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明兰 陈美婷 仇姝
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肿瘤科,安徽合肥 230011
当前肿瘤的治疗除手术治疗外,放疗、化疗和靶向治疗也逐渐成为其常规方案[1]。在肺癌的治疗过程中,多数患者因对靶向治疗缺乏充分了解,担心靶向治疗副作用、治疗效果、治疗费用等,往往会出现担忧、焦虑等情绪[2]。既往研究显示,在肺癌患者靶向治疗过程中同时配合科学、有效的护理方案对疗效提高、预后改善、生活质量提升等均产生一定影响[3-4]。因此,肺癌患者靶向治疗期间,采取何种护理方案,帮助患者改善精神状态,减轻患者生理及心理压力是提高患者疗效和改善预后的关键[5]。本研究主要探讨肺癌患者靶向治疗期间行志愿者参与模式护理的措施及效果。
选取2018 年1 月至2021 年10 月在安徽省某三甲医院肿瘤科诊治80 例晚期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PASS 11 进行样本量估算,检验水准设α=0.025(单侧),检验效能1-β=0.80。根据已有研究数据,结合以往文献同类型研究和统计学专家的咨询意见,估计样本量约为80 例,根据初步实验结果估计无患者不能按照要求完成研究测试,照此计算总体样本量为80 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对纳入患者分为常规护理组及志愿者参与组。常规护理组40 例,男24 例,女16 例;年龄44~87 岁,平均(61.45±12.21)岁;肺癌TNM 分期[6]:Ⅲ期5 例,Ⅳ期35 例。志愿者参与组40例,男18 例,女22 例;年龄32~84 岁,平均(61.65±11.83)岁;TNM 分期:Ⅲ期2 例,Ⅳ期38 例。两组性别、年龄、TNM 分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编号:(L)2017-002]。
纳入标准:临床诊断为非小细胞肺癌;TNM 分期≥Ⅲ期;预期存活>6 个月;接受口服靶向药物抗肿瘤治疗。排除标准:伴有认知障碍、精神性疾病;难以配合治疗。
1.3.1 常规护理组护理方法 常规护理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护理人员在患者入院时对其进行全面评估,重点评估患者自身需求、饮食、睡眠、排泄及皮肤等方面,通过焦虑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和抑郁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准确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情况,靶向治疗开始前30 min,护理人员主动与患者交流,了解其情绪状况,根据实际情况行针对性心理疏导;给患者发放自行设计的健康知识手册,并给予饮食、用药、运动、情绪调节等指导;根据患者治疗期间及治疗后出现的症状及时配合医生做好对症处理。3 个月后对患者再次进行心理状态、生活质量及满意度评估。
1.3.2 志愿者参与组患者护理方法 志愿者参与组患者在接受常规护理基础上还接受志愿者参与模式护理。(1)成立癌症志愿者参与靶向治疗小组,小组成员包括2 名肿瘤科副主任医师,肿瘤科护士长及3 名5年专科护理经验的护士及培训考核合格的癌症志愿者8~10 名(志愿者纳入标准:临床诊断为肺癌,接受治疗时间超过半年;各项生命体征稳定,处于康复期或继续口服靶向治疗中;心理状态良好;高中及以上学历;具有较高的服务意识和无私奉献精神;具备良好的组织、沟通、协调能力;自愿参与肺癌康复服务)。培训方式为集体授课、场景模拟训练、现场讨论等。培训者:理论知识由副主任医师及护士长培训;服务技能培训由护士培训。培训内容。①理论知识培训:给志愿者讲解志愿者内涵、参与护理工作责任、义务及肺癌发病机制、发病原因、临床症状及体征、治疗技术及靶向治疗期间应用药物、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应对措施、沟通方式和技巧等。②服务技能培训:培训患者在护理服务过程中要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做好自我照护、与病友沟通交流方式和技巧等。培训时间为7 d,2 h/d。所有志愿者参与培训后均经过考核,及格者方可与护士共同参与工作。(2)志愿者参与模式护理干预:每周由护士长、护士与志愿者组成3 人小组到病房开展服务活动2 次,选择在患者治疗时间较少时段开展活动。每次活动服务对象为6~8 例患者,服务时间为30 min/次,由护士长、科主任负责对志愿者小组服务进行统筹管理和质量控制。志愿者开展服务工作时,同时身穿印有“志愿者服务”的衣服,同时佩戴胸牌。①护士通过面对面方式与肺癌患者进行沟通交流,主要共同探讨疾病知识、靶向治疗知识及药物不良反应等。同时,志愿者给患者讲解自身治疗方案、对抗疾病心理感受,并以自身经验为依据给予患者相应心理疏导和疾病治疗指导,帮助患者缓解精神压力。②志愿者给患者讲解通过正确的方法应对病耻感,讲解对抗疾病过程中人际交流技巧、解决问题方法等。结合自身方法及体会给患者讲解如何通过控制自身情绪来减少疾病带来的自责感和悲观失望感。引导患者逐渐从自身错误的思维方式中解脱出来。③志愿者给患者讲解正确的认知态度在疾病治疗及预防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使患者能够正确认识自身疾病的可控性,进而增强其治疗自信心。对个别新入院且心理压力大,依从性差的患者进行单独交流沟通。首先通过交流达到提高患者认知目的,即通过医护人员和癌症志愿者讲解治疗方案的成熟度、成功案例等,对患者进行积极的心理疏导以提高患者积极面对治疗的决心;其次,针对患者产生的不同程度的恐慌和担忧问题,医护人员和志愿者对其推荐适当的情感宣泄方法,如聊天、听音乐及与成功案例病友交流等方法,以缓解不良情绪逐步恢复乐观平和心态。每周定期进行小组会议,整理和反馈资料或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所有对象均由上述护理经验丰富的护士全程监护。患者出院时记录好患者的联系方式,在其出院后继续提供相关护理服务,干预时间共为3 个月,周期结束后对患者再次进行心理状态、生活质量及满意度评估。
