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玉成
(黑龙江多布库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黑龙江 加格达奇 165000)
对大兴安岭伊勒呼里山南部林区自然资源进行了全面系统调查,开展了自然资源保护、监测项目,初步掌握了该区域兽类区系及种群动态变化趋势,项目成果对今后开展自然资源保护自然保护地科学管理与兽类资源野外系统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区域为伊勒呼里山系大兴安岭北部支脉,别名顺松子岭,地理位置(50°15′00″N,122°50′00″E)。山系纵观全貌是一个山顶浑圆、北侧平缓,南侧陡峻的山岭。由西向东折向东南,蜿蜒于嫩江与呼玛河之间。伊勒呼里山绵延南伸的两条低山丘陵组成,西北高,东南低,海拔高度一般为400~1000 m,平均海拔556 m。地貌特征表现为阳坡陡而短,阴坡缓而长,平均起伏在194 m。
该区属寒温带针叶林区域—南寒温带落叶针叶林地带—大兴安岭南部蒙古栎、兴安落叶松林植被区。植物种类繁多,在大兴安岭地区具有较高的代表性。该区内有维管束植物近500种,包括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近50种、裸子植物种类少,代表种类兴安落叶松(Larixgmelinii)遍布全区、被子植物种类达400多种。分布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3种,钻天柳沿河分布相对广泛的钻天柳(Choseniamacrolepis);林缘及灌丛分布的野大豆(Glycineussurensis);水曲柳(Fraxinusmandshurica)在该区呈零星分布。
据实地调查与资料统计,该区分布的兽类据统计共有6目16科47种,占黑龙江省兽类种数(88)的53.41%,占大兴安岭林区兽类种数的83.93%。从兽类区系的组成来看,在总计47种兽类中,啮齿目动物所占比例最大,计有4科16种,占该区兽类种数的32.91%,其次是食肉目动物,共有4科15种,占伊勒呼里山南部区域兽类种数的31.91%。啮齿目动物和食肉目动物构成了伊勒呼里山兽类的主体,占兽类种数的65.96%。偶蹄目动物有驼鹿(Alcesalces)、狍(Capreoluscapreolus)等共计5种,皆属于大型兽类,占该区兽类种数的10.63%。分布有食虫目3种、翼手目5种,分别占伊勒呼里山南部兽类种数的8.24%、10.63%。兔形目兽类种类较少,仅有雪兔(lepustimidus)、草兔(LepusCapensis)东北鼠兔(Ochotonahyperborea)3种。雪兔分布广泛属于优势种。
伊勒呼里山位于我国的北部边陲,从兽类的区系成分来看,古北界种类占较大比重,其中北方型广布种类有普通蝙蝠(Vespertiliomurinus)、狼(Canislupus)、赤狐(Vulpesvulpes)、马鹿(Cervuselaphus)、狍(Capreoluscapreolus)等。东北型代表种类主要有花鼠、松鼠(Sciurusvulgaris)等。在古北界成分中,有一些环北极型兽类分布于本区内,主要种类有驼鹿、雪兔、棕背鼠平和红背鼠平等。另外棕熊(Ursusarctos)、猞猁和林旅鼠也是典型的适应寒冷气候的北方物种。兽类如花鼠、狗獾(Melesmeles)、棕熊、貉(Nyctereutesprocyonoides)等,在寒冷的冬季要在洞穴中蛰居和冬眠,以度过漫长寒冷和食物缺乏的冬天,这也是物种对生存环境变化形成的一种适应性特征。雪兔、伶鼬(Mustelanivalis)和白鼬(Mustelaerminea)冬季毛被变为白色,形成与雪地颜色相同的保护色,这是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对环境的适应性,有利于逃避天敌危害而保证种族的生存和繁衍。
表1 伊勒呼里山南部兽类组成统计
