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向阳 林俊 李仕超 谢有 朱飞
(中天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常州 213011)
发动机连杆是发动机的重要零件,对材料要求很高,以往发动机连杆材料大多用调质钢制造,目前调质钢连杆大多被非调质钢代替,不仅提高了连杆的装配精度,还省去了一道费时、高能耗、高污染的热处理工序,节约了能源,提高了生产效率[1]。
用于发动机连杆制造的非调质钢钢种有中碳MnV、高碳MnV 系列非调质钢,按抗拉强度区分750~850 MPa,代表钢种有35MnV、40MnV;强度为 850~950 MPa 的代表钢种有 36MnV、38MnV、C70S6、C70S6BY。据最新统计,在这些钢种中C70S6 钢的用量最大,占非调质钢用量的60%[2],是目前制造发动机胀断连杆的最主要材料。
本项目以高碳MnV 系非调质钢为研发目标,首先开发C70S6 连杆用非调质钢,应用于国内某知名汽车发动机厂D19(AC514)发动机连杆。
试验用钢牌号为C70S6,试验用钢牌号及化学成分如表1 所示,碳当量要求0.88%~0.97%。
表1 试验用钢牌号及化学成分(质量分数) %
碳当量按公式(1)计算。
式中,Ceq 为碳当量;C 为 C 质量分数;Si 为 Si 质量分数;Mn 为 Mn 质量分数;Cr 为 Cr 质量分数;V 为 V质量分数。
采用电炉冶炼,经LF(精炼炉)精炼和VD(真空处理炉)真空处理。连铸坯中心疏松≤2.0 级。非金属夹杂物按表2 要求。热轧圆钢规格为Φ42 mm,以滚磨状态交货,轧材奥氏体晶粒度要求优于5 级。钢材表面要求探伤,表面缺陷深度≤0.3 mm;超声探伤标准按GB/T 4162—2008《锻轧钢棒超声检测方法》[3]执行,合格级别为 B 级[4]。
表2 非金属夹杂物要求 级
试验用钢在中天特钢电炉厂进行,采用90 t 电炉冶炼,经LF 精炼和VD 真空处理,共冶炼2 炉,炉号为685、686。其中难控元素S 主要通过电炉出钢过程添加硫铁,然后LF 过程补喂硫线,控制VD 过程的S 损耗,VD 真空处理后不需要再补加[5]。N 元素的控制,主要是通过LF 炉添加钒氮合金,VD 真空后喂入氮锰线来控制[6]。
试验用钢的熔炼化学成分检验结果如表3 所示。从熔炼成分检验结果看,试验用钢的化学成分和碳当量符合内控技术指标。同时分析了德国乔治马林钢厂和国内其它钢厂C70S6 钢材的化学成分和碳当量,也列入表3。
表3 试验用钢和对比钢的化学成分(质量分数) %
连铸坯的规格为220 mm×260 mm 矩形坯。为改善连铸低倍质量,连铸过程采用慢拉速(0.70 m/min),低过热度(15~30 ℃),大的电磁搅拌电流(末端搅拌电流为400 A),并采用国际先进的脉冲磁致振荡技术(PMO),低倍缺陷评级如表4,低倍评级符合技术要求。
表4 低倍评级情况 级
铸坯偏析情况委托上海大学材料学院进行分析,本次检测采用11 点取样检测,从铸坯中心向铸坯两侧每隔3 cm 取1 个检测点(图1)。为提高准确度,在距离中心1.5 cm 处(两侧)加取2 点,共11点,并采用碳硫分析仪对C、S 成分进行检测,结果如图2、表 5 所示。
图1 铸坯偏析取样示意
图2 铸坯偏析结果
表5 连铸坯的碳硫偏析指数(CS仪)
试验用钢在中天特钢小棒线生产,该生产线配备德国KOCKS 机组,可以保证轧材的尺寸精度和表面质量。
试验钢用炉批号为686 的钢坯,首次轧制6支,轧制规格为Φ42 mm,成材为4.13 t。
为减轻材料偏析,均匀材料组织,此次生产C70S6 采用高温扩散加热工艺,过钢节奏参考轴承钢轧制工艺,现场设定轧制节拍为120 s/支,轧制钢坯在炉时间为5 h,在加热Ⅰ段及均热段高温区共经过3 h,加热温度控制在工艺上限为1 200~1 250 ℃。
开轧温度较高,钢坯在除鳞水后温度在1 130 ℃左右,当钢坯经过第一架轧机时,钢坯后半部温度在1 110 ℃左右,剪切温度在410~505 ℃。
为提高表面质量,并防止出现心部贝氏体、马氏体等异常组织,轧制采用控轧控冷工艺。
考虑滚磨工序,尺寸控制在Φ42.2~Φ42.6 mm 范围之内,滚磨按单边0.2 mm 进行,滚磨后实际尺寸约Φ41.8~Φ42.2 mm,满足客户的尺寸精度要求。
试验用钢与国内知名钢厂材料进行硫化物形貌对比(图3、图4),从图片对比情况来看,试验钢材与国内先进钢厂等材料无明显差异。
图3 试验钢轧材硫化物形态
图4 对比钢轧材硫化物形貌(500×)
对试验钢硫化物进行了能谱分析,结果如图5、表6 所示,能谱分析结果显示,硫化物相结构为硫化锰。
表6 硫化物成分组成(质量分数) %
图5 硫化物能谱分析
为提高材料的切削加工性能,一般需要提高纺锤体状硫化物比例,而纺锤体状硫化物主要组成为:里层为氧化物核心,外层包裹硫化锰,因此下步还需要进一步对硫化物进行改质变性处理,以便提高纺锤体状硫化物的比例[7]。
测定了轧材的气体含量(表7),N 含量平均145×10-6,O 含量平均9×10-6,符合技术要求。
