载了太多人的梦想和无奈,让人痛苦,让人绝望;但同时它也包容到可以给你一切,只要你配得上。
第三层是国家。
电影里有个情节,景浩在台风呼啸的大雨里去求人,求助失败后,绝望、无奈地站在瓢泼大雨里。
这个场景让我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在抗美援朝战斗中长津湖雪夜奔袭敌军的志愿军战士。
仔细一想,确实有太多的相似点。
他们都是二十来岁的孩子;他们都是为了背后的亲人把自己的一切都搭上;他们都奋不顾身,只为那微弱的希望。
我们的国家为什么能从历史的泥沼里走出来?我们为什么能在长津湖的雪夜里顶着机枪和燃烧弹发动决死冲锋?我们为什么能在改革开放四十年里创造举世无双的奇迹?这些看着是奇迹,其实是自下而上每个人都努力奋斗的结果,是无数个人层面的奇迹汇聚成了一个国家层面的奇迹。
这部电影叫《奇迹·笨小孩》,我看了半天也没看出来有哪里称得上“奇迹”,本身就是男主角景浩拼尽全力得到了自己应得的回报;也没看出来他是“笨小孩”,他和大多人一样,既不特别聪明也明显不笨,是勤奋而且不屈服的小人物,为了家人竭尽全力去做自己能做的事。
我回忆起10多年前加入公司,当时一位高管过来给新员工培训,他说的一段话,让我受益无穷。
他说:很多人自然而然觉得商场如战场,那就应该是充满了奇谋和诡计。其实不是,真实的世界里,你并不需要什么复杂的奇谋,瞎搞心眼儿反而容易坏事。你只需要按照公司的流程,踏踏实实竭尽全力去做事,把客户的需求超额满足了,把该做的事做到最好,事情自然就成了。再怎么大的项目,也都是这么做出来的,所以我们才会这样强调基本功和责任心,因为这是所有事的核心。
回到这个电影,其实又何尝不是。全片没有心理战,没有心机,只有真诚和拼尽全力,把所有能做的事都做了,结果自然不会差。
最后,用一句话结束本文,电影《我不是药神》告诉我们:世界上只有一种病,那就是穷病;而《奇迹·笨小孩》则告诉我们:穷病可以治,只是需要你拿出全部的拼劲和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