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山市广播电视台:何苗
记者新闻采写工作在全媒体时代背景下步入转型创新发展之路,力图顺应时代潮流,以新技术、新理念、新方式为手段,创新改变新闻采写模式,在此期间,要求记者转变思维,以守正创新为原则,保留传统媒体优势,提取新媒体创新点,将其灵活契合地融入到新闻采写工作中,以此提升新闻采写水准,使记者新闻采写工作能够更为高效高质的推进。
全媒体时代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信息数据产出速度快,记者在新闻采写过程中,应掌握新闻线索挖掘能力,并将所挖掘出的新闻信息良好融入到新闻采写工作中。随着媒体产业的多样化发展,新闻受众每日均需面对大量信息数据,在此情况下,新闻受众极易形成疲劳感,同时,受益于互联网与移动终端,获取信息渠道不断增多,为更好地开展新闻采写工作,记者需注意信息数据挖掘,去伪存真,在海量信息数据中找出与新闻事件相关的线索,同时需正确梳理信息数据间的关系,突出数据细节,继而起到以小见大的效果。
记者在新闻采写期间应从庞大信息数据中去粗取精,对新闻线索进行梳理与整合,从中提取出具有价值的新闻话题。互联网中的信息数据具有碎片化特征,部分信息仅可表现出事件局部或阶段性发展情况,但在全媒体背景下,部分非专业性媒体将粗放状态的新闻信息进行发布,用于吸引受众注意力,对专业性新闻记者而言,应以坚守新闻价值标准,将现有信息数据进行整合,提取其中新闻价值,将具有可读价值的新闻事件全貌呈现给受众,以此方可保障新闻采写质量。
在全媒体背景下,新闻受众易受到庞杂信息误导而产生错误认知,而新闻记者应凭借自身专业能力正确引导舆论,传播正能量。为更好地发挥出新闻价值,新闻记者应根据现有信息数据分析新闻发展趋势,突出新闻事件的因果关联,以此提高新闻内容层次,实现新闻深度报道。
全媒体时代,获取新闻信息的渠道不断增多,记者不仅可采用传统化方式获取信息数据,还可依托于互联网获得资料。在传统新闻采写模式下,记者需通过深入采访与调查核实而确定新闻事件真实情况,但在全媒体环境下,互联网实现了大规模普及,科技进步迅速,在科技与互联网的双重作用下,改变了新闻采写工作模式,同样对信息传播与获取方式产生了影响。全媒体时代的典型特征在于“人人都有麦克风”,导致新闻内容出现了层次分化现象,该现象虽推动了新闻媒体产业的变革,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信息发布的门槛,部分杜撰信息在互联网内得到传播,若记者将该部分信息作为新闻采写依据,将会直接影响新闻真实性。为保障新闻采写质量,记者面临诸多虚假、伪造、夸大的信时,需注意辨别信息真伪,去伪存真。由此可见,在全媒体时代,记者新闻采写工作面临信息真伪辨识难度大的挑战,需在去伪存真基础上,提出深刻独到的见解。
随着媒体产业的发展,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产生了融合趋势,拓展了新闻传递方式及呈现形式,在此形势下,记者需从鱼龙混杂的信息数据中挖掘具有价值的新闻事件,并根据现有资料判断新闻事件走向。但在实际新闻采写期间,部分记者并未认识到全媒体时代给新闻采写工作带来的变化,采写维度与视角缺乏创新,继而阻碍了新闻采写工作的发展。除此之外,面对庞大信息资源,记者可能无法熟练地提取新闻信息价值,并掌控新闻资讯,导致采写所形成的新闻内容存在雷同粗放问题。由此可见,对于新闻记者而言,全媒体时代带来了视角维度创新挑战,若无法很好地应对,则会使新闻内容失去价值,并造成一定误导。记者在新闻采写期间应准确剔除虚假信息,依靠自身专业能力及先进技术,对现有信息资料进行筛选,以此方可保障新闻真实性,维护新闻媒体公信力,从这一角度来看,全媒体时代向新闻记者提出了先进技术能力要求,为真正把握新闻事件真实性,创新新闻视角维度,需以先进技术为手段进行新闻采写。