表7 成品材气体含量对比 ×10-6
检查了钢材表面脱碳情况,由于本次轧钢生产采用高温扩散加热工艺,因此脱碳层偏深,达0.30~0.48 mm(图6)。经滚磨处理后脱碳层深度降低到0.09~0.11 mm(图7),同规格国内B 公司脱碳层深度0.14 mm。
图6 滚磨前脱碳层组织(100×)
图7 单边滚磨0.20 mm后脱碳层组织(100×)
将试验材料(Φ42 mm 圆钢)分别加热到不同的锻造温度(1 180 ℃、1 210 ℃、1 240 ℃、1 300 ℃)保温30 min,改锻成Φ25 mm 棒料。终锻温度900 ℃左右,改锻后采用空冷和风冷2 种不同的冷却速度冷却,测定钢材的金相组织和力学性能[8]。同时选择了德国进口钢材和国内某企业钢材进行对比试验。
5.2.1 锻造工艺对锻件金相组织的影响
从不同锻造温度试样的金相组织来看,随着锻造温度的升高,奥氏体晶粒增大,铁素体析出量减少。对比风冷和空冷2 种冷却速度的金相组织,相差不大,冷却速度对金相组织的影响较少[9]。
试验钢和德国钢、国内B 公司的C70S6 钢对比,在1 210 ℃锻造风冷试样的金相组织,基本相差不大(图8)。
图8 不同生产厂1 210 ℃锻造后风冷试样的金相组织(500×)
5.2.2 锻造工艺对钢材力学性能的影响
图9 是试验钢和对比钢不同锻造温度风冷试样的力学性能测试结果,图10 是不同锻造温度空冷试样的力学性能测试结果,从试验结果看,随着锻造温度的升高,2 种冷却速度的强度略有升高,韧性略有下降,但相差不大。图11 是试验钢和对比钢的2 种冷却(空冷和风冷)试样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和硬度的对比,基本在同一水平。
图9 风冷——锻造温度对力学性能的影响
图10 空冷——锻造温度对力学性能的影响
图11 1 210 ℃锻打试样的抗拉强度与布氏硬度
试制发动机连杆为国内某内燃机厂D19 发动机连杆,该连杆材料设计为C70S6,连杆的硬度要求为260~320 HBS 5/750/15,抗拉强度为950~1 080 MPa。材料规格为Φ42 mm,下料长度146 mm,坯料质量1.57 kg,连杆质量1.079~1.125 kg,材料利用率为68.7%。
连杆锻件的生产工艺如下:下料、感应加热、辊锻制坯、模锻成型、切边、空气冷却、强力喷丸、探伤、硬度检查、质量检查。
连杆的机械加工工艺如下:粗磨端面、精磨端面、辊锻制坯、模锻成型、切边(从辊锻制坯开始到完成锻件切边,时间为10~12 s)、空气冷却、强力喷丸、探伤、硬度检查、质量检查。
6.2.1 连杆锻件试制
首批投入试验材料2.10 t,生产锻件1 100 余件,锻造的加热温度1 210 ℃,终锻温度960 ℃。从辊锻制坯开始到锻件切边完成时间40 s,生产节拍10~12 s。锻后风冷,装箱温度连杆大头500 ℃,杆部460 ℃。
6.2.2 连杆锻件的金相组织
试制连杆锻件的金相组织为珠光体加少量铁素体,大小头部位铁素体析出量高于杆部,但<10%(图12)。表面有轻微的脱碳,深度在0.05~0.08 mm,满足技术要求。
图12 连杆的金相组织
6.2.3 连杆锻件的硬度
连杆的硬度要求为260~320 HBS 5/750/15,测试了25 件试制连杆锻件硬度,其硬度范围在281~296 HBS 5/750/15 之间,试验连杆的硬度符合产品要求且分布比较均匀。
6.2.4 连杆的强度
采用连杆整体拉伸,测定试验连杆最小横截面的抗拉强度,试验设备为德国兹韦克(Zwick Roell)Z600 型静态电子万能材料实验机,拉伸断面在连杆杆部,用图像扫描仪分析计算其断面面积为292.57 mm2。表8 是连杆整体拉伸断裂力及计算的连杆杆部强度,符合950~1 080 MPa 的技术要求。
表8 连杆抗拉强度对比
6.2.5 连杆的切削和裂解试验
试验连杆的切削工艺如下:锻件、探伤、粗磨两平面、精磨两平面、钻小头孔、镗小头孔、粗镗大头孔、半精镗大头孔、精铣搭子面、钻扩镗双孔攻丝、激光开槽、胀断连杆大头孔分开面、合装连杆、精铣两侧面、精磨两平面、半精镗大头孔、精镗大小头孔、珩磨大头孔、检验(连杆综合测量装置)、称重分组(符合图纸要求,打印质量标识)、合件清洗、装箱检验贮存[10]。
首批切削、裂解试验24 件,切削性能良好,胀断工序正常,裂解面没有发现任何缺陷,通过了用户的疲劳寿命检测。
a.通过对成分的精确控制、连铸采用慢拉速、低过热度、加大电磁搅拌力度、引进国际先进的PMO 技术和轧钢过程采用高温扩散加热及控轧控冷工艺,原材料的力学性能、组织均匀性得到了有效控制;
b.通过用户锻造工艺模拟对比、检测对比,中天特钢C70S6 试验钢材各项技术指标满足汽车发动机连杆要求;
c.应用于国内某知名内燃机厂D19(AC514)发动机连杆的试验表明,中天特钢C70S6 钢材工艺适应性良好,锻件性能稳定,切削性能良好,裂解工艺也满足要求。
d.试验钢的元素偏析及硫化物形貌还有进一步改善的空间,以进一步提升材料的质量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