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深度报道的价值及特征分析

2022-10-20 06:13常州市金坛区融媒体中心师杰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22年17期
关键词:传统媒体深度受众

■ 常州市金坛区融媒体中心:师杰

大数据时代的媒体人面临新技术的追逐,新格局下新旧媒体亟待融合,这给了新闻采编人员不小的压力与挑战。传统全媒体转型已经迫在眉睫,各大媒体都在探寻如何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深度融入的问题。让多种媒体协调并进,以互联网思维与用户为中心,从内容、平台、经营管理等多方面入手,不断提升媒体报道的深度和广度,增强主流媒体的传播能力与公信力,是体现深度报道的意义所在。具体来说,大数据时代的深入报道主要有如下价值和特征。

1. 大数据时代深度报道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1.1 大数据时代媒体的定义

大数据时代的媒体特征,就是通过信息传输方式,帮助新兴媒体传播,在此过程中传统媒体也要融入其中,等到信息集中处置后,再形成风格迥异的各类信息产品,并通过各类平台展现给大众。大数据时代媒体展示为碎片化媒体形态。上个世纪80年代,碎片化时代的来临,社会阶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带来了小众化的转变。碎片化阅读内容具有不完整、分散等现象,新媒体的大量出现标志着自媒体时代的来临,受众更为个性化,人们习惯浅阅读,满足阅读需求的深度报道正在遭遇着发展的瓶颈。

1.2 现代媒体的发展

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全媒体、媒体融合等概念进行深入解读,将媒体融合发展放在了重要战略位置。现代媒体的发展就是媒体融合的发展,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就目前的局势而言,网络媒体是最具影响力,也是民众最愿意采用的媒介。目前,现代媒体中具有传播介质的媒体主要是电脑、手机、网络电视、平板等。随着现代媒体时代的到来,信息共享成为传播领域的重要任务,人人都是自媒体,公民媒体、社会化媒体、草根媒体等多种媒体形式层出不穷,展现出现代媒体全新的面貌。《2021年中国新媒体趋势报告》显示,现代媒体的特征是用幽默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这也符合现代读者的审美和阅读习惯。调查显示,66.2%的民众倾向于幽默的文风,对冷静认真的传统文风不甚“感冒”,这也让以严肃文风为特征的深度报道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这也是失去大众读者的重要原因之一。以国内《南方周末》为例的传统媒体微信公众、AP平等,依旧以图文为主,还有短视频等可视化作品出现,深度报道坚持的固有形式导致它与新媒体的融合之路也举步维艰。

1.3 大数据时代对深度报道的影响

深度报道作为我国重要的新闻部署方式,需要强大的市场支持与策略保护,增强激励机制,考虑责任风险,促进媒体融合的全面推进。

1.3.1 从传统媒体转型层面分析

媒体融合对深度报道产生了积极影响,大大拓宽了传播的途径,尤其对管理机制、新闻生产以及商业运作等意义非凡。从管理机制层面,媒体融合能够为管理打开新的思路,促进它进行转型,而对于新闻生产来说,新闻报道是重要一环,多媒体素材的几何能够帮助其迅速发展战。此外,传播渠道层面的媒体融合,将逐渐形成新的受众群,让各个平台终端收益。而传统媒体的转型,也会拥有更多的广告招商给予,形成全新的新闻商业版图。深度报道不仅是深入理解事件本身,还要对它进行深刻的报道,讲清楚新闻的来龙去脉与因果关系。

所谓深度报道,不仅是对事件有通透的理解,对新闻进行详细又深刻的报道,还要能够理清新闻的来龙去脉、因果关系,还能对新闻做出前瞻性报道,平衡社会整体大局。碎片化阅读时代,需要深度阅读的深度报道正在遭遇瓶颈期。

