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晶晶
在当今全球化发展趋势下,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在外语学习中具有重要意义,培养学生跨越语言和文化差异进行交流,学习新的沟通行为和互动方式,成为外语教学的重点。构建科学完善的跨文化交际培养模式,教学目标、课程设计和实施以及教学评估必须密不可分。因此,作为检测学生学习成果,对整个教学过程起到反馈作用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评估也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重点。在诸多评估方法中,AIC模型(Assessment of Intercultural Competence,跨文化能力评价模型)和INCA模型(Intercultural Competence Assessment,跨文化能力评估模型)理论框架相对完善,影响范围较广,是评估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工具。
跨文化交际能力可被定义为在与不同语言和文化的个体交流时,交际者得体、有效的交际行为能力。英国著名学者麦克·拜拉姆(2014)指出跨文化交际能力(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这一术语基于语言教育者多年来广泛使用的概念“交际能力”(Communicative Competence,CC)。个体所具备的在本国文化中的交际能力为CC,在此之上的第二种文化中的交际能力为CC,以此类推,个体跨文化交际能力可表示为如下公式:Communicative Competence+Communicative Competence(+CC)=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跨文化交际能力评估方法的制定取决于构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多个相互关联的组成部分,包括个体本身的属性(如变通能力、同理心、耐性、容忍度等)、三种能力(即建立和维持关系的能力、进行有效沟通的能力、团体协作的能力)、四个维度(即知识、态度、技巧、意识)。这些属性、能力和维度共同构成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整体框架,因此在评估过程中都应该有所涉及。但是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组成部分覆盖范围广泛,尤其是四个维度中的态度和意识较难被量化和记录下来,这就要求评估方法中针对每个维度都要有明确的评估标准。另外,跨文化交际能力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纵向且持续的发展,这就要求评估方法中制定合理的基准(如初级、中级、高级等)从而监测个体能力的变化。因此,制定跨文化交际能力评估方法无论在横向所涉及的评估内容方面或是在纵向的时间维度方面都极具复杂性。
比较分析这两种模型的第一步是明确它们的评估目的,并检测它们是否适合评估广大目标受众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在评估目的方面,由于AIC模型建构时主要服务于国际生活实验联合会(FEIL),因此AIC模型设计和评估的目的主要是改善该联合会跨文化服务计划,并利用评估成果来推动机构本身的愿景和使命。与AIC模型相比,INCA模型建构时的评估目的是测评工程行业公司职员和实习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主要包括语言能力和交际意识,更能有针对性地满足跨文化交际能力评估的重点。
在评估的适用性方面,AIC模型的目标受众是参与过或正在参与其国际生活实验联合会厄瓜多尔项目的英国和瑞士志愿者,并评估他们在参与该项目前后的跨文化能力差异。尽管AIC模型包含针对语言能力和沟通技巧的评估,但是评估只关注被评估者是否具备西班牙语能力,以及是否了解英国人、瑞士人与厄瓜多尔人的交流模式的差异。目标受众的局限性影响了AIC模型用以评估更广泛受众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适用性。
INCA模型是为评估工程行业员工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而开发的,评估流程对被评估者的语言能力、变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跨文化交际意识和态度等进行了全方位的评测。相较于AIC模型,INCA模型目标受众范围较广,但是在流程设计和评估内容方面仍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例如,其评估流程最后一步的角色扮演中,情境之一是通过小组合作搭建一辆卡车模型,这对于不具备专业知识的非工程行业的被评估者来说是不适用的。除此之外,INCA模型的问卷中包含根据不同文化情境所设置的开放性问题,其中,情境二“在中国出差”主要考查被评估者是否了解中国文化和相处模式,这对于原本就是中国人的被评估者来说也是不适用的。综上所述,虽然INCA模型对目标受众有一些限制,但它仍然比AIC模型适用范围更广泛,后者的评估对象主要为参与其厄瓜多尔项目的志愿者。
