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莉,周 雯 (南部战区总医院干部病房,广东 广州 510000)
不明原因发热(FUO)是指患者的体温≥38.3℃,且其持续发热的时间超过3 w,通过病史询问、常规体格检查和详尽的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手段在患者入院后1 w内仍不能做出明确诊断的一类疑难疾病[1]。近年来的文献研究表明,导致患者发生FUO的疾病多为感染性疾病、自体免疫性疾病、恶性肿瘤、最终未能明确原因和混合型疾病为主[2-4]。早期由于FUO的病因不明确,临床主要采用广谱抗生素治疗为主,这也是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出现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重要因素之一,进一步增加了治疗困难[5]。有学者指出[6],由于初期病因不明确,加之治疗方案中的不良反应,导致患者对临床丧失信心,出现负面情绪,不利于疾病康复,而此时给予患者精准和优质的护理方案有助于降低疾病不确定感、改善负面情绪和疾病预后。本研究将循证思维应用于不明原因发热老年患者的临床护理过程中取得良好效果。
1.1一般资料:选择2021年1~12月在我院就诊的FUO老年患者6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纳入标准:①符合FUO诊断标准;②年龄≥65岁;③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的心、肝、肾等疾病的患者;②精神障碍者。其中,对照组女18例,男16例,平均年龄(68.12±10.46)岁,平均病程(9.12±3.52)d;观察组女20例,男14例,平均年龄(69.73±13.17)岁,平均病程(8.77±2.79)d。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
1.2.1对照组患者采用FUO常规护理方案:①生活起居护理:患者发热时以卧床休息为主,目的是减少体力消耗;保持病房环境安静和空气流通。②饮食护理:指导患者食用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清淡和易消化饮食,鼓励患者多饮水,保证液体摄入量。③基础护理:做好发热患者的口腔护理和皮肤护理工作,督促患者在三餐后和睡前漱口刷牙,对于重症、生活无法自理的患者做好口腔护理,避免口腔发生真菌感染。患者发热汗出后指导家属予温水擦拭身体,及时更换潮湿的衣裤、床单和被套,保持皮肤、床单干燥、清洁。④病情观察:严密监测并准确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临床表现、伴随症状,并根据体温变化的曲线图分析患者的热型、热程等的变化特点,从而为临床早期诊断和准确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⑤对症护理:对于持续发热患者,可采用温水擦拭降温、冰袋降温等物理降温方法或遵医嘱予抗生素、降温药、糖皮质激素等药物治疗,并仔细观察、详细记录采取措施后患者体温的变化。
1.2.2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循证护理方案:首先科室责任护理小组设为循证护理小组,小组成员包括护士长、责任组长和科室学术小组成员构成,其中护士长担任组长,负责循证资料的收集、循证护理方案的实施和质量控制的全过程;责任组长负责培训科室全体护士,落实制定的循证护理方案;科室学术小组成员负责循证资料的收集,具体是指在中国知网(CKNI)、万方(WangFang)、维普(VIP)、Cochrone Library、Up to date等中、英文数据库查找关于FUO老年人护理的相关文献。中文关键词为:“不明原因发热”“发热”“原因不明”“不明原因”;英文关键词为:“Fever of unknown origin”“fever”,检索时间为各库从建库至2021年12月。根据查找到的相关文献,同时结合临床护理实际,制订适合FUO老年患者的循证护理方案。方案主要包括:①心理护理:FUO在诊断过程中存在诊断不明确、反复抽血检验和检查项目众多等问题,导致患者及家属极易出现紧张、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加重患者疾病不确定感[7];因此临床医务人员需耐心向患者和家属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随时解释患者及家属提出的疑问,告知疾病相关照护技能,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促进其密切配合临床治疗,改善疾病预后。②专科疾病观察:密切监测患者热型变化,掌握监测频率,当患者体温≥38℃时每6 h测温1次,直至正常;体温≥39℃时每2 h测温1次[8]。同时为早日明确诊断,临床护理人员需着重关注老年患者发热时的伴随症状和体征。在FUO病因分类中,结核感染是感染性疾病中最常见病因之一,其中以肺外结核最为多见,肺外结核患者会出现午后低热、盗汗、乏力等伴随症状;FUO老年患者中发病率最高的则是肿瘤性疾病,患者常表现为长期的低热;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多存在全身多系统、多器官等症状,其中临床以风湿免疫性疾病多见,女性患者为多;如患者存在体表淋巴结肿大等症状则多考虑为血液系统肿瘤;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者则表现为长期的低热、多汗和情绪易激动[9]。③降温护理:当患者体温<38℃时可遵医嘱予其进行物理降温,当患者体温>38℃可考虑予冰袋物理降温或酒精擦浴降温,必要时采用药物降温。应用冰袋物理降温时将其放置于患者前额、双腋下、腹股沟等部位,同时护士应严密观察局部皮肤情况,降温时间15~20 min,谨防冻伤;酒精擦浴降温则以拍拭方式进行,在降温的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若患者出现脉搏细速、胸闷不适等过敏症状时立即停止擦拭并给予吸氧、补液等治疗;在疾病诊断未明确前切不可盲目用药以免干扰患者的热型变化。