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自芳
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近年来,许多地方推动省直机关优秀年轻干部到基层“墩苗”历练,这不仅充实了基层党员干部力量,同时也磨砺了干部意志、“墩”出了人才。
年轻干部“墩苗”是新时代高素质干部队伍建设的长远之举。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新冠肺炎疫情相叠加,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努力造就一支忠诚干净担当,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是应对国内外复杂局面、完成新任务新目标的迫切需要。年轻干部到基层“墩苗”,有利于充实基层力量,优化基层干部队伍年龄和专业结构,源源不断培养党的事业的接班人和生力军,让伟大事业在优秀干部的推动下更加兴旺发达。
年轻干部“墩苗”是优化年轻干部成长路径的创新之举。万丈高楼平地起,“墩苗”对每一个年轻干部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让年轻干部下基层“墩苗”,就是要让他们到改革发展的主战场、维护稳定的第一线、服务群众的最前沿去经受考验和历练,把“墩苗”当成了解基层实际、向广大群众学习的最好课堂。通过创新“墩苗”方式方法,有利于青年干部在一线长见识、壮筋骨、增才干,在实践锻炼中快速成长,成为攻坚克难的排头兵。
基层经验缺乏。省直机关年轻干部大多学历高、事业心强、干劲足,但多数年轻干部是从家门到校门、毕业后进了机关门的“三门”干部,工作经历单一。基层事务千头万绪、错综复杂,“墩苗”干部印象中的基层、通过调研了解的基层是远远不够的。由于不熟悉基层实际,一方面,容易导致“墩苗”干部到任后工作上手慢,需要花费时间自行摸索,角色转换不顺畅;另一方面,容易凭以往工作经验或所谓的基层调研经验看问题、作决策,造成制定的方案和措施与实际有偏差,甚至完全脱离实际。
自信心不足。“墩苗”干部比较年轻,经历风浪少,突然面对基层繁重复杂的工作局面,会感觉心里没底、自信心不足。具体表现在:一是对抓班子带队伍信心不足。一些“墩苗”干部任地方党委和政府主要负责人,从省直机关干部到地方主要领导干部的角色身份转变,一时可能难以适应,加上有的地方基层干部抓班子带队伍责任重、难度大,存在自信心不足的问题。二是对解决棘手问题信心不足。基层工作涉及乡村振兴、招商引资、产业发展、拆迁补偿、邻里矛盾、社会维稳、环境治理等,可以说是千头万绪,棘手问题较常见,对于长期在省直机关工作的“墩苗”干部来说是极大挑战。三是对自身创新能力信心不足。面对具体问题,一些“墩苗”干部存在畏难情绪和求稳怕乱思想,容易满足于按照省直机关工作模式、按部就班完成任务,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不足。
处理群众工作能力较弱。基层事务繁琐复杂,事事处处关系着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基层干部往往是为人民服务的最直接体现者。一些“墩苗”干部缺乏与群众面对面接触的机会,缺乏回应群众关切、解决群众诉求的经验,如果到任后不深入调研,与当地干部、群众交流少,工作就容易脱离实际,浮在面上不深入,不利于增进干群感情、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影响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
家庭责任难顾。“墩苗”干部正值干事创业的黄金期,既是单位的骨干,也是家里的顶梁柱,面临着一系列自身及家庭问题,比如恋爱交友、成家立业、养育后代、赡养老人等。长期在省直机关工作的“墩苗”干部,大多都在省会城市安了家,如果到基层任职,必然存在夫妻异地、平时难以照顾孩子等问题,特别是作为基层党委政府和部门主要负责人,在节假日也要经常在岗带班,客观存在事业家庭难兼顾的情况。后顾之忧难以解除,这也是省直机关部分年轻干部不愿报名、不敢报名参与“墩苗”的原因之一。
做好“墩苗”干部选拔。“墩苗”干部必须符合好干部标准,真正把那些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年轻干部选拔出来。具体要严把“四关”:一要严把政治关。天下至德,莫大于忠。政治标准是选人用人的首要标准。要做到思想上高度统一、政治上清醒坚定、行动上坚决有力,确保把政治信仰坚定、表里如一、愿做党的事业先锋战士的年轻干部选拔出来。二要严把能力关。组织人事部门要注重倾听单位直接领导、同事和服务对象的声音,把有真才实学、善于活学活用的年轻干部选拔出来。三要严把作风关。作风带动政风。要注重选拔有吃苦和奉献精神、热爱基层工作、善于沟通协调、能够处理复杂问题、率先垂范、作风扎实的年轻干部,树立先进、弘扬正气。四是严把廉洁关。注重选拔那些有原则、有底线、有规矩、清白干净的年轻干部,倡导廉洁奉公意识。
