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杰
(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 山东 济南 250013)
传统图书馆管理需要工作人员手工完成,随着文献资料的不断增加,图书馆规模扩大,人工管理明显效率较低,需要借助于数据信息化手段管理图书馆的文献资料,采用条形码管理技术仍旧需要人工操作输入验证码操作,存在借还书流程繁琐的问题[1],分类难免出错,且效率较低[2]。
RFID技术是一种非接触自动识别技术,最早普遍应用于军事领域。1998年,新加坡的Aatolk图书馆采用RFID技术实现图书查询、借书还书的功能,并对图书进行采购分配。美国数百家大学图书馆采用RFID技术对图书馆进行管理,清点图书、管理书架,并借助于机械手实现图书的索取存放,排除传统排架方式的制约。国内有关RFID的技术运用于图书馆管理最早开始于2006年。2012年,北京理工大学引入了RFID集成管理系统,形成24小时综合服务一体机模式。
本文研究思路是分析RFID技术无人图书管理系统中的应用现状,设计实现智能化功能,突出RFID技术优势,分析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图书馆管理系统进行优化。
基于RFID技术的无人图书智能管理,与传统图书馆相比,优势明显。
除了做好无人图书场馆定期书本增补,以及室内保洁外,无须投入更多人力。基于RFID技术应用的无人图书智能管理,主要以智能化自助设备应用为主,无须图书管理员现场管理。归还图书时根据RFID标签信息,自助扫描,并将图书归还至相应书架处,实现自我管理。
智慧图书馆除了前期图书馆选址、建设、计算机、门禁、RFID技术设备以及图书上架摆放、信息标签录入等,无人图书馆运营管理受限条件极少,管理效率更高,注意事项较少,借书者阅览者体验较好。
RFID技术的应用,实现了无人图书馆24小时全天候开馆服务,覆盖到各个时段师生图书借阅、归还需求。师生在借阅、归还图书时可通过扫码,在对应终端机或手机小程序便可完成相应操作。
RFID技术应用于无人图书馆智能管理,结合其他管理软件,除了实现图书自助借阅、归还外,还可实时统计分析图书馆借阅相关数据信息。如不同时段的图书借阅、归还规律,不同类别图书借阅量等,图书馆管理者根据这些数据信息提供精准服务。
目前,无人智能图书馆建设在部分高校成为现实,取得了良好应用效果。但无人图书馆智能管理还面临着一些现实问题需要解决。
从无人图书馆智能管理方面,虽然在各个高校进行试点取得了良好效果,但从总体论证层面,无人图书馆智能还需要统一规划。涉及无人图书馆智能建设原则、基本功能模块、性能主要指标的确定等,均应予以统一明确。在技术应用方面,除了RFID技术外,还涉及智能信息系统集成、信息交互,以及各系统间协同控制,需要建立无人图书馆智能管理之间的接口标准、信息交互标准,便于各图书馆之间的交流。此外,还缺乏一套认证标准。
无人图书馆智能管理,需要构建借还服务流程。从实践情况来看,若依然按照传统图书借阅服务流程,难以发挥无人图书馆智能操作优势。可借鉴无人档案馆、无人仓库等管理流程,结合图书馆图书管理服务特点,建立科学规范的管理流程。
无人图书馆智能管理首先需要解决图书识别。RFID技术借助生物识别、射频识别和传感器技术融合,以物联网技术应用为基础的无人图书馆解决方法[3]。进入无人图书馆,首先需要对其身份进行认证。认证前需要师生在图书馆应用平台完成注册,认证通过的标准是与注册信息一致。通过人脸识别或二维码扫描实现认证,在入口红外传感器感知区域安装的摄像头实时捕捉人脸,与注册信息比对或利用移动终端扫描入口处的二维码[4]。进入图书馆后,将需要借阅的图书,经RFID阅读器读取图书上张贴的电子标签,经网络信息及时将电子标签中的信息传输至终端服务器,完成实时登记[5]。归还时,读取图书上的RFID电子标签,完成归还。
服务读者,满足读者信息需求是图书馆工作的目的和现实意义。通过馆藏图书资料的遴选、加工,有针对性地为师生提供图书借阅服务。随着阅读习惯的改变,以及多元化信息需求,难以满足读者个性化借阅归还需求[6]。图书馆“无人化”管理,能够进一步延长图书馆开馆的时间,甚至24小时候开馆,广大师生可随时借阅图书,借阅归还更加便利,缩短等待时间。
据中国中商产业研究院预测,2022年,无人零售店的规模将达到9 500亿元。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极大地促进了“无人模式”的推广,图书馆管理进入“无人化”时代[7]。
