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维江
国家事务林林总总、纷繁复杂,如果巨细无遗地排上治国理政的日程,“眉毛胡子一把抓”,可能让决策者焦头烂额甚至望洋兴叹无从下手。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决策时必须聚焦国家事务中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聚焦“国之大者”。
在实践中,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建设和运营“希望来吧”,以此带动社会各界参与到关爱农民工子女的志愿服务中来。
具体来说,“国之大者”应符合三个特征。第一是全局性,即对国家的中心任务有全面而又重大的影响,或促成其实现,或掣肘其实现,甚至颠覆国家本身。第二是动态性,即该事务影响的范围、强弱、性质随时间发生变化,无法或难以依靠常规的程序来处理。第三是综合性,即该事务及其演变而衍生出的事端涉及的领域或区域非常多且相互交织,需要较高层级来开展跨部门协调、决策及部署。“兵者,国之大事。”国防安全自古以来就是符合上述特征的“国之大者”,在当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阶段的中国尤其如此。
新中国成立后,国防安全一直是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中的重大事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新生的人民政权面临国内外反动势力的严峻威胁,中共中央关于国防安全有持续和大量的部署,建设强大的国防军是人民军队建设的重要任务,国防安全长期以来是和生产及经济建设密不可分的重大事项。第一,国防安全是和经济建设并列的大事。1950年9月,毛泽东同志代表中共中央在全国战斗英雄代表会议和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会议上致的祝辞中强调,“中国必须建立强大的国防军,必须建立强大的经济力量,这是两件大事”。第二,国防安全力量是直接参与经济建设的重要力量。1949年12月,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出指示,“全军除继续作战和服勤务者而外,应当负担一部分生产任务,使我人民解放军不仅是一支国防军,而且是一支生产军,……加速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建设”,“要从事经济的文化的国防的各种建设工作”,“人民解放军除了担负保卫国防、肃清土匪、巩固治安、加强训练等项任务之外,已有余裕时间参加生产建设工作。人民解放军参加生产,不是临时的,应从长期建设的观点出发。而其重点,则在于以劳动增加社会和国家的财富”。第三,国防安全和经济建设、工业发展等存在需要统筹的辩证关系。毛泽东同志指出,一方面,“国防不可不有”,“我们一定要加强国防”;另一方面,“只有经济建设发展得更快了,国防建设才能够有更大的进步”,如果真正想要、十分想要原子弹,“你就降低军政费用的比重,多搞经济建设”。毛泽东同志还提出:“没有现代化工业,哪有现代化国防?”第四,经济产业布局等要考虑国防安全的要求,又不能唯国防安全的要求。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陈云同志曾指出,企业的布点“要考虑到国防安全的要求”,他也对“过去在工业布局上只考虑国防安全,而对劳动力、吃饭问题、运输问题都没有加以考虑”提出过批评。1966年,邓小平同志明确提出并详细阐述了“立足国防战略布局抓三线建设”的方略。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邓小平同志作出“战争可能延缓爆发”乃至“世界大战十几年内打不起来”的重大判断,军队建设由准备“早打、大打、打核战争”转到和平时期建设轨道上来。在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之下,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中国军队加强了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国防安全具备了一些新的特征。第一,国防安全服从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的大局。邓小平同志提出,“国防建设必须明确服从经济建设”,军队各个方面都与国家建设有关,要腾出力量来支援国民经济的发展,千方百计先使国家经济发展起来,国力强了,才有条件发展更好的现代化国防。邓小平同志还提出,特别要汲取苏联因为国防负担太重而“翻不起身”,军工力量一马当先、不能带动民用工业和经济技术等教训。要“精打细算”搞国防,精简机构和人员,为军队“消肿”,在不增加军费预算占国家财政开支比重的前提下把钱用好,真正用到增强战斗力上。第二,推动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邓小平同志提出,必须建设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在国民经济不断发展的基础上,改善武器装备,加速国防现代化。特别在发展高科技方面,要急起直追;要推动部队专业技术人员专业化、制度化,相关人员搞成可以按干部待遇升级的“辈子兵”,部队减人不要减这批人。1997年底的中央军委扩大会议提出了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明确了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总体思路。这一时期,中央还十分重视科技对国防安全及现代化的作用。