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凯 金华春光橡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制造业在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水平进步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考虑其特殊性,要想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发挥创新的引领作用。但很多企业对此并不关注,尤其是民营制造业,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凸显出很多问题。一方面,民营企业众多,但分布分散,规模较小,大型企业较少;另一方面,大部分企业基础比较薄弱,在人才、管理、融资等方面都存在一定不足。当前我们正处于“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属于新的发展阶段,所以提出构建新的发展格局,贯彻新的发展理念。民营制造业的发展,也需要遵循新理念,打造新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
分析当前我国民营制造企业的发展,表现出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实力不断增长,产值也不断提升,产生的收入逐渐升高,表现出蓬勃发展的趋势;发展活力提升,在深化供给侧改革的趋势下,逐渐控制对资源的依赖,反而重视创新和人才,产业发展增速较快,对于制造业整体行业的发展做出的贡献越来越多,其中一些特色产业的效益十分良好,比如智能家电和汽车、生物医药和特种设备等;吸纳就业的能力越来越强,提供的就业机会更多,就业渠道不断拓展,对于当地就业压力的缓解发挥着极大作用;品牌意识逐渐增强,各地区的民营制造业都建立起一些优秀的品牌,比如“青岛啤酒”和“海尔”,民营制造企业在自身拓展市场空间、扩大品牌影响力的同时,形成了一批梯队品牌,业务范围覆盖到服装、奶粉、运动、食品等方面;发展环境持续优化,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持力度加强,积极创新政策服务机制,为民企提供便捷的金融服务产品,对民营制造业的发展提供大力支持。
制造业是很多地区传统支柱性产业,占很多地区总产值的很大比例。基本从21 世纪初以来,该行业的产量保持增长趋势,但增速有所降低,比如钢材、铝材等商品。这主要受供给侧改革、经济增速放缓、市场环境波动较大、生态文明建设要求严格等因素影响。特别是该行业本身存在能源消耗大、污染严重、职业健康威胁较大等缺陷,所以新时期在节能环保政策提出后成为整改的主要对象。随着时代的发展、生产技术的进步,该行业基本建立起完整的产业链,形成配套协作的产业体系,也建立起产销一体化的市场体系,出现很多特色产业集群以及知名品牌。随着改造提升工作的进行,该行业的发展受到一定限制,面对新的形式,需要做到提质增效,提高创新能力和水平。
但实际工作中,该行业的发展也表现出一些问题,比如中小企业多,企业总体竞争力不强;产品中高端市场占有率偏低,尤其是高端市场基本被进口产品占据;行业绿色发展水平有待提高,污染依然严重,对于能源的消耗依然很大;行业中“低散乱”矛盾依然较为突出,大部分产品档次偏低,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不高,行业内、区域内同质化竞争比较激烈;企业大都是以OEM 生产为主,拥有自主品牌并专注国内市场的企业较少等。
民营制造企业在各个领域的发展都不太乐观,特别是受国际经济形势的影响,一些原材料或者一些零部件需要进口,而收紧的国际经济形势为企业发展带来一定阻碍。制造企业是将原料生产出预定商品的行业,所以原料是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但其中一些原料受制于国际市场行情的变动,特别是近期很多商品价格大幅涨价,木材、钢铁、芯片等都在其内,这给制造业带来一定不利影响,增加了制造成本,导致行业形势整体不强,很多小规模企业难以支撑。
政府的引导性作用发挥不足。很多政府部门没有认识到制造业发展模式创新的重要性,建立的扶持政策较少,资金投入不足,优惠也不多,导致群众和企业的发展动力不足。这样一来,没有充足的政策资源支持制造业的发展,资金缺乏也使得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这对制造业的后期发展十分不利。另外,地方政府对其的宣传推广不到位,也影响到群众发展制造业的积极性。
大部分制造业规模都不大,缺少龙头企业,品牌效应不足,距离实现规模化发展还有很长的道路。相关企业之间的竞争压力较大,没有形成有效的分层运营模式,容易带来恶性竞争。而且群众对于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不足,不能借助网络收集和发布线上信息,导致难以准确把握市场发展方向,不能及时对制造业模式进行调整,而且也缺乏销售渠道,产品难以及时销售出去,影响了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
对比社会发展产生的需求,制造业的标准化体系还存在不足,需要进一步完善,扩大标准化的覆盖面,积极补充新产品的标准化体系,优化传统产品的标准化体系,同时还要考虑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将质量、管理、产业发展等都纳入标准化体系的范围。大力推动制造业标准化体系的建设进程,有利于企业技术创新、统一技术规则、有效把控市场、生产规模规范化、提升企业产品质量,并帮助相关企业依托自身技术优势抢占市场先机。在当前形势下,谁抓住了标准化体系建设的主动权,谁就拥有了占领行业技术和市场的话语权,谁就能成为行业发展的风向标。
