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劳动技术教学探究

2022-10-21 10:03曹莉莉江苏昆山玉峰实验学校
小学科学 2022年12期
关键词:劳动创新能力课程

◇曹莉莉(江苏:昆山玉峰实验学校)

以现代基础教育持续发展为背景,小学教育进入新阶段,越来越多的教师对劳动技术教育给予了较大的重视。从劳动技术教育目标的角度来看,教师应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教师要向教学方法中融入创新元素,并开展丰富的教学活动。《江苏省义务教育劳动与技术课程纲要》指出,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基本目标,是让学生得到积极的劳动体验,并形成良好的技术素养,同时将操作性学习作为其基本特征。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到的是制作作品的步骤和方法,而在思维方式与精神的高度上,则缺少独特的建设内容。由于在相对固定的操作流程与成效目标的学习空间内,有着诸多的“统一”要求,因此,每一堂课学生只能使用同样的材料,遵循书本上的步骤流程完成相同作品的制作。长此以往,学生心中的“求同感”与“依赖感”会显著增强,这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相背离的。为此,我们应允许“统一”变得更加“多样”,并尽可能地将其转化为可以操作的方式,使其在劳动与技术课堂内外得到有效应用。

一、小学劳动技术课程的教育意义

当前,在教育改革作用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劳动技术教育的意义,并对授课方式进行了相应调整,以使其能够更好地契合新课改的教育理念。从我国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来看,劳动技术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创新能力,突出其教育实践性,这就要求小学劳动教师重视在实际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与品质,从而促进学生形成实践与创新能力。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掌握操作技能,鼓励其进行互相交流,使其能够将自己的创造力融入实践。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多运用一些技术现象与技术问题,发挥引导作用,调动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从而充分发挥这门课程的教育价值。

二、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小学劳动技术教学探究

(一)在劳动技术教育中激发学生的兴趣

对于小学生而言,兴趣能够在其获取新知识方面提供较强的驱动力。小学劳动技术教师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过程中,应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生对新鲜事物往往有强烈的好奇心。教师可以抓住学生的这个特点,对其给予指导,使其能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积极参与劳动技术教学活动。小学劳动技术课程中包含较多的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为教师提供了较多的教学思路。例如,教师讲解“各种各样的职业”这个部分时,可以设计一个“我演你猜”的游戏活动,让每个学生在心中想象一个职业,分别走上讲台将其表演出来,并让其他学生猜一猜这名学生所表演的职业是什么。每个学生对职业的理解存在差异,表演方式也会各不相同,这样的游戏方式能够在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劳技作品的完成,无论是材料的收集准备还是创意设计,直到最后完成制作,均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因此,许多学生课后通常都不会进行实践操作。如在五年级下册中国结单元的学习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从生活中寻找,看有哪些方法可以让手中的“结”由小变大,或者从平面的形态变为立体的造型,以丰富生活体验。有的学生看到妈妈在钩花,用一根线循环往复地编织,并呈螺旋形状钩上去,花纹便越来越大。这时学生转过身,也尝试着把已经编好的一条平结,一圈圈地进行盘绕,很快编织出一个立体的大圆盘,又在上面加上2 个鞭炮结,它就成了一只小闹钟的样子。还有的学生看到起支撑作用的汽车轮毂时,也尝试着拿来一个小的金属三角,沿着它一圈圈地缠绕到平结上面,便完成了一个立体的三角形。于是,学生制作出的中国结立体作品数量不断增多,如神气的小雪人、可爱的小金鱼等等。通过联想和创造产生的成功体验,可以更好地激励学生观察生活,寻找不同事物间存在的密切联系,在生活中产生奇思妙想,并将其付诸劳技作品的创新中,从而使这一课程充满活力。

(二)开展丰富的活动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小学劳动技术教师在培养学生劳动意识与观念的过程中,应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走出传统教育的束缚,将理论放到实践背景中,发挥知识的指导作用。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比如,教师可以将劳动技术教育与公益活动相互融合,使得劳动技术教学活动的形式更加丰富。教师在讲解“扫地”这个部分时,可以将其与“垃圾分类”等先进的环保理念相结合,带领学生走出校门开展实践活动,到街区帮助清洁工人做一些清扫工作。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自己所学知识,在实践中更加深入理解保护环境的意义,提出自己对如何做好清扫工作的一些想法,并将这种理念践行到实际生活中。又如,教师讲解“叠衣服”这个部分时,可以带领学生去养老院,让学生帮助老人叠衣服。在每次劳动实践活动中,教师应启发学生从创新的角度优化劳动方法,以实现培养学生形成创新能力的目标。

