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北省邢台市新河县委副书记 郝鹏飞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10年,是新河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非凡成就的10年。2012年,新河被确定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历届县委、县政府围绕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要求,将脱贫攻坚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全党动员、全民发动、全县发力,全面完成打赢脱贫攻坚战这项政治任务,全面兑现了小康路上不掉一户、不落一人的庄严承诺。
2016年至2020年,新河累计减贫40495人,76个贫困村全部达标出列,贫困人口实现清零,2019年5月5日如期退出国家贫困县序列,实现了从贫困到脱贫再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与2011年相比,2021年地区生产总值翻了一番,财政收入和公共预算收入增长超两番,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4倍,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连续4年保持全市先进位次。2021年6月,被财政部、水利部确定为全省唯一全国水系连通和水美乡村建设试点县。新河还是全国最大的镜盒饰品盒产业基地、华北唯一的隐形眼镜生产基地、河北最大桩工机械产业基地。
10年间,干部群众携手并肩。坚持三级书记抓脱贫攻坚,成立扶贫开发和脱贫工作领导小组,书记、县长任双组长,实行县级领导包乡镇、县级分管领导包行业扶贫、县直单位包村和乡镇负责人包村责任制,选派228名优秀干部驻村帮扶,1765名干部与贫困户“结穷亲”,实现驻村帮扶、结对帮扶全覆盖,构建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指挥战斗体系。
10年间,产业发展成效显著。引进新河牧原农牧公司、碧桂园花木小镇等重点农业企业项目,认定扶贫创业园10个、扶贫样板村13个,打造了1家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和后沙菊花蔬菜、东边牧原生猪养殖、后良葡萄等3个市级现代农业园区,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达到68.3%,全县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到242家,实现了贫困村农民合作组织和园区全覆盖。
特别是脱贫攻坚的5年,带贫能力强、覆盖面广、效益长期的扶贫产业体系基本建立,建设了55个总投资1.39亿元的村级光伏电站,实现了产业帮扶全覆盖,产业发展走出一条造血式扶贫之路。
10年间,公共服务实现跃升。健全完善“三保障”和饮水安全监测预警、排查处置、运行管护长效机制,推动政策措施全面落实到位,做到不漏一户、不落一人。全县义务教育各项学生资助政策全面落实;对所有农户房屋进行全面鉴定,彻底改造了危房,实现了住房安全;贫困群众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实现全覆盖,实现县域内住院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报销。
安全供水水平显著提高。2016年以来,投资1681万元建设农村饮水安全项目,通过新建供水站、新打机井、与集中供水站连接、村内管网改造等各种方式,保障全县169个村的饮水安全。
群众看病就医更加便利。2016年以来,投入260万元对全县卫生院和村卫生室进行了升级改造,常住人口500人以上的村卫生室全部达到标准化要求,做到卫生室四室合理、基本设备设施齐备、药品齐全,有效解决群众就医问题,基本构建起了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教育保障能力明显增强。实施“全面改薄”工程,2016年以来,累计投入1.372亿元,对13所乡村中心校以及振堂中学、新河镇中学等县直学校校舍改造提升;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2017年以来投入772.8384万元,覆盖13所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心校及所属教学点,增强了学生体质。落实教育扶贫资助政策,累计受益学生24973人次。
生产生活基础巨大飞跃。2016年至2020年,整合财政涉农资金5.04亿元,围绕脱贫攻坚目标任务,优先安排使用有助于贫困人口持续增收的农业农村产业和基础设施项目。全县行政村均实现通等级公路,农村公路基本形成“九横十六纵”四通八达的路网,所有贫困村均通达动力电,具备通光纤、4G信号、宽带条件。
同时,围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2017年至2020年期间,累计投入资金1.9亿元,通村、主街道路硬化100%,村庄绿化率达到29%;建立“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的农村垃圾处理体系,农村生活垃圾实现城乡一体化运行;全县169个村全部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目标任务,全县169个村的村庄美化和地名标志设置已全部完成,累计更新、安装、维修路灯5166盏,全县169个村庄照明全部达标。
10年间,社会力量合力帮扶。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关心扶贫、支持扶贫、参与扶贫,激发群众自我发展的信心和决心。组织规上企业参与帮扶。出台《关于鼓励重点规上工业企业参与帮扶脱贫工作的实施方案》,依托“百企帮百村”行动,开展光采行,组织规上企业对接帮扶非贫困村。20家规上企业对口帮扶20个非贫困村,累计投资100多万元,帮助安装路灯、安装监控设备、修复道路、修建村庄广场、购买办公设备等。
创新多种帮扶形式。围绕扶贫日、重阳节等主题,组织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捐赠及慰问演出、长寿宴、“爱心超市”、积分换物品等活动,广泛凝聚社会各界关注扶贫、参与扶贫的积极性。通过激励措施,贫困群众自我脱贫的素质能力和“我要脱贫”的内生动力明显增强。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在奔向全面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上,新河全县干部群众乘势而上、接续奋斗,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着力推进实力新河、文明新河、生态新河、幸福新河、平安新河、智慧新河建设,全力争创黑龙港流域乡村振兴示范区。
保持政策连续性,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用足用好五年“过渡期”政策,保持现有帮扶政策、资金支持、帮扶力量总体稳定,对脱贫群众“扶上马、送一程”,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引进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以莲藕牧草种植、有机花生、金丝皇菊、中药材等特色产业为依托,实施“百千万”工程(打造羊肚菌、智慧草莓、太行白菊10个“百亩示范方”,建设千亩藕塘、千亩中药材、千亩高油酸花生3个“千亩示范带”,对接北京新发地建设万亩“现代农业示范基地”),以做大做强特色产业为核心,持续抓好群众增收工作,实现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序衔接。
提高工作实效性,开创乡村振兴新局面。以乡村产业振兴为重点,推动乡村人才、文化、生态、组织全面振兴。以总投资5亿元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试点项目为抓手,集中力量打造一批特色风貌型、生态田园型、历史文化型等美丽宜居精品村庄。
完善公共卫生设施,推进农村饮用水安全、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农村冬季清洁取暖、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和生活污水治理、“厕所革命”、村容村貌提升、“空心村”治理等工作,加强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继续坚持三级书记一起抓,继续选好派强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抓好工作体系和制度机制的衔接,统筹用好定点帮扶和社会各方帮扶力量,形成推进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
增强发展普惠性,提升群众幸福感。以“一城两带三区”建设为抓手,统筹推进城乡规划、产业发展、要素配置、公共服务等,全力打造新时代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体系“新河版”。进一步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社会事业向农村覆盖,努力让新河老百姓的钱袋子更鼓、上学就医更方便、文化生活更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