AIC模型和INCA模型都主张在跨文化交际能力评估过程中体现被评估者在个体性格、知识储备、思想意识、沟通能力、人际关系等层面的特征。AIC模型更是结合了众多相关理论,提出了一套评估个体在跨文化交际意识和态度、目标语言能力、语境适应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方面纵向发展水平的理论框架。然而,正是因为AIC模型涵盖面广,显得整个理论框架缺乏细节,没有达到应有的深度。例如,在语言能力方面,它仅仅强调学习目标语言的重要性,而忽略了个体还应该具备根据不同语境或者接受对象来调整语言表达方式的能力。从这个方面来看,AIC模型还不足以对跨文化交际中灵活使用各种言语或非言语交际的能力进行评估。
相反,INCA模型将这种能够认知不同语言习惯和语言技巧,以及通过调整自身话语来应对不同跨文化交际情境的能力定义为交际意识(communicative awareness),并按照初级(Basic)、中级(Intermediate)和专家级(Full)三个级别明确列出了不同级别的被评估者在交际意识方面所应达到的标准,确保评估过程更准确、更有章可循。除了交际意识,INCA模型的评估标准中还将个体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划分为应变能力、文化知识储备和探索能力、不确定性的容忍度、文化差异的包容度、同理心等指标并按照三个等级制定详细的标准。评估标准中列出的具体技能,如避免沟通中产生误解的技巧以及与非母语者沟通时话语转换的技巧等,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多个组成部分相一致,因此,与AIC模型相比,INCA模型的理论框架能够更深入、更具体地对跨文化交际能力进行评估。
在评估方法的选择和评估流程的设计方面,INCA模型相比AIC模型更具合理性和有效性。首先,INCA模型结合笔试和情境测验的方式从多个维度评估个体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笔试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对被评估者的背景信息(年龄、国籍、语言能力、工作经验等)和跨文化交流经历等进行基本测评。问卷中关于跨文化交流经历的测评包含21个不同的观点或者陈述。例如,“在餐厅,我经常吃一些我不知道配料的菜”“当我不知道怎么和来自别的国家的人相处时,我通常会遵循自己文化的规则”,被评估者需要从“适用于我”“可能适用于我”和“完全适用于我”中进行选择。
情境测验则包括根据所提供的情境回答开放性问题以及通过角色扮演来完成小组合作项目,如评估者扮演特定文化的合作伙伴,与被评估者一起参与建造一辆货车。为了减少情境测验的主观性,INCA模型制定了一套完整的评估流程。评估开始前,每个评估者会收到一份评估指南,指南中根据三个能力级别(初级、中级、专家级)对六项跨文化交际能力(应变能力、交际意识、文化知识储备和探索能力、不确定性的容忍度、文化差异的包容度和同理心)列出详细的评估标准,并提供相对应的被评估者可能出现的参考行为。评估过程中,每一个被评估者都由其对应的评估者观察和记录,评估者将观察到的被评估者的答案或者行为按评估标准进行归类和整理,从而得出一份评估记录表。测评结束后,所有评估者参加总结会议,会上讨论他们观察记录的内容,并就每个被评估者的每项跨文化交际能力进行统一总结、打分。整个评估过程最大限度地降低评估者个人的主观性,以此来实现评估准确度。
不同于以往测验采取单一试卷的评估模式,INCA模型中设计的情境测验不仅使评估者可以直接观察被评估者的跨文化交际行为,把握其国际交流和团队合作的能力,还能弥补个体在笔试中选择不符合自身真实情况的答案导致的评估不准确。多种类,全方位的评估组合使INCA模型能够系统地测评和记录被评估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在整个评估流程完成之后,每个被评估者都会拥有一套档案(包含身份卡,个人跨文化交际能力信息,跨文化交际能力评估结果等),被评估者可以继续在档案中收集并存储与其跨文化交际能力有关的支撑材料并用来证实自己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水平。