加强“墩苗”干部教育培训。相关部门可以把“墩苗”干部教育培训纳入干部培养的重要日程,通过持续性、针对性的培训,帮助年轻干部充分认识“墩苗”的重要性,更加珍惜“墩苗”历练机会,强化为民干事的信心、干好工作的决心、干出成效的雄心。可建立“三种机制”:一是任前培训机制。通过集中学习、参观考察、案例分析等方式,帮助“墩苗”干部尽快了解基层、熟悉基层、适应基层,做好扎根基层、服务基层的思想准备,掌握必要的基层工作方式方法。二是新老“传帮带”机制。为“墩苗”干部安排基层经验丰富的领导或老同志,帮助“墩苗”干部尽快适应新环境、掌握好经验,快速提升解决基层实际问题的能力水平。三是常态化交流机制。组织人事部门可以定期举办基层“墩苗”干部专题培训班、工作交流会、现场观摩活动等,加大干部交流力度,推动“墩苗”干部及时学习好的经验做法、交流心得体会等,提高其综合能力素质。
推动“墩苗”干部真练。“墩苗”干部要抓住机遇,躬身入局,勇挑重担,在打硬仗、扛重活、攻难关中学到“真功夫”、练就“硬本领”,在实践中扛起责任担当。一是“忠”字为先,对党绝对忠诚。“墩苗”干部应当深刻领会组织的良苦用心,以绝对忠诚不负重托。要坚持党的领导,坚定理想信念,坚决执行组织决定,服从组织安排,严守纪律规矩,自觉做政治上的明白人、老实人,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二是“敢”字当头,勇于创新。“墩苗”干部是代表年轻、有思想、有理论、有闯劲的新力量,必须要有敢为人先的精神,在思想上与陈旧思维作斗争,在工作上与矛盾困难作斗争,在管理上与短板不足作斗争。要敢于超越过去,敢于打破思维定势和传统观念,把握大势、围绕大局,在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实现高质量发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方面实现新作为。三是“干”字为要,强化责任担当。空谈误国,实干兴邦。面对基层繁重复杂的工作局面,“墩苗”干部要加强岗位历练,善于在危机面前挺身而出,敢于担当负责、较真碰硬,在“率先”上抢先机。要以“朝受命、夕饮冰,昼无为、夜难寐”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坐不住、等不起、慢不得的使命感和紧迫感,撸起袖子加油干、挥洒汗水奋力拼,带头做到苦干实干,少一些坐而论道、颐指气使、纸上谈兵,在实践中践行初心使命,不断磨砺干事创业的“铁肩膀”。四是“实”字打底,求真务实见成效。“墩苗”干部要善于察实情、出实招、谋实效,从实处着手、用实干考量、以实绩说话。在决策部署之前认真组织开展调查研究,找准调研方向、创新调研形式、及时分析研判,立足实际谋发展,不断提高决策水平。要多一些沉着坚守、少一些心浮气躁,多一些求真务实、少一些凌虚蹈空,多一些实事求是、少一些异想天开,以身作则、以上率下、带头示范,干出成效。
加强“墩苗”干部选拔任用。选派年轻干部历练的目的是为党的事业培养德才兼备的优秀干部队伍。组织人事部门可以全程跟踪、加强管理、精准培养。一是严格日常管理。注重掌握“墩苗”干部的政治思想、履职尽责、重点工作推进、急难险重担当、突发和公共事件处置等情况,及时引导帮助,及时激励鼓励,让“墩苗”干部在干中学、学中干,在组织培养激励下墩得实、担大任。二是打破成长预期。坚持组织不承诺、不贴“镀金”标签、不搞升迁路线图,树立重实干重实绩的用人导向,激发干事创业潜力动力,真正把“墩苗”干部培养成栋梁之才。三是精准重点培养。所在地党委组织部门可以定期听取“墩苗”干部的思想工作汇报,定期开展谈心谈话。使“墩苗”的过程成为培养的过程、观察的过程、优选的过程,推动年轻干部真正扑下身子在基层摔打成长、建功立业,接受实践和人民的检验。
做好“墩苗”干部保障。要爱护“墩苗”干部,帮助他们解除后顾之忧,激发干事创业热情。可探索建立“墩苗”干部保障机制,对包括住房、家属子女随迁、不同地区工资待遇差别等问题,建立相关规章制度,帮助其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为其集中精力开展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比如,可根据“墩苗”干部的意愿,安排年幼子女到任职地上学。对边远和贫困地区的“墩苗”干部,可以适当提高其待遇,以保障其工资收入不低于“墩苗”前收入。对工作成绩突出的“墩苗”干部,还可给予相应奖励,包括精神奖励、物质奖励和职级晋升奖励等。
“墩苗”为省直机关年轻干部打开了一片施展才华、实现人生价值的广阔天地,年轻干部只有积极躬身入局、勇挑重担,才能在思想认识、工作能力等各方面得到系统化提高,切实担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时代重任,成为无愧于新时代的高素质党员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