值得注意的是,新媒体正在削弱传统媒体的舆论主导权,新闻报道正在从时间和空间上向纵深变化,一个新闻事件的深度报道没有进入公众视野,受众往往以大数据的传递为依据,而一切别有用心者则利用舆论声势歪曲事实。为此,深度报道要通过选题、策划、调查、采访、写作、编辑、发布这一整套流程下来,新闻往往变成了“旧闻”,在舆论上起到先发制人的作用,提升新闻媒体的公信力。

1.3.2 从新闻工作者角度进行分析

深度报道在大数据时代,留给新闻工作者更多的发挥空间,转变过去深度报道只能在纸质媒体传播的局限,通过新媒体等各种媒介,推动新闻工作者工作,帮助媒体工作者形成国际化事业,产生开放式的信息结构。新闻工作者如果进行长篇累牍的报道,往往受众率不高,而碎片化的信息则能够吸引民众新引力,这也从侧面展现了阅读的浮躁之气。受众的耐心和注意力导致媒体信息的不对称,这都是新闻媒体者需要考虑的问题,如何让受众在有限的篇幅内写出深入浅出,不用花费过多精力阅读和理解的深度报道,成为写作的当务之急。

2. 大数据时代下的深度报道

2021年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显示,我国网民数量已经达到10.11亿人,其中手机网民占99.6%。微博、微信等客户端早已远超传统媒体,成为最具影响力的传播渠道,而电视、纸质媒体则成了所谓的“朝阳产业”。此外,电视媒体中卫视发展受到严重挑战,少数电视台为博眼球,只能依靠娱乐节目维持收视率,市场化的纸质媒体需求量日益减少,过去随处可见的报刊亭如今也寥寥可数。电视媒体受到卫视发展的眼中挑战,纸质媒体开始逐步转型,传统媒体人员大量流失,深度报道也面临着逐步转型以及创新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媒体融合成为必然趋势。

2.1 深度报道的概念

深度报道,就是反映重大社会问题、新闻时间,阐释事件背后的因果关系等,探索事情的真相与本质等。和普通的新闻报道相比,用事实说话是深度报道的新闻价值和意义所在。

2.2 深度报道的特征

2.2.1 数据分析作为基础

有价值的深度报道,重要元素之一就是拥有吸引眼球的热点和焦点,而在深入焦点的过程中,从业人员还要寻找信息发生的原始背景,采访相关涉事人员,查找证据,分析事件发生原因,并通过媒体融合的优势,找到数据后面支撑的结果,而数据分析的主要来源是网络媒体。深度分析要以调查的新闻机构为基础,建立本单位的数据库,展现事件本身的真相。

2.2.2 增加可视化内容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人们手中的智能手机使大家足不出户,就知晓天下事。大数据改变人们的生活习惯,接收着碎片化的信息,人们习惯不深入思考,将更多的时间用在快餐式阅读上,而年轻人则更倾向阅读有趣的信息以及直截了当的表述方式。此外,视频、图片、文字的综合应用,将让传播效果最佳,全媒体的融合报道,则能够生动地表达相关内容。比如目前比较火爆的抖音、快手等APP,都以搞笑内容为主,深度报道可以以这种媒介为契机,挖掘更多的潜在客户。

2.2.3 逐阶段进行深度报道

大数据时代人们渴望新闻的时效性,希望在第一时间了解天下大事。在事件发生后,媒体要关注实践发展态势,从不同角度描述新闻内涵,用深刻、清晰的方式分享事件原委,从外。深度报道要在发布形式上做出调整,此外,新媒体可以实现与客户的良好互动,达到双向传播的目的,有效引导舆论,解决公共事件危机。