如在五年级下册《便携衣架》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分别安排“抽拉式衣架”与“防风衣架”的内容,以更好地实现对学生的劳技教育。《江苏省小学劳动与技术课程教材说明》(以下简称《说明》)指出,劳动与技术课程本身就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密切,要让学生在对劳动创造世界进行了解的同时,形成理解劳动价值的能力。再看这两部分教学内容,无论是制作抽拉式衣架还是制作防风衣架,均是在指导学生对不同衣架所具有的功能进行学习和制作,以解决在晾衣中遇到的一些小麻烦。正是因为有这些待解决的问题,才有制作的需求,这便是《说明》所指的劳动的意义。因此,劳动与技术教学不能仅停留在技术讲解的层面,更要指导学生从生活的实际需求出发思考和创新。教师可以在设计该课程时,让学生首先观察自己在晾衣服时遇到的问题,继而产生创新制作的需求,再引导他们对晾衣架的形态进行改变,或是改换制作材料加以解决。这样的劳动与技术课可以全方位、多角度地开阔学生视野,使他们在设计、制作衣架的过程中,获得更加多样性的思考和成果。因此,只有切入学生需求的视角,才可以突显有创新的制作。

(三)针对劳动技术课程构建创新性教学评价体系

在小学劳动技术课教学中,教学评价属于关键环节,能够发挥重要的教育作用。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更提倡教师要善于运用积极评价,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学习,为学生实现全面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所以,教师应对学生的情感体验给予足够的关注,仔细观察学生参与劳动技术活动的状态,并抓住学生的优点进行表扬,肯定其学习成果,从而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例如,教师在讲解“折纸帽”这个部分时,可以为学生准备相应的工具和材料,比如剪刀、彩纸、胶水等,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折叠出不同样式的纸帽。在学生完成折纸任务后,教师可以组织一个小型的“走秀”活动,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进行折纸经验交流,以此肯定并表扬学生的创新想法。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够使学生在课堂活动中受到启发,从而强化其创新意识。

(四)学法指导引领学生自主探究

学生在开展劳技课学习时,应始终秉持爱劳动、能设计、会动手的原则,这项原则也是对教师教学的要求。设定这样的目标,可以较大程度地提升劳动技术教育水平。教师在进行劳技教学时,需颠覆以往模板教材内容的教学方法,重点围绕培养学生的技术能力教学。在实践全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手脑与设计有着紧密联系,参考实际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对应归纳并且收集有关信息资料,从而形成一套解决方案。在设计以及制作时,倘若发现方案有不足之处,则要及时加以修正和完善。学生在探研时,可以通过实物、课件完成初步设计。在此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出现卡顿的地方要及时给予疏导、启迪,以激发他们培养实践动手能力的热情以及思维的发散性。

由于劳技课要求学生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因此要不断刺激学生自主学习,使之具备较强的探索精神。例如低年级学生喜欢看动画片,教师则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等,引导其尝试当动画片设计者。对于学生设计的动画片剧情发展梗概以及制作并且表演等,教师应时常给予鼓励。要引导其开展活动时采取多种方法动脑、动手,使他们具备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鼓励其有敢于否定教师观点、教材内容的勇气。教师自身也应具备较强的组织能力,支持学生的不断创新精神,鼓励其大胆质疑,善于发现自己感兴趣的地方,培养其养成动脑、动手的好习惯。劳技课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劳动,并在劳动过程中形成自我特有的技能。一般来讲,每位学生均具备创造力且聪明,教师可以用称赞的目光、亲切的语言等对其给予肯定。

三、结语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经逐渐成为小学劳动技术教育的基本目标。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应激发学生的兴趣,开展丰富的活动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并针对劳动技术课程构建创新性教学评价体系。本文对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小学劳动技术教学展开了研究,期望能为提升小学劳动技术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劳动创新能力课程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热爱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