媒体形式多样是全媒体时代的典型特征之一,因此,记者在新闻采写过程中,普遍应用新媒体进行创新,以多样化形式展示新闻内容,该方式虽可推动新闻采写工作创新发展,但部分记者对于新媒体过于依赖。新媒体的过度导致部分记忽略了新闻专业本质要素,如时效性、真实性等,为博取眼球而未全面挖掘新闻事件,仅将新闻局部内容呈现给受众,造成新闻内容缺失的情况。该现象不仅无法给予新闻受众良好体验,还偏离了新闻产业的本质。新媒体的应用丰富了新闻内容的表现形式,可有效提升新闻采写质量,在实际工作期间,记者可采用视频采访、电话采访的方式获取一手信息,采访方式更为灵活。除此之外,记者获得新闻视频或图片后,可采用剪辑方式突出新闻效果,凭借技术手段使新闻内容更符合主题,但该方式弱化了新闻采写特色,且对新闻感染力起到了一定限制作用,过于依赖新媒体而忽视新闻采写本身的价值,可降低新闻采写成果的整体观感,继而阻碍了新闻采写工作的创新发展。
为更好地开展新闻采写工作,适应全媒体时代变化,在正式开展采写工作之前,需做好事前准备工作。第一,熟悉政策环境。结合新闻采写内容明确党的方针路线,以政策为指导确定采写侧重点,做到了然于胸,使新闻采写内容贴合当今时代发展趋势,以此方可保障新闻价值。第二,熟悉采访对象。在采写之前掌握受访对象基本信息,了解其观点事迹,便于后续采访期间找准重点。在熟悉采访对象基础上,初步罗列采访内容,整理采访框架及思路,使实际采访工作能够顺利进行。若受访对象领域内容专业性较强,如法律、医疗等,在事前准备期间,要求记者注意补充学习相关领域知识,以便更好地与受访对象交流沟通,继而获得高价值新闻信息。第三,做好“临战”准备。记者应于采写之前准备好纸笔用具,并结合情况准备录音设备、智能手机、摄像设备,采集多种格式的新闻信息,同时进一步梳理采访内容框架,确定采访方式及语言风格。待采访工作顺利完成后,需将所获得的信息数据进行整理,同时确定编写思路,并结合媒体平台信息发布需求及排版标准进行设计。
媒体融合是全媒体时代显著特点之一,为实现记者新闻采写工作创新发展,应以媒体融合为手段展开创新改革,以此探索记者新闻采写创新路径。记者应把握时代发展潮流,打造“三微一端”新媒体新闻采写框架,转变传统化新闻采写思路,借助媒体融合开辟一条“有措施”、“有指导”、“有结构”的采写新道路。为提高记者新闻采写质量与效率,应以“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传播”为手段,创新新闻采写思路,将新老媒体联动,搭建“线上+线下”一体化新闻采写体系。为实现上述目标,要求新闻记者多方发展,积极学习新媒体相关知识,以此更好地开展新闻采写创新工作。例如:新闻记者完成采写工作后,需注意核实新闻内容的真实性,核实后借助新媒体平台发布详实信息,同时运用线下媒体进资讯传递,将“一次采集”的新闻内容可采用多元化方式呈现出来,并通过该方式构建新式循环新闻发布模式,继而更好地满足新闻信息精、多、深、快的要求。除此之外,在媒体融合新闻采写过程中,记者应主动积极地学习新媒体知识,对新闻内容进行创意制作,并应用人工智能、AR/VR等先进技术,以此全方位提升新闻采写质量,此外,记者还需掌握“三微一端”等新媒体平台的新闻采写特征,言简意赅地表述新闻内容,辅以图片、视频、音频,以此更好地吸引新闻受众,在媒体融合下实现新老媒体资源互补。
新闻记者在全媒体时代不可一味盲目应用新媒体,应客观性看待新媒体对于新闻采写工作的认识,在实际新闻采写期间,需根据新闻内容与背景选择适宜的新媒体文本形态及表达方式,确保新闻与新媒体形式契合,杜绝为博取眼球而滥用新媒体的事件。新闻记者为正确合理应用新媒体,需注意提升自身新闻素养,争取成为全能型、综合型新闻记者,将同一新闻内容借助不同表现方式进行传达。为当前时代背景下,新媒体不可滥用,记者应依靠新闻采写能力,保留并突出原始新闻内容的风格特色,在尝试整合文字、视频、图片的同时进行适当创新。例如:在展会经济新闻报道中,不仅需借助新媒体尽快传递展会结构、参展企业、新产品信息,这就要求记者掌握现场组稿技能、现场应对能力、现场出镜能力,严谨客观传递最新信息,保障新闻时效性。
在传统新闻采写模式下,记者需外出采访,待采访结束后回到媒体中心进行写稿,将低价值新闻内容撰写为短篇新闻,将高价值新闻信息撰写为深度报道。而在全媒体时代,媒体新闻内容的发稿平台增多,且各媒体平台的要求各有不同,且存在形式差异,为更好地适应全媒体给新闻采写工作带来的新变化,要求新闻记者针对全媒体时代特征实现新闻采写分层。例如:关于某地水电价格听证会的新闻信息,要求记者根据听证会现场情况撰写短篇新闻,将相关信息传递给网络平台,用于保障新闻信息的时效性。此后,根据听证会现场进展情况及发言内容,随时将信息传递至网络平台,使新闻报道可采用滚动式方式进行发布。若听证会新闻内容备受当地居民关注在,则可采用图文直播、视频传递等方式发布新闻,以此确保新闻内容能够迅速传递给新闻受众。完成上述听证会现场短篇新闻传递后,需返回报社,根据自身采访内容整合碎片化新闻内容,以现有资源为依据进行新闻编写。通过上述实例可见,将媒体新闻内容分两次传递发布,以此实现了分层,保障了新闻内容的时效性,并可满足不同受众的新闻需求。除碎片化、实时性短篇新闻与整合化新闻层次外,还可按照媒体平台进行层次划分,传统纸媒与“三微一端”新媒体新闻内容进行划分,使新闻信息符合不同媒体的平台的特色,借助分层化新闻报道提高采写工作质量。