2.3 深度报道的价值

引导舆论的报道。大数据时代能够让网友关注的热点、焦点新闻被无限放大,并通过手机、平板、网络电视等平台进行发酵,然而时间的真实性却随着互联网的传播,真实性得不到保障,甚至可能随着时间的传播歪曲事实,发展成事件的反面,让事件当事人受到难以想象的网络暴力。由此可见,官方的权威事实报道至关重要,媒体人要随时关注网络热点话题,找准其中的利害关系,寻找情感共鸣,通过深度报道为民众答疑解惑,寻找正确的舆论方向。深度报道紧跟时事,关心关注民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疑点话题,关注重大事件、活动以及典型事件的报道走向。深度报道具有范畴广、持续事件长、影响力大等特征,涉及民众生活点滴过程,关注国计民生,贴合社会发展走向,为此媒介要主动策划活动,及时进行深度报道,挖掘深度报道背后的成因,分析未来趋势走势,并引起社会共鸣,起到社会粘合剂的作用与价值。网媒从业者专业素质的提高也是引导舆论的重要措施之一。网媒的从业者们要有这样的意识,网络作为一个多媒体平台,手中可以利用的优势有很多,但是不能因此就没有一个合理的规划,网媒从业者首先要熟悉网络传播的各种方式、视频图片的处理、超链接的合理使用。网媒从业者不能仅为了求新求变,而忽视专业主义精神,要坚持新闻的真实性原则和服务性精神。此外,网媒从业者的媒介自律也很重要,自觉遵守法律法规,自觉净化网络环境,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在做网络深度报道的时候,网媒从业者要有追求事实真相的信念,态度要严谨认真,切不可马虎。

价值风向标。深度报道紧跟国家与民众大事,起到正确引导舆论的作用,能够起到价值风向标的作用,引导舆论起到正确作用。值得注意的是,深度报道的内容需要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让民众理解文章表达的内容。这样才能让文章与读者形成共鸣,盼望凝聚在一起,引导舆论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要重视网络深度报道的选择,好的题材是整个报道成功的一半,一味的娱乐化报道虽然在短时间内能够吸引受众,但长此以往会导致媒体的口碑流失,媒体从业人员要关注新闻热点,增加新闻敏感度,更要做好网络的深度报道,让大数据与传统媒体结合起来,找准定位,树立具有个性化风格的媒体形象。深度报道要想在民众心中树立威望,就要学会根据国内的时事热点话题,讲好老百姓自己的故事,与民众引起共鸣。尽管深度报道的时效性以及吸引力不如短消息那样“吸睛”,但深度报道可以在新意和创意上花心思,除去黄金24小时的难点,深度报道可以在受众心中形成长久的记忆与印象,是讲述较长新闻故事的最佳方式。为此,深度报道要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讲述人民的好事、大事。人物报道随着调查的深入,让人物形象更为深入人心。当记者让当事人作为事件主角回忆事件始末时,读者记住的不仅是事件的本身,还有深度报道背后的当事人。人物报道要突出人文关怀,比如目前在讲述乡村振兴的相关报道时,关注脱贫农户的表情、语言等,也可以关注他们家中家具以及穿着变化,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更能展现记者高度的写作能力。

坚持品质,凸显优势。大数据时代部分新闻媒体失去职业操守,为博眼球降低职业底线,新闻内容浅薄、娱乐化,甚至歪曲事实真相,而深度报道则需要坚守底线,不能丢弃社会责任,记者要坚持做有质量、有内涵、有深度的深度报道,突出深度报道的价值,让新媒体发挥最大价值展现事件本身。转变观念,做好推广。大数据时代让新媒体技术发展得越来越迅猛,新闻媒体人要打破过去思维的桎梏,跳出传统媒体的局限,适应新媒体的传播特点。新媒体受众量较大,受众的类型也较为丰富,新闻报道的形式呈现多元化趋势,新媒体与深度报道的结合,必然要求后者要考虑长远发展的选择与需求。此外,随着微信公众号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媒体也选择开设属于自己的公众号,这也为深度报道提供了绝佳的展现舞台,公众号即使不是每日更新,但也可以给予深度报道一定的时间去剖析事件背后深层次的原因,还可以注明文章的字数、阅读所需花费的时间等,这样就能够为民众提供人性化的服务,吸引民众的眼球去阅读,提升公众化曝光率与影响力。

