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清甲状旁腺激素及25羟维生素D与糖脂代谢的相关性

2022-10-19 09:30:54苏文韬吴刚勇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22年17期
关键词:糖脂颈动脉硬化

吴 振, 徐 燕, 苏文韬, 吴刚勇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04医院, 1. 肾脏内分泌科, 2. 心血管内科, 江苏 无锡, 214044;3. 安徽医科大学无锡临床学院 心血管内科, 江苏 无锡, 214044)

2型糖尿病以慢性高血糖为主要特征,长期高血糖可损伤微血管及大血管,诱发多种微血管病变,并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1]。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是诱发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重要病理基础,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2]。研究[3]报道,血糖、血脂代谢紊乱是诱发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糖尿病合并CAS患者大多伴有不同程度的糖脂代谢紊乱,探索影响患者糖脂代谢的相关因素意义重大。维生素D作为一种固醇类脂溶性维生素,在人体中主要以25羟维生素D[25-(OH)-D]的形式存在,在人体中发挥重要的生物学作用,如参与机体免疫调节、钙磷代谢、细胞增殖分化及心血管系统调节等[4]。甲状旁腺激素(PTH)是一种多肽激素,主要由甲状旁腺分泌,是调节钙磷代谢的经典激素,与维生素D密切相关[5]。研究[6]报道, PTH及25-(OH)-D在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CAS患者血清PTH、25-(OH)-D水平与糖脂代谢的关系,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基线资料获取方法: 翻阅患者病历资料,记录患者基线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病程。

1.2.2 血液标本获取及处理: 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5 mL, 2 h内离心,离心半径15 cm, 以3 000转/min离心10 min, 分离血清,保存待检。

1.2.3 血清PTH、25-(OH)-D水平检测: 取待测血清,采用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美国BECKMAN DXI800), 应用双抗体夹心法检测PTH水平,检测试剂盒由贝克曼库尔特有限公司提供。采用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美国,罗氏602-2), 应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25-(OH)-D水平。检测试剂盒由罗氏公司提供。

1.2.4 血糖指标水平检测: 取待检测血清,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美国Beckman AU5800), 应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空腹血糖(FBG)水平,采用糖化血红蛋白分析仪,应用离子交换液相层析法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

1.2.5 血脂指标水平检测: 取待检血清,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美国Beckman AU5800)检测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TG的试剂盒由上海执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TC、LDL-C、HDL-C的试剂盒由宁波美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1.2.6 颈动脉超声检查: 患者入院后采用美国GE Vivid E9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常规检查颈动脉情况,探头型号9L, 探头频率10 MHz, 从纵向及横向切面扫查双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颅外段、颈动脉分叉,测量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参照2009年的《血管超声检查指南》[8]中相关标准判定: CIMT<1.0 mm为正常; CIMT≥1.0~<1.5 mm为增厚; 局限性CIMT≥1.5 mm为斑块。CIMT增厚及斑块均判定为CAS。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11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合并CAS者59例(合并CAS组),发生率为53.64%(59/110)。将51例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纳入单纯2型糖尿病组。单纯2型糖尿病组与合并CAS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合并CAS组血清PTH水平为(67.57±5.55) pg/mL, 高于单纯2型糖尿病组的(49.27±3.56) pg/mL; 合并CAS组血清25-(OH)-D水平为(18.08±3.71) ng/mL, 低于单纯2型糖尿病组的(23.62±5.42) ng/mL; 上述指标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合并CAS组患者FBG、HbA1c水平分别为(11.63±3.74) mmol/L、(9.14±1.42)%,均高于单纯2型糖尿病组的(9.63±2.12) mmol/L、(8.15±1.76)%,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CAS组患者TC、TG、LDL-C均高于单纯2型糖尿病组, HDL-C低于单纯2型糖尿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双变量Pearson直线相关检验结果显示, 2型糖尿病合并CAS患者血清PTH与FBG、HbA1c、TC、TG呈正相关(P<0.05), 与HDL-C呈负相关(P<0.05); 25-(OH)-D与HbA1c、TC、TG呈负相关(P<0.01), 与HDL-C呈正相关(P<0.05)。见表3、图1。

3 讨 论

糖脂代谢紊乱在动脉粥样硬化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糖脂代谢紊乱越严重,血管损伤越重,从而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进程[9]。本研究结果显示,合并CAS组FBG、HbA1c、TC、TG、LDL-C水平均高于单纯2型糖尿病组, HDL-C低于单纯2型糖尿病组,提示2型糖尿病合并CAS患者糖脂代谢紊乱更为严重。究其原因可能是2型糖尿病患者较正常人群更容易合并脂代谢紊乱,从而诱导体内氧化应激水平升高,产生一系列致血管损伤的炎性介质和细胞因子,引起动脉硬化[10]。因此,分析并找出2型糖尿病合并CAS患者糖脂代谢的影响因素并对其进行预防调控尤为重要。