基于RFID的无人值守图书馆智能管理,实现自助借阅、归还、智能盘点、智能门禁、图书可视化查询等[8-9],见图1。
在无人图书馆管理系统相关需求分析的基础上,需要应用RFID技术对该系统进行总体结构设计工作,包括图书的查找柜台、图书借还、书架整理。
无人图书馆智能应用,用户借助于RFID阅读设备读取数据当中相关电子标签信息,结合计算机将数据保存到数据库系统,利用管理系统获取信息,再对无人图书馆予以管理。具体流程图如下。见图2。
在RFID技术应用,方便于管理图书文献资料查找,对系统当中文献查找子系统、图书盘点子系统和自动切换系统予以研究,具体RFID技术应用于图书管理总体功能结构如图所示。见图3。
文献查找子系统,读者在柜台查询机器上就可以查找到所需书籍,就会提示所需图书名称、所在楼层区域书架,提高查找效率。
图书盘点子系统,借助于RFID技术形成智能化监控,及时了解图书摆放的位置,读者借阅图书之后按原来所在位置进行摆放,放到正确的位置。
自动借还子系统是利用自带借书卡经过门禁,门禁会自动识别读者所带的图书卡以及图书,明确二者借阅关系。
智能门禁子系统是开放性的门禁系统,进出图书门禁时会进行检测,否则会引发报警,提高安全借阅功能[10]。
系统数据库包括数据库概念结构设计以及具体数据表设计两方面。
4.3.1 数据库概念结构设计
图书馆里包含有读者和图书管理员以及所借阅图书文献数据资料。系统内部的数据库具有三个数据实体,主要包含有图书管理员、图书馆读者以及图书馆文献三个实体,三个实体对应的数据信息输入,见图4。
在数据库当中储存读者借阅图书的自身姓名、性别、证件号、借阅图书的状态以及读者相关备注信息。
4.3.2 数据表设计
数据表1的设计当中,在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当中得以实现。系统设计功能主要借助于RFID技术当中所存在的SQL server 2008数据库读取数据信息,其中主要的数据表包含图书馆相关信息表,涉及图书馆名称、简介、描述、联系电话、馆长姓名等。相关信息还包括图书馆工作人员基本信息,如名称、密码、联系方式等,权限管理信息表是对某个用户使用的图书管理、借阅管理权限予以设计。
表1 借书证信息表
借书证信息表描述了借书证的类型、持卡人的编号信息等,还包含有图书类型表、图书信息表、借阅信息表、读者信息表、书架信息表、图书归还出版社和读者类型信息表等。
RFID应用于无人智能化图书馆管理,实现了图书编目处理、无人借还、自动盘点和安全防盗等功能。
图书馆大量图书文献资料,将每一份文献资料的封底内页贴上RFID标签。标签中记录该文献条形码信息,且每一个条形码信息是唯一的。图书管理系统中收录条形码信息,如书名、书号、作者、出版社等。RFID标签与文献条形码建立关联关系,通过文献RFID标签可第一时间定位图书文献具体位置,便于图书资料的借还。
RFID技术应用,能够让读者利用图书馆中设立的图书自动借还终端系统,在没有馆员参与的情形下,自行借出或归还图书文献资料。其实现了两个过程:(1)借书。在自助借还书的终端设备前刷校园卡、图书卡,或扫描二维码,输入密码,通过身份认证后,将图书放置于自助终端内置的RFID阅读器读取图书上的条形码信息,完成图书借阅。(2)还书。可将借阅的图书直接放置于RFID阅读器,并在自动终端设备界面上点击确认图书信息,便可完成借阅图书的归还[11-13]。
利用便携式RFID设备,可对贴有RFID标签的图书文献进行批量识别、盘点和统计。具体实现过程:利用便携式RFID阅读器批量识别图书文献上的RFID标签;将条形码信息存储于存储卡;再将存储卡中的条形码信息导出至应用软件,导出的信息与条形码导入图书管理系统进行信息比对,未比对上的,说明图书被借出或遗失,需要反复比对核查。
RFID技术应用于无人指挥图书馆管理,能够防止读者未借出文献而将图书资料私自带出,确保图书馆馆藏文献资源的完整。具体实现过程:读者利用自助终端归还,RFID阅读器将实时改变RFID标签中所标注的借还状态。若RFID标签中的信息为“借出”,则读者经过门禁系统时将会被允许通行;反之,若RFID标签中的信息记载为“归还”,即图书文献未被借出时,图书在门禁系统触发自动报警功能,提示该图书存在问题。
综上所述,随着物联网、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从图书馆编目处理、无人借还、自动盘点和安全防盗的功能实现来看,基于RFID技术的无人图书智能管理,与传统有人书店相比,优势明显,值得推广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