若必须使用时,需注意根据患者药敏实验结果或患者的病理结果等合理的给予抗生素治疗,从小剂量开始,并需注意充分补液,防止老年人汗出虚脱。当患者出现寒战时,则先采取保暖措施,必要时遵医嘱予其镇定药物,待寒战的症状消失后再予其降温措施。④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护理:护士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和消毒隔离措施,合并多重耐药菌的患者需予单间隔离,相关诊疗用品专人专用,用后注意及时消毒,同时增加物品的消毒频率。⑤正确及时留取各种标本:研究显示,白细胞、降钙素原(PCT)、血沉、C-反应蛋白和铁蛋白等实验室检查指标和影像学检查为诊断FUO可提供有利的参考,因此临床护理人员应及时为患者准确留取标本,并向患者做好相关解释工作。
1.3观察指标:①在患者接受治疗后观察患者的降温效果[10]:痊愈是指患者的体温恢复至正常,发热时的临床伴随症状消失,且在停止治疗后的1个月内未复发;好转是指患者的体温较前降低,发热时候的临床伴随症状明显改善,或是患者的体温恢复至正常,但在停止治疗后仍有不同程度的升高;无效是指患者体温及临床伴随症状均无改善,甚至出现恶化。②在患者接受治疗的前、后评估患者焦虑和抑郁状况:本研究采用的是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状态,其中HAMA量表有14个条目,每个条目均采用5级(0~4分)评分法,总分为0~7分时表示患者无焦虑,总分为8~14分时表示患者存在可疑焦虑,总分为15~21分时表示患者存在焦虑,总分为22~29分时代表患者存在中度焦虑,当总分≥30分时,表示患者处于重度焦虑状态[11]。HAMD量表有24个条目,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的抑郁程度越严重,其中总分0~8分表示患者无抑郁,总分9~20分代表患者为轻度抑郁,总分21~35分则代表患者为中度抑郁状态,当总分≥36分时表示患者处于严重的抑郁状态[12]。
2.1两组患者降温效果比较:观察组患者的降温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降温效果比较[n(%),n=34]
2.2两组患者护理前、后HAMA得分和HAMD得分比较:护理前,观察组和对照组的HAMA得分和HAMD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HAMA得分和HAMD得分均明显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HAMA得分和HAMD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HAMA得分和HAMD得分比较分,n=34)
不明原因发热属于临床常见的内科复杂疾病,其致病疾病谱与年代、地区、气候等因素有关[13],由于查找病因阶段较久,临床常先应用抗生素、激素、降温等药物进行退热处理,不仅会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又会延误疾病的病因正确诊断[14]。尤其是老年人由于发热时的其他临床表现通常不典型,更是增加了临床的诊断与鉴别诊断难度[15],因此临床中应及早采取有效的护理方案改善此类患者的症状,减轻其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并协助临床早日明确病因。循证护理是在循证理论的基础上查找文献资料,同时根据患者的客观情况,制定具有科学依据的最佳护理方案[16]。邹健[17]将循证护理应用于心脏介入术患者围术期中,观察组患者手术后24 h和手术后48 h的舒适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李重阳[18]将循证护理应用于高龄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案中,观察其对高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的改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循证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高于采用常规护理方案的对照组患者,且循证组患者的躯体功能状态、心理功能状态、社会功能和物质生活状态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循证护理应用于高龄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可有效提高此类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同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次研究组建了循证护理团队,查找FUO老年患者护理的相关资料并结合临床实际制定循证护理方案,并将其应用于FUO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中,观察其在改善患者的退热和不良情绪中的效果。研究团队掌握了各种常见病因所致老年患者发热的热型、伴随症状和体征等,做好病情观察、基础护理、饮食护理、对症处理、心理护理等措施。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相较于常规护理方案,采用循证护理方案可以提高FUO老年患者的退热疗效,改善此类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等负面情绪,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