借力碎片化,寻求新的报道模式。深度报道在大数据时代需要注重阅读者的阅读习惯,在写作上尽量采用短句、短段落等,确保信息表述完整的情况下,尽量不使用复杂语法,描述性语言过长的句式,让读者一目了然,避免长篇累牍。深度报道不必信息量过大,碎片化的阅读与文章的深刻性也不是不可跨越的鸿沟,记者可以效仿都市报、晚报的写作风格,面向市民阶层,打破人们对时政类新闻严肃、死板的刻板印象,完整地交代新闻的来龙去脉,也学会使用民众喜欢的碎片化阅读方式,同时又保证了新闻内容的深度,其传播效果显而易见。另外,针对受众碎片化阅读的方式,网络深度报道对篇幅过长、内容背景等过于复杂的文章可以采用“未完待续”的报道形 式,即将一篇深度报道分成多个部分,每天只刊登其中的一部分,连续报道,这样既满足了受众的碎片化阅读心理,也保证了深度报道的质量,同时给受众留下悬念,使其迫切想要知道事件的进展,从而提高网络深度报道的关注度。

集中主题、挖掘深度,吸引受众。优质的深度报道,要保证充实的内容,这要求编辑记者充分把握事件的真相,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网络本身的多媒体传播是传统媒体为原型的,但新媒体打破了传统媒体的版面局限,通过大数据技术,超越电视画面与播出时间的限制,实现了海量信息的传播。而媒体人在进行深度报道时,要拥有独家材料,鲜明的主体意识,不能盲目地堆砌内容,要有整体意识和大局意识,避免网络报道一味吸引眼球的弊病,预测新闻事件的走向,为民众答疑解惑,帮助受众揭示事件的真相,网络深度报道要想赢得受众的关注,必须对干新闻事件深挖下去,对受众的兴趣点要耐着性子进行层层揭示,给深度报道定下一个深度挖掘的方向。值得注意的是,文本和图片的紧密结合,能够给予受众最直观的感官冲击,“有图有真相”。深度报道能够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打破传播的局限于困境,不断改进,促进进步。相信不久的将来,深度报道也会借助大数据这股东风,扶摇直上,重新成为民众关注的重点新闻形式之一。

3. 结语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信息技术逐步发展,新媒体也面临转型。传统媒体凭借传统招牌的名气,以及日益改进的技术手段,与新媒体媒介逐步融入,不仅巩固了主流媒体的地位,也能够在全新的环境协同发展。这就要求记者提升自己的思想高度,拓展报道的深度与广度,在大局中思考与谋划各项写作任务。大数据时代为深度报道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与思考空间,记者要抓住这些丰富的新闻线索,提升深度报道的价值和意义。此外,市场化的媒体在融合发展后,各大主流媒体也逐步意识到深度报道在大数据时代的意义,努力唤醒,将采取的有效信息进行加工,用各种生动的方式表达在传播终端,通过深度报道,充分体现了主流媒体的影响力、传播力、公信力。相信不久的将来,深度报道也会随着传播媒介的多样化,发挥出更大的社会效益与价值。大数据时代的来临,标志着受众倾向的丰富信息时代的来临,媒体要尽量使用有用信息,确保网络深度报道的深刻性与可读性,确保题材的广泛性与重大性,让社会舆论监督能够起到真正作用。即使面临传统媒体的弊端,媒体人也要坚守报道的底线,与时俱进,成为与时代赛跑的“传声筒”和“敲钟人”。

猜你喜欢
传统媒体深度受众
四增四减 深度推进
短视频对传统媒体主流价值表达的推动
深度思考之不等式
浅析新媒体时代下受众观的演变
简约教学 深度学习
论网络传播中受众的逆反心理
曲艺受众分析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如何实现融合与发展
培养多面能手 提高综合技能
建立内容权威 运用网络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