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1313 美国成人中美洲锥虫病感染率的最新评估和绘图//Amanda Irish,Jeffrey D.Whitman,Eva H.Clark,等
我们将来源于美国社区调查年龄别美洲锥虫病感染率数据和世界卫生组织报告的美国美洲锥虫病估值相结合,绘出当地流行水平。另外,我们采用献血者数据来评估本土美洲锥虫病的相对感染率。我们的评估表明,美国现有美洲锥虫病感染者288 000例,包括美洲锥虫性心肌病患者57 000例,被感染的育龄妇女43 000例,每年先天性感染有22~108例。我们估计本土美洲锥虫病感染者约有 10 000例。绘图显示了美洲锥虫病感染有显著地理异质性。可靠的人口统计和地理数据是指导美洲锥虫病预防和管理的关键。在高流行区基于人口的调查对于未来评估感染率可提供有力支撑。了解风险人群的人口基数和地理分布可能有助于从业者认识美洲锥虫病。
P1321 美国男子监狱暴发COVID-19 α变异株(B.1.1.7)期间疫苗的效力//Rachel A.Silverman,Alessandro Ceci,Alasdair Cohen,等
2021年4月,美国弗吉尼亚州的一个监狱暴发COVID-19。通过qRT-PCR检测,在854名被监禁人员中发现感染者84例。我们采用全基因组测序将所有感染者与2名感染了B.1.1.7α(UK)变异株的雇员联系起来。比较未接种疫苗和全程接种疫苗的人[mRNA-1273 (Moderna,https://www.modernatx.com)]),感染的相对风险为7.8(95%CI:4.8~12.7),疫苗的有效性为87.1%(95%CI:79.0%~92.1%)。未接种疫苗的病例较接种疫苗的病例,qRT-PCR平均循环阈值更低,表明核衣壳、包膜、刺突基因的病毒载量更高。在高风险场所中,接种疫苗可以有效预防新冠病毒感染。这种方法可以应用于类似的场所中,在变异株出现持续的大流行期间,指导公共卫生策略,并评估疫苗的有效性。
P1332 中国感染甲型H5N6流感病毒的流行病学,临床和基因特征//Wenfei Zhu,Xiyan Li,Jie Dong,等
近期中国甲型H5N6流感病毒感染增加,对于是否会增加人类感染风险,引起了人们的严重关切。我们调查了人感染H5N6的流行病学、临床和遗传数据。有93.8%的病例为重症,病死率为55.4%。患者年龄中位数为51岁。2021年人类分离株中的大多数H5N6血凝素(HA)基因来自于2.3.4.4b亚分支,我们预测最近的共同祖先出现在2020年6月16日。在人分离株中鉴定出13种具有进化分支2.3.4.4多个亚分支的HA基因。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检测到4种新的HA基因型是导致H5N6感染增加的主要原因。HA基因内部被发现有适应哺乳动物的突变。虽然我们没有发现人传人的证据,但H5N6的持续性进化可能会导致人感染风险的增加。
P1345 测定基本传染数以评估非药物干预对医院内新冠病毒传播的影响//George Shirreff,Jean-Ralph Zahar,Simon Cauchemez,等
SARS-CoV-2感染经常在医院暴发。预防院内感染需要深入了解院内传播。然而,缺乏对护理设施中基本传染数(R0)的估计。我们严密监测2020年初医院SARS-CoV-2的暴发,评估了患者间的传播率和R0。我们开发了一个SARS-CoV-2医院传播模型,该模型考虑了随机效应和未被检测到的感染,将其与患者检测结果相匹配。该模型将检测能力随时间变化而进行标准化,并考虑了不同感染阶段PCR敏感性的变化。不同病房的R0估计值差异很大,从3~15不等。在疫情暴发期间,医院制定了预防方案。我们的结果表明方案实施后医院的R0从8.7下降到1.3,方案的有效性达到85%,证明了非药物干预的有效性。
P1355 2021年9月至2022年2月,法国SARS-CoV-2奥密克戎变异株BA.1和BA.2传播分析和建模//Mircea T.Sofonea,Bénédicte Roquebert,Vincent Foulongne,等
