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段关于安徽肥西县委书记陈伟在一线处置公共事件、直面群众问题的视频在网上火了。当前,有少数干部不会同群众说话,在群众面前处于失语状态。各级领导干部要学会与人民群众说话,说人民群众听得懂、爱听的话。
近日,一段关于安徽肥西县委书记陈伟在一线处置公共事件、直面群众问题的视频在网上火了,众多网友点赞,称其为“接地气的好书记”。
据悉,当地一小区旁,一家酒店要将小区公共区域的广场开辟作为停车场,导致居民聚集并与酒店方发生冲突。视频中,陈伟面对群众和手机摄像头,拿着喇叭在现场讲话,全程语气平和、思路清晰,通俗易懂地介绍政策,实事求是地为群众解决问题,现场掌声不断。
此事给人的启发有二。其一,作为领导干部,要有能和群众交流、交心的口才。其二,作为领导干部,要有能在关键时刻显身手、敢于直面矛盾和问题的担当。
就口才而言,有的干部在会场上往往能夸夸其谈、滔滔不绝,但到实际“运用场合”,就可能会出现干巴无趣、词不达意、不知所云的情况。其实,口才也是“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结果,当一名领导干部经常到基层调研,和群众打成一片,自然就会深谙群众语言的精髓,能够在“实战”中不怵、不慌。
就担当而言,一些焦点事件中,需要领导干部发声时,公众得到的却是沉默,需要领导干部站出来为群众撑腰、解惑时却常常缺席,难免令人失望。值得一提的是,针对此事件,起初有一些镇上的领导来安抚和解释,但是效果不明显。而陈伟赶赴现场后,仅用7 分钟就说服了现场群众。
陈伟拿着喇叭在现场讲话
当然,此事受到众多网友认可,还在于县委书记处置公共事件之后,当地能及时跟进、落实,进一步安了、暖了群众的心。有网友评价陈伟对此次公共事件的处置堪称“教科书式”,言语中的殷殷期待需要更多领导干部的现实回应。
说话是一项艺术、一门学问和一种能力。当前,有少数干部不会同群众说话,在群众面前处于失语状态。与人民群众说话的水平,展现着一名领导干部的党性修养、思想境界和行事作风。各级领导干部要学会说话,尤其要学会与人民群众说话,用人民群众喜欢的方式说话,说人民群众听得懂、爱听的话。
用最短的时间、最短的语言,把深刻的道理说明白,需要真功夫。不仅要全面掌握情况,具备清晰的逻辑思辨能力和工作思路,还要有较高的理论修养和政策水平。
列宁提倡讲短话,他主张讲话“愈简短愈好,愈有力愈好”。毛泽东喜欢讲短话,《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愚公移山》等名篇,虽短小读起来却掷地有声,让人印象深刻。
有些领导干部在群众面前习惯讲一些不切实际的大话、空话,开空头支票,给群众的承诺得不到兑现;有些领导干部信口开河,想到哪里说哪里,也不管有无政策或事实依据;还有的领导干部敷衍了事,只说高度重视、研究解决,但是何时研究、如何解决却语焉不详。
群众喜欢听真心话、实在话,领导干部在和群众说话时,要诚心诚意地向群众敞开心扉,说掏心窝子的话;说能够引起群众感情共鸣的话;说能够付诸实践、解决问题的话,真正做到踏石留印,抓铁有痕。
再好的讲话、再优美的语言,说得多了也没有人愿意听。领导干部和群众说话必须有新意,要力求思想深刻,不落俗套,不人云亦云;要少说“普通话”、多讲“地方话”,少说“书”话、多说“人”话。
原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李培根在2010 届本科生毕业典礼上用“俯卧撑”“躲猫猫““喝开水”“妈妈喊你回家吃饭”等网络热词揭示了深邃的人生哲理和社会责任,可谓新颖、前卫,博得了学生的阵阵掌声。
领导干部和群众说话要准确,不能含含糊糊,模棱两可,更不能信口开河,乱讲一通。讲话的准确性、可信程度如何,直接关系到讲话的质量和效果。
如果领导者在讲话中立场观点有问题、引用材料与事实有出入、用词不当、逻辑混乱,怎么能吸引人、说服人、教育人,又怎么能指导和促进工作?正确、精准的表达有助于直接表明领导的思想意图,更加有效地号召人、鼓舞人。
“言谈贵在情真,功在情深。”有的领导干部在群众中特别有亲和力和感召力,因为他们在和群众交流时嘘寒问暖,讲老百姓关心的事,即使讲大道理也和群众的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说到群众的心坎上,非常有利于解决矛盾和问题。
把群众关心的问题,变成领导干部和群众说话时的话题,就是换位思考,就是理解群众、关心群众。只有把这种情感表达出来,才能迅速拉近与群众的距离。
领导干部和群众说话应该简单、通俗,说人人皆懂、群众喜闻乐听、有地方特色的群众语言。即使是比较难懂的专业术语,也最好转化成群众听得懂的语言,以便让群众理解。
时任吉林省委书记巴音朝鲁在宁波工作期间用群众中流传的一段顺口溜“生不起,剖腹一万五千几;读不起,选个学校三万起;病不起,药费让人脱层皮;死不起,火化下葬一万几”谈民生问题,把问题说得深刻但不深奥,让人一听就明白,给与会者留下了深刻而难忘的印象。