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文化自信凝聚复兴伟力

2022-10-19 05:56:48宛江平
新长征 2022年10期
关键词:中华文明弘扬中华

■宛江平

著作权使用声明

本刊已许可中国知网等网站平台以数字化方式复制、汇编、发行、信息网络传播本刊全文。本刊支付的稿酬已包含中国知网等著作权使用费,所有署名作者向本刊提交文章发表之行为视为同意上述声明。如有异议,请在投稿时说明,本刊将按作者说明处理。

习近平总书记在《求是》杂志发表的《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一文中指出,中华文明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根基,是维系全世界华人的精神纽带,也是中国文化创新的宝藏。要深入了解中华文明五千多年发展史,推动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推动全党全社会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须把握精神之魂。悠悠上下五千年,无论世事如何变迁、朝代如何更迭,家国情怀的光芒熠熠生辉。当代中国,正处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交汇点上,民族复兴既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只有在传承中华文明中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才能为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强有力的文化支撑。国无精神不强,人无精神不立。从中华传统文化底蕴中汲取强劲的精神力量,就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须激活动力之源。“万物有所生,而独知守其根。”我们之所以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就其本质而言,是建立在五千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新征程上,我们要坚持守正创新,最根本的就是坚定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为保持党自身肌体健康提供精神支撑和灵魂寄托,为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须解决现实之需。“源浚者流长,根深者叶茂。”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须立足于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立足于满足新时代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服务于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不断创新。让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就一定能以文化自信去开天辟地,在劈波斩浪中开创更加光明美好的未来。

猜你喜欢
中华文明弘扬中华
4000年前的中华文明什么样儿?
军事文摘(2022年20期)2023-01-20 22:54:59
追寻“华胥氏”——中华文明的早期开垦者
当代陕西(2020年16期)2020-09-11 06:21:30
见证中华文明的甲骨文正在从高冷变得亲近
当代陕西(2019年22期)2019-12-18 05:32:22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东方教育(2017年11期)2017-08-02 15:02:00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东方教育(2017年11期)2017-08-02 12:17:28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东方教育(2017年11期)2017-08-02 06:22:44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东方教育(2017年11期)2017-08-02 00:08:49
弘扬雷锋精神,既不左,也不右
雷锋(2015年9期)2015-12-14 06:29:00
中华文明何以延续至此
学习月刊(2015年1期)2015-07-11 01:51:14
The Main Modes of Alternative Education in Mainland China and Their Impact on Traditional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