新媒体在全媒体时代表现出了信息庞大、交互性强、内容多样、时效性强的特点,新闻报道风格、记者采写风格多变,容易给新闻受众一种眼花缭乱的感觉,导致新闻内容难以长期吸引受众注意力。在此形势下,记者在新闻采写期间应树立受众意识,把握时代特色而更新采写风格,以此吸引受众目光,增强其黏度。记者在新闻采写期间应以“内容为王”为根本理念,突出采写细节,在新闻内容中增设互动项目,给予受众个性化新闻体验,并借助互动交流引导受到参与到新闻采写过程中。在传统新闻采写模式下,记者主要扮演着新闻信息采集者、整合者、编写者与发布者,而在全媒体形势下,新闻受众的参与意识更强,其更希望借助新媒体互动渠道表达自身看法,同时希望媒体能够借助新闻舆论挖掘出某一事件的真相,继而更好地解决当下问题。在此过程中,记者在新闻采写过程中不仅需完成“记录者”角色工作,还需依据现有新闻资料,发挥记者主观能动性探究事件背景、起因与影响,以此使受众能够透过新闻看到媒体的力量。为实现记者新闻采写工作的创新发展,记者应依托于新媒体倾听受众的声音,收集其反馈意见与看法,将受众互动交流内容作为新闻采写素材,以此确保所采写的新闻内容更贴合实际情况,继而使新闻更好地为受众服务。在当前全媒体时代下,可采用微视频、H5等形式强化新闻互动,打造互动型新闻产品,辅以弹幕、评论、转发、点赞等互动方式,通过媒体互动了解受众想法,以此受众真实想法为依据进行新闻采写,在实现记者新闻采写创新的同时,提高新闻采写质量。
大数据等先进技术随着科技的进步而不断完善,在记者新闻采写创新期间,可将大数据技术作为驱动力,将其应用到新闻采写过程中,以此推动新闻采写工作的创新发展。第一,运用大数据采集新闻采写信息,受访对象及新闻事件具有较强的动态性特征,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会发生变化,而新闻采写同样为动态化过程,为保障新闻真实性,记者应最大限度提高新闻采写精度。此时可引入大数据技术,在掌握事件基础背景情况下,运用大数据技术筛选信息数据,并通过信息整合得出高价值新闻信息,以此不仅保障新闻采写质量,还可保障新闻的真实性。第二,从多元视角构建多数据采访框架,记者才采访之前,可运用大数据整理现有资料,梳理采访思路,根据新闻事件进展情况设定问题,同时在大数据技术帮助下构建采访提纲,突出问题信息逻辑,以此方可保障新闻采访顺利进行。大数据的应用提高了记者信息整理的效率与质量,在条件允许下,可在采访问题基础上继续罗列衍生问题,以此形成一个完整的问题网络。第三,在实际采访期间,记者需根据受访对象的回答情况随机应变,灵活调整新闻采访方向。为保障记者采访方向调整效果,在正式采访之前,可运用大数据预测多种采访走向,构建多元化采访预案,以此确保新闻顺利采访。第四,完成新闻采访工作后,可借助大数据技术高效整理新闻信息,梳理新闻稿件,运用大数据演化不同新闻内容的呈现方式,以此为依据挑选出最适宜的表达形式,以此保障新闻采写质量。第五,根据新闻信息初步完成稿件撰写后,需注意分析新闻稿件中存在的逻辑漏洞,此时可应用大数据技术有针对性地搜集新闻信息,补充稿件内容。大数据在记者新闻采写过程中的应用推动了其创新发展,且可使新闻事件更为全面真实地呈现给受众,故在新闻采写工作后续发展期间,应结合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大数据技术。
综上所述,全媒体时代对于记者新闻采写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并形成了新的挑战,为更好地开展新闻采写工作,记者需做好采写前的准备工作,顺应媒体融合趋势进行创新优化,同时在此期间正确应用新媒体,避免一味盲从,此外,还需进行新闻采写分层,使新闻内容更具针对性,并构建新闻互动交流模式,引入大数据技术,争取最大限度地提高记者新闻采写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