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珂巍,文莉菲,许开录
(甘肃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
党的十八大以后,我国的产业脱贫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国内许多学者都对产业扶贫进行了研究,通过分析现有学者的研究成果,不难发现产业扶贫领域的研究文献虽然涉及面较广且数量较多,但还未形成系统性研究[1]。党的十九大以后,我国产业扶贫领域的研究文献数量激增,出现了“精准扶贫(脱贫)”“乡村振兴”“可持续发展”“电商产业扶贫”等新的热点词汇。文章通过文献计量,分析中国知网数据库中关于产业扶贫相关的研究成果(1994年—2021年),归纳总结我国产业扶贫的研究现状,研判该研究方向未来的研究热点与趋势,期盼能为我国产业扶贫研究的发展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与现实价值。
借鉴谢学勤、祁金芳、马学森等学者的研究方法[2-4],文章在中国知网数据库中筛选出符合研究要求的4 186篇中文文献。删除掉838条非学术性研究文献后,共获得3 348条有效数据。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整理分类和处理分析,揭示我国产业扶贫文献研究的特点和现状,并根据分析结果归纳总结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及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从图1可以看出,我国有关产业扶贫方面的研究最早是由山西省政府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邢燕芬开始的(1994年)。结合样本数据,我国产业扶贫的相关研究经历了以下3个时期:起步探索期(1994年—2006年),此时我国有关产业扶贫的研究文献较少,每年发文量稳定在10篇以内;稳步发展期(2007年—2015年),从2007年起,国家扶贫标准大幅提高,扶贫效果初现,这一时期有关产业扶贫的研究文献开始呈现出逐步上升的趋势;快速上升期(2016年—2021年),2015年底国家提出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并于2016年印发了《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的通知》,其中产业扶贫是最基本的扶贫路径与措施,加之党的十九大再次强调要尽快打赢脱贫攻坚战并在此基础上于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时期有关产业扶贫的研究文献数量达到了最高峰。在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在乡村振兴战略稳步有效推进的背景下,今后产业扶贫研究领域的文献数量将会持续增长。
图1 产业扶贫研究方向年度载文量分布图2007年—2021年Fig.1 The distribution of annual papers on the research direction of industrial poverty alleviation from 2007 to 2021
学术论文是核心作者科研产出的外在表现形式,能够反映出作者在某一领域的学术贡献水平[5]。分析结果表明,有89.10%的作者仅发表了1篇与产业扶贫研究方向相关的论文,分布较为分散。根据普赖斯定律可计算出产业扶贫研究领域中核心作者的发文量应该≥2篇,表1是根据分析所得到的产业扶贫研究领域排名前10位的高产作者,他们的发文量都在5篇以上,但能否认定其为产业扶贫领域的核心作者还取决于作者们在该领域的权重,为了能够更加准确地认定核心作者,笔者对作者们的权重进行计算并得到以下结论:牛震、麦婉华、刘艳、张培芬、牟秋菊、邓冬猛6位作者的加权统计结果超过了于龙广(2.966 7)、邵猷芬(2.933 3)、高阳(2.700 0)、陈美君(2.000 0)、张 艳 荣(1.666 7)和 张姝(1.466 7)。因此,这些学者可以被认定为产业扶贫研究方面的核心作者。同时通过分析也能发现,产业扶贫这一研究领域中核心作者的发文量远远低于总发文量的50%,还未形成稳定的核心作者群。
表1 产业扶贫研究领域核心作者排名表Tab.1 The list of core authors in the field of industrial poverty alleviation
产业扶贫领域的研究关键词总计12 236个,通过归类、替换和删除处理后共得到有效关键词3 742个。将关键词在研究文献中出现的频次进行排序后发现产业扶贫的研究热点是:精准扶贫(脱贫)、农业产业扶贫、可持续发展、专业合作社和脱贫攻坚、畜牧产业、瓜菜产业、金融扶贫、林业产业、电商产业扶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产业扶贫研究高频关键词详见表2。
表2 产业扶贫研究方面的高频关键词(70次及以上)Tab.2 The high frequency keywords in the research of industrial poverty alleviation
通过对样本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发现有关产业扶贫方面的研究文献分散分布在1 016种期刊上,其中咨询、新闻、会议中有499篇,从图2可以看出,《老区建设》期刊的载文量最多,达到114篇,其他大多数的期刊载文量只有1篇。笔者将1 016种期刊以其刊载数量为标准划分为3类:刊载20篇及以上的期刊共23个,载文763篇,在3 348个样本中占22.79%;刊载10~20篇的期刊共37个,载文490篇,载文比14.64%;刊载10篇及以下的期刊高达955个,载文2 434篇,占总载文量的72.70%。
图2 产业扶贫领域主要期刊收录频次Fig.2 The frequency of major periodicals in the field of industrial poverty alleviation
由此可以得知,产业扶贫方面的研究文献分布比较分散,这也对该领域的热点提炼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对与产业扶贫研究相关的文献来源进行统计分析后得知其主要分布在各大高等院校。以下是该领域排名前10位的文献来源单位:河北农业大学(17.18%);广西大学(13.36%);中国人民大学(12.21%);中国农业大学(10.31%);华中师范大学(8.40%);贵州大学(8.40%);吉首大学(8.02%);湖南农业大学(7.63%);江西财经大学(7.25%);四川省农业厅(7.25%)。
通过对相关样本文献分析,可知产业扶贫模式主要有: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扶贫项目、政府+企业+合作社+贫困户、农村电商+产业扶贫、优势产业+产业基地(园区)+贫困户、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美丽乡村建设+农民专业合作社+贫困户、电商+产业培训+贫困户、易地搬迁+产业培育+贫困户及垦荒用闲+平台支持+贫困户等[6]。产业扶贫路径和渠道主要集中在特色农业产业、旅游产业、金融扶贫、电商产业、光伏生态产业和消费扶贫等领域。特定区域产业扶贫研究,主要着眼于区域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发展优势产业。产业扶贫成效研究,主要采用定性与定量研究法对产业扶贫的成效进行评价与研究。
根据分析结果可知,目前产业扶贫领域的研究还是主要集中在研究某一单一的模式上,但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达成后,我国各地仍面临规模性返贫风险大的问题。全面小康后如何培育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防止复贫返贫,就是当前摆在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因此未来对产业扶贫领域的研究将越来越注重整体性,从单一的产业扶贫研究转向脱贫后如何预防返贫的问题。
根据上述研究结果,可以看出我国产业扶贫领域目前已经拥有了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且未来会向如何利用特色产业防止复贫返贫方向发展,因此可以判断该研究领域还未到达成熟期,未来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特色产业扶贫、乡村振兴、精准扶贫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问题是产业扶贫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通过对核心期刊与核心作者进行分析后可知产业扶贫相关研究文献的期刊分布较为分散,稳定的核心作者群也并未形成。
本研究的相关数据来自于中国知网数据库,所选取的样本数量仅有3 348条,研究方法也相对单一,这可能会导致分析结果不够细致和全面。探究后脱贫攻坚时期产业扶贫新模式,发展科技扶贫、电商扶贫等对我国脱贫攻坚、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和乡村振兴的发展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