表1 单纯2型糖尿病组与合并CAS组基线资料比较

表2 单纯2型糖尿病组与合并CAS组血脂指标水平比较 mmol/L

表3 2型糖尿病合并CAS患者血清PTH、25-(OH)-D与糖脂代谢的相关性分析

A: FBG与PTH的相关性; B: HbA1c与PTH的相关性; C: TC与PTH的相关性; D: TG与PTH的相关性; E: HDL-C与PTH的相关性; F: HbA1c与25-(OH)-D的相关性; G: TC与25-(OH)-D的相关性; H: TG与25-(OH)-D的相关性; I: HDL-C与25-(OH)-D的相关性。图1 2型糖尿病合并CAS患者血清PTH、25-(OH)-D与糖脂代谢的相关性散点图

维生素D内分泌系统主要受PTH调节,在PTH的刺激下, 25-(OH)-D可转化成其活化形式1, 25-二羟维生素D。当维生素D缺乏时,钙离子通道关闭,导致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变化,影响甲状旁腺激素的分泌。维生素D与PTH可相互影响,共同作用。PTH由84个氨基酸组成,由甲状旁腺分泌,主要作用于肾脏及骨骼,是维持人体钙磷代谢平衡的重要因子[11]。本研究结果显示,合并CAS组血清PTH水平高于单纯2型糖尿病组, 25-(OH)-D水平低于单纯2型糖尿病组,说明2型糖尿病合并CAS患者血清PTH呈高表达。双变量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 2型糖尿病合并CAS患者血清PTH与FBG、HbA1c、TC、TG呈正相关,与HDL-C呈负相关,提示2型糖尿病合并CAS患者血清PTH与糖脂代谢密切相关。分析原因为: ① PTH作为一种强有力的钙调节激素,其水平升高可诱发钙磷代谢异常,而钙离子参与脂蛋白酶的激活过程,当钙离子代谢发生异常后,可降低脂蛋白酶活性,导致血脂代谢异常[12]。② PTH与胰岛素抵抗呈正相关,高PTH可增加胰岛素抵抗,而机体发生胰岛素抵抗时,可降低胰岛素的生物学活性,胰岛素的降血糖作用削弱,从而加重2型糖尿病患者的糖代谢紊乱[13]。

25-(OH)-D是一种维持人体基础营养代谢的脂溶性维生素,是调节体内钙平衡的重要因子,半衰期长达2~3周,在血液中可维持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是评价人体维生素D水平的有效指标[14-15]。本研究结果显示,合并CAS组血清25-(OH)-D水平低于单纯2型糖尿病组,提示2型糖尿病合并CAS患者存在维生素D缺乏情况。双变量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 25-(OH)-D与HbA1c、TC、TG呈负相关,与HDL-C呈正相关,说明2型糖尿病合并CAS患者血清25-(OH)-D参与糖脂代谢的调节。分析原因为: ① 维生素D对胰岛B细胞起到保护作用,当机体内25-(OH)-D缺乏时可诱导胰岛B细胞凋亡,减少胰岛素合成及分泌,导致血糖异常升高,出现血糖代谢紊乱[16]。② 25-(OH)-D不足可影响钙磷代谢,增加钙离子内流,使脂肪酶活性降低,抑制机体脂质降解过程,降低脂肪细胞对脂质的储存,将脂质释放进入血液,导致血脂水平升高,诱发血脂异常[17-18]。

本研究仍存在样本量小、单次的指标检测结果无法反映个体长期的暴露水平等问题,可能导致结果出现一定的偏倚,今后还需开展更多大样本量、多中心的研究。

综上所述, 2型糖尿病合并CAS患者血清PTH、25-(OH)-D水平与糖脂代谢密切相关,可能参与机体糖脂代谢的调控。

猜你喜欢
糖脂颈动脉硬化
胆汁酸代谢与T2DM糖脂代谢紊乱的研究概述
山东:2025年底硬化路铺到每个自然村
今日农业(2022年14期)2022-09-15 01:43:28
Apelin-13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糖脂康平颗粒对糖脂代谢紊乱大鼠血糖血脂的作用
中成药(2018年2期)2018-05-09 07:19:35
磨削硬化残余应力分析与预测
额颞叶痴呆伴肌萎缩侧索硬化1例
三维超声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前的应用价值
脑微出血与颈动脉狭窄的相关性分析
孕妇妊娠中期糖脂代谢紊乱对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