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我们关注张承志和弋舟。
张承志是20世纪80年代的现象级作家,他的《北方的河》《黑骏马》《心灵史》等作品以独特的个人风格风靡一时。张承志对于20世纪80年代文学的意义在于,他跳出伤痕文学、反思文学的公共路数,在文化寻根和精神寻根的意义上高扬起了浪漫主义、理想主义、人文主义的文学旗帜。《北方的河》是其具有经典性的代表作。主人公是一位悉心备考人文地理科学研究生的青年,但他并非枯坐书斋的书呆子,他要亲自去勘探黄河、额尔齐斯河、湟水等北方河流。脚量大地,山河寻根。对北方河流的勘探并非一种纯地理学的田野调查,而是一种民族精神和文化认同的确认。在张承志笔下,北方的河各具个性,黄河雄浑而野性、湟水平静而柔韧、额尔齐斯河稳重而自由……五条北方的河,代表的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博大辽阔的历史文化整体。因此,寻河便是寻根。“古老的彩陶流成了河”,湟水边的彩陶代表着民族璀璨的文化源头。这个脚踏万里山河的青年主体,既携带着“知识改变命运”的崭新时代可能,又延续了一代知识青年到广阔世界中再造山河的理想。细读《北方的河》,张承志所呈现的个人审美能力和升腾激扬的文学气象不能不令人折服。
本期还推出青年作家丁小龙关于弋舟小说的评论。弋舟是70后小说家中审美风格极为独特的一位,其以暗色调的文字和情绪构建了中国城市生活的现代主义文学景观。丁小龙对弋舟的解读,既是同行观察,也是近距离观察,颇有可观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