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开琦
知者创物,巧者述之,守之世,谓之工。百工之事,圣人之作也。
——《考工记》
柳州人的情感是可以储存起来的。
譬如,唐代柳宗元去世后,第三年柳州人就建了一座罗池庙,让柳宗元有德于民的事迹和思想长驻人间。
如今,当我们站在这里——柳州工业博物馆(简称工博),正是当年柳宗元在《柳州峒氓》里写到“郡城南下接通津”的地方。面对滔滔汩汩的柳江河,左边是繁华的窑埠古镇,右边是宽阔的通衢大道。用商家的眼光来打量,确实是风水宝地,寸土寸金,如果开发商品房,赚个盆满钵满,也不是不可能之事。可是,柳州人却把这片旧厂房保留了下来,把已经退休赋闲的“柳钢一号”老蒸汽机车重新返聘上岗,柳工出品的世界上最大的轮式装载机也厕身其中,昂首挺胸雄姿英发,还有那些曾经被遗忘的、甚至已经被当作废品的老物件都妥当安置在这里,让它们卸下锈渍,褪去岁月的烟尘,还原本色。因为它们记住了这座城市脉搏的跳动,能够娓娓道来曾经发生过的传奇故事。柳州人执着地认为这是基因,是血脉,是根和魂,这些冰冷坚硬的钢铁里蕴含着温暖的记忆和激情燃烧的岁月,比金钱还重要。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们穷啊!连一颗小小的铁钉都要从别人的手里购买,称之为“洋钉”。面对一穷二白的窘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毛泽东的一席话如雷贯耳:“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实现工业化,道阻且长,行则将至,但是只有华山一条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1953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当时,工业的心脏汽油机却是一道卡脖子的难题,国家高层着急要解决!在柳机,任务落到车间主任卢达的身上,他感觉差一点就喘不过气来,在图纸面前紧锁着眉头,冥思苦想,目光力透纸背。夏天来了,溽暑难耐,他干脆把床铺搬到了车间,似乎在暗地里和谁在赛跑,不惜夜以继日宵衣旰食地工作,汗水湿透了衣背。天道酬勤,柳机人只用一年就研发成功了汽油机,率先取得国家的鉴定。多年以后,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在北京展览馆,汽油机以“新中国第一台”的身份惊奇亮相,上面有四个字“柳州制造”熠熠生辉。
1958年初,在柳州这座南方小城,春风拂过柳江的两岸,“十大工业项目”如雨后的春笋顽强地破土而出。在遥远的上海,有一大批有志青年打起背包,挤上火车,千里迢迢来到柳州,开始在柳江河畔书写他们的“青春之歌”,演绎感天动地的“西迁精神”。
龙腾背是上海华东建筑机械厂到柳州安营扎寨的地方。初来乍到,工厂是用竹竿和茅草搭建起来的。“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1965年,厂长李郁已调到北京工作,但是想到很多老工友还在柳州胼手胝足艰苦创业,因为没有合适的产品,不得不去开荒种粮来养活工厂。李郁辗转反侧寝食不安,在争取到研发和生产装载机的任务后,他毅然从北京辞官回来,横下一条心,不破楼兰终不还。一个除夕夜晚,技术员为了加工表面圆弧状的方向节,已经熬了几天几夜,在精疲力竭的时候,李郁从寒风里来到车间,怀里抱着一口瓷锅,打开后,是满满的鸡汤。寒来暑往花开花落,呕心沥血夙兴夜寐,熬过一千多个日夜,终于在1968年通过国家的鉴定验收。从此,柳工开始扬帆远航,产品畅销全球,“大国重器”轮式装载机至今仍然保持世界同行业第一的水平。
当时光走在1969年的路上,柳州农业机械厂里有一股洪流在涌动,十个企业的技术精英聚首在一起,齐心协力生产汽车,向新中国成立二十周年献礼。因为没有足够大的冲压机,汽车的车架都是工人一锤又一锤敲打出来的。那时候的车间里,火星四射,汗流如注,每一记敲打,力量重如千钧。国庆节那天,十辆“柳江牌”汽车开到南宁,万人空巷,纷纷争睹广西自己生产的汽车:车头上挂的是毛主席像,旁边是八个大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实业报国,正如毛主席所愿。那是一次艰难的起步,柳州的汽车开始踏上漫漫征途。
有这样一张照片:一位头发浓密的年轻人,面带微笑,骑着一辆自行车,背景是“柳州微型汽车厂”的大门。这位年轻人名叫沈阳,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时候来到柳州,后来成为上汽通用五菱的总经理。曾经,沈阳走进美国通用公司,在现代化的车间里,几乎看不到几个人,流水线有章有序,零部件排列组合,一辆辆汽车鱼贯而出,沈阳看得目光几乎凝滞,心里腾升着一种力量。回来后沈阳提出了口号“人民需要什么,五菱就生产什么”。几度风雨,几度春秋,终于让五菱汽车“飞入寻常百姓家”,圆了许多家庭的汽车梦。如今,他率领的团队已经生产出超过两千万辆的汽车,被誉为“五菱神车”。在宝骏汽车城,现代化的生产线上,智能机器人大显身手,每分钟就有一辆汽车潇洒下线。沈阳坐在无人驾驶的汽车上,行走在春光里,他应该没有忘记当年骑在自行车上的自己。
当我们回望柳州工业发展的曲折道路,可以望见这条道路上还有许许多多像卢达、李郁、沈阳一样的企业家和工匠,他们一直都在孜孜以求,一代接着一代,上下追索。在每一台机床启动的声音里,在每一朵焊花绽放的瞬间里,在齿轮和活塞细微的缝隙里,都混合着工匠的呼吸和汗味。历史终归是由人民创造的;工业史里,也书写着企业家和工匠各种精彩的人生。这里,就是创业者精神的殿堂,每一座山,都让人仰望。过去者,曾经来过;未来者,成为将来。前赴后继,继往开来,浩浩荡荡,星汉灿烂。
一片古老的工厂,一座博大的博物馆,留下了筚路蓝缕开拓的历史,也留住了这座城市崛起的力量。 在这里,时光一去不返,曾经发生的故事已成为永恒,走向未来的脚步还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