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玉珊
湖南祁阳县(市)城关北门出城,有一条青石板大路,它北通衡阳,南连永州,祁阳人称它为“北大路”。北大路从我的故乡营盘町穿过,它承载过我无数的欢乐与辛酸。
记得1953年春与小学同学茹进城赶考的经历。那天,双方的母亲很郑重地为我们换上了新布鞋,可我们都舍不得穿,出了门,就把它藏在书包里了。茹认真赶路,而我喜欢在路边寻觅蜻蜓与蝴蝶,怎么也赶不上她。走到浮桥边,距祁阳一中只有两三里路了,我们才去河里洗脚。我们稚嫩的脚板上都留下了血泡,穿上新布鞋,很疼,也甘愿忍受,因为我们不想让城里人笑话农村来的孩子。晚上,我们没钱住客栈,就借宿在宝塔街她的一个亲戚家里,和她亲戚家的两个女孩(四人)同睡一铺床(那时住房太紧张了)。晚上,主人为了省灯油,早早催我们熄灯睡觉。茹为了明天考得更好,就偷偷打着电筒坐在床上看书,我呢,睡得如死猪一般。
结果出人意料,学习成绩在班上常排前三名的茹落榜了,一向贪玩好耍的我却被祁阳一中录取。
自此,北大路就成了我人生成长经历的见证者。
每星期六,下午放学后,我就急急忙忙赶回家吃晚饭。星期日,在家吃过中饭,再赶回学校。三年时间,来来往往在北大路上到底走了多少回,已记不清了。可青石板路两边一蓬蓬的野草及其间星星点点的野花,用草绿、墨绿、深蓝、淡紫、嫣红、金黄、洁白的语言呈现给我金色的童年,让我在芬芳的色彩中度过了无忧无虑的学生时代。
长大了才有所醒悟,青石板铺就的北大路,就像一条铁链,盘绕在田野、山丘之间。它锁住了人们的双脚,锁住了乡村的发展。人们进城做买卖、交公粮、挑肥料等等,都得靠自己的一双脚一步一步地去丈量石板路,何等艰辛!
我初中毕业后,在寻梦的路上绕了一圈,又回到了农村,又在北大路上来来回回地奔波。每年春夏两季,即早稻、晚稻的生长季节,需要大量的肥料。20世纪60年代初,化肥是很珍贵的,生产队就安排社员们进城去居民家掏大汙小汙,不用给钱。挑担100斤回到生产队,算半个工。因挑汙人多,得赶早(两年后,粪尿也凭票供应了)。本地距县城不过二十多里路,若天一亮就动身,挑担汙回来还能赶上生产队上午的工。
经过无数风雨洗刷过的青石板,光滑如镜。作为实习农民的我,一穿草鞋就磨烂脚。那时,球鞋、解放鞋对我来说,都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奢侈品。
1983年春,因故离别故乡十年后的我,重又踏上归乡之路。当天已无班车,只有靠“11路”车了。
北大路上的青石板不见了,变成了一条较为宽阔且铺满沙石的简易公路。路两边的房子没有多大变化,依然是那种低矮的土砖房。路上,不时能碰见背蛇皮袋子赶路的年轻人,看样子都是进城做工或准备南下打工的。他们之中有认识我的,叫我“珊哥”或“珊叔”。与我见面时第一句问候均是“在哪里发财回来?”“恭喜老板发财!”记得以前祁阳人见面第一句问候是“吃了吗?”如今,人们的口头禅“发财”代替“吃了吗”,不能不说是时代的一大进步。
简易公路没有上岭,而是改道绕着陶家岭走,我大约有些怀旧情结,仍选择了走青石板老路上岭。这条路因荒废多年,路两旁的冬茅比人还高,青石板已完全被青苔、杂草、荆棘所覆盖,简直无法下脚。
奇怪!岭上破烂不堪的赶仙亭里,竟坐了一位中年妇女。她穿了一身鲜艳的衣服,脚上穿了一双大红色的绣花鞋,不停地上下打量我:“你是蒋玉珊吧?”她是谁?我沉默了好久才想起来,她就是我的小学同学茹。也难怪,30年来,我们仅匆匆见过几面,怎一时想得起来。我坐下来和她交谈,由此了解到,自去年田地承包到户,农民再也不为吃饭发愁了,都在想办法把住了几十年的老房子换掉。她的老家就在对面的山坡上,交通极不方便。1977年,岭下的简易公路就修通了,去年,她在岭下公路边建了一座红砖房,准备明天搬家呢。那双红绣花鞋,是她出嫁时母亲送给她的嫁妆,她一直舍不得穿。今天,她坐在这儿要好好缅怀缅怀20年来在老房子里发生过的饱含酸甜苦辣的故事,为的是轻松愉快地“嫁”给美好的明天。
回到故乡,除正常的劳作外,我的业余时间几乎全部花在文艺创作上。早晨,我喜欢登上院后的小山包,北望巍巍熊罴岭;傍晚,我喜欢在町中的小河岸上徘徊,看奔流不息的河水。于山水间开启灵感,构思作品,铸造人生。三年时间,在省、地级文艺报刊上发表了十几篇文艺作品,被新田县文化馆破格录用。
2002年国庆节,我回到祁阳,弟弟一接到我的电话,骑着崭新的摩托车来接我。简易公路已变为平坦宽阔的水泥路,阳光下,它就像一条长长的洁白的地毯铺在田野、山丘之间。摩托车在水泥路上飞驰,不时有崭新的小轿车从我身边一晃而过,有的甚至停车向我打招呼,叫我“珊哥”或“珊叔”。公路两旁,铺了瓷砖的新楼房排着队对我进行夹道欢迎。
我们特意在茹的房前停车休息。她的红砖平顶房已变成了三层别墅式洋楼,第一层她用做铺面,卖百货。二层住宿,三层是客房。她笑着告诉我一个好消息,她的孙子和她的大外孙同时考上了长沙某某大学,圆了她上大学的梦。她那发自内心的笑,就像十月的菊花灿灿地绽放。
此后我每年回故乡探亲,发现故乡越变越美了,用“日新月异”来形容它的变化,一点也不过分。
早在2012年,沿着北大路的走向,就建成了高速铁路。天桥架在故乡营盘町的田洞之上,我站在老家门口,看一列列火车穿云破雾,仿佛在蓝天上飞驰,颇为壮观。同时,这一列列火车也在故乡人们的梦中飞驰,飞向远方。
从青石板的北大路到简易公路到水泥公路再到如今的高速铁路,往南,可达湛江、深圳,向北,直通北京!这是一条名副其实的飞驰的路,它承载着祖国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向着更美好的未来飞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