胡锦涛同志曾号召科技工作者,紧紧抓住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及国防安全具有战略性、基础性、前瞻性、关键性作用的重大科技课题开展研究。第三,将国防安全作为与国家政治安全、经济安全等并列的重大安全领域。江泽民同志在2001年11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要头脑清醒、居安思危,深刻认识新形势下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经济安全、国防安全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胡锦涛同志在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要始终把国家主权和安全放在第一位,坚决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国防安全”。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国防和军队建设也进入新时代,立足统筹发展与安全的新要求,在习近平强军思想引领下,国防安全及能力建设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第一,正风肃纪挽救人民军队,为新时代国防安全构筑坚实政治基础。党的十八大之前一个时期,军队面临严重政治风险。2014年,中央召开古田全军政治工作会议,确立新时代政治建军方略。中央还坚决查处郭伯雄、徐才厚、房峰辉、张阳等严重违纪违法案件并彻底肃清其流毒影响,重整政治纲纪、纯正政治生态,作出一系列政治设计、制度安排和开展主题教育,夯实了维护核心、听从指挥的思想政治根基。第二,推动军队整体性革命性重塑,全面提升备战打仗国防安全能力。通过领导指挥体制改革、规模结构和力量编成改革、军事政策制度改革,形成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新格局,初步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军事政策制度体系基本框架。大力纠正“和平积弊”,推进军事训练转型升级,积极开展军事斗争准备和战斗精神培育,显著提升军队威慑实战能力和国防安全保障水平。第三,升级战略安排,将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水平推向新高度。党的十八大以来,军队现代化在军事理论现代化、军队组织形态现代化、军事人员现代化、武器装备现代化等方面取得长足进展。军事理论现代化方面形成了习近平强军思想。军队组织形态现代化方面,实现了联合作战指挥体系和军兵种领导管理体制重塑,重新划设五大战区,成立陆军领导机构,将第二炮兵更名为火箭军,组建战略支援部队、联勤保障部队,调整武警部队领导指挥体制,确保了党对全国武装力量的绝对领导。军事人员现代化方面,重塑人员结构和规模比例,精简机关和非战斗机构人员,大幅压减干部数量,扩大文职人员规模,充实一线部队,总员额裁减30万,但作战部队人员总数不减反增。武器装备现代化方面,我军坚持把武器装备建设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以作战需求为牵引,紧跟世界军事科技发展方向,超前规划布局、加速发展步伐,武器装备技术状况有了很大改善,武器装备总体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在已有基础上,中央继续谋划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新“三步走”战略安排,加快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融合发展,不断壮大新型作战力量,加速更新换代主战武器装备,推动人才培养、国防动员、军事外交、军事理论研究等工作取得全面进展,立体塑造新时代国防安全。
长白猪的产活仔数第三胎与第一和第二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大白猪的产活仔数第二胎与第一胎和第三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长大二元猪的产活仔猪数第三胎与第一胎和第二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长白猪的产健仔数第三胎与第一胎和第二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白猪的产健仔数第二胎与第一胎和第三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长大二元猪的产健仔数第三胎与第一胎和第二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第一,以正确理论引导形成维护国防安全的科学方法、坚定意志和高度的荣誉感、责任感。科学理论是时代的产物,其一经掌握群众并运用于实践,就会变成巨大的物质力量。对保障新时代中国国防安全来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强军思想,是强大有力的理论武装。习近平强军思想系统完整、逻辑严密。关于强军使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强国必须强军,军强才能国安”,“必须统筹发展和安全、富国和强军,确保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进程同国家现代化进程相适应,军事能力同国家战略需求相适应”;关于强军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建设一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