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泽厚
绘画艺术高度发展了“无我之境”。诗、画以及小说等各类艺术中都有这种美的类型和艺术意境。所谓“无我”,不是说没有艺术家个人情感思想在其中,而是说这种情感思想没有直接外露,甚至有时艺术家在创作中也并不自觉意识到。它主要通过纯客观地描写对象(不论是人间事件还是自然景物),终于传达出作家的思想情感和主题思想,从而这种思想情感和主题思想经常也就更为宽泛、广阔、多义而丰富。
陶渊明的“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等便是这种优美的“无我之境”。它并没有直接表露或抒发某种情感、思想,却通过自然景物的客观描写,极为清晰地表达了作家的生活、环境、思想、情感。
画的“无我之境”由于根本没有语词,就比上述陶诗还要宽泛。但其中又并非没有情感思想或观念,它们仍然鲜明地传达出对农村景物或山水自然的上述牧歌式的封建士大夫的美的理想和情感。
面对它们,似乎是在想象的幻觉中面对一大片真山水。但又不是,而是面对处在小农业生产社会中为地主士大夫所理想化了的山水。他们客观地整体地把握和描绘自然,表现出一种并无确定观念、含义和情感,从而具有多义性的无我之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