该区的兽类分布由于生境类型的多样性和本身生态学特性所决定,虽然每种动物都有各自最适宜的栖息生境,但是大中型兽类的流动性很大。另外,许多动物在不同季节对栖息生境具有选择性。针阔混交林及阔叶林是野生兽类最重要的栖息地,由乔木、亚乔木和灌木构成的森林群落结构复杂,层次分明。该生境类型分层明显,阳坡温暖且阳光充足,阴坡凉爽而湿润。乔本层树木高大,灌木层茂密,草本层种类相对单一。适宜的栖息地为野生动物提供了活动、隐蔽、迁移和逃避天敌、采食、卧息、良好的良好栖息条件。分布的兽类主要有野猪、驼鹿、马鹿、狍、棕熊、猞猁、紫貂、雪兔、原麝、松鼠等,小型兽类分布有飞鼠(Pteromysvolans)、大林姬鼠(Apodemusspecisus)等。在森林生境中栖息的大中型兽类以野猪、狍等为优势种,大林姬鼠数量较多,雪兔和松鼠为常见种,其它种类猞猁、驼鹿等种群呈恢复性增长态势。
该区野生动物栖息地主要类型为针阔叶混交林,杂木林及灌丛也是该区兽类的一种重要生境类型,分布于伊勒呼里山边缘区域,该生境主要特点是由于大面积火烧或采伐而形成的幼龄林,植物种类多,镶嵌混生,乔木层稀疏、灌木层生长茂密,草本植物繁盛。为中小型兽类提供了良好的栖息、隐蔽活动场所,大中型兽类也因活动和觅食也经常在该生境栖息活动。栖息的兽类主要有雪兔、黄鼬、伶鼬、狗獾、狼(Canislupus)、狍、马鹿等。该生境类型鼠类活动较多,此外还有普通刺猬(Erinaceuseuropaeus)和鼩鼱等。在此类生境中,以黄鼬和鼠类为优势种,雪兔、狗獾和狍为常见种。
伊勒呼里山分布的兽类资源中,属于国家重点保护和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种类达27种,占伊勒呼里山兽类总数的61.87%。按兽类的保护和利用价值可划分为,国家重点保护动物9种;药用动物约12种;毛皮动物多达18种;许多种类兼有多种不同的价值。
伊勒呼里山南部处于我国北部大兴安岭林区的腹地,经济活动干扰程度不大,人为威胁因素较低,是野生动物理想的栖息地。随着人们自觉保护野生动物意识,特别是近年来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及《野生动物保护法》的颁布和实施,林业管理部门加强了野生动物保护管理力度,野生动物资源已经呈现明显的增加趋势,野生动物栖息地状况得到逐渐恢复和改善,为该区野生动物的生存繁衍提供了更加适宜的栖息环境,使野生动物种群获得恢复和发展。该区分布有国家重点保护兽类9种,其中国家I级有紫貂(Marteszibellina)、貂熊(Gulogulo)、驼鹿(Alcesalces)、原麝(Moschusmoschiferus)4种,国家II级保护兽类5种,包括马鹿(Cervuselaphus)、雪兔(lepustimidus)、猞猁(Lynxlynx)、棕熊(Ursusarctus)和水獭(Lutralutra)。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实行分级管理,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实施精准管理,加强该区分布的貂熊、驼鹿、黑嘴松鸡等物种的保护力度。对其种群及栖息地实施有效保护。对重点物种要建立野生动物管理档案,配合监测工作,每两年进行更新数据变化,并由专人负责保管。野生动物主管部门组织每年定期分析野生动物资源变化的原因,评价野生动物保护和经营的效果,总结野生动物保护工作成绩和问题。
野生动物监测是保护管理重要手段之一,通过野生动物资源系统调查工作,选定区域具有典型性、代表性区域作为监测样区,实施长期监测。通过对野生动物资源监测,可以连续获得监测范围内野生动物的数量及相关资料,及时掌握野生动物资源的动态变化信息,为野生动物保护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监测工作应保持长期性、延续性,在监测中要不断总结经验,提高工作效率,不断完善监测方法,掌握先进的监测方法,实施精准监测,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或降低威胁因素影响,维护区域野生动物种群稳定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