我们对2021年9月1日至2022年2月28日收集的法国324 734株SARS-CoV-2变异株进行筛检分析,对其16 973份样本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结果显示,与德尔塔变异株相比,奥密克戎变异株复制优势为105%(95%CI:96%~114%),而BA.2分支相较于BA.1分支的复制优势为49%(95%CI:44%~52%)。荧光定量PCR循环阈值变化与奥密克戎变异株产生的突破性感染能力增强相关。流行病学模型表明,尽管奥密克戎变异株毒力降低,但奥密克戎变异株在法国医院产生了重要的COVID-19传播活力。BA.2的传播力取决于预防控制措施,但其中值仍低于BA.1。
P1375 第3剂BNT162b2 mRNA新冠疫苗(加强剂)的个体反应自我报告和生理反应评估//Merav Mofaz,Matan Yechezkel,Grace Guan,等
尽管近年来疫苗技术取得了极大的进步,但很少对疫苗接种后的生理指标进行客观和持续的评估。以色列和美国共同进行了一项前瞻性观察研究,对BNT162b2 mRNA(Pfizer-BioNTech,https://www.pfizer.com)新冠疫苗加强针剂量的短期个体反应自我报告和生理反应评估。共有1 609名参与者佩戴了智能手环,通过移动应用程序完成每日问卷调查。加强剂量后报告的全身反应程度与第2剂相似,但明显大于第1剂(图1)。智能手环记录的客观心率和心率变异性测量分析进一步支持了这一发现。加强剂量后的主观和客观反应在年轻受试者和没有潜在疾病的受试者当中更为明显。我们的研究结果从主观和客观层面进一步支持了加强剂量的安全性,并强调了将可穿戴设备整合到临床试验中的必要性。
图1 参与者通过移动应用程序对接种BNT162b2 mRNA新冠疫苗的个体反应自我报告和生理反应评估
P1384 2012-2019年孟加拉国蝙蝠栖息地溢出后尼帕病毒的检测//Clifton D.McKee,Ausraful Islam,Mohammed Ziaur Rahman,等
尼帕病毒在蝙蝠与人和动物间传播的动力学及遗传多样性研究受限于当前的采样工作,目前的采样很少检测到病毒RNA。我们报告了2012-2019年在孟加拉国的人类尼帕病毒病例附近发现印度飞狐栖息地的一系列调查。从23个栖息地收集了蝙蝠尿液,在7个栖息地(30%)有超过1份样本首次检测到尼帕病毒。虽然检测到病毒RNA的可能性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迅速下降,但随后在对这7个栖息地的调查中,在蝙蝠尿液中检出了病毒RNA,推测其接触人类病例后已有52 d。这些结果表明,与本底监测相比,迅速开展人类病例附近蝙蝠栖息地残留的尼帕病毒的调查可以提高病毒测序的成功率,促进对尼帕病毒生态学和进化的了解。
P1393 2017-2019年,阿根廷拉潘帕农业生态体系对鸟类圣路易斯脑炎病毒和西尼罗病毒血清阳性率的影响//Ana P.Mansilla,Juan M.Grande,and Adrián Diaz
阿根廷拉潘帕生态区几乎完全转变为农业生态体系。评估环境(农业区面积、树木覆盖率、最近的水域到城市的距离)和生物(鸽子、牛鹂鸟和麻雀数量)对散养鸟类接触圣路易斯脑炎病毒(SLEV)和西尼罗病毒(WNV)的影响。我们采用广义线性混合模型。2017-2019年采集的1 019份鸟类标本当中,有60份鸟类样本(5.8%)检测到SLEV中和抗体,有21份鸟类样本(2.1%)检测到WNV中和抗体。模型阐明SLEV血清阳性率的最佳变量是农业区面积,具有正向效应,然而对于WNV没有模型可以确定。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拉潘帕生态区的农业生态体系增加了禽类宿主对SLEV的暴露,从而潜在增加了病毒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