与INCA模型相似,AIC模型同样融合了问卷调查、访谈、观察等多种评估方式。值得关注的是,AIC模型在评估过程中使用的是非英语外的语言,更能有效地测评被评估者在目标语言系统中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例如,使用西班牙语评估英国人在厄瓜多尔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这种评估方式不仅可以直接测试被评估者的目标语言能力,还可以避免评估时进行语言间转译导致的结果偏差。此外,AIC模型采取双向评估的方式,让被评估者和其在海外的导师、领导或者所在寄宿家庭的成员同时填写问卷,从多角度了解被评估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尽管如此,AIC模型在评估方式的规划和使用上仍存在诸多问题。首先,问卷调查的内容侧重于检测个体对厄瓜多尔这一特定文化的了解程度,例如一道选择题,当厄瓜多尔人与其他文化背景的人交谈时,我认为他们通常:A.担心他人可能反感其身上的气味;B.不会将身上的气味视为敏感问题;C.不确定。这样的问卷调查内容与其说是评估跨文化交际能力,不如说是一套针对单一文化知识的测试题。其次,问卷调查中题目的设置不能准确反映个体跨文化交际能力,大部分问题都要求被评估者根据自身情况进行自我打分。例如,问卷第二部分关于个人特征的测评,要求被评估者就灵活性、好奇心、容忍度、适应性、耐心等15个性格属性给自己打分。这些性格属性没有被设置在情境问题中,或者融入到观点陈述内,也没有给出相应的解释或描述,被评估者一方面可能会因为自身理解的偏差给出错误的打分,另一方面可能会为了达到优秀的评估结果而打出不符合自身情况的分数。再如,问卷第四部分的语言能力测试,被评估者需要自己选择是否可以“使用准确的词汇表达观点”或“根据不同场景进行流畅的沟通交流”等,这样的问题设置不能保证被评估者按其真实的语言能力进行回答,起不到客观、有效的评估效果。除此之外,AIC模型没有类似于INCA模型中系统性规划的情境测验,评估者也没有一套计分规则或者评估指南,因此评估流程存在很强的主观因素。综上所述,相较于INCA模型,AIC模型在评估方法的使用和评估流程的设计方面缺乏科学性设计和系统性规划。
虽然INCA模型在评估方法的选择和评估流程的设计上都尽可能地避免主观性因素导致的评估结果偏差,但是在情境测验中对有关情境的描述和开放性问题的阐述上仍然有引导被评估者按着评估者期望或者社会期望的方向回答或做出相应行为的可能性,导致社会期望偏差。例如INCA模型情境测验中一道题目是要求被评估者选择他们期望在国外的居住方式,选项包括在当地居民家中寄宿、与国内朋友同住青年旅馆、自己租一小套公寓,这些选项本身没有问题,但是该题目的描述是“鉴于您在国外工作的目的之一是更多地了解另一个国家的生活方式,请选择您的住宿方式”,在这样的题目描述下,被评估者自然会首选在当地居民家中寄宿,即使这个选项并非符合他们的真实意愿。
同样,AIC模型中问卷调查和访谈问题的设置也具有一定的导向性。AIC模型问卷调查中评估语言能力的部分要求被评估者分别选择在“刚开始出国时”和“工作一段时间后”的西班牙语水平,被评估者很容易猜测到评估者期望的答案,即通过国外的生活使他们语言能力得到提升,从而刻意隐瞒自己真实的语言水平。另外,在访谈中,一个问题为“学习当地的语言对你跨文化交际的成功来说很重要吗?”该问题描述使用的是“很重要吗”而非“重不重要”,这会让被评估者意识到评估者期望的答案是谈论语言能力对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因此,AIC模型和INCA模型在评估问题的设置和阐述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导向性,不能完全准确地反映个体的真实态度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AIC模型和INCA模型为评估跨文化工作者或者国外旅居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提供了宝贵的工具,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综合来看,与AIC模型相比,INCA模型在评估跨文化交际能力上更具系统性和有效性,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首先,INCA模型的适用性比AIC模型更为广泛,后者在设计时只针对参与过或者正在参与其国际生活实验联合会项目的志愿者,目的是评估他们在参与跨文化交际项目后相关能力的提升。其次,AIC在具体的评估方法和评估内容设计中缺乏对各项能力进行细节、深入的解释,相反,INCA模型阐述了个体在语言能力和交际意识下所应具备的各项技能,更严格地遵照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组成部分来设计评估流程。第三,INCA模型规划了一套综合性评估程序,不仅将笔试和情境测验相结合,还编写了详尽的评估指南以减少评估者的主观性,确保测评的准确度。AIC模型虽然也融合了多种评估方式,但执行效果较差,缺乏对评估过程中评估者主观性判断和被评估者主观性回答的规避措施。综上所述,INCA模型比AIC模型更能有效、全面地评估个体跨文化交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