在改革背景下,要积极转变思想观念,认识到质量、品牌和生态建设的重要性,同时建立起积极的竞争意识,从思想上重视质量管理水平的提升。对此,制造业需要转变质量管理观念,根据政府方面、法律方面以及行业上的标准要求,建立健全质量标准化体系,关注生产过程的提质增效,同时注意进行绿色发展,推动高品质制造企业的发展。制造民企要积极引进国内外的先进技术和理念,指导施工作业的进行;安排专人负责重点环节、核心环节的处理,避免在薄弱之处出现质量问题;打造PDCA 循环,分析质量标准化体系中存在的问题,不断进行完善和优化,持续提高质量生产经营水平。要注意强化相应保障机制的设定,制定科学的制造业相关的质保体系以及规章制度等,指导制造业的质量发展;还要求企业建立质检机制,保证按照质量标准把好制造工程项目的质量关,对于不合格的工程,要严加处置,依法严惩;同时遵循工程质量责任机制的落实,将质量责任落实到具体的班组和个人,划分清楚责任体系。
制造业要关注原材料的检验,做好全过程的质检工作,保证原材料的质量符合生产工艺的要求。对此,需要选择合适的供应商采购原材料,建立完善的合作合同体系。在合同中说明原材料采购的一切相关事项,尤其是对于原材料价格和品质的相关保证需要做好明确。合同中还需要明确双方的权责义务,完善制造工艺相关的法律规定,提高合同管理的规范性。在签订好合同后,管理人员需要安排专业人员负责对供应商提供的原材料进行质检,随机进行抽查,保证原材料在投入生产之前的质量水平始终符合生产标准要求。企业还要重视生产设备的质量标准化要求,要结合制造工艺技术情况、生产情况等选择合适的生产设备,保证设备的参数和性能与生产需求一致,适应生产方案的安排。
各个制造企业的党委要坚持贯彻十九届四中全会的精神,按照法律法规规定进行标准化党建工作开展,将党的领导融入到企业生产和管理的各个环节,将党组织管理内嵌到内部管理的整体布局。党委和党组织要发挥目标导向作用,经过培训、教育等工作的开展,加强党员干部和员工对于党的方针政策的了解,对于市场经济发展趋势的了解,对于市场环境变化情况的了解,及时贯彻落实上级部门提出的发展战略及决策部署,保证企业的发展方向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战略趋同。同时在企业内部,对于管理架构设置、工作部署、绩效考核和结果利用等方面,要坚决做到党建工作与经营工作的有机融合,确保两者在发展过程中的同向性,坚持同一个方向目标进行发展。企业要将党建工作要求写入企业章程,明确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具体职责和地位,在重大经营决策上突出党组织的作用,并对党建成效进行反馈和优化,持续提升党建工作质量。企业还要推动党建与中心工作联系起来,借助党建工作推动生产经营高质量开展。
一是建设一批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基地。聚焦重点单品及地方特色产品,制定规范化的生产制造技术规程,因地制宜,集中力量和资源,打造一批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基地。二是新建一批“定制生产园”基地。强化制造产业和工业产业的协同发展,鼓励生产企业和其他工业企业建立“定制生产园”基地,按照工业产业发展对于制造的需求,提供定制化的生产服务,以更好地满足客户的需求,同时也能引导资源要素向基地汇聚;鼓励制造企业采购“定制生产园”的原材料,支持企业优先采购以“定制生产园”的制造为主要部件的设备设施等。三是提升生产工艺的标准化水平。企业也要积极对制造的生产工艺进行改造和提升,同时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提升工艺水平;完善制造生产期间的各项管理制度,尤其是生产制度和监督制度,强化制度的贯彻落实,避免执行不到位或出现偏差;结合制造生产情况以及企业的实力,选择合适的制造工艺和生产线设备,避免制造生产出来的产品与既定的性能和参数存在较大差距。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人才强国战略,十九届五中全会中也提出要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同时因为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才的发展对于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高质量的人才是保证企业和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以需要建立人才标准化体系,关注人才的培养和提升。人力资源部门需要结合本民企的实情,考虑企业发展对于人才的需求方向,制定科学的管理方案,开展职务分析,并对人员进行心理测验,尊重专业技术人员自己的需求和看法,制定明确的发展目标。期间人员自身需要对自己的情况和特点提出合理的发展要求或者目标,保证规划的可行性。人资部门要按照民企发展情况,考虑不同岗位的需求,按照设定的目标,根据规划好的内容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包括职务任职资格、心理测验、绩效考核结果使用、培训表现应用等,在此基础上评估每位人员的综合能力,分析他们的优缺点,然后遵循扬长避短的原则,建立培养和提升方案,致力于解决他们的不足。之后注意对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和学习,每次培训后进行考核,将之与绩效和未来发展挂钩。同时企业还要鼓励专业技术人员自主学习,不断学习新知识,提升自身专业技术水平,提高综合素质能力。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下,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国际市场之间的竞争加剧,国内企业纷纷走出国门,而很多国际资本和企业纷纷进入国内,加剧了制造业的竞争。这种情况下,制造业要想保证竞争优势,在遵循国际标准的前提下,技术创新、技术规则、市场把握成为国际贸易成败的关键要素。在这方面,制造业的国际标准化进程也有了很大发展,对扩大我国在国际标准化活动中的作用和影响力具有深刻影响。同时我国制造业在生产装备和技术、产品质量和管理上达到了较高的水平,有些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部分制造企业也参与到国际标准的起草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