①心理状态评估:干预前后采用SAS 及SDS 评分评估患者负面情绪。每个量表均包含20 个调查内容,每个调查信息以0~4 分表示,依次代表焦虑、抑郁心理症状的严重程度(无症状、症状较轻、症状中等、症状重、症状极重)。总评分数越高表示受评估者的焦虑、抑郁心理症状越严重[7]。②生活质量评估:干预前后采用生活质量量表(quality of life scale,QLQ-C30)[8]进行生活质量测评。该量表共包含5 个维度,分别为躯体、角色、情绪功能及认知、社会功能,共有30 个条目,每个条目分为4 个评估等级,1~4 分别依次表示没有、有点、相当、非常,得分越高,提示受评估者生活质量好。③满意度评估:应用医院自拟问卷调查表评估患者对护理工作及效果的满意情况,评估内容包含服务意识、护理措施、护理技能、护理效果等,满分是100 分,<60 分为不满意,60~79 分为基本满意,≥80 分为满意。总满意=(基本满意+满意)例数/总例数×100%。该量表信度Cronbach’s α 系数分别为0.85、0.83,结构效度为0.87,具备良好的可信度。
采用SPSS 25.0 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或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干预前,两组SAS、SD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SAS、SDS 评分低于干预前,且志愿者参与组低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SAS、SDS 评分比较(分,)
表1 两组干预前后SAS、SDS 评分比较(分,)
注 SAS:焦虑自评量表;SDS:抑郁自评量表
干预前,两组QLQ-C30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评分高于干预前,且志愿者参与组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QLQ-C30 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干预前后QLQ-C30 评分比较(分,)
注 t1、P1 为两组干预前比较;t2、P2 为两组干预后比较。QLQ-C30:生活质量量表评分
志愿者参与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护理满意情况比较[例(%)]
流行病学结果显示,因人们生活方式、饮食结构等改变,在未来20~25 年,世界范围内肺癌的发生率将增加70%[9-11]。据统计,肺癌患者发病人群年龄普遍较大,因此多数肺癌患者均同时伴有多种慢性疾病或其他并发症,病情复杂、治疗难度大[12-13]。临床研究显示,厄洛替尼、吉非替尼等药物的应用对肿瘤细胞生长起良好抑制作用,使癌细胞的生长、增殖受到阻断,最终实现靶向治疗效果[14-15]。在靶向治疗期间,多数癌症患者生理及心理压力较大,疗效及预后均受到明显影响[16]。因此,靶向治疗期间加强科学护理干预,帮助患者缓解精神压力,对其预后改善极为重要。
志愿者参与模式指由曾经体验过疾病防治、康复过程的患者,在病情身心获得良好恢复、病情相对稳定的康复期,自愿参与其他患者护理服务的一种干预方式[17-18]。本研究将志愿者参与模式应用于靶向治疗肺癌患者的护理中,组织病情控制良好、身心恢复理想的,处于康复期的肺癌患者对住院接受靶向治疗肺癌患者进行交流互动、情感沟通,使接受治疗的患者能够获得更多疾病防治知识、精神鼓励和情感支撑。志愿者参与模式应用于靶向治疗肺癌患者护理中,主要目的是帮助患者保持良好的生理、心理及社会状态,以正确的态度积极面对疾病治疗,改善其负面情绪,以保证患者经过针对性治疗后机体及心理均可获得良好康复,改善预后[19-20]。本研究中,志愿者参与组接受志愿者参与模式护理服务后,患者SAS、SDS 评分低于干预前,且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干预后,志愿者参与组QLQ-C30 量表中各项评分高于干预前,且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该结果显示,志愿者参与模式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帮助肺癌患者在靶向治疗期间改善自身负面情绪,保证患者能够以更加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工作,进而保证疾病治疗取得更理想效果,促进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实现良好改善。王丹等[21]研究在晚期癌症患者护理中行癌症志愿者共同参与安宁疗护干预后,患者焦虑、抑郁评分显著降低,且社会、家庭状况评分显著提高,与本研究结果相似。肺癌患者因疾病控制期间身心均饱受煎熬,再加上因疾病遭受他人的悲怜、歧视,多数失去治疗的信心和生活的勇气,心理状态差[22]。基于志愿者参与模式的护理,能够将病友互助服务应用于患者,在靶向治疗期间给患者创造一个可靠、安全且能够沟通交流的团体,使患者在与志愿者交流、讨论中获得更多疾病防治知识和技能,有助于改善患者心理感受,使其能够提高情绪自我控制能力和自我护理能力,增强其自信心[23-24];志愿者参与模式下护理中,选择与患者有同种疾病的康复期患者作为志愿者,护理服务过程中,志愿者能够以自身的疾病治疗、康复经历为依据提供护理服务,更好地得到患者的认可,激发患者的情感共鸣,进而使其能够更好地调节自身情绪积极参与疾病治疗[25]。此外,该种护理方式还可为患者构建一个能够相互沟通、分享、接纳、宣泄的团体,保证患者在靶向治疗期间能够与志愿者畅谈各种内心感受,在志愿者的帮助、鼓励和引导下提升归属感、认同感,进而掌握更多应对药物不良反应、病情变化的方法,减轻疾病引起的疲乏感,进而保证治疗获得良好效果,提升生活质量,获得更理想护理满意度。
综上所述,肺癌患者靶向治疗期间引入志愿者参与模式护理干预,可有效帮助患者减轻负面情绪,促进其治疗后生活质量实现更好改善,提升总体护理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